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与常规腰麻比较在输尿管镜术中的优缺点及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输尿管镜术(以碎石为主)患者4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于入室后静注舒芬太尼0.2ug·kg<'-1>(湖北人福).靶控输注丙泊酚,-丙泊酚靶浓度为3ug·mL<'-1[1]>[A组,n=20例),另一组常规腰麻(B组,n=20例),阻滞平面达T10.A组效应室浓度达预定值后开始操作,术中根据体动情况可单次追加丙泊酚,同时术中若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予90%给予面罩加压绐氧.在麻醉审观察并记录血压.心事、脉搏氧饱和度、镇静分级、术后随访并发症及舒适度比较.结果 两组在手术开始前都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氧饱和度A组低于B组(吸氧后无明显差异.术中,术后病人舒适度A组大干B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输尿管镜术中是安全可行的,而且减少术中病人胃肠不适,提高了术后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双通道靶控输注(TCI)用于脑外科手术麻醉的意义。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S)组及芬太尼(F)组,每组28例。术前30min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常规监测有创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开放上肢静脉,给予咪唑安定0.02mg/kg,面罩吸纯氧开始诱导。靶控输注采用思路高TCI-Ⅲ型输液泵,S组和F组诱导时设定舒芬太尼、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0.5ng/ml和2.5ng/ml,2min后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μg/ml,意识消失后予维库溴铵0.1mg/kg,3min后插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术中丙泊酚靶浓度维持不变,开颅后舒芬太尼、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降为0.3ng/ml和1.5ng/ml,间断给予维库溴铵,颅腔冲洗时停止输注舒芬太尼、芬太尼,缝合切口时停止丙泊酚输注。术毕予新斯的明1mg和阿托品0.5mg拮抗残留肌松作用,病人自主呼吸完全恢复,清醒后拔管。结果:S组TCI舒芬太尼2min后SpO2下降明显大于F组(P<0.05);两组诱导后的MAP、HR均显著低于诱导前水平,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组在插管后1min、切皮、开颅时的MAP、HR均显著高于S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出手术室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h意识状态评分S组高于F组;两组病人术后的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发生率无差异。结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用于脑外科手术麻醉过程平稳,可较好地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插管反射,镇静、镇痛效果满意;术后恢复迅速,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陈昕  宋燕青  杨克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9):1189-1190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钬激光碎石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钬激光碎石患者,随机分为靶控输注(TCI)组,人工输注(MCI)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丙泊酚的平均用量,意识消失的时间及恢复时间,同时记录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患者意识消失所需要的时间TCI组显著低于MCI组(P<0.05),意识消失时所需的丙泊酚剂量TCI组大于MCI组。整个手术过程丙泊酚的平均用量TCI组略低于MCI组,意识恢复时间TCI组也比MCI组缩短(P<0.05)。TCI组与MCI组在MAP、HR、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流动力学维持平稳;但对照组MAP、HR在手术过程中波动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明显优于腰椎联合麻醉;丙泊酚靶控输注(TCI)与人工丙泊酚输注(MCI)相比,诱导迅速,苏醒快,麻醉维持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4.
