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修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骨生长因子对于局部成骨的重要作用已经实验证实,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是诸多因子中唯一能够单独诱导骨组织形成的局部生长因子。在BMPs众多亚型中最重要的并且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是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本文仅对BMP-2在骨修复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神经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作用。方法分别对47例四肢骨折患者行局部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49例四肢骨折患者行局部经皮注射神经生长因子,与52例四肢骨折患者对照,进行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疗效优于对照组,且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优于神经生长因子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临床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骨折均有促进骨折愈合修复的作用,前者效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phorgenetic protein,BMP)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生长因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BMP在骨再生和骨折愈合中起重要作用,新骨的生长是以BMP诱导多能间充质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的方式进行的.BMP在调节多种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1].本文就BMP和其多体基因表达及调控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1,2,3基因的动态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  胡蕴玉  刘新平  吕荣  马真胜  徐新智 《医学争鸣》2001,22(22):2054-2056
目的 通过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三种 BMP(1,2 ,3)基因表达量的动态变化 ,明确此三种 BMP是否参与正常骨折愈合过程 ,以及作用时限 .方法 将 48只新西兰兔左前肢桡骨中段制成骨折模型 ,术后随机分为 6个时间组 ,分别于术后1,2 ,3,4,6 ,8wk在骨折处取材 ,分别用 BMP1,2 ,3c DNA作探针进行打点杂交 ,检测 BMP(1,2 ,3) m RNA的表达水平 ,对侧正常桡骨中段作为对照 .结果  BMP 1,2 ,3三种基因在骨折愈合早期的表达均明显增高 ,峰值位于术后 2 wk,表达量分别为 191,2 85 ,2 13ng· g- 1 ,而正常对照侧分别为 32 ,6 5 ,6 0 ng· g- 1 .结论  BMP 1,2 ,3均参与骨折的修复过程 ,主要在愈合早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在新骨形成过程中 ,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成为成骨类细胞 ,并能刺激成骨类细胞的功能 .BMP是间充质细胞合成分泌的多肽 ,在体内具有多种功能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能促进骨和软骨的形成 .目前关于BMP基因的表达规律还不十分清楚 .笔者采用原位杂交技术 ,在大鼠胫骨骨折愈合过程中探讨了雌激素对BMP - 4基因表达的影响 ,以了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机理 .方法 :实验将 1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 4组 .OVXE1组为卵巢切除后 1d开始雌激素替代治疗 ;OVXE2 组为骨折后雌激素替代组 ;OVX组为雌激素缺乏组 ;SO组为正常对照组 …  相似文献   

7.
骨形态发生蛋白12,13对促进髌腱愈合的体外细胞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型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是转移生长因子(TGF)-β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在胚胎形成和组织修复过程中对骨和软骨的形成起诱导作用^[1,2]。BMP12和BMP13在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机制尚未有研究。本实验应用人髌腱分离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相关实验,评估BMP12和BMP13可能促进肌腱损伤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新骨形成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成为成骨类细胞,并能刺激成骨类细胞的功能.BMP是间充质细胞合成分泌的多肽,在体内具有多种功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能促进骨和软骨的形成.目前关于BMP基因的表达规律还不十分清楚.笔者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在大鼠胫骨骨折愈合过程中探讨了雌激素对BMP-4基因表达的影响,以了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机理.  相似文献   

9.
许锋 《医学综述》2012,18(11):1612-1614
因创伤、肿瘤切除等原因造成的骨缺损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自体骨移植或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仍然是临床上治疗骨缺损的金标准。目前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结合骨组织工程的方法治疗修复骨缺损是新的研究热点。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结合人工合成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和自体组织移植是最新的研究解决方法,并取得一定的骨缺损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康麟  曹磊  赵秋鹤  刘雪婷 《广西医学》2021,43(8):966-971
目的 探讨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对骨折大鼠的骨愈合和成骨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MP-2过表达的阴性质粒组(pcDNA/NC组)和BMP-2过表达质粒组(pcDNA/BMP-2组),各20只.每组均通过横行切断大鼠股骨中段建立大鼠骨折模型.造模24 h后,给予模型组、...  相似文献   

11.
