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尖瓣下移畸形二次手术治疗(附1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三尖瓣下移畸形再次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三尖瓣下移畸形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3~54岁,平均23岁,所有患者均有劳累后气促、心悸等症状,其中活动后口唇青紫2例.第一次手术行三尖瓣悬吊并房化心室横向折叠14例,三尖瓣环缩同时修补房间隔缺损2例,三尖瓣机械瓣置换1例.再次手术时间距第一次手术时间1~20年,平均8年,术前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11例.再次手术行解剖矫治8例,三尖瓣机械瓣替换7例,三尖瓣成形2例(其中交界环缩1例,人工腱索 三尖瓣环环缩1例),所有手术均在体外循环直视下进行,体外循环时间70~287(89.35±11.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4~111(64±8.6)min.术前及术后常规行食管超声检查.结果 无住院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3年,在解剖矫治及三尖瓣环环缩成形的10例患者中,三尖瓣无反流9例,轻度反流1例.所有患者心功能Ⅰ~Ⅱ级.结论 三尖瓣下移畸形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部分仍可施行三尖瓣成形术,如果三尖瓣病变严重,无法行解剖矫治,应选择三尖瓣替换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接受TCPC的1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包括三尖瓣闭锁9例(其中1例为双向Glenn术后5年),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房窒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4例,右室双出口伴其他畸形2例,单心室1例,均采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术后无1例死亡,均痊愈出院,3例术后出现大量胸腔积液,经积极处理后恢复。所有患者症状消失,无明显发绀.经皮血氧饱和度达到89%~97%。恢复良好。结论TCPC方法简便易行,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加强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情况下,TCPC治疗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小儿股静脉双极管在小儿全胸腔镜心脏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儿28例,年龄4.2±1.3岁,体重14.6±3.9kg,其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3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4例,三尖瓣关闭不全3例.采用仰卧位,右肩垫高30°,气管插管,高频通气;分别在右胸胸骨旁第四肋间,腋中线第四、六肋间作胸壁小切口,以全胸腔镜经股动脉、股静脉双极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完全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修补.结果 患儿手术顺利,体外循环时间53.5±17.8min,主动脉阻闭时间25.2±7.9min,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半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心房、心室缩小,肺动脉直径变小,心功能改善,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自行研制的小儿股静脉双极管用于全胸腔镜心脏手术治疗小儿心脏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11例Ebstein心脏畸形12次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体外循环下手术行房化心室折叠11例,部分三尖瓣成形9例,三尖瓣替换3例,闭合房缺或卵圆孔未闭6例,部分右房壁切除3例。结果:无手术死亡。随访0.5-10年,无死亡,心功能I级10例。Ⅳ级1例,为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再次手术,行三尖瓣替换,恢复良好,心功能Ⅱ级。结论: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应当尽早接受手术治疗,矫正心脏畸形要彻底,积极防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
Ebstein畸形纠治术后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4例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15次手术后的监护体会。方法 男9例,女5例。年龄5~40岁,平均13岁。体外循环下行房化心室折叠14例,部分三尖瓣成形11例,三尖瓣替换4例,闭合房缺或卵圆孔未闭9例,部分右房壁切除4例。结果 死亡1例,病死率为15%。13例随访0.5~10年,无远期死亡。心功能Ⅰ级12例,Ⅳ级1例,为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再次手术,行三尖瓣替换,恢复良好,心功能Ⅱ级。结论 由于个体解剖特点和选择术式的不同,针对性的加强围术期监护,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 2 91例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 91例均为 18~ 6 2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人 ,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房缺修补术 ,其中 179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112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完成。采用直接缝合或心包补片法修补房间隔缺损 ,三尖瓣明显关闭不全有 2 9例 ,均采用Devega法进行三尖瓣环成形术。结果 :全组病人无手术死亡 ,术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术后超声复查右心房及右心室内径明显缩小 ,左心室内径明显增大。结论 :成人房缺应该手术治疗 ,年龄不是房缺手术的禁忌证。严格的手术适应证、正确地手术治疗及不断改进的心肌保护方法是影响手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评价不停跳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85例,男130例,女155例,年龄10个月~43岁.体重(8~65)kg.全组中中央型房间隔缺损216例;上腔型12例;下腔型18例,混合型39例.均在不停跳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直接连续缝合56例,补片缝合229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82例.结果:全组手术顺利,体外循环时间短,术后强心、升压药物用量少,无手术死亡,无低心排、栓塞、心律失常及脑部并发症.结论:不停跳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术,对心肌保护好,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三尖瓣置换术的临床分析(附2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三尖瓣置换术的手术指征、术式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方法 对28例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先天性心脏病6例(2例为再次心脏手术),风湿性心脏病17例(12例为再次心脏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其他2例.同期行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2例,二尖瓣置换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采用机械瓣膜8枚,进口生物瓣膜20枚.