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患者,48岁。因右阴囊内包块0.5年于2002年2月入院。该患者入院前半年右阴囊被挤压后发现局部肿大疼痛,自行服用土霉素后疼痛消失,肿物未消。入院后在局麻下手术完整切除肿物。术中探查肿物无包膜,中等硬,表面为脂肪组织,与睾丸、附睾无关联。病理诊断:右阴囊神经鞘瘤。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临床表现及诊治,并行文献复习.方法 报道1例阴茎多发神经鞘瘤.患者以阴茎根部多发结节收治,术前完善彩超、CT及勃起功能检查,拟诊为阴茎硬结症,行结节切除术.结果 结节与阴茎海绵体有明显分界,术后根据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诊断为阴茎神经鞘瘤,预后良好.结论 阴茎多发神经鞘瘤,临床罕见,主要依靠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于膀胱的神经鞘瘤和恶性周围神经鞘瘤在组织病理学、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上的特点,确立两者的鉴别诊断思路.方法 回顾1例原发于膀胱的神经鞘瘤的临床诊疗过程,结合有关膀胱神经鞘瘤及膀胱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方面,原发于膀胱的神经鞘瘤和恶性周围神经鞘瘤有明显差异.结论 原发于膀胱的神经鞘瘤临床极其少见,易与膀胱常见肿瘤混淆,造成误诊,免疫组化为重要的确诊依据.膀胱恶性周围神经鞘瘤应以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进行处理.临床上应重视两种疾病的鉴别,以正确地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4.
5.
腹膜后神经鞘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1例腹膜后神经鞘瘤,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诊治现状。方法通过对1例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术后病理、随访的回顾,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综合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状况。结果本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膜后神经鞘瘤,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理想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其预后良好,早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治疗原则。方法:结合笔者收治的1例胰腺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英文文献报道48例和中文文献报道9例胰腺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原则。结果:58例胰腺神经鞘瘤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5.6岁,男女比例为25:33,肿块大小平均为6.49 cm(1~26 cm)。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44.4%)、消瘦(11.3%),恶心呕吐(7.1%),上腹部不适(5.3%),腰背部疼痛(5.3%),黑便(5.3%)等。实性肿物21例(36.2%),囊性肿物29例(50.0%),性质不确定8例(13.8%)。胰头部病变23例(39.7%),胰体部11例(19.0%),胰头/体部3例(5.2%),胰体/尾部8例(13.8%),胰尾部6例(10.3%),钩突部5例(8.6%),定位不明2例(3.4%)。行单纯肿物摘除术13例(23%),肿物局部切除术9例(16%),胰体尾(+脾脏)切除术16例(29%)及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占15例(27%),其他手术方式5例(5%)。随访3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8.9个月(3~108个月)。随访良性病例中未见复发、转移或死亡。结论:胰腺神经鞘瘤比较罕见,应注意与胰腺其他疾病鉴别,术前影像检查有助于定位和定性,确诊需要组织学检查。恶性肿瘤少见,应遵循恶性肿瘤治疗原则,尽量行根治性切除术;对于良性肿瘤,建议行单纯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1例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术前拟诊为阴茎多发性脂肪瘤,行肿瘤切除术,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免疫组化:S-100( ),SMA(-)。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困难,需经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特异性标志物S-100、SMA有助于确诊。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血管平滑肌瘤是一种多发生于四肢、相对少见的良性肿瘤。生长于阴囊部位罕见,国内尚未见报道。2008年本院收治1例阴囊血管平滑肌瘤,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有关文献作一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5岁。主诉排尿困难3年,于2000年7月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直肠指诊(DRE)示前列腺Ⅱ度增大,光滑,质中。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0.88μg/L。B超示前列腺形态失常,外腺可见一低回声团,大小约为5.5cm×3.2cm。CT示前列腺增大,形态失常,侵犯精囊及直肠前壁,前列腺癌可能  相似文献   

10.
神经鞘瘤是指起源于周围神经神经鞘的肿瘤,大部分为良性肿瘤,也可发展为恶性,并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播撒到远处组织[1]。好发于脊髓和脑,也可见于四肢、颈等部位大神经处,而发生于消化道及腹腔者少见。统计发现,发生于腹膜后的神经鞘瘤占所有神经鞘瘤的0.3%~3.2%[2],占腹膜后肿块的0.5%~12%[3]。由于缺乏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其术前诊断较为困  相似文献   

