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的CT表现。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2年至2001年5月经临床证实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12例,均为女性,年龄16-35岁,平均年龄26.4岁,采用Siemens Somatom ARC型CT机行颅脑CT检查,并分析CT表现。结果:主要CT表现为:(1)大片状脑梗死(3例);部位不定,单发或多发,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占位效应轻较;(2)腔隙性脑梗死(9例):主要位于基底节区及脑干;(3)轻度脑萎缩(5例);局部性或弥漫性,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的CT检查有较高敏感性,缺乏特异性,但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早期确诊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CT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临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并行CT检查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18例中弥漫性病变10例,局灶性病变4例,单纯脑萎缩3例,正常1例。结论CT检查可以明确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影像表现、部位、范围,对临床治疗及疗效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约50%~75%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1],可导致一组症候群,其临床表现多样,称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encephalopathy SLEE).脑部损害对SLE的转归与预后有较重要的影响.为了解SLE脑病影像学(CT)的表现特点以及与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关系,现将本院2000年5月至2006年1月间收治的28例病例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6.
1 病例介绍女患,39岁。曾于7a前诊断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始终口服强的松5mg,每日1次。入院前因患感冒在当地卫生所静脉滴注青霉毒800万u,静脉滴注结束后患者出现神情呆滞、懒言、呕吐,继之又突然跌倒,出现癫痫样发作,无偏瘫,立即来院就诊。以癫痫大发作收入神经内科治疗。查脑CT无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斑狼疮性脑病的CT征象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13年共计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脑损害患者的颅脑CT检查结果,16例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神经或精神症状(其中10例患者符合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均行头颅CT检查。结果红斑狼疮性脑病的CT检查阳性率达93.75%(15/16)。8例患者表现为颞、顶叶或者顶、枕叶单侧或双侧皮层下白质内低密度灶;6例患者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基底节区脑梗塞;9例患者表现为弥漫性中度以下的脑萎缩;1例患者表现为对称性基底节区钙化;2例患者表现为脑出血。结论 CT检查对红斑狼疮性脑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性质和范围,且CT扫描速度快,利于患者快速检查。但由于CT征象缺乏特异性,该病的最终确诊仍然需要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脑病的CT及MR表现。方法:自1999年8月到2004年4月,随访观察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脑病患者的CT及MR表现。结果: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脑病的病例中,脑白质病变最常见。结论:临床疑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脑病时,选择CT及MR检查以辅助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9.
CT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华  周金彬 《现代医学》2003,31(4):244-245
目的 分析CT在老年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e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SAE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CT均表现为对称性低密度影,其中位于双侧侧脑室旁62例,累及半卵圆中心31例;其中40例伴多发腔隙性脑梗死,38例伴有脑萎缩,4例伴脑出血。结论 SAE有较典型的CT表现,CT结合临床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子痫性脑病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是临床常见的危及母婴生命的急症之一。近年来,由于CT的飞速发展,为子痫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证据。本文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CT运用时机、表现特征、影像学诊断、鉴别诊断等方面对子痫性脑病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探讨头部CT对子痫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提高对子痫性脑病患者头部CT改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分析61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CT表现,着重讨论了本病的CT诊断。CT虽然不能直接显示脑的小穿支动脉硬化性改变,但可反映动脉硬化后所造成的病理变化。尽管有些病人没有明显的精神症状,但只要CT表现典型,结合临床还是可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作出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脑脊液及头颅CT,MRI对狼疮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卫  张奉春 《广东医学》2000,21(3):217-218
探讨脑脊液及头颅CT,MRI对狼疮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95年1月至1999年4月住院的34例NPLE患者脑脊液及头颅CT,MRI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SF异常占94%,蛋白升高是其主要特点,可有压力及白细胞升高,糖和氯化物变化较轻微。  相似文献   

