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MLL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11q23),是HOX基因转录的上游调节因子。研究显示,恶性血液病及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诱导均可导致MLL基因重排[3-4]。在急性白血病中常见MLL基因重排,其甚至作为急性白血病的标志之一。MLL重排阳性多见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及治疗相关性白血病。MLL基因重排在儿童AML中占14%,其中65%与婴儿AML相关;该重排基因在ALL中发病占6%,其中大约80%为婴儿(<1岁)ALL患者;该重排基因也常在MDS及经拓扑异构酶  相似文献   

2.
吴崇军  赖长城  熊婷  陈峰  叶瑶  王红  徐忠金  梁昌达 《江西医药》2021,56(5):620-623,627
目的 探讨儿童TEL/AML1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类型白血病的认识.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收治并初诊免疫表型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ALL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取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型诊断,将入组患儿分为TEL/A...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伴11q23/MLL基因重排阳性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与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伴11q23/MLL异常AL的临床、形态学、免疫分型及11q23/MLL基因特征。结果:6例11q23/MLL,基因重排阳性AL患者,2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5a,4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型。免疫表型:2例M5a伴有CD14、CD33表达,4例ALL伴有CD10、CD19表达(均为B细胞ALL),6例患者均伴有CD34表达。FISH检测11q23/MLL基因重排均为阳性。3例患者早期死亡,3例化疗获得缓解,2例分别于缓解后3个月与6个月复发,1例骨髓持续缓解22个月,但出现多部位髓外浸润。结论:11q23/MLL基因重排主要见于M5a和B细胞ALL,多伴CD34表达,预后恶劣。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中免疫球蛋白重链 (IgH)基因、T细胞受体δ(TCRδ)基因重排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88例儿童ALL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IgH、TCRδ 重排 ,结合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免疫表型和细胞形态学FAB分型。结果 IgH基因重排 2 8例 ,阳性率 31 81% ;TCRδ 基因重排 31例 ,阳性率 35 2 3%。两者均表达者 10例 ,阳性率 11 36 %。在 73例B系ALL中IgH基因重排 2 8例 ,阳性率 38 36 % ,TCRδ 表达 2 5例 ,阳性率 34 2 5 % ,两者均表达者 10例 ,阳性率 5 6 8%。在 15例T系ALL中未检出IgH基因重排 ,仅 5例为单纯表达TCRδ 基因重排 ,阳性率 33 33%。在B系ALL中IgH表达高水平与T系ALL中IgH未表达相比 ,( χ2 =13 74 ,P <0 0 0 5 ) ,有显著性差异。 88例儿童ALL中的 85例获完全缓解 (CR) ,缓解率 96 6 % ,对其中 5例患儿IgH基因重排PCR动态观察 ,结果分别在完全缓解 (CR) 15个月、18个月、2 0个月、2 4个月时转阴。结论  ( 1)TCRδ 基因重排在儿童ALL中为高表达 ,在B系与T系ALL中表达相比 ,( χ2 =1 0 7,P >0 0 5 ) ,无显著性差异。 ( 2 )IgH、TCRδ 基因重排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异性基因重排 ,该项检测有助于ALL克隆性诊断和基因分型。 ( 3)监  相似文献   

5.
对20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M2b亚型进行了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MICM)的联合检测。结果显示,形态学分型确诊率为90%(18/20),免疫学分析示80%(16/20)有髓系抗原表达,具有其典型特征者为40%(8/20)。染色体异常t(8;21)检出率为95%(19/20),采用RTPCR技术检测全部病例均显示AWL1-ETO融合基因阳性,提示在MICM联合诊断中,融合基因检测对AML-M2b的诊断,治疗及微小残留病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MICM分型联合检测t(8;21)AM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MICM)分型联合检测 t(8;2 1)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 ,以提高 t(8;2 1) AML的临床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方法 :以 4 5例 AML的初诊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传统的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细胞化学染色进行 FAB分型 ;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 ;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 ,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 ;巢式 RT- PCR检测 AML 1- ETO融合转录本。结果 :4 7.1%以上的 t(8;2 1) AML患者有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 ,10 0 %的患者 93%以上的白血病细胞 MPO染色呈强阳性 ,t(8;2 1) AML主要见于 FAB- M2 ,但也可见于其他亚型 ;80 %的 t(8;2 1) AML患者伴有常规细胞遗传学可检测到的 t(8;2 1)易位 ;10 0 %的 t(8;2 1) AML患者 AML 1- ETO融合基因阳性 ;t(8;2 1) + 组 CD1 9、CD34 的表达及 CD1 9、CD34 的共表达率明显高于 t(8;2 1) - 组。结论 :t(8;2 1) AML 具有特征性的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改变 ;应用 MICM分型联合检测 t(8;2 1) AML,能提高 t(8;2 1) AML 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其中 ,采用巢式 RT-PCR检测 AML1- ETO融合转录本在 MICM分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bcr基因重排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常见,并与Ph染色体的形成密切相关,Ph染色体阳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亦可见重排,但重排区域多发生在bcr基因的5’端上游,而类似于CML的分子学变化罕有。本文应用克隆的3’bcr(1.2kb)探针。以Southern印迹、分子杂交技术对5例儿童ALL进行分析,其中3例同时作细胞遗传学检查。现就结果作一简要报道。 5例确诊的儿童ALL标本来自本省协和医院小儿科,健康献血员作对照测定。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白血病细胞和正常人自细胞,苯酚/氯仿:异戊醇/L醇程序提取大分子DNA。各样本取15μg DNA,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染色体及相关融合基因的变化.方法 155例AML患儿采用直接法及24 h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8;21)易位的AML1-ETO融合基因,t(15;17)易位的PML-RARα融合基因.LSI-FISH检测MLL融合基因.结果 155例AML中,异常核型101例(65.2%),各亚型的异常率为:M577.3%,M365.9%,M263.9%,M462.5%,M660.0%,M142.9%.最常见的数目异常为假二倍体59例(58.4%),最常见的结构异常为t(8;21)31例(32.7%),t(15;17)27例(26.7%),11号染色体异常10例(9.9%),并与M2、M3、M5相关.RT-PCR检测M2、M3相关的融合基因AML1-ETO及PML-RARα均发现了隐匿易位及变异异位,FISH检测11例AML患儿中的MLL基因3例阳性.