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甲酸联合亚砷酸、小剂量柔红霉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将34例初治AP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维甲酸组16例,给予维甲酸治疗;联合治疗组18例,给予维甲酸、亚砷酸、小剂量柔红霉素治疗。判断两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联合治疗组完全缓解率94.4%,较单用维甲酸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完全缓解中位时间30d,与单用维甲酸组的5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无一例发生高白细胞综合征及维甲酸综合征。结论:维甲酸联合亚砷酸、小剂量柔红霉素治疗APL完全缓解率明显升高,达完全缓解时间明显缩短,维甲酸所致的毒副作用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张敏  张斌  胡玉芬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164-516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白血病中治愈率最高的一种类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治疗可使我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5a无病生存率达到94.7%。但在治疗过程中5%~27%的患者可并发亚砷酸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亚砷酸对经维甲酸治疗后复发的APL的疗效。方法:亚砷酸10ml每日一次静点,连用28天,共1-2个疗程。结果:15例患者中,CR11例。占73.3%,PR2例,占13.3%,有效率86.6%。结论:亚砷酸是治疗复发的APL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甲酸联合亚砷酸、小剂量柔红霉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将34例初治AP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维甲酸组16例,给予维甲酸治疗;联合治疗组18例,给予维甲酸、亚砷酸、小剂量柔红霉素治疗.判断两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联合治疗组完全缓解率94.4%,较单用维甲酸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完全缓解中位时间30 d,与单用维甲酸组的58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无一例发生高白细胞综合征及维甲酸综合征.结论:维甲酸联合亚砷酸、小剂量柔红霉素治疗APL完全缓解率明显升高,达完全缓解时间明显缩短,维甲酸所致的毒副作用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或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完全缓解(CR)率达90%以上,远远高于传统化疗的效果。随着ATRA的广泛使用,关于维甲酸综合征(RAS)的报道越来越多。RAS致死率高,并成为治疗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关于RAS的诊断、相关因素和治疗倍受重视。但RAS并非ATRA治疗APL所特有的并发症。我们应用As2O3治疗初诊APL 56例,其中12例(21.4%)出现类RAS,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并鉴别全反式维甲酸(ATRA)引起的少见的不良反应,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 报告国内首例ATRA治疗APL并发Sweet’s综合征的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文献报道共有13例APL患者发生与ATRA治疗相关的Sweet’s综合征。包括本例在内的14例患者,中位年龄49.5(9~84)岁,女10例,男4例。10例患者单独累及皮肤,4例除皮肤外还累及肌肉、肺部、肾脏。皮肤累及以上肢为多(11例),其他部位包括下肢、面部、颈部、背部、腹部、会阴部等。患者出现Sweet’s综合征时,ATRA治疗中位时间为18(6~34)d,外周血中位白细胞计数为7.05(0.80—23.00)×10^9/L。有4例患者未中断ATRA治疗,共有13例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2例有效。1例患者自发缓解。在全部14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维甲酸综合征。结论 Sweet’s综合征为ATRA治疗APL患者过程中少见的并发症,与皮肤组织的炎症和感染不易鉴别,其发生的机制与维甲酸综合征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再次应用ATRA后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0.1%AS2O3 10ml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250。500ml中静滴,持续3—4h,每天一次,ATRA 25mg,/m^2·d,分两次口服,结果:14例患者中有13例达完全缓解(CR),CR率92.8%。14例中10例为初治患者,4例为复发APL,4例复发患者中3例达CR,均在30天内达CR,没有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不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而且使CR时间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8.
