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rt-PA对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药物剂量分为小剂量(0.6mg/kg)组40例和标准剂量(0.9mg/kg)组38例;另选取39例未接受溶栓治疗患者为非溶栓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颅内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小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非溶栓组(P<0.05)。小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治疗后1d、7d、15d、30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明显低于非溶栓组(P<0.05)。小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明显低于非溶栓组(P<0.05)。小剂量组24h颅内出血率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小剂量组、标准剂量组24h颅内出血率均高于非溶栓组(P<0.05)。小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低于非溶栓组(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较为安全、有效,小剂量rt-PA可以降低患者出血风险,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发病在4.5小时内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观察组37例行rt-PA静脉溶栓,对照组32例行常规抗血小板治疗。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溶栓后临床疗效,以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治疗后90d生活质量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h、24h、7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9.23±3.51)vs(11.32±1.12),(6.72±2.31)vs(9.24±2.53),(4.23±2.12)vs(7.34±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天BI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8.56±3.51)vs(61.30±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天mRS评分疗效良好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7.56%(25/37)vs 34.38%(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4h脑出血率及死亡率高于对照组[16.21%(6/37)vs 9.37%(3/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窗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近、远期疗效均较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伴心房颤动(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收集发病时间<4.5h的65例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41例无房颤患者作为非房颤组和24例伴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观察溶栓后2组脑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综合生活能力。结果 2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2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30d的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房颤组脑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虽高于非房颤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50%vs 2.44%,16.67%vs 2.44%,P>0.05)。结论对于由房颤引起的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时机对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疗效及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107例,根据rt-PA静脉溶栓治疗时机不同分为A组57例和B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患者于发病后3.0~4.5 h、B组患者于发病后3.0 h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溶栓治疗后24 h、溶栓治疗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治疗后24 h、7 d溶栓有效率,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预后;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和溶栓治疗后7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4 h、7 d溶栓有效率高于A组(P0.05)。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出血性梗死和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随访期间脑实质出血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发病后3 h内和发病后3.0~4.5 h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的预后相近,但发病后3 h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更迅速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溶栓有效率、减少脑实质出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循环脑梗死(ACS)138例(ACS组),后循环脑梗死(PCS)40例(PCS组),通过患者入院时及24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预后良好率,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的给药时间、既往心房颤动史、脑卒中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转归方面,PCS组90dmRS评分和3个月死亡显著高于ACS组[(3.28±1.87)分vs(2.37±1.88)分和20.00%vs 5.80%,P0.05],预后良好显著低于ACS组(40.00%vs 62.32%,P0.05)。接受rt-PA溶栓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性颅内出血与年龄、基线NIHSS评分及24hNIHSS评分呈正相关;90d内死亡与前后循环、24h 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rt-PA静脉溶栓患者中ACS临床疗效较PCS相对较好。PCS是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年龄≥85岁急性脑梗死病人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的情况。方法纳入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脑病中心收治的资料完整的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病人,按年龄将病人分为60~69年龄组33例,70~80岁年龄组36例,≥85岁年龄组23例。回顾性分析溶栓病人的临床资料、危险因素、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总体疗效及安全性,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3组病人治疗前、溶栓后24 h、治疗14 d NIHSS评分及m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0 d总体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3组颅内出血、卒中再发、死亡事件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5岁病人使用溶栓治疗可同样获益,且不增加出血及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S评分和NIHSS评分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93例拟行溶栓治疗的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8)。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rt-PA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mRS评分、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86.67%)(P0.05)。治疗前两组mR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4 d与治疗前比较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8 d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7 d、14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均有显著性(χ2=8.437,P0.05)。结论按照溶栓指南进行规范化操作和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发病4.5 h内给ACI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mRS评分和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发病在4.5 h内ACI患者139例,且均符合静脉溶栓适应证,按入院顺序分为rt-PA组(61例)和对照组(ACI)(78例),分别给予rt-PA静脉溶栓和奥扎格雷钠治疗。采用NIHSS及mRS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24 h、7 d、90 d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rt-PA组治疗后7 d,NIH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rt-PA组90 d mRS评分优于对照组。2组病死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CI患者4.5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疗效优于奥扎格雷钠,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评价不同的治疗时机对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应用rt-PA静脉溶栓方案进行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38例,根据溶栓治疗前是否合并房颤(AF)分为两组,又根据是否在发病4.5 h内给予rt-PA溶栓治疗进一步分成4组:AF-T组(房颤并溶栓)、AF-N组(房颤未溶栓)、C-T组(未合并房颤给予溶栓)和C-N组(未合并房颤未溶栓);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病死率、远期疗效、并发症等。结果 4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30 d后,与溶栓前相比,4组NIHSS评分改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90 d后,与溶栓前相比,4组NIHSS评分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前,4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30 d后,与溶栓前比较,AF-T组、C-T组ADL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AF-T组ADL评分明显优于AF-N组、C-T组、C-T组(P0.05);C-T组ADL评分明显优于C-N组及AF-N组(均P0.05);溶栓90 d后,AF-T组ADL评分明显高于AF-N组C-T组、C-N组(P0.05);C-T组、C-N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及C-N组ADL评分均明显高于AF-N组(P0.05),此时4组ADL评分改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90 d,采用mRS量表对4组预后效果进行评价,C-T组与C-N组病死率、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C-N组、AF-T组病死率、良好率均明显优于AF-N组(P0.05),C-T组与C-N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C-N组、AF-T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明显少于AF-N组(P0.05)。