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某,男,70岁。退休工人。1987年11月4日初诊。诉2天前因气温下降而感寒诱发宿疾,气促气喘,咳嗽频频,痰多稀白,喉中痰鸣,胸闷纳少,面色稍暗,口不干渴,脉浮紧,舌苔薄白。脉证合参,证属风寒束肺,痰阻肺府,下元亏虚。拟用温肺散寒,祛痰宣肺,佐以补肾纳气。处方:麻黄8克白芥子12克干姜熟地杏仁苏子各10克桂枝8克鹿胶12克甘草6克,4剂,水煎服,日1剂。复诊:诉服药后喘息大减,胸闷减轻,精神稍振,但仍然有痰,难平卧,脉浮滑,苔白腻,  相似文献   

2.
秦××,女,42岁。85年3月诊。两肩关节疼痛,手不能上举,双手指麻木疼痛,遇冷加剧,手冷如冰,肤色紫暗,舌淡,脉沉迟。诊为痛痹(寒湿入筋)。治宜温阳散寒,和血止痛。方用阳和汤加减:麻黄、肉桂、干姜、  相似文献   

3.
陈××,男,25岁。1988年12月17日诊。玉茎举而不坚,不能同房半年余,病由新婚—周,同房后冷浴而发。曾服甲基睾丸素、男宝、雄狮丸未效,改投桂附地黄汤数剂,初尚小效,继以罔然。现症:阳萎不举,神疲乏力,健忘少寐,腰膝酸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证属肾阳不足,精血亏损,阴  相似文献   

4.
阳和汤治验     
葛红霞 《广西中医药》1997,20(2):27-27,40
阳和汤治验葛红霞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12002江苏镇江市新马路1号关键词阳和汤;癃闭;肌痹;医案阳和汤出自清代外科名医王洪绪所著的《外科证治全生集》,方由熟地黄、鹿角胶、肉桂、炮姜、白芥子、麻黄、甘草7味组成。具有温阳补血,宣通血脉,散寒祛痰等功效。...  相似文献   

5.
阳和汤出自清·王维德的《外科全生集》,由熟地、肉桂、生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生甘草组成。原治阴疽,属于阳虚寒凝证,如贴骨疽、痰核,诊见患处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舌淡苔白,脉沉细。本方虽为疮疡专用方,但笔者在临床上每用此方加减治疗内外科诸疾病,常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阳和汤载《外科全生集》,功能温阳逐寒,祛痰散结,前人誉“治阴症,无出于右者。”笔者取其温通之义,屡施于阳虚痰喘病例,效若响应。阳气乃人身之大宝,阳气健运,人体安和。痰饮的形成,主要由脾肾阳虚所致,盖脾主健运,肾主水液,必须阳气温煦蒸化,水湿始能运化渗利而无停滞之害。若脾肾阳气素虚,水湿留滞,水化为饮,湿聚成痰,由是痰饮病成。痰阻气滞,囊结为患,蕴郁于肺,为痰喘宿疾之根,如“蜂子穴于房中,莲于嵌于蓬内。”一染外邪,则宿疾新感,内外交困沉寒顽痰  相似文献   

7.
笔者临证运用阳和汤治疗男性不育、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后及骨伤科诸疾,异病同法,皆收大功,摘录成章,敬献同道。一、男性不育王×男26岁清河县人1984年6月2日诊。结婚三年,夫妻同居,其妻未孕。经检查患者系死精虫,阴囊发凉,房事淡漠,早泄,诊其脉沉细且滑,证属阳虚血亏,且有寒痰内羁。  相似文献   

8.
阳和汤方出自《外科全生集》 ,为治阴疽主方。该方由熟地黄、鹿角胶、炮姜、麻黄、肉桂、白芥子、生甘草组成。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云 :“夫痈疽流注之属于阴寒者 ,人皆知用温散之法矣”。笔者以阴寒痰凝、经络闭阻为辨证要点 ,临证对某些疑难病证用阳和汤治疗 ,每收到满意疗效 ,举病案如下 :案 1 脑囊虫病孙某 ,男 ,30岁 ,1994年 3月 10日诊。患者以“昏仆抽搐、吐涎时作 ,头痛视力减退 1年余 ,加剧 2月”来诊。有误食“米猪肉”史 ,发病后西医诊断为脑囊虫病 ,曾先后多次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物及吡喹酮、丙硫咪唑等治囊虫…  相似文献   

9.
阳和汤治痛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建江 《四川中医》1994,12(4):27-27
  相似文献   

10.
邓××,男,35岁。1988年2月10日诊。鼻塞流涕反复发作已三年,曾经五官科确诊为“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多方医治罔效。  相似文献   

