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它能促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IL-2和GM-CSF等细胞因子,增强NK细胞和Th1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促进T细胞的增殖,在Th1细胞的分化成熟和Th1细胞免疫反应中具有促进和调节作用,并能增强宿主抗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重组蛋白GST(rEg.GST)诱导小鼠产生免疫保护力的机制。方法将rEg.GST与弗氏佐剂混合免疫小鼠,腹腔注射原头蚴制备包虫感染模型,分离脾淋巴细胞,用rEg.GST和刀豆蛋白A(ConA)诱导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组蛋白免疫组在rEg.GST及Con A刺激状态下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均高于佐剂组(P=0.003 0;P0.001)和PBS组(P=0.001 4;P=0.006 1)。与PBS组比较,rEg.GST组在免疫后、感染后的IL-2、IFN-γ、与IL-4的水平均增高(P=0.007 7;P=0.041 9;P=0.014 8);rEg.GST组免疫后与免疫前相比,IL-2、IFN-γ、IL-4与IL-10水平均增高(P=0.001 7;P=0.023 1;P=0.003 1;P=0.021 2);感染后与免疫后相比,IL-4与IL-10水平升高,IL-2水平则呈下降趋势(P=0.009 4;P=0.039 3;P=0.0179)。结论 rEg.GST能够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并同时活化辅助性T细胞1型(Th1)与2型(Th2)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联合阿昔洛韦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4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膦甲酸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辅助T淋巴细胞(CD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IFN-γ/IL-4的水平。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复发频率、皮损愈合时间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4、CD4/CD8、NK细胞的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4水平较治疗前降低,IFN-γ、IFN-γ/IL-4升高(P0.05),且观察组IL-4低于对照组,IFN-γ、IFN-γ/IL-4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两组复发频率、皮损愈合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膦甲酸钠联合阿昔洛韦能提高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的疗效,并显著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1型糖尿病(T1MD)外周血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Tim-3)、微小RNA-155 (miR-155)表达水平及其与糖代谢紊乱、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住院治疗的T1MD患儿90例(T1DM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9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外周血Tim-3、miR-155、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清C肽(FC-P)]、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10 (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17 (IL-17)]。结果 T1DM组的外周血Tim-3、血清IL-1β、IFN-γ及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55、IL-4、IL-10及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T1DM患儿的miR-155与FPG、Hb A1c、FC-P、IL-1β、IFN-γ及IL-17呈负相关性,与IL-10、TGF-β呈正相关性(P 0.05); Tim-3与FPG、Hb A1c、FC-P、IL-1β、IFN-γ及IL-17呈正相关性,与miR-155、IL-4、IL-10及TGF-β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T1MD存在明显外周血Tim-3高表达和miR-155低表达,且与糖代谢紊乱和微炎症状态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儿童T1DM早期预测及诊治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百合、薏米、黑豆、红枣、乳清蛋白粉和螺旋藻6种营养复合物对C57BL/6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肿瘤患者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24只C57BL/6雄性荷瘤小鼠为研究对象,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8、20、40 g/kgbw剂量的百合、薏米、黑豆、红枣、乳清蛋白粉和螺旋藻6种营养复合物,对照组给予0.5%CMC-Na溶液,所有小鼠连续灌胃7 d,测定小鼠增重、瘤体积、瘤重、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增值能力、NK细胞杀伤率和白细胞介素-2 (IL-2)表达量等指标水平。结果各剂量组小鼠的瘤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CD3+T淋巴细胞数均大于对照组(P0.05)。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2.46%、45.14%和48.03%。各剂量组的OD值、NK细胞杀伤率、脾细胞IL-2表达量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差异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其中,中、高剂量组的胸腺指数、NK细胞杀伤率、脾细胞IL-2表达量、CD4+T淋巴细胞数和CD4+/CD8+T淋巴细胞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的瘤体积和CD8+T淋巴细胞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的OD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合、薏米、黑豆、红枣、乳清蛋白粉和螺旋藻6种营养复合物可以通过调节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早期梅毒患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3(IL-13)和γ干扰素(IFN-γ)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就诊的126例梅毒患者作为梅毒组,其中一期梅毒42例,二期梅毒50例,早期潜伏梅毒34例,另选10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IL-18、IL-13和IFN-γ水平。