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鼠同种异体皮片初次移植,及以后经不同时间再次移植时,排异反应的强度和组织学变化都不相同。初次移植的同种异体皮片,于10天前后呈充血型坏死而被排异。以后间隔10~20天,再植来自同一供者品系的皮片,常出现苍白坏死型排异反应,惟排斥较初植皮片时加速。皮片再植出现苍白坏死型排异反应的时间,与受者经初次皮片移植后血清中同种异体细胞毒性抗体滴度升高的时间相一致。正常受者小鼠接受排异过皮片的小鼠淋巴细胞,或在局部植床周围注射被初次皮片和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加强致敏的小鼠免疫血清,对有关供者皮片出现加速和增剧的排异反应。而且免疫血清的局部注射,也可引起苍白坏死型排异反应,这些结果提示,后者的发生与同种异体特异性细胞毒性抗体的存在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抗原冲击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用小鼠结肠腺癌细胞株CT26细胞抗原冲击致敏;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肿瘤抗原致敏DC刺激同基因型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观察小鼠经皮下免疫肿瘤抗原致敏DC后诱导产生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抵抗CT26细胞再攻击的能力。结果:肿瘤抗原致敏DC能有效刺激同基因型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小鼠经肿瘤抗原致敏DC免疫后可诱导强烈的CT[,杀瘤活性,产生免疫保护作用,能有效抵抗CT26细胞再攻击,肿瘤生长明显减缓,与未经抗原致敏DC免疫的小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抗原致敏的DC能有效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通过门静脉注射C_(57)BL/6J小鼠脾细胞,在成年BALB/c小鼠体内诱导出供体特异的细胞免疫反应抑制,BALB/c小鼠对C_(57)BL/6J小鼠的迟发型过敏反应(DTH)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均受明显抑制,但对第三者的DTH和MLR反应均保持正常。机制研究表明,这种供体特异的免疫抑制与抗原特异性抑制细胞的产生有关,该抑制细胞的作用受MHC限制。  相似文献   

4.
小鼠到大鼠骨髓移植诱导供者特异的免疫耐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适用临床的异种骨髓移植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案。方法 受体SD大鼠接受亚致死剂量照射(5 5Gy)当天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骨髓细胞 8× 10 7,2d后腹腔内注射环磷酰胺 15 0mg/kg。分别于移植后 3 0 ,60及90d取受体大鼠外周血 ,用特异性单抗作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后上流式细胞仪 (FACS)分析 ,检测骨髓植入的嵌合情况 ,并于 4周后作皮片移植和混合淋巴反应 (MLR) ,检查免疫耐受情况。结果 受体大鼠外周血可检测到小鼠骨髓源性细胞 ,嵌合体在 90d时仍存在。皮片移植和MLR证明受体SD大鼠对供体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 ,对无关第 3者C5 7BL/ 6小鼠仍有强烈免疫应答。结论 小鼠到大鼠骨髓移植成功地诱导了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研究结核特异性转移因子 (transferfectortuberculosis,TFtb)对巨噬细胞促进BCG预致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探讨转移因子 (TF)在传递特异性抗原信息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作为刺激细胞 ,脾脏非贴壁细胞为效应细胞 ,PPD作为抗原 ,以不同浓度的TFtb为刺激剂 ,用MTT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率。结果 :预致敏鼠的淋巴细胞增殖率随TFtb浓度升高而增高 ,0 .5mg·ml-1 时达到峰值 ,随后浓度升高增殖率反而下降。TFtb促预致敏淋巴细胞增殖是巨噬细胞依赖性和抗原特异性的。对未致敏鼠的淋巴细胞增殖率无明显改变。结论 :TFtb能够增强巨噬细胞促结核抗原预致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作用 ,可能与增强巨噬细胞呈递抗原的作用有关 ,且是浓度依赖性的  相似文献   

6.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可定量反映个体间组织相容性抗原遗传型的差异程度,亦可检测淋巴细胞的反应能力。目前已被广泛用于组织配型,免疫耐受和免疫活性细胞及其亚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由于小鼠的遗传型可经基因重组的方式加以改造,培育出具有一定遗传型的近交系小鼠,因而小鼠MLR常用为研究移植免疫的一种实验方法。MLR的测定通常以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量作为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灌服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减敏治疗对粉尘螨(抗原)致敏小鼠肺部变应性炎症的影响。