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无菌生物护创膜治疗小儿面颈部烧伤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64例面颈部烧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实验组:应用无菌生物护创膜处理烧伤刨面;对照组:外喷汇涵术泰暴露疗法处理烧伤刨面.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平均发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患儿舒适度比较,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应用无菌生物护创膜治疗小儿面颈部烧伤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爱康肤银离子敷料治疗小儿深Ⅱ度烧伤的效果。[方法]将60例深Ⅱ度烧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创面处理方法,观察组用爱康肤银离子敷料覆盖于创面,用无菌敷料包扎固定。观察两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单次换药耗时。[结果]观察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单次换药耗时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爱康肤银离子敷料治疗小儿深Ⅱ度烧伤的效果优于传统的创面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两种换药方法在Ⅱ度烧伤患儿中的临床效果,评价托敷锌-生物皮对幼儿烧伤的作用。方法将80例Ⅱ度烧伤1-3岁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将托敷锌-生物皮直接敷于患儿创面,再用无菌纱布或棉垫加压包扎固定,一般于3d后再换药(仅更换外层敷料),其后根据敷料渗出情况酌情换药;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将磺胺嘧啶银乳膏涂抹于网眼纱布后予创面外敷,其外用无菌纱布或棉垫包扎固定,一般前2d早晚各换药1次,其后隔天换药1次,均更换全部敷料。比较两组患儿创面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创面换药次数、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托敷锌-生物皮在Ⅱ度烧伤患儿治疗中疗效明显,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湿性护创敷料在小儿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06例烧伤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湿性护创敷料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创面瘢痕情况、二次创伤及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2.60±1.97) d、换药次数为(11.64±2.31)次,低于对照组的(15.78±2.01) d、(16.85±2.10)次,P0.05;治疗后,观察组瘢痕评分为(4.39±0.27)分,低于对照组的(6.58±0.32)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二次创伤评分为(1.67±0.58)分、疼痛评分为(3.36±1.39)分,低于对照组的(2.15±0.70)分、(4.07±1.81)分,P0.05。结论:湿性护创敷料能有效促进小儿烧伤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改善创面瘢痕及二次创伤情况,减轻患儿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在门诊患者深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创面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就诊换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方法,试验组患者给予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换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愈合天数及换药次数、疼痛评分、伤口二次创伤评分、伤口周围皮肤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二次创伤评分及伤口周围皮肤评分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二次创伤评分低于对照组,伤口周围皮肤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换药次数、愈合天数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换药次数、愈合天数少于或短于对照组。结论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在门诊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具有可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换药频率及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贡亦军 《现代护理》2007,13(8):732-732
目的观察金因肽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浅Ⅱ度烧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金因肽治疗。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金因肽治疗浅Ⅱ度烧伤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田惠萍  林卫琼  郑华  陈晖  黎小群 《护理研究》2013,(23):2473-2475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换药方法对Ⅱ度烧伤创面的影响。[方法]将120例Ⅱ度烧伤病人按入选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清创消毒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分层换药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法。观察两组换药时疼痛程度、出血率、创面愈合时间、治愈1%烧伤创面所需费用。[结果]观察组创面疼痛程度、出血率、创面愈合时间及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换药法用于Ⅱ度烧伤创面治疗,能减轻换药时的疼痛,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护士工作量,效果优于传统换药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两组换药方法对浅表烧伤患儿的影响及换药效果.方法 将97例浅度烧伤的患儿分为对照组48例和实验组49例,对照组每次换药时彻底清除坏死表皮,实验组换药时完整保留坏死表皮至6~8 d清除.比较两组换药时患儿的疼痛反应和效果.结果 实验组换药时的疼痛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痊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浅度烧伤换药时保留坏死表皮可减轻换药的痛苦,提高痊愈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金因肽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浅Ⅱ度烧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金因肽治疗.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金因肽治疗浅Ⅱ度烧伤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在小儿烧伤换药中对疼痛等级、血压、脉搏、呼吸以及精神、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换药术的烧伤患儿50例,随机分为常规换药对照组和雷米芬太尼镇痛组。换药前、中、后分别行疼痛评估与观察。结果:对照组与镇痛组患儿换药期间精神、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换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换药后患儿的血压、脉搏和呼吸较换药前有明显变化(P〈0.05),镇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烧伤换药中用雷米芬太尼镇痛,可以抑制小儿换药时的疼痛应激反应,减少患儿精神、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脂质水胶体敷料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浅Ⅱ度烫伤的疗效,探求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容易被患者接受的烫伤换药新方法。方法将864例轻、中度烫伤的患者按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脂质水胶体敷料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对照组采用磺胺嘧啶银传统无菌包扎法。比较两组创面患者更换敷料时有无创面粘连发生、有无疼痛、出血及伤口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更换敷料时无创面粘连发生,平均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患者疼痛较轻(P0.05)。结论脂质水胶体敷料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患者浅Ⅱ度烫伤,具有不粘连创面、换药无疼痛及出血、加速创面愈合等优点,值得在浅Ⅱ度烫伤患者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活跃、欢快类音乐联合冷疗对上肢浅Ⅱ度烧伤早期患者疼痛及焦虑情绪的控制作用.方法:上肢浅Ⅱ度烧伤早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冷疗法冷疗1h、早期清创和包扎,观察组在冷疗同时循环播放4首活跃、欢快类音乐1h.分别于入院时、干预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中的状态焦虑问卷(S-AI)评价应激情况下的状态焦虑程度.结果:治疗后,2组VAS及S-A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活跃、欢快类音乐联合冷疗对控制上肢浅Ⅱ度烧伤早期患者的疼痛及焦虑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美宝速愈贴结合湿润烧伤膏(MEBO)在小儿烧伤创面应用的疗效。方法在小儿104例浅Ⅱ度一深Ⅱ度烧伤创面,清创后先外涂MEBO。取美宝创面速愈贴覆盖,再以敷料垫固定。结果104例患儿烧伤创面完全愈合,治疗过程中疼痛轻微,无1例发生创面与全身感染。结论美宝创面速愈贴结合MEBO治疗小儿烧伤创面换药简便,止痛效果好,创面愈合快,瘢痕愈合率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徐英  朱利华 《上海护理》2004,4(1):21-22
