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梅毒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出现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为临床诊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梅毒检查者1500例,其中受试者共28例结果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分析患者梅毒检验者假阴性与假阳性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1500份标本中,28例检验结果出错,出错率为1.9%。其中,13例假阳性,15例假阴性,两种错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假阳性中原因相对较多,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标准品因素、病理因素、实验室操作因素,分别占30.8%、23.1%和23.1%;15例假阴性患者中其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标准品因素、试剂因素和实验室操作因素,分别占:33.3%、20.0%和20.0%。结论:梅毒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出现的原因较多,应基于临床检验目的与需求加强对标本进行质量控制,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斑贴试验是寻找外源性致敏原常用的检查方法。为了解接触性皮炎、湿疹等的致敏原特点,对2002年5月-2006年5月在我科诊断为接触性皮炎、湿疹的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其中阳性患者163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斑贴试验     
斑贴试验不仅用于诊断,以检测接触性皮炎患者的致敏抗原,亦用于检验某些商品、化学物质的接触过敏性,以决定是否适于投放市场及如何安全地使用。为了不断提高斑试的敏感性、特异性,各国学者对斑试技术作了多方面的改进,包括用划痕、摩擦、橡皮膏剥脱、冷冻等物理方法和用药物来增加斑试剂对皮肤的渗透,斑试器的制造和改革,操作方法、斑试剂的浓度、记录标准、观察时间等的统一化。至今斑试仍是一个比较敏  相似文献   

4.
慢性光线性皮炎的光斑贴试验和斑贴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确定(光)接触性变应原在慢性光线性皮炎(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C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依照英国光学皮肤病研究组推荐的光斑贴试验方案以及常规斑贴试验方案,以Philips TL20W/09N为光源,采用标准光斑贴和斑贴试剂盒,对56例CAD、42例多形性日光疹(polymorphic light eruption,PLE)和25例头面部慢性湿疹患者进行了光斑贴和斑贴试验。结果 56例CAD患者中光斑贴试验阳性26例占46.43%,斑贴试验阳性32例占57.14%,二者均为阳性18例占32.14%,明显高于PLE患者中的相应比率。CAD患者斑贴试验变应原阳性率接近头面部慢性湿疹,且阳性变应原出现频率和次序基本相同,依次为芳香混合物、秘鲁香脂、对苯二胺、氯化钴和硫酸镍。CAD中最常见的变应原为芳香混合物和秘鲁香脂,两者占斑贴试验阳性反应的百分数分别为44%和32%,光斑贴试验则分别为15.38%和17.95%。结论 (光)接触性变应原与CAD发病密切相关。CAD患者应避免接触斑贴和光斑贴试验中呈阳性反应的变应原及其可引起交叉反应的相关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对药疹患者,找出致病药物是很重要的。常用的方法有:钟刺、划痕、皮内试验、斑贴试验(PT)、放射变应原吸收试验(RAS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  相似文献   

6.
银屑病的斑贴试验王安灿(海军411医院皮肤科200081)银屑病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其发病因素,我们对20例银屑病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0例银屑病患者均为本科门诊或住院病人。性别...  相似文献   

7.
药疹的斑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92例梅毒检验假阴性与假阳性原因,为提高梅毒检验的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榆林市第二医院行梅毒筛查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出现假阴性与假阳性,将患者分为三组,假阴性组、假阳性组和真阳性真阴性组,其中真阳性真阴性组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检者的临床病理生理资料,按照分组统计执行检验的人员、检验所用的设备、设施、试剂、试液、质控品等,分析三组患者上述指标之间存在的差异,探讨导致梅毒检验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原因。结果假阳性组患者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肺结核、血液病的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阳性组患者标本溶血、离心转速和时间不够、标本污染细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员操作误差率、设备设施故障率、试剂试液偏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与假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阴性组患者检查前1个月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阳性组患者(P0.05);检验操作人员误差和仪器设备质控品等系统误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阳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受试者因素、检验系统因素等多方面影响,临床应根据受检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检验方案,同时加强检验人员和设备设施、试剂试药质控品的管理,降低系统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季节性接触性皮炎花粉斑贴试验阳性部位皮肤IgE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最近研究表明,在季节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中进行花粉斑贴试验[1]或皮肤划痕试验[2,3]呈阳性湿疹样过敏反应.季节性接触性皮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花粉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均高于非季节性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1].为了观察季节性接触性皮炎局部皮损中IgE状况,我们利用花粉变应原行斑贴试验.对阳性过敏反应部位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斑贴试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贴试验(以下简称斑试)是湿疹皮炎类疾病中用于寻找外源性致病因素的一种具有较高特异性的检测手段,我科应用南京医科大学皮肤免疫研究室生产的20种标准筛选系列抗原,对320例拟诊为接触性皮炎、湿疹的门诊及住院病人进行斑试,结果如下。病例 320例中男105例,女215例,年龄2~86岁,20~50岁者210例,占66%。临床拟诊为接触性皮炎者176例,湿疹144例。方法 将抗原分置于铝斑试小室中,贴于上背部脊柱两侧无皮损处,48h后去除斑试物并观察记录,并于72h、96h观察。判断标准 以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规定的标准为依据分可疑、弱阳性、强阳性、极…  相似文献   

