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部分医疗机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的实施情况。方法 通过问卷星调查56家医疗机构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试验(皮试)的管理情况及医务人员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的掌握程度。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407份(问卷有效率100%)。《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颁布后取消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规皮试的医疗机构占比从17.86%提高到58.93%,仍然有32.14%的医疗机构未取消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规皮试。医务人员对患者过敏史的甄别水平较高(占97.79%)、阳性皮试记录结果正确率较高(占96.07%)、大多数医疗机构(占96.43%)开展了严重过敏反应的抢救培训;但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适应证、皮试的意义、阳性/阴性预测值的意义、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用药等掌握程度较低。结论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实施情况不理想,医务人员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心脏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球蛋白E抗体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为全身过敏反应的危急症状。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异位节律增多和心跳骤停等心律失常,以及冠状动脉痉挛,最终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和休克,甚至猝死。药物过敏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过敏反应可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包括皮肤、呼吸系统、心血管、肾等,严重者引起心脏过敏反应,甚至猝死。  相似文献   

3.
何清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8):1221-1222
非皮试药物是指用药时没有要求行皮肤试验的药物。我科自2004年6月~2006年6月的静脉输液人数为28037人次,非皮试药物引起不同程度过敏反应的达135人次.占输液总量的0.48%。药物过敏反应是用药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而与人的过敏体质相关。药物过敏可能在短时间或1周内出现,轻的会出现药物热、药疹等,严重的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肽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5-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骨肽注射剂致过敏反应的25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骨肽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30篇,涉及患者25例.骨肽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患者(25例,261例次)的临床表现以心血管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较为多见.呼吸系统损害最多,占30.3%(79/261).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损害,占19.9% (52/261);中枢神经系统占18.0%(47/261).结论 骨肽注射剂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短,多在用药过程中半小时内发生,病情危重,以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见.骨肽注射剂自身因素是导致过敏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药物可以治病,但是你是否知道药物也可以致病呢?而药物致病最常见的是药物过敏.因药物进入体内而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称为药物性皮炎(简称药疹).严重的药物过敏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特点,以期对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网络的报告250例,对报告来源、ADR表现、怀疑药物、潜伏期、类型、识别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师报告占67.2%,高于医生(9.2%)和护士(23.6%);"新的"报告15例(6.0%),"严重的"报告11例(4.4%)。皮肤及其附件反应占63.2%,居于首位,胃肠系统反应占13.0%,列第二位。从ADR涉及的怀疑药物统计,全身用抗菌药物列于首位,占48.8%,眼科用药列于第二位17.7%,主要为眼科诊断试剂。具有药源性特征强、潜伏期短以及背景发生率低的ADR报告比例列于前位,更容易被识别上报。结论: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的对于ADR知识的培训,并结合我院的专科特点,积极探索ADR发掘的途径,了解ADR发生的特点,提高对ADR识别、判断能力,从而加强ADR监测和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总结其特点,保障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某院2019~202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上报的74例新的/严重的ADR报告,统计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型、累及器官及系统的主要临床表现、转归及愈后,分析ADR发生的特点和关联性。结果 74例新的/严重的ADR报告中,新的一般ADR 45例(占60.81%),严重的ADR 22例(占29.73%),新的严重的7例(占9.46%)。男性27例(占36.49%),女性47例(占63.51%)。新的/严重ADR静脉滴注的构成比最高。主要涉及12类75个药品品种,排名第一位的是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占26.67%)。心血管系统损害最多,临床表现以心慌、胸闷最为常见。好转67例(占90.54%),痊愈7例(占9.46%)。结论 加强新的/严重ADR的监测和警示,减少ADR的发生,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喜炎平注射液在我院使用严重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全身性损伤者约占48%,主要表现为过敏性反应等;呼吸系统损伤约占27%,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皮肤损伤约占15%;心血管系统损伤约占10%,主要表现为发绀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医院抗肿瘤药物可疑且非预期严重不良反应(SUSAR)基本情况,为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安全性监测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至2022年5月上报的SUSAR报告,对报告类型、临床试验项目分期、病例人口学特征、药物分类及靶点、SUSAR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分级和事件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6例次SUSAR报告中,受试者年龄(57.00±11.05)岁,女性(229例次,占66.2%)和乳腺癌患者(89例次,占25.7%)居多。从药物类型来看,绝大多数(326例次,占94.2%)为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主要包括小分子靶向药物(166例次,占45.5%)、免疫检查点抑制剂(74例次,占20.3%)、双特异性抗体(35例次,占9.6%)和抗体偶联药物(34例次,占9.3%)等。346例次SUSAR主要累及系统-器官包括消化系统(77例次,占22.3%)、血液系统(42例次,占12.1%)、呼吸系统(40例次,占11.6%)和心血管系统(33例次,占9.5%)等。SUSAR的CTCAE分级主要为3~5级(277例次,...  相似文献   

10.
药物过敏反应是用药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药物过敏反应与人的过敏体质相关,即某些人因遗传因素或特异体质,会对一种或几种药物产生过敏反应。一旦应用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便可能在短时间或一周内出现药物过敏反应,轻的会出现药物热、药疹,严重的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11.