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9例采用中低温心脏停跳并行心肌保护术,另外19例均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方法 行三尖瓣置换手术,其中6例经股动脉插管.24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4例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经胸腔进行手术.结果 3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重度低心排,均为联合瓣膜置换患者,其中1例死亡;1例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2例术前合并肾功不全、术后加重,行血液透析治疗后稳定;1例手术切口延迟愈合,经多次换药后痊愈.除死亡患者外,其余患者复查超声均显示瓣膜功能正常,无瓣周漏.结论 三尖瓣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方法 对单纯的三尖瓣置换术可起到满意的心肌保护效果;风湿性心脏瓣膜术后远期可能发生重度三尖瓣病变,需要进行再次心脏手术,采用股动脉插管经右胸前外侧切口入路可降低再次心脏手术风险;三尖瓣病变严重患者大都合并全身代谢营养障碍,对营养障碍的纠正应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对于三尖瓣置换的患者,生物瓣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复发性心脏瓣膜病行多次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5年6月行3次或以上瓣膜手术的28例复发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55.6±6.5(44~67)岁,均有2次或以上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或成形手术史,均行再次心脏瓣膜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18例,三尖瓣置换10例.二尖瓣置换在中低温心脏停搏下进行,均同期行三尖瓣成形;三尖瓣置换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10例采用股动静脉结合上腔静脉插管,其余18例均常规行动静脉插管.对心脏停搏患者采用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液进行心肌保护.结果 全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65~300min,平均125min;18例二尖瓣置换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55~107min,平均80min.全组死亡2例,死因均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包括呼吸衰竭3例,严重低心排综合征2例,因纵隔出血行二次开胸探查止血2例,重症感染性休克1例.随访6~36个月,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置入瓣膜未发现异常.结论 复发性心脏瓣膜病行3次或以上瓣膜手术虽然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但只要准确把握手术时机、采用正确的手术技术及妥善的围术期处理,仍然能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婴幼儿心脏手术综合疗效的经验与方法。方法:收集总结手术矫治先心病患儿1549例,年龄3d~36(平均27.31±1.35)月,体重2.20~14.5(平均9.39±3.10)kg。其中新生儿129例、婴儿501例、幼儿898例。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围术期处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74例,病死率4.8%,近2年平均病死率2.05%,多为急重症患儿。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和(或)呼吸道并发症,部分患者系手术适应症选择不当或畸形矫治欠完善。结论:重视积极的术前支持治疗,改善患儿整体状况,有效减少住院术前死亡。及时准确的术前诊断和正确的手术指征、术式决策,完善的畸形矫治和良好的体外循环心、肺、脑保护措施以及围术期监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超声心动图对心脏位置异常合并复杂心内畸形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近年来在我院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证实的先天性右位心合并心内畸形患者42例,对其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手术证实本组先天性右位心分型:镜像右位心13例,右旋心29例;心内畸形:单心室10例,右室双出口8例,法洛四联症6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5例,矫正性大动脉转位4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4例,永存动脉干3例,肺动脉闭锁2例。超声误诊、漏诊的病例:3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伴巨大室间隔缺损误诊为单心室;2例右室双出口误诊为法洛四联症;1例矫正性大动脉转位误诊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肺动脉闭锁误诊为永存动脉干;1例肺动脉闭锁超声漏诊左肺动脉缺如及多支体肺侧枝。结论超声心动图顺序节段法对绝大多数先天性右位心并心内畸形能作出准确诊断,但对某些极为复杂的病例心导管检查仍是明确诊断和手术条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Tei指数评价儿童三尖瓣下移畸形手术前后心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Tei指数估测儿童三尖瓣下移畸形手术前后心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38例接受三尖瓣下移畸形手术治疗的患儿,分别于手术前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右心室Tei指数。另选取8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正常组左、右心室Tei指数分别为0.30±0.08、0.26±0.08,三尖瓣下移畸形患儿术前左、右心室Tei指数分别为0.46±0.09、0.50±0.11,均高于正常组(P<0.05),术后患者左、右心室Tei指数分别为0.36±0.06、0.33±0.06,明显降低,但尚未恢复至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术前存在心功能不全,手术可以得到改善;Tei指数可以较准确评价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的心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Tei指数估测儿童三尖瓣下移畸形手术前后心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38例接受三尖瓣下移畸形手术治疗的患儿,分别于手术前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右心室Tei指数.另选取8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正常组左、右心室Tei指数分别为0.30±0.08、0.26±0.08,三尖瓣下移畸形患儿术前左、右心室Tei指数分别为0.464±0.09、0.50±0.11,均高于正常组(P<0.05),术后患者左、右心室Tel指数分别为0.36±0.06、0.334±0.06,明显降低,但尚未恢复至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术前存在心功能不全,手术可以得到改善;Tei指数可以较准确评价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的心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实施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8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到1年,所有病人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安全、经济、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治疗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1年9月在海拔3700m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患者10例,其中藏族6例,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4例;年龄3岁-11岁,平均7.4岁-2.3岁;继发孔型房间隔(ASD)5例、室间隔缺损(VSD)4例、VSD合并ASD1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6例;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2例,中度肺动脉高压6例,严重肺动脉高压2例;均经右腋中线纵向小切口,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采用心脏不停跳技术,行ASD修补术5例、VSD修补6例,其中直接缝合5例、补片修补1例,三尖瓣改良De Vega成形术6例;结果:无早期死亡。