方法 粉尘螨(抗原)致敏C57-BL/6小鼠,灌服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减敏后,检测小鼠BALF中弹性蛋白酶、粉尘螨特异性IgG、粉尘螨特异性IgE的变化,并对支气管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粉尘螨(抗原)致敏小鼠BALF中弹性蛋白酶活性、粉尘螨特异性IgE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致敏小鼠气道中产生大量炎性渗出液。灌服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减敏后,BALF中粉尘螨特异性IgE水平降低,与粉尘螨(抗原)致敏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ALF中弹性蛋白酶活性亦有降低,气道中渗出液明显减少,粉尘螨特异性IgG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可以调节肺局部免疫应答,减轻粉尘螨(抗原)致敏所致肺部变应性炎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给予粉尘螨抗原致敏小鼠分别灌服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直径7~10μm)和粉尘螨(浸液)抗原脱敏或减敏治疗疗效的观察,以选择一种对尘螨性哮喘脱敏治疗的药物.方法:粉尘螨抗原致敏C57-BL/6小鼠,灌服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以及等剂量的粉尘螨(浸液)抗原减敏后,检测小鼠BALF和血清中的弹性蛋白酶、粉尘螨特异性IgG、粉尘螨特异性IgE,以及血清中的IL-4、IFN-γ,并对支气管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粉尘螨抗原致敏小鼠血清中粉尘螨特异性IgE、IL-4水平明显升高,粉尘螨特异性IgG水平和IFN-γ含量明显降低,BALF中弹性蛋白酶活性、粉尘螨特异性IgE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致敏小鼠气道中产生大量炎性渗出液.灌服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减敏后,血清中粉尘螨特异性IgE、IL-4水平下降,粉尘螨特异性IgG水平、IFN-γ含量明显升高,BALF中弹性蛋白酶活性、粉尘螨特异性IgE水平明显降低,与粉尘螨抗原致敏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道中渗出液明显减少,粉尘螨特异性IgG水平无明显差异;而灌服等剂量的粉尘螨(浸液)抗原后对致敏小鼠无明显疗效.结论:直径为7~10μm、10μg/10g体重的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对致敏小鼠具有减敏作用,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粉尘螨过敏性哮喘的口服脱敏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子筛治疗对移植肾失功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含量及再次肾移植排异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肾内科就诊的初次肾移植后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合并PRA阳性的移植肾失功患者10例进行5次分子筛治疗,检测PRA、配型的变化,再次肾移植的排异反应。结果与分子筛治疗前[(40.8±6.2)%]比较,PRA水平[(18.8±3.4)%]显著下降(P<0.05)。PRA抗体阳性特异性位点和阳性频率均明显减少。Ⅰ、Ⅱ类抗原配型错配率也显著降低,10例患者接受肾移植均未发生超急性排异反应。结论分子筛治疗可有效减少再次肾移植患者PRA水平和移植肾超急性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异基因抗原嵌合小鼠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VHD) ,以诱导骨髓移植物的免疫抑制。方法 :经尾静脉给单抗诱导供体鼠 (ICR)系小鼠注入抗CD4、CD8单抗 ,10天后输注昆明系小鼠的骨髓。输注 1周后 ,将正常昆明系小鼠皮片移植至嵌合后的ICR小鼠及未嵌合的ICR小鼠背部。结果 :经Wilcoxon检验 ,试验组和对照组皮片的存活率分别为 6 6 .6 %和 33.3% ,P <0 .0 5。结论 :异基因抗原嵌合小鼠的皮片移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基因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中,供者针对受者细胞反应后产生干扰素-γ细胞(IFN-γ PC)的水平。方法:在近交系MHC不合的异基因小鼠脾细胞MLR和aGVHD模型中,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对供者针对受者细胞反应后IFN-γ PC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异基因小鼠脾细胞MLR后,用ELISPOT检测到IFN-γ PC显著升高,具有针对受者细胞的特异性。在异基因小鼠aGVHD模型中,重度aGVHD小鼠脾细胞与未移植的异基因受鼠脾细胞在MLR后,IFN-γ PC较中度aGVHD明显升高,无aGVHD药物预防组较预防组IFN-γ PC明显升高,并具有针对受者细胞的特异性,与aGVHD的临床评分相一致。结论:用ELISPOT可以快速而敏感地检测异基因小鼠脾细胞MLR中的同种异体反应,并和aGVHD的程度以及病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孕晚期小鼠脾脏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孕晚期 Balb/ c小鼠脾脏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改变。方法 分离孕晚期小鼠脾脏巨噬细胞 ,以动情期小鼠作为对照。