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10—2014-10间收治的36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在给予常规保守治疗无效后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一次栓塞介入治疗成功止血,手术时间(35.1±48.9)min;止血时间(6.2±1.5)min。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少。  相似文献   

2.
髂内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一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用介入放射技术对5例产后出血患行骼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盆腔血管走和骸造影剂由血管外溢情况,以明胶海绵碎粒与稀释之造影剂混合栓塞双侧髂内动脉。结果:5你经髂内动脉造影均显示了不同临床原因引起的出血图象,经栓塞后血随之停止,但1例腹腔再度出血,剖腹探 现为右侧卵巢血管及圆韧带残端出血。结论:髂内动脉栓塞技术应用于难治性产后出血迅速止血,保留子宫,抢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3.
手术治疗是控制、预防门静脉高压症(PHT)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有效方法。然而手术后仍有一定的再出血率,且随时间延长而增高,这是导致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1 术后再出血的原因PHT术后再出血率为4%~25%(平均15%左右)。再出血的原因复杂〔1〕,主要有以下几点。1.1 手术操作因素分流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为:①吻合口径小,致分流降压作用不足以控制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2〕;②吻合口扭曲、张力大直接影响静脉血流速度〔3〕;③静脉壁的纤维化、增厚常使吻合难以完成,勉强吻合术后容易形成血栓,成为再出血…  相似文献   

4.
急诊动脉栓塞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急诊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TAE)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8例难治性产后出血选择性插管至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 ,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明确出血原因、部位后 ,以直径 1~ 3mm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 插管成功率 10 0 % ,手术时间 3 0~ 60min ,平均 ( 4 5 .2± 4.8)min ,术后止血总有效率 10 0 %。术后随访 3~ 40个月 ,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所有患者宫体按期复旧 ,转经后月经正常。结论 TAE创伤小 ,疗效快速肯定 ,术后短期及长期随访无严重并发症 ,对危及生命的产后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计血量型中药产妇垫是否能及时准确估计难治性产后出血以及对会阴侧切伤口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北京同仁医院产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间单胎孕足月、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1 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后使用计血量型中药产妇垫护理会阴伤口,对照组术后使用普通产妇垫,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h、24h出血量,难治性产后出血率,子宫复旧、伤口愈合及会阴舒适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后2h、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难治性产后出血发生率(0.73%)低于对照组(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伤口甲级愈合率试验组(92.36%)高于对照组(80.73%),伤口感染率试验组(1.82%)明显低于对照组(3.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子宫复旧较快,使用舒适满意度(92.36%)明显高于对照组(7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血量型中药产妇垫能较准确计量产后出血量,有助于及时处理治疗;可有效加强子宫收缩,减少难治性产后出血,促进伤口愈合,使用方便舒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为预防产后出血,多年来采用缩宫素或麦角新碱或垂体后叶素以增强子宫收缩,获得较好的效果。但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个体差异较大,且必须注射给药,为寻找一种防治产后出血的简易高效的方法,2007年我院采用第三产程早期阴道内置入卡孕栓(东北制药总厂),通过增强子宫收缩,缩短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出血,经对405例产妇临床观察效果显著,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盆腔动脉栓塞术(pelvic arterial embolization,PAE)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7年5月PAE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19例,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双髂内动脉前干或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明确出血部位后,以明胶海绵颗粒和弹簧圈栓塞。结果 PAE术中见出血来源于单侧或双侧子宫动脉,表现为宫腔内弥漫性、局灶性或子宫动脉分支出血。一次性止血成功18例,1例胎盘前置,经二次PAE后达到临床成功。19例随访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19例均恢复月经。结论 PAE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疗效确切,安全微创,是保守治疗无效后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欣母沛用于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4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8例,用常规治疗出血减少,其余14例子宫收缩仍差者设为治疗组,采用欣母沛宫体注射或肌肉注射。比较两组出血量减少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加欣母沛后,出血很快控制,出血量减少到20~60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欣母沛是强效而安全的宫缩剂,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老年病人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60岁以上老年病人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53例,有以下临床特点:①出血病因中,癌肿所占比例较大(28.3%);②出血不易自止,非手术治疗止血效果较差;③并存病和并发症多,术后病死率高(9.4%)。作者体会到维护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积极治疗并存病和并发症,急取非手术治疗控制大出血后择期手术对降低手术死亡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髂内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 方法 用介入放射技术对 5例产后出血患者行骼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明确盆腔血管走向及造影剂由血管外溢情况 ,以明胶海绵碎粒与稀释之造影剂混合栓塞双侧髂内动脉。 结果  5例经髂内动脉造影均显示了不同临床原因引起的出血图象 ,经栓塞后出血随之停止 ,但 1例腹腔再度出血 ,剖腹探查发现为右侧卵巢血管及圆韧带残端出血。 结论 髂内动脉栓塞技术应用于难治性产后出血能迅速止血 ,保留子宫 ,抢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加强对产后出血的防治,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发生的产后出血122例的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122例,发生率为1.8%,其中宫缩乏力占80.3%,胎盘因素占16.6%,软产道损伤占2.0%,凝血功能障碍占1.2%。结论产后出血的预防关键是:①做好产前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防治,高危妊娠应做好急救措施的准备;②产时注意胎盘及胎膜的处理,尽早清除完整,注意保护会阴以免软产道撕裂,娩肩时静脉推注缩宫素10 U,产后密切观察宫缩及阴道出血量;③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早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患者混合痔术后肛门创缘水肿、出血与肛门括约肌痉挛程度和直肠内压力的关系,将400例混合痔患者分为术后留置镇痛泵组和不留置镇痛泵组,各200例,进行肛门创缘水肿和出血情况的比较。