结果对照组IL-18、IL-13和IFN-γ水平均低于梅毒组(均P0.05);不同分期梅毒患者IL-18、IL-13和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梅毒患者IL-18、IFN-γ水平高于二期梅毒患者和早期潜伏梅毒患者(均P0.05),二期梅毒患者IL-18、IFN-γ水平高于早期潜伏梅毒患者(均P0.05);一期梅毒患者IL-13水平低于二期梅毒患者和早期潜伏梅毒患者(均P0.05),二期梅毒患者IL-13水平低于早期潜伏梅毒患者(P0.05);不同RPR滴度梅毒患者IL-18、IL-13和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L-18、IL-13和IFN-γ均参与机体对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液中IL-18、IL-13和IFN-γ水平变化可能与机体细胞免疫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改变及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17F(IL-17F)多态性分析。方法选择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皮肤病性病科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梅毒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梅毒血清状态分为血清固定组(n=37)和血清转阴组(n=5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h17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和Treg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CR)对IL-17A基因rs2275913位点和IL-17F基因rs763780位点进行扩增,通过测序确定分型结果。结果血清固定组患者血清IL-17、IL-17/IFN-γ水平低于血清转阴组,IFN-γ水平高于血清转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17A rs2275913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A基因rs2275913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IL-17、IFN-γ、IL-17/IFN-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型患者IL-17、IL-17/IFN-γ水平低于GG型和GA型,IFN-γ水平高于GG型和GA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明显的Th17/Treg失衡,其机制可能与IL-17A rs2275913位点突变有关,但与IL-17F rs763780位点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血NK细胞、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与女性不孕患者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103例不孕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44例生殖道感染,59例无生殖道感染,另选取70名健康非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及研究组不同感染程度、感染类型患者外周血NK细胞、IFN-γ、IL-4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外周血各指标诊断不孕女性生殖道感染的价值。结果研究组生殖道感染者外周血NK细胞、IFN-γ水平均高于无生殖道感染者(t=5.702,P0.001;t=4.789,P0.001)、对照组(t=6.378,P0.001),IL-4低于无生殖道感染者(t=5.681,P0.001)、对照组(t=5.436,P0.001);重度感染患者外周血NK细胞、IFN-γ水平高于轻中度感染者,IL-4低于轻中度感染者(P0.05);不同生殖道感染类型外周血NK细胞、IFN-γ和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结果显示,IFN-γ诊断生殖道感染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03,优于NK细胞和IL-4。结论女性生殖道感染会引起外周血NK细胞、IFN-γ、IL-4水平变化,其可能是通过改变机体免疫状态而引起不孕,通过检测上述外周血指标水平可评价生殖道感染情况,指导临床完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Th1/Th2细胞在EMT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外周血T辅助淋巴细胞(Th细胞)分泌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4、10)水平异常的意义。方法:选取EMT确诊病例40例作为EMT组,正常女性为对照组。分别分离出两组外周血清中的Th细胞,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其IFN-γ以及IL-2、4、10的水平,并计算IFN-γ/IL-4,IL-2/IL-10的比值。结果:EMT组外周血IFN-γ、IL-2的水平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L-4、10的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FN-γ/IL-4,IL-2/IL-10的比值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EMT组患者外周血中Th细胞中由Th1细胞群分泌IFN-γ、IL-2的水平下降,而由Th2细胞群分泌的IL-4、10的水平上升,导致IFN-γ/IL-4,IL-2/IL-10比值降低,揭示Th1和Th2细胞比例失衡。这些变化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种植,可能是造成该病的始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红木生育三烯酚(δ-T_3)对结肠癌小鼠CD4~+T细胞、CD8~+T细胞、白介素(IL)-6、干扰素(IFN)-γ的调节作用。方法 75只CD1-ICR小鼠分为结肠癌造模组和阴性对照两大组,结肠癌造模组再分为肿瘤模型对照组和三个δ-生育三烯酚剂量组(分别5、10、20mg/kg·bw),每组15只。采用氧化偶氮甲烷(AOM)和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癌模型。采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球仪毛细管模式检测动物血液学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型,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肠癌造模组ICR小鼠白细胞计数降低(P0.05)。与肿瘤模型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生育三烯酚组均能显著提高CD4~+/CD8~+比值和血清中IFN-γ的水平,降低IL-6水平(P0.05)。结论δ-生育三烯酚可增强结肠癌小鼠的免疫功能,这可能与其提高CD4~+/CD8~+比值,提高IFN-γ水平,及降低IL-6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经超声联合腹腔镜射频消融(laparoscopi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LRFA)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肝癌患者62例,分为三组,A组为腹腔镜联合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组(22例)、B组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ACE组)(20例)、C组为外科手术组(20例),射频消融组采用超声引导联合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手术组行肝癌根治术,20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LRFA组治疗前后以及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同时相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CD19+)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 