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柯楚真  苏景玫  聂湘艳  何倩  彭凌云 《吉林医学》2010,31(23):3913-3914
目的:普及产褥期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对翰岭社区访视的250例产妇在产后访视中进行健康教育作为观察组,另调查150例在翰岭社康中心成立之前分娩的未进行系统产后访视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母乳喂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也明显提高。结论:产后访视中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有利于普及产褥期健康知识,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中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分娩后的产妇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产后访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将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以及有关知识知晓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与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分娩后产妇在产后访视中给予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提升产妇对产褥期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而且还能提高母乳喂养率,在临床上普及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月群 《基层医学论坛》2014,(16):2169-2170
目的:研究产后家访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出院后3 d内,产后14 d,产后28 d由社区医生上门家访,面对面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母乳喂养实践操作;对照组在出院后仅进行电话随访。比较2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结果1个月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家庭访视前后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产后家庭访视对提高母乳喂养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社区孕妇开展产前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社区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产检)与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产前健康教育),统计分析两组孕妇的分娩情况、产后出血情况、母乳喂养知识等。结果:针对孕妇的分娩情况方面,观察组的自然分娩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分娩时剖宫产的概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在孕妇产后出血情况方面,观察组的产后出血率相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在孕妇产后对母乳喂养知识的了解率方面,观察组孕妇产后对母乳喂养知识的了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对社区孕妇开展产前健康教育,不仅使社区孕妇的自然分娩概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了解率得以提高,而且使孕妇剖宫产的概率、产后出血率得以降低,值得在社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在孕期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产后乳房肿胀及乳头皲裂的发生。方法选择我院分娩符合研究标准的孕妇共210例,其中孕期接受母婴俱乐部系统母乳喂养指导的产妇101例为观察组,未参加过母婴俱乐部系统母乳喂养学习来我院分娩的产妇,入院后接受院内母乳喂养常规指导的产妇109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相关知识测试成绩及产妇产后乳房肿胀、乳头皲裂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掌握、产后乳房肿胀、乳头皲裂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前有效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产后乳房肿胀及乳头皲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孕期及产后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9月在我科住院并行母乳喂养的初产妇245例为观察组,同期未参加听课的初产妇245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从建卡(11周左右)到产褥期请孕妇及家属参加健康教育培训,通过集体授课、播放录像、现场示范、模型操作、答疑讨论等形式对孕妇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的母乳喂养健康知识教育及临床指导.结果 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8%,对照组为6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及产后健康教育对树立正确母乳喂养观具有积极的意义,可明显提高母乳喂养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社区产后访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社区2015年1月-3月87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产后访视(n=44)和未访视(n=43)2组,比较2组产妇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母婴健康水平及母乳喂养率.结果 访视组产妇在产褥期卫生知识、产后保健知识、新生儿喂养知识及计划免疫知识四项评分均高于采访视组(P<0.05);访视组产妇和婴儿发病率均低于未访视组(P<0.05);访视组纯母乳喂养率为84.09%,明显高于未访视组(P<0.05).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产后访视可提高产妇自我保健知识和婴儿喂养知识,对促进母乳喂养、减少母婴患病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把4年来在我院出生的婴儿按是否进行产后访视分为两组,比较产后访视的母乳喂养率与无进行产后访视的母乳喂养率.结果 访视组的母乳喂养率为87%,未访视组的母乳喂养率为55%,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 产后访视中,进行健康教育对提高母乳喂养有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产后访视对产妇围产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该社康中心管理的260例健康产妇,随机将全部产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经常规产后访视,观察组给予优质产后访视,再对比两组围生期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6.3±8.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9%,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为86.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围生期给予优质产后访视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普及健康知识,促进母乳喂养,降低产褥期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干预对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根妹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6):149-15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母乳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入院的100例产妇,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组,各50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产妇产后只进行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组接受系统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指导,比较两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实际母乳喂养率、产妇的乳汁分泌量等指标。