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2μm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T)的疗效及其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的优劣。方法:采用TURBt治疗NMIBT患者33例(TURBt组),采用2μm激光治疗NMIBT患者52例(2μm激光组)。其中56例为初发膀胱肿瘤患者;24例为多发肿瘤患者;22例患者至少一处肿瘤直径超过2.5 cm。两组术后常规膀胱灌洗化疗,并每3个月作膀胱镜检查。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8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6.59±11.63)(5~75)min,其中2μm激光组手术时间(24.33±10.10)min,TURBt组(30.15±13.08)min(P=0.034)。TURBt组1例术中膀胱穿孔,2例术后出血;2μm激光组未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留院时间2μm组为(3.19±0.93)天,TURBt组为(3.83±1.82)天(P=0.067)。术后3个月TURBt组中1例出现肾积水,2μm激光组中1例出现肾输尿管反流,1例尿道外口狭窄。随访(15.45±8.08)(3~39)个月,21例肿瘤复发,其中19例肿瘤复发于术后12月内。2μm激光组术后3、6、9、12个月分别有0、4、5、1例复发,1年肿瘤复发率为19.23%;TURBt组术后3、6、9、12个月分别有1、2、4、2例肿瘤复发,复发率为27.27%。2μm激光组肿瘤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TURBt组无显著差别。结论:2μm激光与传统TURBt相比,可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患者手术耐受力,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留院时间,但对NMIBT的疗效并无明显优势,仍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Revolix 2μm激光联合吡柔比星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2μm激光肿瘤汽化切除,术后24h内膀胱灌注吡柔比星1次,后续每周1次,共8次,每月1次,共10次,治疗共12个月。术后随访2年,对其疗效及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30min。没有出现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定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1年。术后随访2年,复发率为18.3%。结论 2μm激光联合吡柔比星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2μm连续波激光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0月NMIBC的临床资料,体内有金属异物或需应用生理盐水作为膀胱灌洗液者选择2μm激光(n=65),其余选择TURBT(n=122)。比较2组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肉眼血尿及住院时间。根据肿瘤数目、大小、是否原发、病理分期及分级分为亚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比较2组整体及各亚组的无复发生存率,并对术后复发相关因素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2μm激光组手术时间短于TURBT组[(36.5±10.0)min vs.(40.9±9.5)min,t=-3.015,P=0.003]。TURBT组术中26例(21.3%)出现闭孔神经反射,高于2μm激光组(0%)(P=0.000)。2μm激光组术后肉眼血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TURBT组[(2.3±1.1)d vs.(3.0±1.4)d,t=-3.759,P=0.000;(4.0±1.5)d vs.(4.5±1.4)d,t=-2.275,P=0.024]。2组均随访12~32个月,中位数均为18个月,2μm激光组膀胱肿瘤复发率21.5%(14/65),TURBT组为29.5%(36/122),差异无显著性(Log-rankχ2=1.413,P=0.235)。但在肿瘤直径≥3.0 cm的患者中,2μm激光组术后复发率为15.8%(3/19),低于TURBT组(42.5%,17/4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2μm激光手术可以改善其无复发生存率(Log-rankχ2=4.482,P=0.03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是直径≥3.0 cm肿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TURBT vs.2μm激光相对危险度=3.810,P=0.039)。结论经尿道2μm连续波激光治疗NMIBC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与TURBT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闭孔神经反射,促进术后患者恢复。对于直径≥3.0 cm肿瘤,2μm激光手术治疗NMIBC的复发率低于TURBT。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2μm激光同期切除膀胱肿瘤和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187例老年男性膀胱肿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第1组119例单纯行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第2组68例在行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的同时行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分别比较了两组患者术前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以及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尿流率,剩余尿的变化情况,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数量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术后病理分级也无统计学差异,第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尿管留置时间上均较第1组长。两组随访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5.3个月(第1组)和32.5个月(第2组),第2组的尿流率较术前及第1组显著升高,同时剩余尿较第1组明显降低,第2组复发率为29.41%,较第1组的36.97%有显著差异,比较发现单发的或小于3cm的肿瘤患者其肿瘤复发率低于多发的或肿瘤3cm的患者。同时两组均未在膀胱颈部及尿道前列腺部发现有肿瘤复发。结论:对于伴有下尿路梗阻症状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采用2μm激光同时经尿道切除膀胱肿瘤和BPH是安全可靠的,不会增加膀胱颈部和前列腺尿道部肿瘤种植的风险。同时在解除膀胱颈部的梗阻后,能降低或延缓膀胱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8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43例(钬激光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40例(TURBT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闭... 相似文献
6.
7.
8.
