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志敏 《河北医药》2006,28(5):363-364
目的研究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合理的治疗原则.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76例与未绝经子宫肌瘤患者785例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子宫出血是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下腹疼痛者绝经组高于未绝经组(P<0.05),绝经组术后病率明显高于未绝经组(P<0.01),绝经后子宫肌瘤合并变性、恶性肿瘤的比例高于绝经前(P<0.05).结论绝经后子宫肌瘤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应适当放宽手术指征,采取个体化治疗,提高绝经后子宫肌瘤的整体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立平 《首都医药》2012,(14):48-48
目的针对绝经后非萎缩性子宫肌瘤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临床分析阐述。方法结合本院于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5例绝经后非萎缩性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与结论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激素依赖性肿瘤,一般于绝经后呈萎缩性变化,但亦有部分则不萎缩或是反而增大甚至恶变,因此,绝经后更应重视子宫肌瘤的发展,及时治疗以预防其发生恶变。  相似文献   

3.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5岁以上的妇女约占70%,但因多数患者肌瘤小,症状不典型,所以该病发生率为4%—11%,确切的病因不清楚,可能与长期雌激素作用有关。现将我院1987—04~1992—05经手术治疗17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①子宫肌瘤发生率与年龄关系:5年来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为172例,发病年龄最小24岁,最大为59岁,其中以41岁—50岁占50.85%。②子宫肌瘤类型:本组以子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45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治疗进行探讨。结果458例患者中,伴有子宫肌瘤相关症状者289例,占63.10%。无临床症状169例,占36.90%。治疗方法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占73.36%。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中有一部分无临床症状,定期体检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症状,肌瘤大小等综合考虑。对于需手术的患者,手术方式应根据其年龄,对生育的要求来决定,并尽量保留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各40例,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体温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沈逸 《中国乡村医药》2010,17(10):27-27
随着人口向老龄化发展,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有增加趋势。绝经后由于卵巢激素水平下降,大多数子宫肌瘤呈萎缩变化;但也有部分子宫肌瘤不萎缩或反而增大甚至恶变,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绝经后非萎缩性子宫肌瘤。现将我院收治的1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替勃龙对子宫肌瘤患者出现的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自然绝经1a以上患子宫肌壁间或浆膜下肌瘤(直径≤3cm)的患者分为2组:A组14例,予替勃龙1.2 5mg ,po ,qd ;B组12例,予替勃龙2 .5mg,po ,qd ,治疗6mo ,定期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肌瘤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阻力指数等的变化。结果 2种不同剂量的替勃龙治疗前后比较kupperman评分下降明显(P <0 .0 5 ) ,2组间治疗后比较,P >0 .0 5 ;对子宫肌瘤大小无显著的影响(P >0 .0 5 ) ,但2组治疗后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均有显著下降(P <0 .0 5 ) ;2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后比较,A组P >0 .0 5 ,B组P <0 .0 5。结论 采用短期、低剂量的替勃龙治疗子宫肌瘤者绝经期综合征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曾利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545-3546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少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4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主要有切口愈合不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0%、0.16%、0.64%、0.32%、0.16%.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采取必要措施,才能避免或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黄彩丹  覃桂容  蔡永霞 《北方药学》2011,8(11):32+14-32,14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术式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6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其症状进行分析,并对需手术235例进行手术方式探讨。结果:260例患者中,伴有子宫肌瘤相关症状者185例,占71.15%。无临床症状75例,占28.85%。235例手术中,有183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占手术病例77.87%。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有一部分无临床症状,定期体检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手术方式选择应根据患者年龄、瘤体的大小、部位、对生育的要求,并尽量保留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0.
子宫肌瘤6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戴健健  邱国英 《河北医药》2009,31(8):947-948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对我院680例子宫肌瘤的症状进行分析,并对进行手术的651例手术方式进行探讨。结果680例中,伴有子宫肌瘤相关症状502例(73.82%)。无临床症状177例(26.03%)。手术方式以全子宫切除为主,占88.94%。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中有一部分无临床症状,定期体检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对生育的要求决定,并尽量保留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1.