王更强 《当代医学》2013,(20):22-2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对于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12月进行择期手术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S1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0.01μg/(kg·min)静脉输注;S2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0.02μg/(kg·min)静脉输注;C组患者仅给予生理盐水进行持续静脉输注,在半小时输注后,对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控,在基础时间、输注舒芬太尼半小时后以及LOC时对患者的BIS、丙泊酚EC50、OAA/S评分等进行记录。结果 3组患者的BIS与丙泊酚EC50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rs1=-0.82,rs2=-0.79,rc=-0.86,呈显著负相关(P<0.05);3组患者的BIS与OAA/S评分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rs1=0.88,rs2=0.82,rc=0.91,呈显著正相关(P<0.05);S1及S2组患者的BIS均高于C组,S1及S2组患者的EC50均低于C组患者;S1及S2组患者的LOC时间均长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麻醉诱导期,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能够降低患者意识消失时所需丙泊酚的浓度,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舒芬太尼可以增加丙泊酚对小儿麻醉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arcotrend反馈调控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联合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n=25):Narcotrend反馈丙泊酚麻醉联合舒芬太尼靶控组(NS组);舒芬太尼靶控组(S组);Narcotrend反馈丙泊酚麻醉组(N组);对照组(C组)。Narcotrend反馈控制变量定在35。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设定为3μg/ml,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设定为0.4 ng/ml,麻醉期维持靶浓度不变。记录诱导前患者清醒状态下(T0)、MOAA/S评分≤1时(T1)、气管插管后(T2)、切皮时(T3)、切皮后5 min(T4)、术毕停药(T5)、拔管时(T6)各时间点的HR、MAP;记录丙泊酚的使用剂量、计算丙泊酚单位标准化剂量、患者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Narcotrend反馈调控丙泊酚麻醉与舒芬太尼靶控可产生协同作用,可使MAP更稳定(P=0.028 6);降低丙泊酚总量(P=0.037 9)和丙泊酚单位标准化量(P=0.025 0);缩短苏醒时间(P=0.012 2)与定向力恢复时间(P=0.018 3);但对HR不存在交互效应(P=0.5703)。结论:Narcotrend作为丙泊酚靶控反馈调控变量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是可行的,与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可使术中血压更平稳,减少丙泊酚使用量,苏醒快,提高麻醉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行ERCP患者分为靶控输注丙泊酚组(P组)及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组(R组),各40例。两组丙泊酚初始血药浓度(Cp)为1 g/ml,当效应室浓度(Ce)与之平衡后,P组调整丙泊酚浓度(每次增加0.2 g/ml);R组则按初始1ng/ml开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5 min后调整为2 ng/ml,当Ce与Cp平衡后调整丙泊酚浓度(每次增加0.2 g/ml)至患者呼之不应,睫毛反射及吞咽动作消失时开始插入内镜。记录两组诱导前(T0)、诱导入睡(T1)、插镜(T2)、套石(乳头切开)(T3)、退镜(T4)及睁眼(T5)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所需丙泊酚靶控浓度,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镇静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T1时点MAP、RR较T0时点均下降(均<0.05)。P组丙泊酚所需浓度明显高于R组(<0.01),苏醒时间R组短于P组(<0.01)。镇静评分R组优于P组(<0.05)。R组术中出现体动发生率少于P组(<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ERCP诊疗中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可以提供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并比较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来该院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共100例,随机分组为A、B组,每组50例.A组麻醉靶控输注舒芬太尼,B组麻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且麻醉中联合使用丙泊酚.记录两组患者于麻醉前(t1)、诱导后(t2)、插管时(t3)、切皮时(t4)、腹腔镜探查(t5)、拔管时(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在术后的恢复情况及丙泊酚用量.结果 两组患者于t2时的HR(59.1±9.1)、(58.2±8.2)次/min均较t1(75.2±10.9)、(76.4±8.9)次/min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3,t4,t5时的HR[t3(70.9±7.2)、(69.8±5.7)次/min,t4(74.2±5.6)、(72.3±6.3)次/min,t5(77.3±8.6)、(70.9±7.9)次/min]、SBP[t3(115.2±10.2)、(110.3±9.6)mmHg,t4(111.2±8.4)、(110.9±3.9)mmHg,t5(110.9±3.9)、(119.2±9.2)mmHg]、DBP[t3(70.2±3.2)、(72.3±6.4)mmHg,t4(70.9±9.6)、(77.2±8.4)mmHg,t5(75.9±6.3)、(68.4±7.4)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拔管时间(5.2±2.2)min要低于A组(14.5±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使用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均平稳,在术后应提前给予瑞芬太尼镇痛药.  相似文献   

8.