段文江  陈勇  丁一  刘国印 《西部医学》2023,35(8):1152-1157
探讨血清炎性因子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骨折患者,均予以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分为延迟愈合组(37例)和正常愈合组(61例)。分别于骨折后1、4、8、12周采集患者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人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人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对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骨钙素(BGP)、Ⅰ型胶原氨基端肽原(PINP)、碱性磷酸酶(AL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骨生化代谢指标水平,并采用Pearson分析骨生化代谢指标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 骨折1周时,两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正常愈合组(P<0.05),且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但延迟愈合组炎症因子水平波动较正常愈合组更明显(P<0.05)。骨折1周时,两组患者血清BGP、PINP、ALP、IGF-1等骨生化代谢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各时间点血清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骨折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患者血清BGP水平逐渐升高并高于正常愈合组,血清IGF-1水平逐渐升高但低于正常愈合组,骨折8、12周时延迟愈合组患者血清PINP水平低于正常愈合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与血清BGP呈正相关(r=0.523,P<0.001),与血清IGF-1呈负相关(r=-0.467,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骨折8周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诊断骨折延迟愈合的曲线下面积高于0.7,提示其具有较好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对骨折延迟愈合诊断的灵敏度更高(P<0.05)。结论 延迟愈合骨折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指标水平随骨折时间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变化,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波动明显,且术后8周时血清炎症因子对预测骨折延迟愈合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植骨Herbert钉固定治疗腕舟骨延迟愈合、不愈合(HerbertC、D1、D2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56例腕舟骨骨折延迟愈合、骨不愈合,根据骨折的分型、骨折端硬化程度,采用切复植骨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定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6~20个月随访,平均7个月,骨折均在术后6个月内愈合,愈合率达100%。总优良率87.5%。结论采用切复植骨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HerbertC、D1、D2型),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薛滨勇  王建新  苏艳 《海南医学》2011,22(17):18-20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方法200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予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实验组加用中药方剂内服,观察两组的骨折愈合效果。结果两组骨折延迟愈合患者治疗4个月盾治疗效果经秩和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t=7.11,P〈0.05),实验组愈合率为90%,对照组愈合率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P〈O.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实验组治疗起效人数比例(40%、75%、96%、100%)均高于对照组(20%、40%、70%、80%,P〈0.05)。术后随访12个月,实验组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0.5=10.3)d,对照组90例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9.2±12.3)d,实验组愈合时问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效果肯定,能显著增加总体骨折愈合率,加快愈合速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微循环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5例四肢骨折正常愈合患者为对照组,并以同期的45例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微循环与骨代谢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骨折部位及Weber—Cech分类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甲襞微循环及骨代谢指标均明显差于对照组,观察组中萎缩型的检测结果则差于肥大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骨折部位者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微循环与骨代谢指标均呈现异常状态,且受Weber-Cech分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流变及血清sICAM-1、sVCAM-1、IGF-1、ALP水平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9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8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骨折正常愈合的3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而39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骨折后1、4、8及12周的血流变指标及血清sICAM-1、sVCAM-1、IGF-1、ALP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骨折后1周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及血清sICAM-1、sVCAM-1、IGF-1、ALP水平比较,P均>0.05,而骨折后4、8及12周观察组血流变中的血液黏度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及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GF-1及ALP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其血流变及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呈现较高的趋势,而血清IGF-1及ALP水平则较低,其对骨折延迟愈合有较佳的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外伤合并骨折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的变化与骨折局部肉芽组织中VEGF表达变化,探讨体液因素中VEGF与脑外伤后骨折愈合加速的关系。