11.
何××,男,48岁。85年4月17日诊。下腰痛伴酸胀重坠感已3月,劳动后加剧,弯曲不便。脉弦紧,舌苔薄白。拟阳和汤加减:熟地、黄芪、鹿衔草各15克,桂枝、白芥子各6  相似文献   

12.
《中医杂志》2012,53(12):1079
1 张菊人治疗入房后乘凉致痛痹医案王左,年廿四,入房后乘凉露宿,内伤肾真,外贪夜爽,周身疼痛,不能转侧,日夜呼号.前医投以独活寄生汤无效.脉象浮紧而涩,沉取无力.按浮为风,紧为寒,涩为精液耗伤.风寒交搏,经络不和,肌肉不仁,乃致痛彻骨髓.此症乃属痛痹变异,殊少见闻,自非另寻途径不可.故以大剂阳和汤救治,于填补精髓中兼通经络.  相似文献   

13.
黄褐斑属祖国医学“肝斑”、“蝴蝶斑”等范畴 ,临床上多施以调补、益气活血方法为治。然若患者先天禀赋不足 ,脾胃虚弱 ,加之过食生冷 ,导致脾阳不足 ,运化失司 ,秽气浊痰阻滞于脉络 ,上犯颜面 ,亦可发病 ,故治疗当用补肾健脾、温通经络、化痰浊为法 ,阳和汤一方正合此旨。曾治张女 ,39岁。 1999年 10月 2 5日因面颊褐色斑点 4月就诊 ,述自幼有慢述腹泻史 ,形体消瘦。起病前因过食水果而腹泻 ,经治后腹泻痊愈 ,然而颊部出现多个大小不一的浅褐色斑点 ,后渐增大 ,颜色加深 ,伴月经量多 ,色淡 ,畏寒 ,腰膝酸软 ,舌淡苔白 ,脉细弱。证属脾肾阳…  相似文献   

14.
田仲成 《江西中医药》2005,36(12):55-55
阳和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洪绪的《外科全生集》,治疗营血虚寒、寒凝血滞而致的阴疽,由熟地、鹿角胶、麻黄、白芥子、肉桂、生甘草等组成,临床应用甚广。笔者以阴寒痰凝、经络闭阻为辨证要点,应用此方治疗某些疑难病证,取得一定疗效。即“用之得当,应手而愈”。兹举病案如下:  相似文献   

15.
瓦楞子(炒)10克乌贼骨10克九香虫7克炙刺猬皮10克荆芥炭5克主治:胃脘疼痛,刺痛拒按,痛处固定不移,反复发作,吞酸欲呕,嗳气频作,心下痞闷,嘈杂不适,舌苔薄黄,脉象弦细。功效:活血化淤,通络止痛。调血以和气,治在血而行在气。曾治驾驶员黄某某,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十余载,屡治屡发,住院拟手术治疗,因惧而求治  相似文献   

16.
百合汤治胃脘痛637300四川省南部县南隆镇火峰卫生院杨明亮百合汤载于陈修园《时方妙用》、《时方歌括》二书中,据《时方歌括》中云,"此方余从海坛得来,用之多验。"此方由百合30克,乌药9克组成,水煎服。《时方妙用》中云:"气痛,脉沉而涩,乃七情之气都...  相似文献   

17.
胃脘痛治验     
李××,男,48岁,工人。1978年3月18日初诊。5年前,因酒食所伤,胃脘部隐隐作痛,食入更甚,多食则胀。近年来,腹胀纳呆,大便溏稀,肌肉消瘦,身倦无力,动则气短,口中乏味,舌淡有齿印,苔薄白,脉虚细无力证属脾胃虚寒,治宜补中益气。  相似文献   

18.
胃脘痛辨治     
一、外寒束表,湿蕴于中。江××,男,48岁。84年4月5日诊。因受寒后胃脘冷痛,有气攻撑,喜按喜温,腹胀纳呆,泛恶欲呕,舌质淡,苔白腻。脉左大于右。拟以温中散寒,理气化湿。药用:苏梗15克、干姜10克、台乌9克、姜半夏12克、制香附12克、白蔻5克(杵,后下),藿梗12克、厚朴12克、苍术10克、炒枳壳12克、炒莱菔子12克。连进2剂。  相似文献   

19.
20.
百合汤治胃脘痛杨明亮(四川省南部县南隆镇火峰医院637300)关键词胃脘痛,百分汤,治疗应用此方载于陈修园《时方妙用》、《时方歌括》两书中,是陈氏采录的验方,他在《时方歌括》中说:“此方余从海坛得来,用之多验。”本方的组成和服法:百会30g,乌药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