柯海  郭滢  宓燕 《医学综述》2010,16(15):2386-2388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过程中,舒芬太尼用于中老年人的效应室靶控剂量。方法 60例中老年患者,按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随机分为3组:A组0.2μg/L;B组0.4μg/L;C组0.6μg/L。丙泊酚效应室靶控浓度3组均设为3mg/L。记录诱导及气管插管前1min和后4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并记录舒芬太尼用量。结果诱导后3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BIS值均发生明显变化,差异与诱导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A组、B组各指标及C组的BIS值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则无明显变化(P>0.05)。3组舒芬太尼的用量(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68,P<0.01),3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0.6μg/L复合丙泊酚效应室靶控浓度3mg/L用于中老年人气管插管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波动最小;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值0.2、0.4、0.6μg/L均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深度,对BIS影响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用于喉罩通气下输尿管镜碎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期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采用相同诱导置入喉罩,以丙泊酚效应室浓度2mg/L,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维持,记录心电图、平均动脉压、心率、氧饱和度和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辅助用药、体动情况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唤醒的时间。结果:瑞芬太尼剂量为:0.1μg/(kg·min)时,术中心率、血压波动大,患者体动发生率高(50%);0.2μg/(kg·min)时,术中心率、血压波动较小,术后患者苏醒较快;0.3μg/(kg·min)时,术中心率、血压抑制作用明显,术后患者苏醒时间较长。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2mg/L复合瑞芬太尼0.2μg/(kg·min),是输尿管碎石手术的较佳配伍剂量。  相似文献   

10.
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靶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适宜TCI靶浓度。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丙泊酚麻醉诱导,初始血浆靶质量浓度(简称靶浓度)设为5 mg.L-1,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3μg.L-1,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将丙泊酚血浆靶浓度降低并维持在3 mg.L-1,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1,3 min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调节瑞芬太尼靶浓度,将无创血压(MAP)维持在基础值的+10%~-20%范围内。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缝合硬膜时静注氯诺昔康8 mg。记录不同麻醉期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观察麻醉恢复期情况。结果开颅前期(麻醉诱导至切皮)、开颅期(切皮至剪开硬膜)、颅内操作期和关颅期(缝合硬膜至术毕)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2.98±0.39)μg.L-1、(3.44±0.86)μg.L-1(、3.55±1.00)μg.L-1和(3.33±1.08)μg.L-1,95%置信区间上限分别为3.01μg.L-1、3.52μg.L-1、3.63μg.L-1和3.43μg.L-1;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2.83±0.53)μg.L-1、(3.43±0.85)μg.L-1、(3.54±0.99)μg.L-1和(3.31±1.09)μg.L-1,95%置信区间上限分别为2.87μg.L-1、3.50μg.L-1、3.62μg.L-1和3.41μg.L-1。麻醉后呼吸恢复时间为(10±6)min,呼之睁眼时间为(13±8)min,拔管时间为(16±7)min,定向力恢复时间为(21±8)min。结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诱导迅速,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麻醉恢复快。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达到平衡的时间短,数值接近,用血浆靶控能够满足临床需要;当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 mg.L-1时,根据95%置信区间上限,建议在开颅前期、开颅期、颅内操作期和关颅期,将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设为3.0μg.L-1、3.5μg.L-1、3.6μg.L-1和3.4μg.L-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单独或联合用药对全麻诱导及维持的效果、麻醉恢复特性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2mg·kg-1,麻醉维持:咪达唑仑0·15mg·kg-1·h-1;B组:麻醉诱导:丙泊酚1~2mg·kg-1,麻醉维持:丙泊酚2~4mg·kg-1·h-1;C组: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1mg·kg-1和丙泊酚0·5mg·kg-1,麻醉维持:咪达唑仑0·1mg·kg-1·h-1和丙泊酚1~2mg·kg-1·h-1。各组病例均附加静注芬太尼1~3μg·kg-1及同时吸入异氟醚1%~1·5%,并用适量维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行机械通气。结果比较各组不同时相与麻醉前SBP、DBP、HR、SpO2的变化显示,C组SBP、DBP在插管后及拔管前后较麻醉前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毕到病人睁眼的苏醒时间,A组为(34·44±12·35)min,B组为(6·56±5·74)min,C组为(14·64±9·50)min,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21,P=0·000)。苏醒期出现躁动者A组为20%(6/30),B组为30%(9/30),C组为16·67%(5/30)。