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住的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骨折部位与类型基本相同,均为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ELISA:将57例患者分成2组:单纯骨折组(A组)31例和脑外伤合并骨折组(B组)26例,所有病例均在伤后1、2、3、4周时取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血清中VEGF含量的测定。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手术距受伤时间3~7 d、8~14 d、15~21 d 3个时间段,分别将31例单纯骨折组(A组)和26例骨折合并脑外伤组(B组)分为A1(10例)、A2(11例)、A3(10例)组和B1(8例)、B2(8例)、B3(10例)组,每个研究对象于术中取骨折局部肉芽组织为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进行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及灰度值测算。结果 1)ELISA:A组(单纯骨折组)患者血清VEGF含量在伤后1周含量较少,2周出现峰值,4周时有明显下降;B组(脑外伤合并骨折组)患者血清VEGF含量在伤后1周即出现高峰,以后虽有所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持续时间长,在4周时有明显下降。B组(脑外伤合并骨折组)血清VEGF含量在1~3周时均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点的A组(单纯骨折组)(P<0.05),4周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组(单纯骨折组)3~7 d时VEGF有少量表达,在14 d左右达高峰,在15~21 d时略下降。B组(脑外伤合并骨折组)在受伤后3 d时VEGF即有大量表达,7 d达高峰,在15~21d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B组(脑外伤合并骨折组)在各时间段VEGF表达阳性细胞率及灰度值均显著高于A组(单纯骨折组)(P<0.05)。结论脑外伤合并骨折患者骨折愈合过程中VEGF在血清含量和骨折局部位点表达高于单纯骨折患者,脑外伤可能主要是通过促进体液因素中VEGF等生长因子的表达来加速骨折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7.
BMP2mRNA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BMP)在骨诱导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骨折愈合模型,利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mRNA的表达.结果:骨折后第5日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内均见阳性信号,第7日开始信号明显增强,软骨细胞内也可见阳性信号,第14日后信号逐渐减弱.结论:在成骨活动活跃时,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均有BMP2mRNA的转录,然后编码形成BMP2蛋白来促进及调节骨折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接骨宝对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接骨宝对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表达的影响和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制作40只兔桡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接骨宝组及对照组,术后1d接骨宝组即喂服接骨宝,对照组喂服白开水。分别于术后1、2、3、4、5周取样,随后进行组织学切片及BMP-2免疫组化染色,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BMP-2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两组在骨痂处的BMP-2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相同,均为早期高后期低,用药组的BMP-2高峰值出现在第2周.对照组出现在第3周;②接骨宝组在整个愈合过程中BMP-2的含量均高于同期的对照组。结论:接骨宝能影响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的合成、分泌、分布和衰减,进而调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分化,促进骨细胞的成熟,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加速骨折的修复和塑形,缩短了骨折愈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转染对体外舌鳞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并观察体内转染BMP2基因对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与转移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舌癌Tca8113细胞,将重组腺病毒介导的BMP2(Ad-BMP2)基因分别按0、50、100感染复数 (MOI) 转染Tca8113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d-BMP2组和PBS组细胞中BMP2、Smad1和Smad5表达的差异。建立SCID鼠肿瘤模型并瘤内注射Ad-BMP2基因,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及肿瘤转移情况。结果 Ad-BMP2基因成功转染至Tca8113细胞,MOI为100时转染效率较高,Ad-BMP2组和PBS组细胞中BMP2、Smad1和Smad5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 BMP2组Smad1和Smad5的表达量与BMP2的浓度呈正比。SCID鼠皮下移植瘤的体积在2周后平均增大0.6cm3,瘤内注射Ad-BMP2基因后,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肝、脾、肾、大网膜等脏器均未查见肿瘤转移。结论 以腺病毒为载体的BMP2在Tca8113细胞中有效表达,Smad1和Smad5蛋白的表达也显著提高。基因转染BMP2显著抑制SCID鼠舌癌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