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全科医生面临着数量少、素质差的局面。在培养过程中,我们选择代表性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教学基地,挑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秀医疗骨干作为带教教师,通过社区医学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基地进行全面评估,在为期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社区医学教育对于提高全科医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耀防 《医学教育探索》2006,5(8):709-710,718
加强医学教育实践性教学,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重要内容:本文从适应城乡基层社区卫生工作需要出发,探索加强医学实践性教学的主要措施与途径,并对实践教学的经验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提高城乡社区医疗服务水平是国家亟待解决的国计民生问题,面向普通大众化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长期规划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城乡社区卫生工作社会大环境的需求分析,提出了构建面向城乡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的智能决策知识系统构想,对基层医疗服务建设提供新技术的支持、面向医疗人员提供先进的医学知识和医学专家的在线指导,为我国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新的研究与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并编辑出版的国内全科医学领域的学术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办刊宗旨以科学性、普及性和实用性为原则,用全科医学的科学理论和技能指导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实践,以人为本,为医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机会和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全面提高医生的综合素质。读者对象面向全体医务工作者,重点是各级医院全科医师、关注全科医学发展的各专科医师、住院医师、社区卫生服务各类技术人员、城乡基层医疗保健人员、医学院校学生以及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的科研、教学及管理人员。主要栏目述…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面向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具备的主要职业能力包括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初步判断、处理和转诊的能力。急诊医学已列入医学院校的本专科教学课程,但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其教学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结合急诊医学的特点及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急诊医学教学的现状,对急诊医学教学模式和方法等进行相关探讨,如构建以症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与培养降阶梯思维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与加强技能操作训练、加强临床见习与实习、改革考核模式、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等,以期提高急诊医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构建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满足当前我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对高层次防治结合型实用型全科医学人才的急需,在深化医学教学改革过程中,率先在我省开办了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初步探索出在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总数70%以上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全日制普通生和业余成人生)中加强预防医学、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急需的,具有社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的,不仅精通于疾病治疗而且能够指导社区居民防病、防治合一的实用型全科医学人才的途径从新生入学讲座、理论课、实验课、第二课堂到毕业实习,以及采取“前期打基础、后期向全科医学专业方向分流”等措施。加强预防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提前有机地增加和融入社区预防保健以及全科医学知识,进行扎根于基层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思想教育,逐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其毕业后从事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学生的就业取向和社区卫生服务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自愿申请参加全科医学方向学习并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人数逐年增多,已有3届本科毕业生充实到我省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初步建立了适合我省现阶段省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同时,积极对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职人员开展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和全科医学成人学历教育,为我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培养了4000余名具有一定的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的在职专业技术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培养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对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多形式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及县乡村三级实习法。结果反馈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满意度高,有效地增强了学生预防医学观念及实际工作能力。结论通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学生们的防病治病及社区卫生保健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科医学人才严重匮乏和实用型医学人才缺少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对此,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在进一步明确自身办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中。确立了培养面向社区基层的实用型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模式,对临床医学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全科医学教育与社区卫生服务实习,经过4年的实践探索已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职教改革理论为基础,结合预防医学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对高职医学类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改革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以制定岗位需求的课程标准、合理选择序化教学内容、加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三个方面为改革支撑的观点,在培养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适用型人才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医改对农村社区卫生人才的要求,确定新的课程目标。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病原生物学、传染病学和预防医学等相关课程整合为"感染性疾病与防治技术",构建"感染性疾病与防治技术"立体教学体系,为社区培养防治结合型实用性卫生人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高等医学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研究新型医学教育模式,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通过实施农村社区医疗卫生人才定向培养、加强人才实践技能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模式改革实践.结果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农村社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深受本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欢迎;实施模拟医院、校院(企)一体化培养,实现了学生与职业岗位的直接衔接;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等师资队伍建设,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结论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着力培养服务基层的专业技能人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是一条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2.
医学专科教育与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积极适应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探索新型的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注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改革,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新形势下,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卫生人力需求,准确把握培养定位,拓宽专业口径,对于增强医学专科教育社会适应性、提高办学活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社区老年人卫生习惯及卫生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城乡社区675例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卫生习惯及卫生知识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卫生习惯城市好于乡村,城乡老年人对卫生知识了解较少,且乡村老年人比城市老人了解更少。要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应加强老年人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三年制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定位,构建了为城乡社区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课程体系。通过进一步明确短学制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观念、重构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等措施,保证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为培养农村社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全科医学人才,本研究以"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为指导,确立定向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必备的"社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构建"人文素质模块、岗位技能模块、科研创新模块"等三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临床实践基地和社区实践基地"一体化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创建"学校教育、医院教育、社区实践"三位一体、三年融通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以期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城乡基层社区医疗卫生人才的需要,对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是造就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物理诊断学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中,围绕如何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和基本操作技能,采用精心设计实验教学环节等有效措施,激发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基本操作能力,为临床教学和毕业实习、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的特点是更多地强调以预防保健为定向,以群体为对象,以社区为基础,充分地考虑农村面临的首要卫生问题。本文阐述了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的基本原则,课程特点及实施效果以及九江医专长期以来坚持面向农村社区的办学方向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经验,强调以教学内容的改革为先导大力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学生临床技能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根据社区需要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和选择课程内容,并引进全科医学理念。  相似文献   

18.
我校口腔医学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基层、农村、城市各级医疗机构,能够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口腔助理医师:药理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课程,要打破原有学科界限,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可持续发展,加大与专业融合步伐,改革原有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满足口腔医学专业快速发展的岗位人才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