张学辉  耿会欣 《河北医药》2010,32(2):167-168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实施的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21例(阴式组)及同期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91例(开腹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手术效果。结果2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腹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壁无瘢痕等优点,可作为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徐凤群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2):3086-3087
目的:评价几种不同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52例。手术时间(151±21)分钟,出血量为(190±23)ml,无1例并发症,保留子宫颈的两种术式中,筋膜内子宫切除术(LISH)37例,手术时间(97±23)分钟,出血量(99±17)ml,2例有并发症;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组(LSH)107例,手术时间(89±23)分钟,出血量(57±14)ml,无并发症。不保留宫颈手术方式的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31例,手术时间(137±17)分钟,出血量(146±20)ml,并发症1例。在几种手术方式中,子宫肌瘤剥除术组与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及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组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后两种术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组与筋膜内子宫切除及次全子宫切除组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4种术式均为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术式,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手术医师的镜下操作经验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合适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08~2011年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的患子宫肌瘤患者200例进行手术治疗,并做好手术部位及术前、术中、术后记录。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无术后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盆腔脓肿的现象但及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康复良好。200例患者均无死亡现象。结论在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子宫肌瘤手术时,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及是否有生育要求等情况来决定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从而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便可以获得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周铭艺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77+179-177,179
目的:探讨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对其手术治疗适应证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治疗确诊的32例非典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汇总数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证实为非典型急性阑尾炎,其中单纯性阑尾炎5例、化脓性阑尾炎20例、坏疽性急性阑尾炎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共4例,其中切口感染2例,肠梗阻1例,肠瘘1例。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治愈出院。结论:充分掌握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腹部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桂娥  杨红伟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1517-1518
目的 探讨腹部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子宫大小约孕6~16周,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取下腹部纵切口长4~6cm,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切口长约10~12cm,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为(17.6±2.0)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院天数为(4.5±1.5)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式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所需器械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流产2例,早产6例,多发生于孕21~28周黏膜下肌瘤和较大肌壁间肌瘤患者;臀位5例,产后出血3例,均发生在剖宫产术后,手术时间(58±12)min。12例经阴道分娩;28例剖宫产患者均在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其中切除子宫3例:2例为肌瘤多发,直径5—8cm,术中创面大,出血多,为避免术后感染、出血而切除子宫;1例为肌瘤过大,直径约12em,肌壁间肌瘤,突向官腔,挖除后子宫内膜缺损过多而行次全子宫切除。结论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使子宫肌瘤患者避免了二次开腹手术,故认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患者年龄、肌瘤生长部位、肌瘤大小及病理类型与手术方式的关系,总结子宫肌瘤临床诊治的经验。方法取辽河油田中心医院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9月1日子宫肌瘤病例399例进行分析,并对子宫肌瘤的年龄分布、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病理类型进行探讨。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399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多集中在30~50岁之间的育龄期妇女,占总样本84.46%。手术方式以子宫肌瘤切除术为主,共201例,占50.37%,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手术方法不同,年龄越小子宫肌瘤切除术所占比例越大,20~30岁组子宫肌瘤切除术占96.97%;年龄越大全切术所占比例越大,≥50岁组子宫全切术占69.23%。结论子宫肌瘤发病具有年龄集中趋势,多在30~50岁之间;子宫肌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子宫肌瘤切除术将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术式,微创治疗方法是子宫肌瘤治疗的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病因尚未明了,有研究认为,与长期雌孕激素刺激有关;育龄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为25%~30%,也有报道其发病率高达50%。目前子宫肌瘤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以主,为探讨子宫肌瘤术式选择,对我院2009-01~2010-12收治的206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妇科子宫肌瘤切除术,过去我们多选用硬膜外麻醉,经常出现神经阻滞不完善,腹肌紧麻醉效果差,甚至不能完成手术而改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自去年以来,我们选用硬腰联合麻醉方法,用药后局麻药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阻滞完善,麻醉平面达T8以上,腹肌松弛,双下肢运动完全阻滞,并且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始终保持完善的腰麻效果,本观察拟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近年来,保留子宫和生殖功能已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热点。我院施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使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成为现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