结论咪达唑仑和丙泊酚联合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可以发挥各自的特点与优势,使麻醉诱导及苏醒恢复期更加平稳,各种不良反应更趋缓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侧前组鼻窦病变对鼻腔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用Acoustic Rhinometer A1鼻声反射仪和Rhinomanometer NR6-2鼻阻力计测量25例单侧鼻窦病变患者的健侧和患侧鼻腔通气功能,将二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鼻腔0~7 cm,2~5 cm和5~7 cm的鼻腔容积(V0-7,V2-5和V5-7),距离前鼻孔2 cm、4 cm、6 cm处的鼻腔截面积(A2、A4、A6),鼻腔两处最小截面积(MCA1、MCA2)及距前鼻孔的距离(D1、D2),健侧与患侧相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差为75 Pa、150 Pa、300 Pa的健侧和患侧的鼻腔气体流量和平均阻力,健侧与患侧相比较,两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组鼻窦窦口阻塞和鼻窦炎性反应对鼻声反射和鼻阻力的测量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借助微透析技术精确取样测定犬肺组织中游离药物浓度,计算卡铂支气管动脉灌注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比静脉化疗的变化趋势,为临床介入给药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犬分为介入组和静脉组,首先CT下经皮穿刺肺内植入微透析探针,然后介入组支气管动脉灌注卡铂200 mg,静脉组静滴同量药物。给药毕收集透析液进行测定,以3P87程序处理数据,计算出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无论是支气管动脉给药还是静脉给药,肺内卡铂药物浓度的变化趋势均与伴吸收相的二室开放模型最为拟合,不过两者代谢动力学参数却各有不同。介入组卡铂AUC(药时曲线下面积)值〔(321.17±18.96)μg.L-1.h〕明显高于静脉组〔(185.75±33.21)μg.L-1.h〕(P<0.01);介入组Vc(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值〔(13.81±3.35)mg.L.μg-1〕明显小于静脉组:〔(31.25±2.66)mg.L.μg-1,P<0.01〕。动脉给药相比静滴卡铂α值和tl/2α变化不明显,但β值明显减少,tl/2β显著延长,清除率C l值减少。结论与静脉给药相比,支气管动脉灌注并不影响卡铂代谢的基本变化趋势,但确实带来部分药代动力参数的改变。动脉给药使卡铂的吸收相缩短,峰浓度升高,分布相则影响不大,但消除相明显延长。动静脉给药药代动力学的差异提示临床介入不能简单套用静脉化疗的用量及频次,对卡铂而言宜适当减低剂量以及间隔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无痛膀胱镜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0位择期行膀胱镜检查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分为2组(L和H组),2组均无术前用药。常规监护后进行效应室靶控输注瑞芬太尼,L组浓度为2μg/L,H组浓度为4μg/L,待到达靶浓度后开始手术操作。术中患者主诉疼痛或出现体动时以1μg/L为单位提高瑞芬太尼靶浓度,最高不超过6μg/L。若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于90%则给予面罩加压给氧。在麻醉中观察并记录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合并症发生率(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咳嗽和躁动)以及瑞芬太尼用药总量、追加次数、最高靶浓度,并在2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VAS评分均可达2~4分,L和H组平均BIS值分别为89±10和86±13(P>0.05)。2组患者靶控至预定浓度后血压有明显下降,进镜时收缩压、心率与入室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与H组辅助呼吸发生率为2/15和8/15(P=0.02)。L和H组术中轻微体动的发生率分别为5/15和1/15(P=0.08)。瑞芬太尼总用药量分别为(125.5±77.7)μg和(242.5±72.6)μg。结论本实验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于膀胱镜检能达到足够的麻醉深度,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靶浓度为2~4μg/L时可提供适合的镇痛强度,同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盐酸莫索尼定 (Moxonidinehydrochloride)为第二代中枢抗高血压药物 ,它主要作用于延髓外侧头端的I1 咪唑啉受体 ,通过抑制外周交感神经活性而产生降压作用。本研究建立了测定人血浆中莫索尼定的LC MS方法 ,操作简便 ,灵敏度高 ,线性范围 0 .0 1 976~ 9.88μg/L。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学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通过测定血浆中盐酸莫索尼定的浓度 ,观察受试和参比的 2种制剂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 ,估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2种盐酸莫索尼定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相近。其cmax、AUC0 τ、AUC0 ∞ 经对数转换后先进行方差分析 ,再进行双单侧t检验。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 :2种制剂的上述 3个参数生物等效 ,tmax经非参数法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因此受试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实验性阻塞性肺气肿大鼠的凝血纤溶系统失衡状态及评价己酮可可碱(PTX)对实验性阻塞性肺气肿大鼠的防治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6只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治疗组大鼠第1、14、28天经尾静脉注射内毒素3mg/kg,第2~45天(第14、28天除外)每日被动吸烟2次,每次12支,持续30min,两次吸烟之间间隔4h,大鼠模型制备过程共45d。PTX治疗组每天熏烟前30min腹腔内注射PTX15mg/kg,连续30d。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肺功能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TFPI:Ag)的含量,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并进行HE染色观察肺脏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肺功能指标第0.2秒用力呼出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0.2/FVC)与正常对照组(88.52±2.