通过诱导迟发超敏反应和体外淋巴细胞抗原特异性转化实验检测巨噬细胞使机体初始 T致敏的能力以及诱导致敏 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将充分摄取和结合了抗原 HGG或 Pla- Ag的孕晚期小鼠脾脏巨噬细胞注射到动情期小鼠腹腔使之致敏 ,再用相同抗原注射到小鼠足底诱发的迟发超敏反应强度显著低于动情期小鼠 (P<0 .0 5 )。当孕晚期小鼠脾脏巨噬细胞被当作抗原提呈细胞时 ,体外用人γ球蛋白抗原或胎盘抗原诱导致敏的正常小鼠的 T细胞增殖强度也显著低于动情期小鼠 (P<0 .0 5 )。孕晚期小鼠脾脏巨噬细胞还能显著抑制动情期小鼠脾脏巨噬细胞刺激致敏 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 孕晚期 Balb/ c小鼠脾脏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显著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树突状细胞(DC)为介导的原发性肝癌免疫治疗新方法。方法采用肝癌细胞制备肿瘤细胞性抗原冲击致敏体外培养的DC,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抗原致敏DC;刺激同基因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观察负载肿瘤抗原的DC;体内外诱导产生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及其抗肿瘤能力。结果经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能诱导较强的自体T细胞增殖,且诱导特异性CTL,该CTL对自体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杀伤率明显高于DC和未经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及T淋巴细胞的杀伤率,而对非同种肿瘤细胞无明显的杀伤作用,经BEL7402肿瘤细胞抗原致敏的DC;经皮下免疫小鼠可诱导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可抵抗野生型BEL7402细胞的再攻击,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瘤体出现延迟,生长减慢。结论DC具有强大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产生特异性CTL的能力,在体内外均能激发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大剂量FTY720联合应用共刺激信号阻断剂(抗-CD154单抗+抗-CD80单抗,简称Cos.Blockades),在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MLR)中诱导免疫调节细胞.方法 将FTY720与Cos.Blockades同时加入由BALB/c和C57BL/6J小鼠脾细胞组成的MLR中,培养5 d,分别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在不同终浓度FTY720(0、100、200、400、800和1 600 ng/mL)联合Cos.Blockades(均为10 μs/mL)作用下,MLR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和细胞表型.通过以上方法诱导产生的细胞,与相同数量的C57BL/6J脾细胞再培养4 d,比较其在有或无外源性IL-2参与时的细胞增殖差异;同时采用615小鼠脾淋巴细胞作为第三方刺激抗原,检测这些细胞对再次MLR抑制作用的抗原特异性.结果 联合用药组(FTY720+Cos.Blockades)对初次MLR的抑制作用和上调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当FTY720终浓度为1 600 ng/mL时,联合用药组与Cos.Blockades组(FTY720为0 ng/mL)相比,初次MLR中淋巴细胞的增殖受到显著抑制(0.299 vs 0.391,P<0.05);当FTY720终浓度为800和1 600 ng/mL时,联合用药组与Cos.Blockades组相比,诱导的细胞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显著增高(分别为5.44%vs 3.47%和6.91% vs 3.47%,P<0.05);当FTY720的终浓度为1 600 ns/mL时,联合用药组和Cos.Blockades组诱导的免疫细胞具有免疫无能细胞的特性,而单独FTY720组诱导的细胞却无此特性;各组诱导的免疫调节细胞均对再次MLR具有抗原特异性的抑制作用.结论 FTY720与Cos.Blockades具有协同作用,可在体外诱导和扩增免疫调节细胞;这些调节细胞具有抗原特异性的下调免疫应答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吴军 《重庆医学》2002,31(8):644-647
目的 在该实验工作中,我们将报道一种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系统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细胞接触性抗原特异性抑制信号(CASIS),此信号可阻碍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的DNA合成反应。方法 我们分别建立了单向,双向和三向MLR,以DNA合成活动作为此系统中淋巴细胞反应的定量指标。结果 研究表明:在双向和三向MLR系统中,反应PBL能够抗原特异性地抑制异体来源的刺激性淋巴细胞的生长,而双向和三向MLR系统中的上清液不能在单向MLR中产生CASIS现象。因此,CASIS的产生依赖于细胞间的接触,此外,CASIS独立于MLR系统中抗原递呈细胞(APC)的数量。抗人类白细胞抗原ABC(HAL-ABC)单抗及抗β2微球蛋白(β2m)的单抗能影响CASIS,提示相应的抗原参与了CASIS。再者,CASIS现象至少部分地归因于双向MLR中发生的细胞凋亡(Apoptosis)。结论 异体抗原激活的PRL会产生CASIS,它与HLA-ABC和β2m相关,其抑制作用部分是通过细胞凋亡途径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大剂量FTY720联合应用共刺激信号阻断剂(抗-CD154单抗 抗-CD80单抗,简称Cos.Blockades),在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MLR)中诱导免疫调节细胞.