结果健康教育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实际母乳喂养率、产妇的乳汁分泌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产妇进行科学、系统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是临床上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母乳质量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潘群红 《求医问药》2014,(20):106-107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认知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2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产妇。为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的产后健康教育,为观察组产妇使用健康教育路径法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结束后,比较两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产后半年纯母乳喂养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健康教育结束后,观察组产妇产后半年的纯母乳喂养率、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初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能纠正其对母乳喂养的错误认识,提高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在母乳喂养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辖区102例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实施护理、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指导等。结果通过产后访视,产妇及家属掌握了母乳喂养知识和喂养技巧,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比例,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结论产后访视可极大提高母乳喂养率,保证了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YS系列多系统治疗仪后对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 将1648名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34人于产后24小时开始予YS系列多系统治疗仪治疗,每天1次,持续3-5天.对照组714人只进行常规的产后护理.对两组产妇出院后7天内、28天进行上门访视、6、10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记录和分析两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10、6个月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2、97%,对照组10、6个月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2、79%,观察组10、6个月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产妇通过应用YS多系统治疗仪治疗,身体恢复较快,乳腺管通畅,乳汁分泌充足,使产妇有信心和有能力进行母乳喂养,从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回馈式教学法对母婴分离早产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认知、乳汁分泌量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产科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早产分娩初产妇86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产妇给予回馈式教学法健康教育。观察两组产妇产后3天对母乳喂养认知的掌握程度,产后1~7天内泌乳量,分别在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价早产儿母乳喂养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产后3天母乳喂养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7天内泌乳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母乳喂养率(93.02%、93.02%、81.39%)高于对照组(48.83%、34.88%、3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馈式教学法可有效提高母婴分离早产初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认知,促进乳汁的分泌,提升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孕妇学校教育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则全程接受孕妇学校教育课程,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及对围产期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人工喂养率和混合喂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学校教育有助于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产妇能更好地掌握围产期的健康知识,利于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社区产后访视对母婴健康的影响,于产后42d对访视组(90例)和非访视组(95例)的产妇进行产褥期卫生、母乳喂养、脐部护理、预防接种等知识获知程度、母婴患病情况、母乳喂养率的调查,并对其出生后42d的婴儿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结果表明,访视组纯母乳喂养率为86.7%,非访视组纯母乳喂养率为62.1%;访视组产妇对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率高于非访视组;访视组产妇及婴儿的患病率明显低于非访视组;访视组42d婴儿的身高、体重均显著超过非访视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初产妇130例,其中有孕妇和家属共同参与孕期健康教育的孕妇6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单独接受健康教育孕妇65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比较两组产后3 d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纯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3.8%,对照组为69.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共同参与孕期健康教育,在母乳喂养中具有积极意义,直接提高了母乳喂养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翁春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4,(20):2717-2718
目的探讨对孕产妇进行系统化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对2013年在我院门诊产前建档检查并住院分娩的600例产妇实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母乳喂养宣教,试验组从产前、产时、产后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孕产妇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率及产后42 d母乳喂养率。结果试验组产妇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率及产后42 d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孕产妇实施系统化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产后家庭访视与产后4~6 月行母乳喂养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本社区内2006 年9 月-2012 年3 月住院分娩的265 例健康产妇随机分为3 组,分别给予1 次、2 次和未给予家庭访视,研究不同访视次数对4~6 月母乳喂养率的影响.结果:产后家庭访视两次的4~6 月纯母乳喂养率95.7%,产后家庭访视一次的4~6 月纯母乳喂养率82.8%,未进行产后家庭访视的4~6 月纯母乳喂养率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家庭访视有利于婴幼儿母乳喂养,可显著提高4~6 月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应用在产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足月分娩的产妇4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0例,采用常规母乳喂养健康宣教的为对照组,采用母乳喂养指导路径进行母乳喂养健康宣教的为观察组。结果:2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产后3天乳汁分泌量、成功进行纯母乳喂养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成功进行纯母乳喂养率为91.6%,对照组成功进行纯母乳喂养率为7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对分娩期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