均未出现心、肺和神经等系统严重的并发症;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残余漏;术后7天-10天均痊愈出院;结论: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施行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技术,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而且切口隐藏、美观,可取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我院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2月进行的微小切口(右胸前外侧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52例,均经外周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采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VAVD),经胸阻断主动脉,冷血停跳液(4:1)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直视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40例(合并动脉导管结扎术1例,合并三尖瓣成形9例),二尖瓣置换9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1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15245(152±23.6)min,体外循环时间46245(152±23.6)min,体外循环时间46202(86.3±66.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8202(86.3±66.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8165(62.3±40.2)min;呼吸机辅助时间4165(62.3±40.2)min;呼吸机辅助时间451(14.3±10)h,术后24h胸腔引流液量6051(14.3±10)h,术后24h胸腔引流液量60480(179±86)ml,ICU停留时间1480(179±86)ml,ICU停留时间14d;术后住院时间54d;术后住院时间510(7.3±1.8)d,无心脏及股动静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直视心脏手术相比,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出血少、无胸骨破坏、疼痛轻、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心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术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 0 7~ 2 0 0 1- 0 6,我们在心不停跳下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 2 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6例中 ,男 15例 ,女 11例 ;年龄 3岁~ 32岁 ,平均 13 8岁。体重 10kg~ 60kg。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 17例 ,室间隔缺损 (VSD) 9例。1 2 手术方法 取右胸小切口经第 4肋间进胸〔1〕,或取胸骨正中切口 ,行心外探查排除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后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通道 ,转流开始即阻断上、下腔静脉 ,心跳动下自右心房切开。 17例ASD均采用双层连续缝合关闭法。 9例VSD均为膜周部VSD ,牵拉三尖瓣前瓣后可…  相似文献   

18.
非体外循环跳动心脏上冠脉旁路术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跳动心脏上冠脉旁路术治疗体会。方法 我院自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5月对 6例有心绞痛 ,内科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 ,冠脉造影确诊为 3支病变 ,不适合冠脉腔内支架治疗的病人行非体外循环跳动心脏上冠脉旁路术。女 3例 ,男 3例。年龄 5 6 6 8岁 ,平均年龄 6 1 5岁。心功能 (NYHA)ⅢIV级。左室射血分数 (LVEF) 0 4 0 6。病人均伴有陈旧性心梗。前胸正中切口 ,采用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为移植材料。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全部存活 ,平均搭桥2 6 7根。左乳内动脉桥 6根 ,其余为大隐静脉桥。采用“蛇形桥”2例 ,近端“Y”型吻合 2例。所有病人术后心绞痛消失 ,活动量增加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手术表示满意。结论 非体外循环跳动心脏上冠脉旁路术安全 ,经济 ,有效 ,病人容易接受 ,并可应用于多支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15例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中重度),经内科积极保守治疗11例,行外科手术治疗4例。结果:11例内科保守治疗者,术后1.6年~5.4年后因顽固性右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死亡5例,病死率45%,4例外科手术治疗(2例成形,2例三尖瓣机械瓣替换)无手术死亡,随访0.6年~1.2年,均能从事一般体力活动,多次复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三尖瓣返流(微量)2例。结论:二尖瓣置换术远期三尖瓣返流的产生与可逆的右心损害或严重的肺动脉高压有关。对于三尖瓣返流伴有临床症状,左心功能基本正常,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效果不佳者,行三尖瓣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32例非体外循环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s grafting,OPCAB)术后处理的临床经验,并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2000年12月-2003年11月我们共完成OPCAB 32例,其中2支病变5例,3支病变15例,4支病变9例,5支病变3例。采用乳内动脉、桡动脉和/或大隐静脉共移植血管99支,平均每例3.1支。 结果 无手术死亡,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术后辅助呼吸时间10±2.5小时,平均ICU监护治疗时间72小时,术后早期发生心律失常12例,术后切口感染5例,胸骨骨不连2例。术后平均住院17.6±4.5天。术后短期随访显示临床效果满意。 结论 OPCAB可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手术方法之一,术后早期适时尽早拔出气管内插管,调整血容量,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及时处理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是术后早期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