方法 将FTY720与Cos.Blockades同时加入由BALB/c和C57BL/6J小鼠脾细胞组成的MLR中,培养5 d,分别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在不同终浓度FTY720(0、100、200、400、800和1 600 ng/mL)联合Cos.Blockades(均为10 μs/mL)作用下,MLR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和细胞表型.通过以上方法诱导产生的细胞,与相同数量的C57BL/6J脾细胞再培养4 d,比较其在有或无外源性IL-2参与时的细胞增殖差异;同时采用615小鼠脾淋巴细胞作为第三方刺激抗原,检测这些细胞对再次MLR抑制作用的抗原特异性.结果 联合用药组(FTY720 Cos.Blockades)对初次MLR的抑制作用和上调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当FTY720终浓度为1 600 ng/mL时,联合用药组与Cos.Blockades组(FTY720为0 ng/mL)相比,初次MLR中淋巴细胞的增殖受到显著抑制(0.299 vs 0.391,P<0.05);当FTY720终浓度为800和1 600 ng/mL时,联合用药组与Cos.Blockades组相比,诱导的细胞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显著增高(分别为5.44%vs 3.47%和6.91% vs 3.47%,P<0.05);当FTY720的终浓度为1 600 ns/mL时,联合用药组和Cos.Blockades组诱导的免疫细胞具有免疫无能细胞的特性,而单独FTY720组诱导的细胞却无此特性;各组诱导的免疫调节细胞均对再次MLR具有抗原特异性的抑制作用.结论 FTY720与Cos.Blockades具有协同作用,可在体外诱导和扩增免疫调节细胞;这些调节细胞具有抗原特异性的下调免疫应答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道内应用白细胞介素12(IL-12)对抗原诱导的过敏性气道反应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以卵白蛋白(OVA)免疫建立哮喘模型,在主动免疫及抗原激发阶段气道内应用IL-12,观察肺泡灌洗液细胞成分、肺部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外周血IgE水平变化.结果:(1)致敏阶段应用IL-12可明显抑制嗜酸粒细胞浸润和肺淋巴细胞分泌IL-5,降低血浆总IgE和抗原特异性IgE的水平;(2)抗原激发阶段应用IL-12,可明显抑制嗜酸粒细胞的浸润,抑制肺淋巴细胞产生IL-4、IL-5及增强其产生IFN-γ,但对抗原特异性IgE水平则无明显影响;(3)当在致敏和激发阶段均应用IL-12时,可明显抑制肺淋巴细胞产生IL-4、IL-5,增强IFN-γ的产生,抑制气道内嗜酸粒细胞的浸润以及血浆中IgE水平的升高.结论:气道内应用IL-12对抗原诱导的气道过敏性炎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并与应用时机有关;为气道应用IL-12免疫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3H]Leu-LAI为指标,观察放线菌素D和嘌呤霉素对小鼠S_(180)腹水瘤细胞特异性iRNA体外转移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经iRNA致敏后,用放线菌素D阻断其转录,或用嘌呤霉素阻断其翻译,并不能使该淋巴细胞失去对相应抗原产生LAI反应的能力;若先将淋巴细胞分别与放线菌素D或嘌呤霉素温育,使转录或翻译被阻断后再用iRNA作用时,见对相应抗原无LAI反应。这些结果说明iRNA体外介导LAI反应的过程,必须有受体细胞的转录或翻译功能参与;同时也提示临床使用iRNA治疗恶性肿瘤时,先行治疗方法若能抑制淋巴细胞的转录或翻译,则有可能降低iRNA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自体血清疗法是一种特异性的抗过敏疗法,是将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已知抗原小量多次重复注射,使机体产生抗体,提高机体对致敏变应原的适应性和耐受性,使机体再次接触致敏原不发生反应的一种治疗方法。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2007年3月-2009年6月我科门诊  相似文献   

20.
小鼠对大鼠异种皮肤移植耐受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更为温和的适合临床应用的诱导异种移植耐受的方案。方法给小剂量照射( 300 rad)的 C57BL/6 (B6)小鼠静脉注射抗小鼠 CD4单抗 0.5 ml后输注 Lewis大鼠骨髓细胞 ,并联合应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诱导耐受。于耐受诱导后 30 d对受体小鼠作耐受状态的检查,包括供体特异性皮肤移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及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并通过过继转移实验、外源 IL- 2对耐受小鼠供体特异性 MLR的影响等进一步探讨耐受形成的机制。结果 Lewis大鼠的皮肤移植物在耐受 B6小鼠中存活期特异性延长, MLR及 DTH检查证明 B6小鼠对 Lewis大鼠的脾细胞产生特异性耐受,对无关第三者 DA大鼠及 BALB/c小鼠的脾细胞仍表现出强烈的免疫应答。体内外过继转移实验表明 ,耐受不能被转移 ,未发现抑制细胞的存在。耐受小鼠供体特异的 MLR可以被外源 IL- 2逆转 ,说明耐受主要不是克隆排除,而与克隆不应答有关。结论应用低剂量照射、骨髓移植、环磷酰胺及抗 CD4单抗等方法法可以有效诱导出小鼠对大鼠的移植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