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天性唇腭裂患儿常伴有其它部位的先天畸形,如心脏畸形、多指(趾)畸形等.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先天性腭裂伴腭部皮赘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通过对18三体伴腭裂胚鼠和正常胚鼠大体标本腭突发育、冠状序列连续切片中,不同特征平面内腭突发育的比较测量学研究,认识腭裂与腭突发育的量化关系。方法 借助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定52对处于相同或相近发育阶段的腭裂与非腭裂Han-NMRI小鼠的大体腭突宽度和横截面积,以及30对胎鼠颅上颌复合体冠状序列连续切片(厚度7μm)中腭突宽度及横截面积、腭骨、上颌骨腭突和牙槽突横截面积,并估算腭骨在矢状平面的长度。进一步对腭裂及非腭裂组行量化比较。结果 18三体伴腭裂小鼠大体标本腭突的宽度和面积明显小于正常小鼠;连续序列切片中腭裂小鼠腭突宽度及横截面积,腭骨、上颌骨腭突和上颌突和上颌突横截面积以及腭骨长度均明显小于正常小鼠。结论 18三体伴腭裂小鼠腭突在各个方向均呈严重的发育不足,这是与鼠胚的18三体条件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腭帆提肌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腭裂手术中,恢复腭帆提肌(levator veli palatini muscle,LVP)的位置及其两侧的完整性极为重要,为给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作者对20侧健康成人、4侧健康新生儿及4侧唇腭裂新生儿头颈标本LVP的解剖和6例胎儿头颈部标本组织学连续切片进行观察,证实LVP位于软腭长度的40% ̄70%之间,在咽侧有肌纤维与咽上缩肌、咽腭肌相连续。该肌中份宽7.9mm,厚3.4mm,截面积2 相似文献
5.
6.
对偶三角瓣重建腭帆提肌功能修复先天性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本组20例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20岁,年均年龄7岁;软腭裂15例.单侧Ⅱ°腭裂3例,单侧Ⅲ°胯裂2例。单侧Ⅲ°腭裂均伴有同侧完全唇裂,唇裂畸形在患儿一岁内已修复。麻醉采用经鼻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软腭裂采用软腭双层反向对偶三角瓣修复。 相似文献
7.
影响腭裂术后腭咽功能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腭咽功能是评价腭裂术后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腭咽闭合功能可为获得正常的语音效果打下基础。国内外对影响腭裂术后腭咽功能的因素已研究了数10年,到目前为此,仍存争议。本文就可能影响腭咽功能的因素,如腭裂修复的时机、手术方法的选择、腭裂类型与腭咽部解剖结构特征、性别等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恒牙初期正常殆腭部形态进行三维方向上的研究,为探讨恒牙初期腭部的发育特点以及制定国人腭部形态的正常指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西安地区汉族恒牙初期正常殆上颌石膏模型,按照年龄以及性别进行分组,结合逆向工程方式采集数据并建立三维模型,利用Geomagic10.0软件从矢状向、水平向及冠状向对相关指标进行三维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腭宽度和腭高度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大于女性;男性腭高度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直到17岁;无论男女,腭部都不是完全对称的,存在(2.14±1.74)。的不对称度。结论:恒牙初期腭部形态存在性别差异、增龄变化以及不对称性,其中男性腭部形态变化较大,以腭高度的增加为主;女性腭部形态则比较稳定,未观察到明显的生长发育变化。 相似文献
9.
小鼠腭发育及腭裂形成过程的渐进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IH系孕鼠21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给药组。给药组于妊娠第12天腹腔内注射50mg/kg Dexamethasone acetate,干扰鼠胚腭器官发育。二组孕鼠分别于妊娠第12/12、13/12、14/18、15/10、15/18、16/0、16/18天/小时处死,共获得胚胎184只。取头部标本作冠状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对胃腭器官的发育进行研究。提出了腭器官发育的六个时期,并认为妊娠第13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 分析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后腭咽闭合完全患者生长发育期腭咽结构特征与腭咽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8例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不完全性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完全患者(T1组)、14例Langenbeck法修复不完全性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T2组)及正常人13例(对照组)进行鼻咽纤维镜检测和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比较3组间腭咽闭合度、软腭长度、咽腔深度、Adequate ratio(软腭长度/咽腔深度)的差异,分析软腭与咽后壁接触点PPW在腭咽三角的位置关系。结果 T1组18例患者腭咽闭合完全;T2组有7例患者腭咽闭合度达到70%,5例为50%~70%,2例在50%以下。T1组软腭长度、Adequate ratio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腭咽结构图与对照组相似。T2组软腭长度和Adequate ratio分别为(22.9±2.3) mm、0.95±0.14,均小于T1组[(25.7±2.3) mm、1.43±0.26]及对照组[(29.9±2.7) mm、1.45±0.2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W点在腭咽三角的位置相对于对照组偏上。