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脑卒中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约有75%的脑卒中患者遗留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运用传统中医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医学理论,早期开始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本文着重探讨早期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教育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入院4周时的复查评定中,观察组脱落9例,对照组脱落17例。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对照组采用常规入院宣教,而观察组给予集体康复教育。4周后,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上肢并发症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结果 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患侧手肿胀、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痉挛、足下垂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自理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4周集体康复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卒中早期肢体并发症,改善ADL。  相似文献   

3.
严瑾  肖雅萍 《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4):121-122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作业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作业组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同时进行系统的作业疗法。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开始时、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进行上肢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结果:治疗开始时两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ADL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上肢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差异显著,作业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作业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康复组(36例),一组为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于入院10d内加以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康复组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脑梗死偏瘫患者共120例,上述患者诊断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脑梗死的急性期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待到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h后,观察组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照组没有实施综合性康复训练。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能够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自理生活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脑卒中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75%以上的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早期康复治疗的介入极大的改善了这种情况,笔者针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瘫,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英  梁方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1-2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另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提高其运动能力和改善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全经针刺法对中风偏瘫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全经针刺法对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living,ADL)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地分成两组(全经组和常规组),分别采用常规针刺法和全经针刺法,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对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两组均比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P<0.05),两组间比较,全经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全经针刺法能明显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作干预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护理干预,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评价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状况,总结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50例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评分为(28.23±13.26)分,护理干预后患者ADL评分为(50.27±15.36)分,经过护理干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得分得到有效提高,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结论早期介入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患者救治成功后,常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在我国其致残率高达80%,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后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Fugl-Meyer(FMA)评分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并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FMA评分均有一定程度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家庭康复护理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2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过系统康复治疗,患者出院回家后,对照组在每天康复护理与否、康复护理时间和内容等方面完全由自己掌握;家庭康复护理组则严格按照康复护理计划所规定的康复护理时间和内容实施,并每2周来康复门诊评估指导一次,每4周家庭随访评估指导一次。采用Fugl-Meyer评测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于入选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FMA积分和MBI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性提高(P均<0.05),但家庭康复护理组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恢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家庭康复护理可以明显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青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病情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和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青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本体促进技术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接受上述治疗的同时强调进行心理康复治疗。4次/周,30~50min/次。对每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RSD、HAMA、Barthel指数评定、Brunnstrum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干预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青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有效减少病残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周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4周MD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DL、FCA评分均较前升高,4周后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配合药物和康复训能够促进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意义和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2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康复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治疗,而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自我锻炼。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采用改良Barthel[1]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简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结果 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治疗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41例、康复组45例。常规组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神经功能。结果两组Barthel指数、NDS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康复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NDS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过程中要把握康复训练时机,加强心理干预,采取正确的训练方法,以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病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张孝磊 《哈尔滨医药》2021,41(6):123-125
目的 观察颅内消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偏瘫对患者脑血灌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ACI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颅内消瘀汤治疗.于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灌注情况(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i指数)、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脑卒中生命质量评分(SS-QOL).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ACA、MCA、PCA的Vm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I、FMA、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消瘀汤联合针灸治疗ACI偏瘫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灌注情况以及日常生活动能力,同时可提高其患肢运动功能以及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张孝磊 《哈尔滨医药》2021,41(6):123-125
目的 观察颅内消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偏瘫对患者脑血灌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ACI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颅内消瘀汤治疗.于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灌注情况(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i指数)、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脑卒中生命质量评分(SS-QOL).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ACA、MCA、PCA的Vm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I、FMA、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消瘀汤联合针灸治疗ACI偏瘫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灌注情况以及日常生活动能力,同时可提高其患肢运动功能以及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