A、B、C三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3+、CD4+数目、CD4+/CD8+比值、NK细胞数目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较正常对照组稍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A组治疗后1周,外周血CD3+、CD4+、NK数目、CD4+/CD8+比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CD8+数目显著下降(P<0.05),且术后第2周~第4周上述指标仍能维持在优于术前水平;B组治疗后1周,CD3+、CD4+、CD8+数目、CD4+/CD8+比值以及NK细胞数目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至术后第2周时CD3+、CD4+、CD4+/CD8+比值以及NK细胞数目显著高于术前(P<0.01);C组治疗后1周,CD3+、CD4+、CD8+、CD4+/CD8+比值较术前无明显变化,NK细胞数目显著低于术前,术后第2周、第3周上述指标有所改善,至术后第4周CD3+、CD4+数目、CD4+/CD8+比值以及NK细胞数目显著高于术前,而CD8+数目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 LRFA治疗后1周内,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而TACE及外科手术治疗后1周内,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受到抑制,至术后第2周行TACE治疗者细胞免疫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行外科手术切除的患者需经过4周,细胞免疫功能尚能恢复。故三种治疗肝癌的方法中,对于细胞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善作用:LRFA>TACE>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期辐射对男性放射人员T、B、NK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32名男性放射工作人员T、B、NK细胞中各亚群在淋巴细胞中的百分率,按受照辐射总剂量进行分组比较。[结果]CD3^+CD8^+T在≤20mSv和〉20mSv组间的百分比分别为(24.91±7.21)%和(18.68±6.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30,P〈0.05),CD8^+CD45RO^+T在≤20mSv和〉20mSv组间的百分比分别为(6.54±2.65)%和(4.15±1.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80,P〈0.01)。[结论]长期电离辐射能引起CD3^+CD8^+T和CD8^+CD45RO^+T的降低,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内分泌及胰岛素抵抗的角度探讨CD8^+CD28^+及CD8^+CD28^-T(杀伤性/抑制性)T细胞平衡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方法收集胰岛素抵抗(IR)与非抵抗(Non-IR)PCOS患者各25例,选取同龄段健康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CD28^+及CD8^+CD28^-T细胞及其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百分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胰岛素水平,并比较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分析以上几者的相关性。结果IR组CD8^+CD28^+T细胞、IFN-γ及胰岛素显著低于健康组及Non-IR组,但IR组CD8^+CD28^-T细胞、IL-4及HOMA-IR显著高于另外两组,以上任意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0.719~5.892,均P〈0.05)。3组的LH有组间差异(F=3.762,P=0.010),以IR患者最高,但IR与Non-IR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0.976,P=0.362)。相关性分析表明CD8^+CD28^+T细胞与CD8^+CD28^-T细胞呈显著负相关(r=-0.816,P=0.000),CD8^+CD28^-抑制性T细胞与LH及HOMA指数均呈正相关(r=0.701,r=0.719,均P〈0.05),但与血清胰岛素水平及均呈负相关性(r=-0.631,P=0.038)。结论PCOS患者的免疫平衡向CD8^+CD28^-抑制T细胞倾斜,表现为过度抑制,该细胞数量的升高与内分泌紊乱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与胃癌新临床病理分期(TNM)及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CD19^+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1)。Ⅲ~Ⅳ期患者的CD3^+细胞数、CD4^+/CD8^+比值、NK细胞数降低(P〈0.05)。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临床病理分期越晚,其免疫功能越低。检测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胃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腺法新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5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单药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用胸腺法新,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体力状况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群和NK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D3^+、CD4^+升高,CD4^+/CD8^+比值下降,CD8^+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及稳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例数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法新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显著,具有明显改善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脓毒症患者自诊断成立第1、3、5天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并与1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按照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脓毒症患者19例生存,17例死亡。生存组和死亡组第1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42±3.26)%、(12.96±3.00)%比(16.97±3.66)%,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第3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分别为(24.47±4.62)%和(26.61±3.85)%,均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为(18.28±4.28)%,较第3天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为(36.19±5.33)%,较第3天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天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生存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而持续上升提示出现免疫功能麻痹,伴随病死率的升高。