结论 儿童AML进行染色体分析及融合基因的检测,有助于AML诊断及亚型之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是儿童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应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了解白血病细胞的来源及分化情况 ,可弥补传统细胞形态学诊断上的不足 ,对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科对 53例 ALL患儿进行免疫表型检查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53例均来自我院儿科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按 FAB分型诊断为 ALL 初治患儿。其中 AL L1 1 2例、ALL2 3 8例、 ALL3 3例。年龄 2~ 1 4岁 ,平均 7.5岁 ;男∶女 =4.4∶1。诊断时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 1例。标本取于外周血。1 .2 试剂 :所用单克隆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TEL—AMLl融合基因的关联性。方法指定1-2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检验人员完成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TEL—AML融合基因检测工作,记录检测结果及其临床疗效,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TEL—AML融合基因阴性所占比例高达79.17%,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55.26%;TEL—AML融合基因阳性患儿20.8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0%(P〈0.05)。结论临床医生对已确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及时给予TEL—AMLl融合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正确治疗方案,可有效保障患儿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染色体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细胞遗传学改变,将214例初诊AML患者分为4组:伴t(15;17)改变患者为A组;伴t(8;21)/inv(16)改变患者为B组;正常核型及无其他组染色体改变为C组;伴t(9;22)或-7或复杂核型为D组,对各组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214例AML患者染色体畸变率为57.01%。214例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3.16±8.497)月,A、B、C、D各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97.30%、86.36%、72.04%、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1)。结论染色体是AML独立的预后因素,用于诊断及预后分析,有利于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梁虹  姚福生  赵海军  张林 《安徽医药》2011,15(11):1391-1393
目的研究血液肿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等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检测结果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了58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和33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包括1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化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包括CD4+,CD8+,CD4+/CD8+比值,NK细胞)。结果完全缓解(CR)组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化疗后没有缓解(NR)组(P<0.05);完全缓解(CR)组NHL/ALL的CD4+/CD8+比值明显低于AML/APL(P<0.05)。结论 CD4+/CD8+比值可以了解血液肿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等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可以使我们更早的了解这些患者的疗效。这些病例检测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结果中发现NHL/ALL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到的损害比AML/APL患者要严重一些。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s (HGF) can suppress chemotherapy-induced programmed cell death (apoptosis) in hematopoietic cells. Although HGF can modulate the expression of apoptosis-regulatory genes, including bcl-2, bax, and p21WAF1/CIP1 in cell lines, few data address whether HGF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proteins in prima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evaluated the expression of bcl-2, bax, and p21WAF1/CIP1 in primary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AML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HGF. The potential association of HGF-induced changes in the levels of these proteins with inhibition of chemotherapy-induced apoptosis was further investigated. RESULTS: While a combination of steel factor (SF) and PIXY321 inhibited etoposide-induced apoptosis in 8/11 primary AML samples studied, Bcl-2 and bax protein levels were unaffected by exposure to HGF and/or etoposide. In contrast, HGF enhanced basal and etoposide-induced p21WAF1/CIP1 protein levels in 9/11 and 7/11 of the cases, respectively. In several cases, inhibition of apoptosis by HGF was seen without up-regulation of p21WAF1/CIP1 levels, suggesting that modulation of p21WAF1/CIP1 is not required for HGF-mediated inhibition of apoptosis. CONCLUSIONS: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HGF-mediated inhibition of chemotherapy-induced apoptosis in primary AML samples is not mediated through changes in Bcl-2, bax, and p21WAF1/CIP1 protein level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CD11b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复合物法(APAAP),测定80例AML患者细胞膜表面CD11b的阳性表达。结果 CD11b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人类造血细胞抗原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和光学显微镜对 11例 HCA+ AML 患者进行形态学、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11例 HCA+ Am L 患者 ,8例CD+ 1 3、9例 CD+ 33、2例 CD+ 1 5 、7例 CR+、5例 CD+ 34 、1例 CD+ 7、1例 CD+ 1 0 、2例 CD+ 1 9、1例 CD+ 2 2 。在 FAB分型中 ,髓淋混合型、M2 、M5 表达 HC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亚型 ,各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CA+ 部分白血病细胞同时表达 CD13/CD33/ DR/ CD34。结论 :HCA在 AML 中的表达 ,与 FAB亚型无关 ,但髓淋混合型、M2 、M5 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亚型。HCA+细胞分化程度较低 ,具有髓系细胞特征。  相似文献   

16.