张捷  毛乾泰  艾超 《安徽医药》2023,27(3):633-636
目的 分析度拉糖肽注射液临床应用中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CNKI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lsevierScienceDirect全文库等建库以来至2022年2月收录的度拉糖肽注射液致ADR的个案报道,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度拉糖肽注射液致ADR的案例报道12篇,全部为国外病例,共12例。其中男性7例(58.33%),女性5例(41.67%);原患疾病均为2型糖尿病,或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其他疾病;ADR主要累皮肤和软组织系统(31.58%),其次为消化系统(26.32%),以及心血管系统(15.79%)、泌尿系统(15.79%)、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各占5.26%);11例经停药和/或对症处理后好转,1例发生坏疽性胆囊炎导致胆囊切除。结论 度拉糖肽注射液发生ADR主要累及皮肤和软组织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发生在2个月以内居多,应加强度拉糖肽注射液用药后ADR监测,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赣州市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对本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收集到的76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6例ADR中,涉及造血系统5例(占6.58%)、消化道反应17例(占22.37%)、变态反应21例(占27.63%)、神经系统反应9例(占11.84%)、心血管系统4例(占5.26%)、呼吸系统3例(占3.95%)、泌尿系统6例(占7.89%)、50岁以上43例(占56.58%)。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对于突出的不良反应要有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3.
双黄连针剂的不良反应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国内有关杂志自1994-1998年收载的双黄连针剂的不良反应文献,其中过敏反应占不良反应总数的 80.4%,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 13.7%,静脉炎约占2%,在过敏反应中,以皮肤反应和过敏性休克及药物热发生率较高,分别为不良反应总数的48.4%和11.8%及12.4%,双黄连还有引起头晕、心率失常、血压升高、全身酸痛反应等不良反应,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243例维生素K1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宇  赖瑛 《海峡药学》2007,19(7):109-111
目的 了解维生素K1注射液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数据库检索1995~2005年12月国内医药文献,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维生素K1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有243例,临床表现有皮肤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胃肠反应、药物热等,累及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等,全身性过敏反应占较大比重.结论 维生素K1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逐年增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集到的289例药物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史、致过敏反应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及出现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结果:289例药物过敏反应患者中,男性156例,女性133例,男女比例为1.17∶1,年龄1~78岁,平均年龄36.5岁;抗菌药物导致的药物过敏反应高居首位,占39.10%;紧跟其后的是中药注射制剂与生物制品,分别占12.11%、11.76%;在抗菌药物中又以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美唑以及左氧氟沙星的比例最高;静脉给药引起的药物过敏反应最多,占85.47%。结论:临床医师用药前应详细询问并记录药物过敏史以及家族过敏史;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反应情况;能开展皮试的药物,严格规范地做好皮试;给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一旦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应快速地予以判断,及时停药,并采取正确的医学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其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资讯)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以"莫西沙星"和"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搜索2005年~2011年11月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到62例莫西沙星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类型有神经系统反应(28.4%)、过敏反应(21.6%)、心血管系统反应(14.9%)、消化系统反应(10.8%)、呼吸系统反应(6.8%)等。70岁以上的患者占46.8%(29/62),高于其他年龄段。静脉滴注给药者占59.7%(37/62)。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17.
829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目的 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济南市2009年收集到的829例严重ADR/ADE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829例严重ADR/ADE病例中涉及273种药品,其中抗微生物药品77种占居首位(占44.75%);涉及国家基本药物75种(占27.47%),其中严重ADR/ADE 病例270例(占32.5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占78.04%);严重ADR/ADE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占8.56%)、呼吸系统、全身性损害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结论 加强严重ADR/ADE监测工作,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黄子真 《安徽医药》2013,17(12):2112-2113
目的 分析学龄儿童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36例学龄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学龄儿童急性中毒以夏秋季多见占69.4%,多系有意识行为,中毒种类前四位分别是农药(33.3%)、食物中毒(27.8%)、鼠药(16.7%)、药品(8.3%).中毒途经主要为经消化道、皮肤粘膜、呼吸道.中毒多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结论 学龄儿童急性中毒原因很复杂(与性别、地域、季节、心理和社会家庭因素等有关),农药中毒居第一位,自杀是本年龄段特有的,针对不同中毒病因,采取不一样对策,但除了特殊药物治疗外,还要心理疏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毒物的管理是预防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我院2017-2018年收集的348例儿童ADR报告,分别从患儿性别与年龄、药品种类、发生时间、ADR累及系统/器官分布、临床转归等方面进行Pareto最优分析。结果:348例儿童ADR中,1~12岁患儿累计构成比为77.59%(A类因素),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药、呼吸系统及抗肿瘤药引起的ADR累计构成比为77.87%(A类因素);涉及的抗感染药主要为头孢菌素和大环内酯类(65.22%),药品剂型主要为注射剂及粉针剂(77.59%),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67.24%),发生ADR时间主要为用药后2 d内(79.60%),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和胃肠系统(77.78%);临床转归主要为好转(62.07%)。结论:我院儿童ADR涉及的药品种类主要为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药、呼吸系统及抗肿瘤药,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胃肠系统紊乱。在ADR监测时应重点关注1~12岁儿童,同时应掌握合理的用药方式、强化监护环节,尽可能减少ADR的发生,以确保儿童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药物过敏反应患者的抢救对策及护理方法,探讨如何高效地救治此类患者。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5年5月抢救的21例急性药物过敏反应患者,总结其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抢救对策和护理方法。结果患者在用药后5~15 min内发病,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瘙痒2例,全身皮疹1例,胸闷及呼吸困难4例,头痛头晕3例,恶心呕吐2例,血压下降、大汗淋漓2例,喉部痉挛2例,肢体抖动1例,意识丧失4例。经准确地判断过敏反应指征并进行及时抢救及有效护理后,所有患者的过敏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急性药物过敏反应发病时间短、临床症状重,及时判断药物过敏反应指征并进行合理有序的抢救护理流程,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