维甲酸治疗程APL作用机制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甲酸(RA)亦称视黄酸,为维生素A衍生物,依其结构有13-顺式维甲酸(13-CrtA)、全反式维甲酸(ATRA)、9-顺式维甲酸,已先后应用于临床。1986年我国学者率先应用ATR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进行诱导分化治疗,获得了极大成功,开创了诱导分化治疗人类肿瘤的新思路,使APL的治疗有了质的飞跃。ATRA已成为治疗APL的首选药物,该方法一反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传统机制,使用药物诱导恶性细胞分化成熟取得疗效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3.8%~34.0%.发病的高峰年龄为20~52岁,约有98%的患者出现t(15;17)易位.APL对诱导化疗敏感,全反式维甲酸和亚砷酸的应用使此病成为可治愈的恶性疾病之一.APL预后较好,故规范化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其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骨髓中有大最异常早幼粒细胞积聚并伴有严重出血倾向的白血病类型,在FAB分型中属M3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3),以具有t(15:17)染色体易位的细胞遗传学标志为特征。APL是临床上第一个应用诱导分化和针对肿瘤特异性标志分于进行治疗并取得显疗效的人类恶性肿瘤。自从1986年我国首先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APL以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不断有新药被证明对APL治疗有效,APL的疗效也在不断提高,使APL成为第一种公认可能被治愈的成人白血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前后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16例初诊APL患者应用ATRA(45mg/m^2)治疗前及治疗10d后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进行检测。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应用ATRA治疗APL患者,治疗10d后与治疗前比较TAT含量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131);PC活性明显升高(P〈0.01);D-D及PAP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t-PA:Ag及PAI-1:Ag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P=0.160)。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可改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止凝血异常,具有一定的抗凝及纠正纤溶亢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初诊APL患者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缓解治疗,完全缓解(CR)后给予3~4个疗程巩固联合化疗,达分子生物学缓解后用ATRA和巯嘌呤(6-MP)+甲氨蝶呤(MTX)交替维持治疗2年,在完成巩固治疗后及随后的4~5年用筑巢式RT—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定期监测微量残留病。结果共81例APL患者,75例(92.6%)达到CR,早期死亡(ED)率6.6%,ED患者确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早幼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CR者(P〈0.05)。65例(80.2%)患者接受了诱导缓解后巩固化疗,60例(92.3%)患者在3个疗程化疗后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3例(4.6%)患者第4疗程结束后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中位随访21.2(8.0~64.0)个月,血液学复发6例,复发率9.2%。Kaplan—Meier分析5年总生存(OS)率(86.6±4.6)%。65例接受了诱导缓解后巩固化疗的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RFS)率为82.7%。COX回归分析表明白细胞增高(〉10×10^9/L)为影响患者OS的惟一不利因素。结论经系统治疗80%以上的APL可望获得长期无复发生存。  相似文献   

13.
2007—09/2008—12我科采用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小剂量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3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诱导APL缓解的主要药物,90%的APL患者通过ATRA治疗可获得完全缓解,但APL复发和ATRA耐药仍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主要难题,也是目前APL治疗方面研究的热点之一.有研究发现APL患者ATRA耐药与缺乏干扰素合成的一些蛋白质有关,我们通过探讨IFN-α联合ATRA对APL细胞系NB4及ATRA耐药APL细胞系NB4-R1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治疗ATRA耐药的APL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ATRA联合As2O3治疗初治APL患者38例。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TRA)25mg/(m^2·d),分2~3次口服,三氧化二砷(As2O3)0.16mg/(kg·d)静脉滴注。根据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不良反应等调整用量。结果34例完全缓解(CR),2例死亡。完全缓解(CR)率为89.5%,取得CR所需时间为(24.4±5.2)d。2例出现不良反应均经对症治疗好转。结论ATRA联合As2O3治疗APL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达CR时间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分层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治 APL 45例,按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进行危险分层治疗,对低/中危患者均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单药诱导缓解治疗的方法;高危患者采用 ATRA +小剂量蒽环类抗生素化疗的方法。结果45例中40例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占88.9%,5例早期死亡,6例复发。结论对初发 APL 分层治疗可明显缩短缓解治疗时间、降低早期死亡率,明显提高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全反式维甲酸(ATRA)、四硫化四砷(As4S4)、化疗三联方案与ATRA、化疗二联方案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60例APL患者经ATRA诱导分化达完全缓解(CR)后,用联合化疗巩固治疗。随后随机分为两组,三联组30例用ATRA+As4S4+化疗维持治疗,二联组30例仅应用ATRA+化疗维持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的影响。结果三联组3年累计持续完全缓解(CCR)率为90.0%,二联组为63.3%,三联组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明显高于二联组(分别为90%和63%,P〈0.05)。加用As4S4治疗不良反应未明显加重。结论APLCR患者巩固治疗后应用ATRA+As4S4加化疗维持治疗,CCR率高,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策略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为靶向治疗,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成为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中最有希望治愈的亚型。ATRA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效果显著。APL细胞对蒽环类药物敏感,目前多采用以此为基础的化疗。联合应用阿糖胞苷并非必要。对于难治或复发的病例。应用As2O3或干细胞移植已见成效。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另外,除PML-RARa外,CD56等预后相关因素对临床治疗亦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乔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2):114-116,124
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联合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维持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APL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维甲酸、亚砷酸序贯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黄黛片、维甲酸序贯疗法。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脂代谢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无事件存活率、死亡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显著增高(P 0.05),且观察组TC、LDL-C和T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胃肠道不适、维甲酸综合征、肝肾功能损害、颅内压增高、头晕头痛和关节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5)。结论与亚砷酸联合维甲酸相比,复方黄黛片联合维甲酸用于APL患者维持期治疗的疗效更佳,能够纠正机体血脂代谢异常状态。  相似文献   

20.
对1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缓解(CR)后使用亚砷酸强化治疗。结果13例均无病生存3~6年。亚砷酸强化治疗APL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