陈鹏  陈小平 《药学进展》2018,373(4):259-268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成人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具有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特点。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联合蒽环类药物化疗是目前治疗AML最主要的手段,诱导治疗后仍有20%~40%的患者不能达到完全缓解,多数患者会发生原发或获得性耐药。国内外学者已在AML治疗药物的药物基因组学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涉及药物代谢、转运和作用靶点基因的遗传变异与AML化疗疗效和预后,并在机制上进行了探讨。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临床研究发现FLT3TP53PML-RARα等基因的体细胞突变与AML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针对PML-RARα融合基因的靶向药物三氧化二砷已广泛应用于M3型AML的治疗并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以FLT3为靶点的AML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如火如荼,其中米哚妥林和gilteritinib已被美国FDA批准为FLT3突变阳性AML患者的治疗药物。从药物代谢与转运、作用靶点相关的遗传变异、体细胞突变3个方面对AML治疗药物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AML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对75例A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并评价不同的免疫表型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82%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表达CD13、CD33、CD64、CD117,88%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表达CD2、CD3、CD7、CD19、CD20,伴淋系抗原表达的AML(Ly+AML)占13%,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My+ALL)占11%.(2)按免疫表型的表达特征,在AML和ALL中以系列专一表达所占的比例最高,且临床治疗预后较好.裸细胞型表达在AML和ALL中所占的比例最少,且临床治疗预后极差.杂合表达的病例中,CD7+的AM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明显低于系列专一表达者,预后极差.结论 AL免疫表型可出现系列专一表达、杂合表达及裸细胞型表达三种类型.杂合表达和裸细胞型表达的患者CR率低于系列专一表达者,临床预后不好.  相似文献   

18.
李静  桂琳  殷献录  张嵩  罗瑞  叶隽 《淮海医药》2011,(6):471-473
目的 探讨PTEN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分别检测45例初治AML及40例对照(正常骨髓10例及非恶性血液病30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TEN的表达,分析PTEN与外周血白细胞数及特异性融合基因的关系,追踪疾病的转归.结果 PTEN基因阳性表达在对照组中非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初治t(8;21)AML患者,包括细胞遗传学G显带核型、免疫表型、细胞形态学、AMLl/ETO融合基因、血象、乳酸脱氢酶(LDH)值及临床特征,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按染色体核型把患者分为单纯t(8;21)组(48例)、伴附加染色体异常组(32例)。结果80例t(8;21)AML患者中M:77例,M4 1例,M4EO2例;流式细胞仪检测t(8;21)AML患者免疫分型阳性率为:CD3481.48%、CDl3:96.29%、CD33:83.33%、HLA—DR90.74%、CD19:48.15%、CD56:55.55%;遗传学:48例(60.00%)为单纯t(8,21),32例(40.00%)有附加染色体异常,其中25例(31.25%)伴单纯性染色体丢失,7例(8,75%)为复杂变异型t(8;21)易位;初治时单纯t(8,21)组和伴有附加染色体组的年龄、性别、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细胞数、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计数、Auer小体、肝脾淋巴结浸润、LDH值、皮肤黏膜出血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伴有附加染色体组的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和CD56阳性率均低于单纯组(P均〈0.05)。伴附加染色体组与单纯组的CR率无明显差异(P〉0.05);伴附加异常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低于单纯t(8;21)组(P〈0.05)。6例伴有髓外浸润患者的CR率和3年Os率均为0。结论伴附加染色体组与单纯t(8,21)组AML的临床特征有差异,附加染色体异常是t(8;21)AML的一种预后不良因素,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的t(8;21)AML生存时间短于单纯t(8;21)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