结论 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后腭咽闭合完全患者的腭咽结构与正常人相似;Langenbeck法修复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表现为咽腔过深,Adequate ratio值小于1.0,整个腭咽三角呈逆时针偏转上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腭部血液供应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腭部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观察微血管系统的构筑形态。方法 发育正常头部标本14例,腭裂标本10例,血管灌注后通过显微解剖、X线摄片、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结果 硬腭的血供主要来源于腭大动脉。小动脉分支呈“树枝状”,微动脉平行排列,毛细血管结构松散。腭升动脉是软腭的主要供血动脉。软腭的血管网可分为3层。小动脉分支角度多变,毛细血管网结构紧密。腭裂者血管来源与健康人相同,但走行、分布上有自身特点。结论 软硬腭的血液供应分别来源于不同的动脉,血管网的构筑形态也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腭裂患者上颌骨是否具有正常的生长发育潜能.方法:应用三维CT扫描成像系统,对比分析正常(牙合)成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均已手术修补组以及腭裂未手术修补组成人患者的腭盖表面积和倾斜度.结果:腭裂未手术组的腭盖倾斜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腭盖向颅侧旋转,位置更加垂直;无论腭裂手术修补与否,腭裂患者的腭盖面积均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单侧完全性腭裂患者存在内在性的组织发育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华西Sommerlad-Furlow (SF)腭裂修复术后的腭瘘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2017年4—12月的385例一期腭裂病例,观察华西SF腭裂修复术后的腭瘘率,并分析可能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包括性别、体重、手术年龄、裂隙类型、手术医生资历、术前白细胞计数、术前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体温。结果 采用华西SF腭裂修复术的总瘘孔率为3.9%(15/385);在15例腭瘘患者中,1例瘘孔位于牙槽近硬腭,12例位于硬腭,2例位于硬软腭交界。腭瘘的发生与性别、体重、手术年龄、术前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白细胞计数、术后体温均无关(P>0.05)。在手术医生资历这一影响因素中,正高级职称(3.03%)与副高级职称(2.23%)的瘘孔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级职称的瘘孔率为14.29%,明显高于正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P<0.05)。双侧完全性腭裂的瘘孔率(20.6%)大于单侧完全性腭裂(3.6%)及硬软腭裂(2.6%)(P<0.05)。结论 华西SF腭裂修复术不做松弛切口,可避免上颌骨的生长抑制,同时并未增加腭裂术后的瘘孔率,其瘘孔发生率与患儿性别、体重、手术年龄、术前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感染、术后体温等因素关联不大,与术者的年资和腭裂的不同类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成年期腭咽结构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VPI)患者成年期腭咽结构形态特征与腭咽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3例初期腭成形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年龄16~36岁,平均年龄18.3岁,男10例,女13例,男女=11.3)与20例健康对照组(年龄在16~24岁,平均年龄18.6岁,男女=0.821)分别拍摄静止时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比较2组间软腭长度、咽腔深度、咽腔高度、adequate ratio=软腭长度/咽腔深度的差异;分析咽三角(由翼颅基点,第一颈椎,后鼻棘构成)以及软腭与咽后壁相接触点(PPW)在咽三角的位置关系.结果VPI组患者软腭长度、adequate ratio小于健康对照组,PPW点在咽三角的位置相对于正常组偏上(P<0.05);翼颅基点和第一颈椎位置在2组间并无差异(P>0.05).结论腭裂术后VPI患者在成期表现出软腭长度过短,ratio值<1.0,整个咽三角相对于正常组微呈逆时针偏转,PPW点位置上移的形态特征.提示腭裂修复应选择重建软腭功能长度、保留正常腭咽结构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改良腭裂修补方法——腭咽环扎术提出并应用于临床已有十多年历史。临床证明该法对于手术减张、防止穿孔和复裂、尤其是缩小咽腔改善发音 ,具有显著的效果 ,但不足之处是环扎线的长期存留对儿童咽腔的生长发育不利。为克服这一缺点 ,本研究选择部分患者在术后 3周行环扎线拆除 ,利用鼻咽纤维镜检查和语音评定方法 ,对环扎线拆除前后患者的咽腔形态和语音变化进行观察 ,探讨拆除腭咽环扎线对腭咽形态和闭合功能的影响 ,以便确定有效的处理方法。1 患者和方法1.1 选择先天性单侧完全腭裂患者 30例 ,年龄 6~ 18岁 ,其中男 14例 ,女 16例。1.… 相似文献
20.
小鼠腭发育及腭裂形成过程的渐进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IH系孕鼠21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给药组。给药组于妊娠第12天腹腔内注射50mg/kgDexamethasoneacetate,干扰鼠胚腭器官发育。二组孕鼠分别于妊娠第12/12、13/12、14/18、15/10、15/18、16/0、16/18天/小时处死,共获得胚胎184只。取头部标本作冠状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对鼠腭器官的发育进行研究。提出了腭器官发育的六个时期.并认为妊娠第13/2天/;小时~14/18天/小时是腭突上抬及水平生长期,腭突上抬延迟是腭裂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