11.
SLS人体单次斑贴试验阳性对照物基准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十二烷基磺酸钠(SLS)人体单次斑贴试验阳性基准模型。方法:60名健康受试者使用0.01%、0.05%、0.10%、0.50%和1.00%SLS进行第一阶段皮肤单次斑贴试验,确定阳性对照物的初步合适浓度区间。然后再选取60名健康受试者根据第一阶段合适浓度范围设计浓度进行第二阶段试验,进一步确定合适浓度。结果:第一阶段的试验提示,阳性基准物的浓度在0.01%~0.05%之间,第二阶段确定0.02%SLS的1级皮肤反应人数≤5例,2级皮肤反应人数2例,该反应率与标准中的阳性结果最为接近。结论:建议以0.02%SLS作为人体单次斑贴试验的阳性对照物基准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184例梅毒检验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梅毒诊断准确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7年11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2536例梅毒筛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假阳性及假阴性患者共184例,按照检验符合情况将2536例患者分为三组,即对照组(真阳性+真阴性)2352例,假阳性组88例、假阴性组96例。对比三组受检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受检前1个月抗菌药物应用频次、人员操作、设备设施、试剂试液、标准处理和相关疾病等6方面因素分析原因。结果 2536份标本中,184例检验结果出错,假阳性组及假阴性为7.3%。假阳性组患者受检前1个月抗菌药物应用频次、相关疾病发生率、标准处理失误率明显高于假阴性及对照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假阴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阴性组患者人员操作、设备设施、试剂试液等系统误差率明显高于假阳性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假阳性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人员操作、设备设施、试剂试液、标准处理和相关疾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检验中可针对性地设计预防方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分析2007~2012年间在我院门诊进行的123例斑贴试验和光斑贴试验结果,探讨接触性变应原和光接触性变应原在一些皮肤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门诊以“面部皮炎”、“过敏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就诊的患者123例,进行斑贴和光斑贴试验(共20种变应原)。结果:123例患者中,斑贴试验阳性33例(26.8%),光斑贴试验阳性75例(61.0%)。斑贴试验最常见阳性变应原是芳香混合物、秘鲁香脂和盐酸苯海拉明,光斑贴试验最常见阳性变应原是1.0%盐酸氯丙嗪、芳香混合物和0.1%盐酸氯丙嗪。结论:接触性变应原和光接触性变应原可能和慢性光化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和敏感性皮肤等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2007~2012年间在我院门诊进行的123例斑贴试验和光斑贴试验结果,探讨接触性变应原和光接触性变应原在一些皮肤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门诊以"面部皮炎"、"过敏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就诊的患者123例,进行斑贴和光斑贴试验(共20种变应原)。结果:123例患者中,斑贴试验阳性33例(26.8%),光斑贴试验阳性75例(61.0%)。斑贴试验最常见阳性变应原是芳香混合物、秘鲁香脂和盐酸苯海拉明,光斑贴试验最常见阳性变应原是1.0%盐酸氯丙嗪、芳香混合物和0.1%盐酸氯丙嗪。结论:接触性变应原和光接触性变应原可能和慢性光化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和敏感性皮肤等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54例面部皮炎患者斑贴试验和光斑贴试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面部皮炎的致病原因,我们采用欧洲标准筛选变应原斑贴试验及变应原光斑贴试验。对54例面部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光斑贴试验及临床分析,患者多为女性,年龄以18~30岁最多。斑贴试验阳性率较高,54例患者中有36例(66.7%)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较高的过敏原为甲醛、重铬酸钾、硫酸镍、芳香混合物、对苯二胺。光斑贴试验的阳性率相对较低,54例患者有11例(20.3%)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较高的是盐酸氯丙嗪、芳香混合物。认为欧洲标准变应原斑贴试验和光斑贴试验是为面部皮炎患者寻找过敏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药疹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经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的损害,其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不明.药疹的临床表现多样,了解药疹的分类及发病机制对其诊断和寻找可疑致敏药物至关重要.药物斑贴试验的目的是寻找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提供患者可能的致敏药物信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药物斑贴试验安全性较高、操作简便,为药疹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关药物斑贴试验的相关研究较多,但结果不一.  相似文献   

17.
18.
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已研制出各自的斑贴试验系列抗原,为了填补空白我国已开始研究国产的系列抗原,为此我所对我国系列抗原的价值进行了探讨。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斑贴试验(Patch Test)对象为门诊病例100例,其中接触性皮炎50例,慢性湿疹50例。其中男72例,年龄17~52岁;女28例,年龄19~57岁。病员于斑试前2周及斑试过程中均未使用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相似文献   

19.
斑贴试验是一种比较敏感和特异的检测过敏性皮肤病致敏原的手段,近年来在对斑贴试验的临床应用探索中,逐渐采用了检测光变应性皮肤病的光斑贴试验;应用于变态反应药疹的药物性斑贴试验以及应用于特应性皮炎的特应性斑贴试验等多种新方法,本文就新型斑贴试验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旨在检测一氧化氮 (NO)是否参与调节人皮肤迟发和即刻免疫、非免疫性炎症反应。作者选取 2 5例镍接触过敏的女性患者 (年龄 2 2~ 75岁 ,平均 4 7± 10岁 ) ,8例对桦树花粉过敏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男 3例、女 5例 ,年龄 2 5~ 5 8岁 ,平均 39± 14岁 )及 2 6名健康志愿者。所有试验者先做如下预处理 :皮内注射 0 0 5mL硝酸甘油或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 ,生理盐水作对照。然后进行激发试验。 8例对桦树花粉过敏的患者分别在预处理后 10、6 0分钟 ,用过敏原 (桦树花粉 )做皮内针刺试验 (pr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