结论对于合并房颤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4.5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更好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年龄≥8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按90d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以上数据均进行统计学描述,同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溶栓前舒张压、溶栓前血糖、24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24h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溶栓前舒张压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颅CT灌注成像(CTP)指导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时机选择。方法采用开放性非随机的研究方法。18例发病3~6h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行CTP检查,有影像学改变且有缺血半暗带者进行溶栓治疗。评定病灶中心、病灶周边、周围正常脑组织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比较溶栓前、溶栓后2h、24h、7d、90d NIHSS的变化;溶栓后7h、90h Bather指数(BI)、mRS的变化。结果CTP检查,18例病人均出现灌注异常,病灶中心区域与周边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h、24h、7d 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90d 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 BI、mRS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90d BI、mRS与溶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可以帮助选择病人,在有影像学支持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溶栓时间窗,在发病6h内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9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80岁组141例和≥80岁组55例,发病<4.5 h的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溶栓后颅内出血(ICH)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发生率。90 d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s评分评定临床结局。结果 2组溶栓后14 d的NIHSS评分都较溶栓前显著降低(P<0.01),<80岁组较≥80岁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1)。≥80岁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80岁组(P<0.05);<80岁组和≥80岁组预后良好的比例分别为57.5%和45.5%(P>0.05),ICH发生率分别为16.3%和21.8%,sICH发生率分别为6.4%和14.5%(P>0.05)。结论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和年龄<80岁者同样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1例,分为联合溶栓组(20例)、单用rt—PA组(22例)、单用尿激酶组(18例)及对照组(21例)。联合溶栓组静脉给予rt—PA20mg,尿激酶30万-50万IU;单用rt—PA组静脉给予rt—PA0.9mg/kg;单用尿激酶组静脉给予尿激酶1万~2万IU/kg(体质量超过75kg者按75kg给药),最大剂量150万IU;未溶栓病例为对照组。主要疗效指标是观察治疗前与发病后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以溶栓后出血转化、24h内再梗死及死亡等作为安全指标。结果联合溶栓组、单用rt—PA组、单用尿激酶组及对照组的观察结果为:①NIHSS评分治疗前分别为18.1±3.6、17.9±3.6、18.0±3.4、17.3±4.0,治疗后分别为9.1±5.6、8.8±5.5、9.6±5.2、14.1±4.6,符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4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5.0%(17/20)、86.4%(19/22)、83.3%(15/18)和42.9%(9/2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溶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联合溶栓组溶栓后24h内再发脑梗死1例,出血转化1例;单用rt—PA组出血转化3例;单用尿激酶组再梗死1例,出血转化有2例,其中死亡1例。对照组再梗死1例,死亡1例。结论与单用rt—PA和单用尿激酶比较,联合低剂量rt-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同样安全、有效,相对rt—PA价格便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尿病与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效果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3年8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4.5h)患者127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史、入院时随机血糖及7d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将其分为糖尿病组(35例),应激性高血糖组(49例)及血糖正常组(43例)。比较溶栓后24 h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及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溶栓前,糖尿病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及血糖正常组NIHSS评分分别为(14.2±5.1)、(12.8±5.6)、(13.0±4.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分别为(14.7±6.0)、(11.9±4.9)、(8.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的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正常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组再通良好率分别为54.3%(19例)、57.2%(28例)、67.4%(29例),出血转化率分别为14.3%(5例)、6.1%(3例)、2.3%(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90d 3组mRS评分显示,血糖正常组的预后良好率为72.1%(31例),显著高于应激性高血糖组的51.0%(25例)和糖尿病组的28.6%(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应激性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与应激性高血糖均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和短期预后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共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81例,采用尿激酶或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患者随访至溶栓后1个月,根据溶栓后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溶栓后出血组69例与未出血组21...  相似文献   

16.
张兆  张千  李先锋 《内科》2014,(4):383-385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老年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infarction,ACI)的效果,评价发病3~6 h内动脉溶栓和发病3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发病6 h内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溶栓组(发病3~6 h内)18例患者给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组(发病3 h内)15例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 h、24 h、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和90 d的Barthel(BI)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 h、24 h、14 d的NIHSS评分和治疗后7 d、90 d的BI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各时间点NIHSS评分和B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均与静脉溶栓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出院时根据评定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6分为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血清NSE水平以及临床资料.结果 预后良好组62例,预后不良组38例.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缺血性心脏病、TIA、既往卒中、吸烟和喝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NIHSS为10.0分,NSE水平13.8 mg/L,预后良好组分别为4.0分和10.8 mg/L,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SE水平为预后不良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80,95%CI:1.029 ~ 1.351,P=0.017).以血清NSE水平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Cutoff值为>11.87 mg/L,其曲线下面积为0.732(P <0.001).结论 血清NSE水平是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良好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模式MRI指导下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NINDS试验溶栓标准的CT阴性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多模式MRI检查,筛选出符合溶栓标准的14例脑梗死患者,给予rt-PA0.9mg/kg静脉溶栓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及90天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定溶栓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结果14例溶栓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24h(6.42±5.38)分,溶栓治疗后21天(3.64±3.05)分,溶栓治疗后90天(0.86±1.17)分;14例患者溶栓治疗前BI评分(18.93±6.26)分,溶栓治疗后21天(50.36±35.22)分,溶栓治疗后90天(88.93±13.21)分,均较溶栓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rt-PA(0.9mg/kg)溶栓治疗发病4.5h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多模式MRI有助于选择从溶栓中获益并剔除那些存在高度出血性转化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