2μm激光治疗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2μ激光治疗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2μm激光治疗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35例,激光功率30~50W。术后配合化疗药物或卡介苗行膀胱灌注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肿瘤完整切除,操作时间15~60min,平均30min。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无复发。结论:2μm激光治疗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提供临床治疗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静脉尿路造影、CT及膀胱镜活检等明确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结果 4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2.4±12.4) min,术后膀胱冲洗量(2.1±0.6)L,术后保留导尿管时间(2.1±0.6)d,术后住院时间(2.5±1.1)d,无严重出血、膀胱穿孔及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4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 36个月,3例膀胱肿瘤异位复发,无原位复发病例.结论 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操作简单,对膀胱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是一种疗效安全可靠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两种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71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 HoLRBT,n =33例)和等离子电切术( TURBT,n=38例)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复发率、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HoLRBT组术中出血量、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术后低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UR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较之 TURBT,HoLRBT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方面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特点,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2微米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2微米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56例。男44例,女12例,中位年龄66岁(28~87岁)。肿瘤单发36例,多发20例。肿瘤直径0.5~3.0cm,术前病理均提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微米激光治疗组和经尿道电切组。术后行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总结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肿瘤复发情况和膀胱穿孔例数等指标。结果手术均一次成功,所有患者术中创面基底及创缘病理检查均无残余肿瘤,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每3个月接受膀胱镜复查。2微米激光组手术时间是20~50min,平均30min。术后膀胱冲洗6h,留置尿管1~3d,无膀胱穿孔病例,3例复发(10.71%)。电切组手术时间是15~55min,平均28min,术后膀胱冲洗6h,导尿管留置时间1~3d,膀胱穿孔6例,4例复发(12.00%)。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和术后肿瘤复发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微米激光组膀胱穿孔例数少于电切组(P〈0.001)。结论经尿道2微米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近期疗效满意,创伤更小,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同期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同期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并BPH患者24例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76~165min,平均118min,无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7~9天拔除尿管,发生暂时性尿失禁1例,继发性出血1例。术后随访3~24个月,5例膀胱肿瘤复发,无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评分由术前(26.29±1.81)分降至术后(12.63±2.41)分(P0.05),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5.04±0.81)分降至术后(1.54±1.14)分(P0.05),最大尿流率由术前(4.67±2.87)ml/s升至术后(14.83±2.14)ml/s(P0.05),膀胱剩余尿量由术前(68.04±18.89)ml降至术后(21.88±11.38)ml(P0.05)。结论: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是同期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并BP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同期经尿道微创治疗。方法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可经尿道电切治疗的膀胱癌患者56例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部分切除或切开。结果随访6~84个月,5例复发,无尿道及前列腺窝转移。结论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可予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的非浸润性膀胱肿瘤或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适应行同期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选择性绿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治疗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7.5min。术中出血少,无膀胱穿孔,无闭孔神经反射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膀胱冲洗2-6h。单纯膀胱肿瘤术后导尿管保留48h,一期行前列腺汽化者导尿管保留72h。术后应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随访3个月至1年,肿瘤无复发。结论绿激光汽化术治疗膀胱肿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的特点,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行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例,女15例,年龄45~88岁,平均62岁。其中38例(88.4%)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5例(11.6%)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或放疗。结果:术后病理分期:T236例(83.7%),T37例(16.3%);病理分级:G14例(9.3%),G231例(72.1%),G38例(18.6%)。术后随访6~126个月,平均63.2个月;首次复发为3~20周,平均10.2周,复发次数1~8次,平均3.7次;共行2~9次TURBT,平均3.5次,其中25例(58.1%)于≥3次TURBT后出现病理性进展,9例(20.9%)于术后复发次数≥3次后改行根治术;2例(4.7%)死于非膀胱癌疾病,1例(2.3%,病理为T2G1)于首次术后126个月死于膀胱癌多发转移。结论:对于MIBC,可选择性行以TURBT为主加放化疗的保留膀胱手术治疗,但具有反复复发及进展倾向;首次复查膀胱镜时间需提前到术后4~8周,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并比较经尿道不同膀胱切除术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1例NMIBC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组45例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46例.记录并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等资料差异.所有患者随访两年,记录肿瘤复发情况和其累积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电切术组患者相比,HOLRBT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少,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两年累积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TURBT相比,HOLRBT在治疗NMIBC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微小核糖核酸34a(microRNA-34a,miR-34a)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确定转移相关基因2(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2,MTA2)是否为miR-34a调控的下游靶基因,探讨膀胱癌中miR-34a与MTA2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48对膀胱癌根治术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来源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膀胱癌患者。Real-time PCR检测miR-34a和MTA2在组织中RNA的表达情况;荧光素酶实验鉴定MTA2是否为miR-34a下游靶基因;膀胱癌细胞株T24及UMUC3中转入miR-34a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免疫印迹实验检测MTA2的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表明,膀胱癌组织中miR-34a呈低表达,并且与肿瘤分期有关(P〈0.01);MTA2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MiRanda、Mirwalk、Targetscan软件预测miR-34a与MTA2的mRNA有结合位点,荧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MTA2可能是miR-34a的潜在靶基因。转染miR-34a后,分别检测MTA2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发现MTA2蛋白受到抑制,mRNA表达不受影响。结论 miR-34a在膀胱癌中可能通过作用于其潜在靶基因MTA2而发挥抑癌基因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采用肿瘤基底黏膜下水扩张辅助激光切除治疗单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 方法 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采用Cook膀胱黏膜注射针在肿瘤基底周围2 cm处黏膜下注射无菌灌注用水,黏膜呈丘状隆起、肿瘤与肌层脱离后,采用钬激光或铥激光沿隆起边缘切除膀胱肿瘤,共治疗12例,常规行肿瘤基底活检,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化疗. 结果 肿瘤直径0.5~2.3 cm.12例均为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术后病理报告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3例,低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9例;临床分期Ta9例,T13例.12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20 ~ 45 min.平均25 min;术中出血<5 ml.12例均未输血,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尿外渗,无电切综合征.基底组织活检阴性.术后持续冲洗ld;留置尿管l~4d,平均3d;术后住院3~6d,平均5d.随访4~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肿瘤基底黏膜下水扩张辅助钬激光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有效、安全,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膀胱癌高表达基因 BCA7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BCA7蛋白在122例膀胱癌组织及32例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BCA7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BCA7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染色评分明显高于配对癌旁组织(P 〈0.001)。122例标本中,32例(26.2%)为 BCA7低表达,90例(73.8%)为 BCA7高表达。BCA7高表达与膀胱癌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有关(P 〈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量无关(P 均〉0.05)。BCA7低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52.6±2.4)个月,高于 BCA7高表达患者的(40.9±2.2)个月(P =0.003)。结论 BCA7蛋白在膀胱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相关,可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膀胱癌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