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作为临床评价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中免疫功能状态和预后的方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大豆异黄酮对辐射小鼠骨髓细胞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I)对辐射小鼠骨髓细胞的防护作用,为SI应用于抗电离辐射药物和功能食品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2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对照组和辐射补充0.5%SI组,喂养2周后,后两者给予4.0Gyγ射线照射。照射后7d处死小鼠,分离双侧股骨,观察骨髓细胞(BMC)形成细胞集落的能力。体外实验取正常组小鼠的股骨,制成BMC单细胞悬液,4.0Gyγ射线照射,测定BMC的细胞周期和3H-TdR掺入量。结果辐射使小鼠BMC的粒-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和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明显减少,辐射补充SI组BMC的CFU-GM〔(26.0±6.9)个/105BMC〕和CFU-F〔(23.4±8.6)个/106BMC〕明显高于辐射对照组〔相应为(17.3±4.4)个/105BMC和(15.6±4.9)个/106BMC)(P0.05)〕。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辐射使细胞周期的G0-G1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加,S和G2-M期细胞明显减少,细胞的3H-TdR掺入量明显减少;补充SI组与辐射对照组相比,G0-G1期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S和G2-M期的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细胞的3H-TdR掺入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对小鼠骨髓细胞辐射损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泛酰巯基乙胺酶Vanin对胰岛NIT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胰岛B细胞株NIT细胞,以5ng/ml IFN-1,50pg/ml IL-1β,10ng/ml Vanin处理细胞,分为IFN-γ+IL-1β[3+Vanin组、IFN-γ+IL-1β组、Vanin组、对照组(DMEM)。4组干预因素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细胞24h后采用MTF法检测各组NIT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化学发光法检测上清液中胰岛素(Ins)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0)水平。结果经IFN-γ+IL-1β处理的NIT-1细胞增殖受抑制,抑制率为60.11%;予Vanin预处理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6.98%,较IFN-γ+IL-1β处理组降低(P〈O.01)。经IFN-γ+IL-1β破坏的NIT-1细胞分泌胰岛素较其他3组减少(P〈O.05,P〈0.01),NO产生较其他3组增多(P〈0.05,P〈0.01)。而接受Vanin预处理组再予IL-1β+IFN-γ破坏的NIT-1细胞与IL-1β+IFN-γ叫组比较,分泌胰岛素增加(P〈0.05)、NO水平降低(P〈0.05)。结论Vanin可减轻IFN-γ+IL-1β对NIT细胞的损伤作用,保护NIT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激素抵抗性哮喘(SRA)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及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哮喘患者79例,分为SRA组(31例)和激素敏感性哮喘(SSA)组(48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 Treg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0和TGF-β1水平.结果 SRA组和SSA组CD4^+CD25^+Foxp^3+ Treg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和绝对值分别为0.0225±0.0063、(1.09±0.23)×10^7/L和0.0345±0.0094、(1.35±0.14)×10^7/L,均较对照组[0.0537±0.0128、(2.06±0.27)×10^7/L]明显下降,且SRA组的下降程度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RA组和SSA组血清TGF-β1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138.12±23.26)、(176.25±40.37) ng/L比(281.22±47.1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A组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516.43±86.33) ng/L比(763.02±90.1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SA组血清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RA组血清IL-10和TGF-β1水平均较SSA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A组和SSA组血清IL-10和TGF-β1水平与CD4^+CD25^+Foxp^3+ Treg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CD4^+CD25^+Foxp^3+ Treg、IL-10和TGF-β1之间的相互作用在SRA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通过增加外周血CD4^+CD25^+Foxp^3+ Treg数量,稳定其功能,增加IL-10和TGF-β1表达,可能是治疗SRA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非耐药(DS)及耐多药(MDR)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对某医院及某结核病防治所2011年7月-2012年7月住院的肺结核患者(其中DS肺结核患者20例,MDR肺结核患者15例)以及医院同期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外周血干扰素(IFN) γ、白细胞介素(IL) 10,对3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DS肺结核组、MDR肺结核组及对照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CD3+[(1 426±485)/μL]、CD4+[(825±306)/μL]、CD8+T淋巴细胞[(516±213)/μL]绝对值最高,MDR肺结核组最低[分别为(746±358)/μL、(461±204)/μL、(213±101)/μL]。3组间IFN γ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浓度 [(65.04±36.31)pg/mL]最高,MDR肺结核组 [(23.32±14.04)pg/mL]最低。3组间IL 10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类痰菌阳性肺结核及MDR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及血清IFN γ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下降可能促进了结核病情进展,且可能为耐药肺结核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