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6,(24):223-225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期金属元素及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以望找到促进骨折愈合的有效方法。方法以60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并植骨治疗,并于治疗前后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患者血清内钙元素含量,采用速率法测定血清ALP含量,并进行组间和组内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钙元素含量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的AL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3.841,P0.05)。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6周两组的AL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LP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并植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金属元素均无明显影响,但是前者对ALP影响明显,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白玉明  刘颖  马世云  王怀良 《河北医药》2009,31(13):1589-1590
目的探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3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6周。在术后第1天、拆除外固定支架前、随访结束时进行临床和放射学评估。结果38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按Dienst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结果优24例,良9例,可5例。结论非桥式混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一种理想的方法,适用于AO分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A3~C3型,尤其是C1、C2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掌侧入路下保留与不保留旋前方肌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21例。两组均选择掌侧入路,A组予以保留旋前方肌治疗,B组予以切开旋前方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1、3个月前臂旋转及腕关节功能活动度。结果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1.40±0.25)周短于B组的(11.70±0.37)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个月,A组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分别为(70.1±1.2)、(70.3±1.9)°,均大于B组的(60.3±2.1)、(60.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两组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3个月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入路下无论是否保留旋前方肌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若关节面复位理想,都能获得理想的骨愈合和良好的腕关节功能,但在早期前臂旋转功能康复方面,保留旋前方肌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将6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A组实施石膏夹板固定治疗,B组实施外固定器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B组患者的优良率高于A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在临床普遍开展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桥式混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改良AO外固定支架,增加AO外固定器的横杆结构和双层结构,缩小横杆连接器尺寸使之能够夹持1.8~2.0 mm的克氏针。连续纳入104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102例用非桥式混合外固定治疗6周。术后第1天、拆除外固定支架前、随访结束时进行临床和放射学评估。结果10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按Dienst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结果优88例,良8例,可6例。结论非桥式混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一种理想的方法,适用于AO分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A3~C3型,尤其是C1、C2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2008年,作者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18例20侧,骨折类型按A0分型B2型4侧,B3型5侧,C1型4侧,C2型3侧,C3型4侧。均为闭合性骨折。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10~22个月)。腕关节功能评价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组优良率为85%。结论对于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斜T型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随访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65例,采取桡骨远端掌侧入路,复位后掌侧植入斜T型锁定钢板固定,骨折严重粉碎及骨质疏松者予以石膏托外固定3周。对固定后稳定的患者术后第2天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本组65例均随访,随访时间8~13月,平均10.3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整齐,钢板固定牢固。按Dienst等标准评价疗效,优56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5.3%。结论斜T型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5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于6~8周拆除外固定支架,全部骨性愈合。桡骨远端关节面恢复程度好,均在2mm内,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1.5%。结论: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有效解决了传统手法复位后应用夹板或石膏固定时缺乏支撑的缺点,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20):2796-2798
目的:探讨复方独正杆接骨膏外敷对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复方独正杆接骨膏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跌打丸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30 d、60 d时的X线评分、骨密度(BMD)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60 d与治疗后30 d的X线评分、BMD与血清ALP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0 d,治疗组与对照组的X线评分、BMD与血清ALP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复方独正杆接骨膏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能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BMD、血清ALP含量的升高,促进骨折的修复与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骨科收治并确诊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58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分为手术组和保守组各29例,手术组的患者使用手术治疗;保守组使用石膏外固定的方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时间、患者恢复时间、医疗费用等。随访6~10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腕关节旋后活动范围、疼痛感,并使用X线检查患者桡骨愈合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 d,石膏组为13 d;手术组患者平均花费约2万元,石膏组患者平均为1万元;6~8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骨折部位均基本愈合,两组患者在腕关节主动背伸旋后活动范围和腕关节尺侧疼痛程度的差异上手术组患者均明显优于保守组;手术组患者骨折畸形愈合1例,保守组3例,且保守组有2例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手术治疗,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结果和后期愈合等各个方面均要优于石膏外固定,但是选择治疗方案时仍需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和经济能力等而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28例的术后疗效。方法本组患者共28例29侧;平均年龄59岁。Fernandez分型:Ⅰ型5例5侧、Ⅲ型18例18侧、Ⅴ型5例6侧。术后8周,X线片示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架和科氏针,进行腕关节的康复训练。结果本组2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12~38个月,平均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平均7.6周。掌倾角平均9°(-2°~25°),尺偏角平均21°(13°~24°),桡骨短缩4mm的1例,3mm1例,2mm3例,其余均<2mm,采用Gartland和Werley腕功能评分标准:优2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2.8%。结论外固定架固定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T型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80例.A组采用T型钢板治疗,B组采用传统手法保守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复位效果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总有效率及复位效果满意度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更好地提高骨折块的稳定性,对正中神经的损伤小,功能活动恢复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病例随访3 ~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腕关节功能根据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结果为优31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90.1%.术后发生腕管综合征1例,3个月后自行缓解;2例桡骨关节面塌陷.结论 内固定可以较好恢复腕关节面的平整,外固定支架可维持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稳定;二者结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即可保持骨折良好的对线、对位,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又可预防骨折的再次移位和畸形愈合.  相似文献   

14.
崔海勇  董斌  李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457-2458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17例,手术行掌侧人路骨折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17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6个月,平均12.6月。X线片示骨折于术后11.4周达临床愈合。根据腕关节功能及X线片测量进行综合评定:优12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4.1%。结论切开复位掌侧LCP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内固定、再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术后6~10周x射线片检查显示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架,行腕及手部功能锻炼。依据Dienst标准进行术后功能评价。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9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10周,平均7.3周;拆架时间6-9周。18例患者中优12例,良3例,中1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15/18)。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使用外固定架固定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AO分型,对临床上26例B、C型桡骨远端骨折行背侧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病例进行随访,根据X线评价骨折愈合情况,根据Denis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进行功能恢复情况评估。结果所有病例都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3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功能恢复:优16例;良6例;可3例;差1例。结论对于B、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行背侧入路T型钢板内固定,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 方法 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对我院2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进行治疗,观察腕关节活动范围和影像学指标,对复位质量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 本组均获13~24个月随访.术后3~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疼痛减轻.术后1年X线检查结果示掌倾角5~15°,尺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CP)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问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0例.按AO骨折分型:A3型2例,B3型5例,C1型2例,C2型3例,C3型8例.结果 本组20例全部获得随访,骨折全部I期愈合,根据改良的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17例,良2例,可1例.结论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固定牢靠,疗效肯定,并发症少,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掌侧T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5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掌侧T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7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AO分型[1]:B3型:8例,C1型:12例,C2型:11例,C3型:6例。术后第1天开始主,被动关节功能锻炼。结果33例患者术后获得6~16个月随访,按Dienst等[2]功能评估方法:优:25例,良:6例,可:2例。结论掌侧T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牢固、早期恢复腕关节功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 方法 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对我院2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进行治疗,观察腕关节活动范围和影像学指标,对复位质量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 本组均获13~24个月随访.术后3~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疼痛减轻.术后1年X线检查结果示掌倾角5~15°,尺偏角10~25°,桡骨相对高度>1 cm,成角、侧移及尺桡下关节分离纠正;腕关节活动度掌屈20~60°,背屈20~60°,桡偏0~5°,尺偏10~30°,前臂旋前40~80°,旋后40~100°,腕部疼痛1例.腕关节功能采用Jakim标准进行评定:本组优9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0%.2例出现钉道浅表感染,经换药处理后,伤口愈合;1例出现腕部无力、疼痛症状,骨折愈合后减轻;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掌骨骨折及明显关节面塌陷. 结论 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效果可靠、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