400例患者术后按首次排便时间分为:①组〈24h84例;②组25~48h236例;③组〉48h80例,观察患者术后排便时间与肛门创缘水肿和出血的关系。结果显示,留置镇痛泵组和不留置镇痛泵组患者术后创缘水肿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与肛门创缘水肿和出血的关系,②组与①组和③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留置镇痛泵组患者和术后排便时间在25~48h的患者肛门创缘水肿情况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在25~48h既能减轻创缘水肿,又能减少创缘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导致子宫切除患者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产后导致子宫切除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剖腹分娩12例,阴道分娩6例;胎盘因素导致出血6例,其中前置胎盘5例,胎盘早剥3例,胎盘植入3例;产后宫缩乏力2例,多次妊娠3例。结论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治疗措施是子宫切除,这样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子宫切除手术对患者的身体及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剖宫分娩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患者。因此要加强患者围生期的保健措施,预防产后大出发生,减少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剖宫产术中前置胎盘致产后出血经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对32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剖宫产术中因前置胎盘导致产后出血的产妇予以实施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30例成功止血的产妇均未出现腹腔感染、尿潴留、晚期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子宫复旧良好,月经正常。产后恶露干净时间为(35.20±5.18)d,月经恢复时间为(70.50±6.92)d。复查超声未见子宫双附件异常。2例止血失败的产妇分别改行子宫切除术痊愈。结论对剖宫产术中因前置胎盘导致的产后出血产妇实施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治疗,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可靠、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效果。方法对22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患者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 22例患者治疗后宫缩好转,出血停止,无1例因血液循环不良或再出血而再次手术或子宫切除,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具有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可靠、保留子宫且无并发症发生等优点,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将138例发生产后出血患者做为观察组,随机抽取138例同期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做为对照组,对比2组产妇基本资料、产前检查结果、手术过程等。分析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和治疗效果。结果 2组年龄、孕周、孕次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流产引产史、子宫收缩乏力、产道受损、胎盘异常、妊娠并发症等比例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109例行子宫按摩、应用缩宫素或宫腔纱条填塞及子宫压缩缝合治疗;21例行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治疗;8例实施子宫切除术或次全切术。出血均得到控制。结论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孕期保健不规范、凝血功能障碍、引产流产史等。加强产前宣教及孕期系统保健,积极筛查高危因素,及时给于干预,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丁美平  陈菁  邹英  吴燕 《生殖医学杂志》2023,(12):1879-1882
目的 探讨“二孩”或“三孩”高龄疤痕子宫孕妇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武义县中医院行剖宫产生育“二孩”或“三孩”的高龄疤痕子宫产妇398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产后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398例剖宫产生育“二孩”或“三孩”的高龄疤痕子宫产妇中,有59例(14.82%)发生产后出血。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年龄≥40岁(OR=4.011)、剖宫产生育三孩(OR=4.035)、合并妊娠期高血压(OR=3.364)、既往流产≥3次(OR=6.760)、前置胎盘(OR=11.348)、胎盘植入或粘连(OR=9.143)及子宫收缩乏力(OR=10.633)是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距前次剖宫产时间≥24个月是避免产后出血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381,P<0.05)。结论 生育“二孩”或“三孩”高龄疤痕子宫孕妇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产后出血与年龄、生育孩次、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既往流产次数、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或粘连、子宫收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对79例产后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内者72例,占91.1%。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67例,占84.8%。胎盘因素15例,占18.9%。软产道裂伤7例,占8.8%。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2.5%。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在孕期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危因素,有流产史、引产史、经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流产史、引产史者和初产妇。多胎妊娠产后出血率高于单胎妊娠。产后出血发生率随胎次增加而增加。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是抢救产后出血的关键。加强计划生育宣教工作、减少人工流产次数、对于严重妊娠并发症及时终止妊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髂内动脉结扎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合理应用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的20例产后难治性出血患者诊治资料,并回顾性总结髂内动脉结扎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及价值。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止血,结扎后患者出血量均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且未发生反复,预后效果理想。结论与子宫切除术比较,髂内动脉结扎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手术创伤小以及快速有效的止血效果、子宫的成功保留,均是子宫切除术无法比拟的一种安全可靠地治疗方案,尤其是针对年龄有再生育需求的女性,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产后出血的护理质量,降低产后并发症及母婴死亡率。方法总结本院5年间产后出血资料,分析出血原因和高危因素。结果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是子宫宫缩乏力,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是前置胎盘、人工流产。结论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也不可忽视胎盘因素及其他原因。提高产科护理质量,重视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及进行必要产后保健指导,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