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模型组大鼠AT-Ⅲ和TFP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模型组大鼠tPA和PAI-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直线相关分析发现,模型组大鼠AT-Ⅲ与TNF-α负相关(r=-0.87,P<0.01);PTX组FEV0.2/FVC、TNF-α和AT-Ⅲ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组织学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支气管管壁及周围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结构紊乱,肺泡腔扩大。PTX组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肺泡腔扩大情况较模型组减轻。结论采用熏香烟加尾静脉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可成功复制大鼠阻塞性肺气肿模型。模型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体内的凝血纤溶系统存在失衡状态,AT-Ⅲ、TFPI、tPA和PAI-1可能参与这一过程。PTX能阻止白细胞脱颗粒、抑制气道炎症,同时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改善高凝状态,对大鼠阻塞性肺气肿的形成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身体状况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组(复合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30例。2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μg.kg-1、丙泊酚1.5 mg.kg-1、维库溴铵0.15 mg.kg-1。复合组诱导时静脉泵注1.0μg.kg-1右美托咪定(15 min内泵完),舒芬太尼组按相同方法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2组麻醉维持相同。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1 min(T1),气腹后3(T2)、8(T3)、18 min(T4)及术毕清醒期(T5)各时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情况。记录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记录2组患者气腹期间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及心动过缓发生率。结果与T0相比,舒芬太尼组患者T1~T3、T5时MAP值明显上升、HR加快(P<0.05);复合组患者各时段MAP值变化不明显(P>0.05),HR减慢(P<0.05)。复合组T1~T5各时段MAP、HR值显著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高血压及心动过速发生率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丙泊酚及舒芬太尼用量小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诱导时右美托咪定1.0μg.kg-1开始静脉泵注(15 min)复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可维持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甲磺酸瑞波西汀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方法以麦普替林为内标,取血浆样本1mL,用饱和Na2HPO4碱化后以重蒸乙醚5mL提取,再用0.2mol.L-1盐酸0.2mL反提取,80℃~100℃热水浴下氮气吹干盐酸层,用50μL流动相重组后进样。采用InertsilODS-3柱(GLSciense,5μm,4.6mm×150m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乙腈-50mmol/L磷酸钠缓冲液(pH=6)(40:60,v/v),流速为0.6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10nm。结果瑞波西汀对内标的峰高比与血浆甲磺酸瑞波西汀浓度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0.9997,线性范围3.12~200ng.mL-1。甲磺酸瑞波西汀的最低检测限0.5ng,最低检测浓度2ng.mL-1,提取回收率在82.50%~86.08%之间,批内和批间RSD分别为2.02%~5.33%和3.83%~8.50%。结论本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精密度和特异性,适用于甲磺酸瑞波西汀的药代动力学和治疗药物监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压控制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未来出现肾病终点的影响。方法对210例入组时肾功能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性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将首次住院的时间作为研究起点,之后的每次住院及随访均视为随访,最后一次随访时间作为研究终点。终点事件定义为患者出现肾功能下降,即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60 mL-1.min-1.1.73m-2。根据血压水平将患者分组,绘制并比较两组的生存曲线。结果入选患者210例(男109例,女101例),经过5.22(4~7)年的随访,共有23例患者出现肾功能下降,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10.95%。将患者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水平分组,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组(n=130)与SBP≥140 mmHg组(n=80)相比,其出现肾功能下降的概率更低,生存时间更长,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 5)。将患者按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水平分组,DBP<90 mmHg组(n=154)与DBP≥90 mmHg组(n=56)相比,其出现肾功能下降的概率更低,生存时间更长,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4)。结论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对于在基线时肾功能较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水平与未来出现肾病终点有明显的相关性。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的患者出现肾功能下降更晚,且概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