13.
曾艳玲 《吉林医学》2008,29(1):50-50
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是指CO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红细胞失去带氧功能造成组织缺氧,使最需氧气的脑组织缺氧水肿,脑组织中的基底节和脑白质的髓鞘破坏,造成可逆或不可逆的变性、坏死的中毒性脑病。螺旋CT对该病诊断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本病的病情及预后有极其重要的诊断价值,就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及CT影像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cmicenccphalopathy,HIE)系指围产期窒息导致胎儿和新生儿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而表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一种疾病 ,足月儿多见 ,是导致小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常见病之一。HIE早期诊断的明确与否与治疗密切相关 ,同时对其生长发育影响亦较大。现就我院经临床及CT检查确诊的HIE患者 40例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40例患儿中男 3 0例 ,女 1 0例 ;足月儿 3 5例 ,早产儿 5例 ;宫内窘迫 8例 ,生后窒息3 2例。最小年龄 1天 ,最大年龄 2 7天。1 .2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围产…  相似文献   

15.
曾波 《中外医疗》2011,30(29):172-172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理变化和CT诊断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收治的29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9例CT表现为脑室周围及中央半卵固区脑白质内低密度灶,边缘模糊不清。病例均为两侧性,对称或基本对称者25例,占86%,仅有4倒不对称。腔隙性脑梗死27例占总数的93%,其中基底节区23例,丘脑区4倒。脑萎缩26例,占89%,其中有16例饲脑室明显扩大。1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可合并出血,占3.4%。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脯病的CT诊断的主要依据就是双翎饲脑室周围及半卵圈中心脑白质对称性斑片状或弥漫性低密度改变,多伴有腔隙性脑梗死及脑萎缩,而无症状的脑白质稀疏是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早期征象。CT检查可早期发现该病,并且是诊断该病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征象,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68例经临床和CT确诊的HIE病例,依据济南会议标准,将HIE脑损伤的CT表现为轻、中、重3度。结果 轻度12例,中度38例,重度18例,轻度脑损伤中无1例并发脑出血,中度中9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合并硬膜下血肿。重度中有5例丘脑相对性密度增高,呈现“反转征”,14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合并脑室内出血,2例合并脑实质内出血,2例合并硬膜下出血,另外有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梗塞。结论 CT检查能确定病变大小,位置、范围,以及是否合并颅内出血和梗塞,对于指导临床正确处理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艳  周英姿  陈莉 《吉林医学》2006,27(10):1258-1258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可累计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的结缔组织病,以20~40岁者居多,育龄期男女患病之比为1!(8~9)。常见病症是皮肤散在红斑、头发脱落、关节红肿疼痛,其中狼疮脑病是病情危重的一个标志。此病死亡率高,主要表现为癫痫、昏迷及精神异常等症状。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从1999年1月 ̄2004年12月共收治了24例狼疮脑病患者,其中男2例,女22例,年龄23~45岁。狼疮脑病在1年内出现的有7例,4年以上出现的有13例,所有患者均为确诊病例。1.2主要表现:表现为两眼上翻、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和四肢抽搐,发作后昏迷的有5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60例经CT和临床诊断的HIE的新生儿,全部平扫。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度和CT分度。结果 HIE表现为累及1-4个脑叶,常累及额叶:可合并各种类型脑损伤性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结论 CT分度和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异性。HIE的CT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陈德  张青田 《农垦医学》2000,22(3):199-200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又称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Supcorticalartouoelaoticencephalopathy,简称SAE) ,又称为进行性皮层下血管性脑病 (Bin swanger)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 ,是老年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型脑血管病的特殊类型。 1 894年由Binswanger最先描述 ,故又称为Binwanger’s病。笔者收集 2 1例 ,从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影像诊断及影像学评价综合描述如下。1 一般资料2 1例中 ,男性 1 6例 ,女性 5例 ,男女之比 3∶1。患病年龄偏高 ,均在 52~ 87岁之间 ,…  相似文献   

20.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26岁,因发热、咳嗽、胸痛1 d入院。既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及肾功能不全病史。查体:T36.5℃,P 70次/分,R 20次/分,Bp 110/70 mm Hg。WBC 4.56×10~(12)/L,RBC 2.80×10~(12)/L,HGB 76.0 g/L,抗核小体抗体阳性,抗组蛋白抗体阳性,抗nRN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