11.
阴囊坏疽的治疗体会(附1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阴囊坏疽的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8月至2005年6月诊治阴囊坏疽14例,患者年龄27~74岁,平均48岁。阴囊坏疽并发肛周、阴茎坏疽者2例,并发肛周、阴茎、腹股沟区坏疽者10例,并发肛周、阴茎、腹股沟区、腹部皮下坏疽者2例。其中并发阴茎坏死3例,并发睾丸炎5例。14例细菌培养均为阳性。14例均采用Ⅰ期清创、阴囊成形、置管引流术,同时给予抗炎对症治疗。3例阴茎坏死者行阴茎全切、尿道造瘘术,2例腹部坏疽者行腹部皮下切开清创引流,5例睾丸炎者行单侧睾丸切除。结果12例阴囊成形术Ⅰ期愈合,2例尿道造瘘术患者痊愈出院。10例阴茎皮肤坏疽者1个月后阴茎植皮,痊愈出院。死亡2例。结论早期及时清创和抗炎对症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关键,Ⅰ期清创、阴囊成形及置管引流是治疗阴囊坏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case report a 51-year-old man admitted with a large warty lesion of scrotum representing as carcinoma was presented. A wide surgical resection of the lesion was done with the hystopathologic diagnosis of condyloma accuminata. He was followed for 12 months with satisfactory functional and cosmetic result with no recurrence with the time bein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肾脏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诊治1例LELC患者,并复习有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行根治性肾切除,病理证实为LEL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 ),CD68(-),LMP( );原位杂交:EBER(-)。拒绝化疗,术后3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并转移。结论LELC比较罕见,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早发现、及早手术、术后联合化疗有望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肾素瘤的诊治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例肾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3例患者均表现有高血压、高肾素和高醛固酮血症。2例临床表现有低血钾。结果2例患者行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术,1例行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肾素瘤。3例患者术后血压、血浆肾素、醛固酮和血钾等恢复正常,随访3~12年未见肿瘤复发及高血压再发。结论肾素瘤为罕见的良性肾脏肿瘤,肿瘤根治性切除效果满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附507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507例PA的诊治资料。结果产生醛固酮的肾上腺腺瘤(APA)患者血钾为(2.35±0.53)mmol/L,血和24h尿醛固酮分别为(1027.67±531.84)pmol/L、(69.25±43.77)mmol/L,立位血浆醛固酮增加值为(-17.17±483.37)pmol/L。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血钾为(2.94±0.55)mmol/L,血和24h尿醛固酮分别为(781.14±310.24)pmol/L、(37.12±9.99)mmol/L,立位血浆醛固酮增加值为(170.36±303.59)pmol/L。B超和CT对APA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9%和93.1%,IHA主要显示双侧肾上腺增大或小结节变化。肾上腺皮质癌(APC)的特点是皮质醇和去氢异雄酮明显增高,且瘤体直径>5cm。结论APA血和尿醛固酮明显高于IHA,APA血钾明显低于IHA,体位试验、B超和CT能帮助确诊APA。单发APA合并肾上腺萎缩应行肾上腺部分切除,多发APA或合并肾上腺增生者应行患侧肾上腺全切。  相似文献   

16.
肾球旁细胞瘤的诊治(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提高肾球旁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例肾球旁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31岁。5例临床表现均为低血钾,4例行血浆肾素、醛固酮测定,表现为高肾素、高醛固酮血症3例,血浆肾素、醛固酮正常1例。结果:5例患者中1例术前怀疑右肾上腺肿瘤、右肾肿瘤,行手术探查,术中冰冻病理示肾脏良性肿瘤行肾脏肿瘤剜除,右肾上腺活检术,术后病理示:右肾球旁细胞瘤,正常肾上腺组织。4例术前明确诊断者行肿瘤剜除术治疗。5例患者术后血钾、血浆肾素、醛固酮、血压均恢复正常,随访1年3个月至10年未见肿瘤复发及高血压再发。结论:肾球旁细胞瘤为良性肾脏肿瘤。术前应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动脉狭窄等相鉴别。肿瘤根治性切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18.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诊疗问题进行讨论。结果肉眼血尿、腰痛和肾积水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彩超、CT、MRI、IVU、膀胱镜检及逆行输尿管插管造影是本病的基本诊断方法;1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7年,死于输尿管癌转移5例,存活7例。结论患侧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首选方法,取腰腹部弧形切口先行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后再向上延长切口作肾切除术,具有成功率高、创伤性小、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肾错构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组13例患者手术治疗,4例行肿瘤剜除术,6例行患肾部分切除术,1例患者因急腹症就诊探查确诊切除患肾,1例恶变者行肾癌根治术,1例保守治疗。结果所有手术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随访6个月~2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通过B超、CT等检查,大部分肾错构瘤的患者都可明确诊断,少数瘤体破裂大出血而诊断未明者,宜剖腹探查。手术是治疗肾错构瘤的主要方法,特别是对于肾错构瘤体积大于4cm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对少数非手术治疗者,应严密观察。手术宜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恶变者行肾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 对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8例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7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 ,1例为前列腺增生症 ,行膀胱前列腺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 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及双侧睾丸切除术 ,术后使用丝裂霉素或BCG等膀胱灌注及氟他胺内分泌治疗。 1例行膀胱前列腺全切加回肠膀胱术。 8例中 2例失访 ,3例因多发性转移 ,术后存活 <1年 ,3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全切术 ,术后随访 1.5~ 4.0年 ,经胸片、CT、同位素和PSA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血清PSA测定、前列腺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活检及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腺癌的主要方法 ,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