目的 观察采用脂质水胶体敷料换药对患儿浅Ⅱ度烫伤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63例浅Ⅱ度烫伤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27例。实验组采用脂质水胶体敷料治疗创面,对照组采用磺胺嘧啶银霜治疗创面,比较两组患儿创面干燥天数、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 实验组在创面干燥天数、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脂质水胶体敷料治疗患儿浅Ⅱ度烫伤创面,能够促进创面愈合和减少换药次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自制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浅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热液烫伤致浅Ⅱ度烧伤小儿按随机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创面治疗分别用自制复方紫草油和复方磺胺嘧啶锌包扎疗法。观察2组创面用药反应及愈合情况、创面愈合时间、用药过程中是否出现创面局部刺激性疼痛、皮疹及局部过敏、创面加深等不良反应。结果:自制复方紫草油组创面愈合快于复方磺胺嘧啶锌组,创面用药时止痛效果好,上皮愈合质量好。换药操作时局部刺激小,未发现毒性反应、过敏表现和创面加深。结论:自制复方紫草油止痛效果好,换药时刺激小,患儿易于接受,疗效好,创面愈合时间快,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在浅Ⅱ度烧伤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浅Ⅱ度烧伤患者,采用同体对照法,将同一创面不同区域或同体对称部位的创面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加医用硅酮凝胶膏混合后湿敷创面;对照组采用医用硅酮凝胶膏湿敷创面。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疼痛状况及渗液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8.6±1.6)d较对照组(11.8±1.7)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34,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4.5±0.9)次较对照组(6.1-I-0.9)次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36,P〈0.05)。两组患者的换药疼痛程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2,P〉0.05)。两组在第2次换药时的渗液程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5,P〉0.05);而在第3和4次换药时,观察组渗液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8.988,5.316;P〈0.0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能减少浅Ⅱ度烧伤创面的渗液量,减少换药次数,可明显促进表皮生长,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儿童面部非Ⅲ度烧伤创面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面部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4-06/2006-06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康复中心14岁以下小儿面部浅Ⅱ度、深Ⅱ度烧伤患者各60例,进行随机、双肓、同体实验,纳入标准:无严重心、肺、肝、肾、血液等系统疾患;无严重并发症及全身感染。每例患者选择一块浅Ⅱ度、深Ⅱ度烧伤创面,并将其分为面积相近的两部分作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伤后第3天起,治疗组采用含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等渗盐水纱布覆盖创面,对照组单用等渗盐纱布覆盖创面,每日换药1次至创面愈合。观察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后面部浅Ⅱ度、深Ⅱ度烧伤创面中期愈合率、愈合时间、疼痛情况及Ⅱ度创面愈合后的瘢痕指数。结果:纳入患者(浅Ⅱ度及深Ⅱ度)各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创面愈合速度加快,愈合时间缩短[浅Ⅱ度:(8.83±2.48),(11.06±3.05)d;深Ⅱ度:(15.12±3.19),(19.06±3.07)d,P<0.01],同期愈合率提高[浅Ⅱ度:(79.18±13.36),(61.97±10.39)%;深Ⅱ度:(79.93±21.02),(60.26±18.25)%,P<0.01];未见疼痛加重;能明显减少瘢痕的形成;治疗过程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论: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能加快面部II度烧伤创面的愈合速度,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减少瘢痕的形成,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敷料用于深Ⅱ°烧伤创面清创及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0例深Ⅱ°烧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用新型敷料进行清创及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烧伤湿润膏护理创面,比较两组换药时疼痛、对换药的满意度、换药次数、愈合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换药时疼痛、满意度、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敷料用于深Ⅱ°烧伤创面清创及治疗,能促进创面的愈合、加速坏死组织溶解、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疼痛、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方素萍  苏若琼  区鉴莲 《全科护理》2020,18(11):1374-1375
[目的]研制具有通风、自动喷气、温度控制功能的小儿烧伤治疗床并观察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烧伤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小儿人字床护理,观察组应用自动喷气小儿烧伤治疗床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发热时间、换药费用、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时间、换药费用、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烧伤床具有通风透气、自动喷气、温度控制功能,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发热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可用凝血酶凝固成胶冻状,不仅可以黏合组织缺损处,还可以防止血小板流失,使血小板在局部长时间分泌生长因子,避免了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液态重组生长因子试剂在伤口及移植区易流失易蒸发的缺点。目的:观察外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儿童面部Ⅱ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8-01/2010-01在广西昭平县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14岁以下面部浅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儿童各30例。均以左侧面部为治疗组,右侧为对照组。伤后第3天,治疗组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直接湿敷于创面上半暴露,换药1次/d;对照组创面单用等渗盐水纱布覆盖半暴露,换药1次/d。干预7,14d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疼痛与瘢痕情况及不良反应。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疼痛情况,改良温哥华瘢痕测量法测定深Ⅱ度创面瘢痕增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在浅Ⅱ度烧伤创面患者中,治疗组7d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深Ⅱ度烧伤创面患者中,治疗组14d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显短于对照组(P〈0.05),瘢痕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创面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别。说明外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能显著加快儿童面部Ⅱ度烧伤创面愈合速度,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减少瘢痕形成,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