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津玮 《河北中医》2010,32(11):1692-1693
“治神”一词首见于《素问·宝命全形论》中“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之句。治,为安定、调节之意,治神是指在针刺操作过程中,通过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集中医生的精神意识,与针刺施术形神结合,使针下易于得神取气,即产生得气感,从而发挥针刺调整阴阳气血,以治疗疾病的作用。目前,针灸研究者对于治神的理解大多在医者之神,而忽视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理患者机体的神气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刺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但其反应的不仅仅是疾病的治疗过程 ,同时也是治疗过程中医者与患者的心理交流过程 ,是发挥医者与患者相互效应的过程。集中表现在医者的“治神”与患者的“守神”;针刺腧穴、经络及“得气”后医者手下的感觉与患者在针刺局部或远端所出现的各种感受。治神与守神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 ,是一身之主宰 ,针刺治疗疾病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医者的“治神”与患者的“守神”。治神是指医者的精神状态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 :“凡刺之真 ,必先治神 ,五脏已定 ,九侯已备 ,后乃存针。”这里对于医者进行针刺活动…  相似文献   

3.
针刺的疗效除了与治疗的时机、穴位、手法有密切联系外,与"治神"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有道是:"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说明人的精神状态与生命盛衰息息相关,人的情绪、精神、意识等直接影响到人的脏腑气血。《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有"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的记载。针灸"治神"对于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治神"是针灸治病大法,为针灸治病的要旨。治神,贯穿了针刺的全过程,针前的察神、定神,针时的候神辨气,针后的守神养神。神者,生命之本。治神,包括治医者之神和治患者之神,只有医患相互沟通配合,治之以神,才能提高针刺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高针灸的治疗效果 ,是历代针灸医家一直努力追寻的目标 ,也是目前关乎针灸生存发展的核心问题。《灵枢·本神》说 :“凡刺之要 ,必先本于神。”《素问·宝命全形论》曰 :“凡刺之真 ,必先治神。”《灵枢·九针十二原》亦说 :“粗守型 ,上守神。”这些都说明在施用针刺治疗的整个过程中 ,医者思想集中 ,专心致志 ,对取得疗效是至关重要的。至于如何守神 ,《素问·针解》篇说 :“必正其神 ,欲瞻其目 ,制其神 ,令气易行也。”张景岳对此注释云 :“目者 ,神之窍。欲正病者之神 ,必瞻其目 ,制彼精神 ,令无散越 ,则气为神使 ,脉道易行也。”…  相似文献   

5.
精神因素在针灸临床治疗中对医患双方都有着密切关系,它对于针刺操作手法是否成功,针刺疗效能否提高,都有重要意义。《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本神》中也说:“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又说“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提出并强调了针刺过程中治神的重要性。1针刺治神的涵义治神又称守神、本神、调神等,针刺治神是通过病人精神调摄和医生意念集中,细心体察等方法,使针下得气适度而气至病所,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的一种治疗方法。针刺治神包涵气功和心理疗法等内容,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内经》认为,善用针者,除了正确的辨证取穴,运用合理的手法,尤需注重辨神、调神。强调“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灵枢·本神》),谆谆告诫医者:“用针之要,毋忘其神!”(《灵枢·官能》)这种高度重视神在针治中的作用,对后世针灸理论及临床治疗影响  相似文献   

7.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出自《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对针灸理论发展和临床指导具有重要意义。“神”与“治神”乃是自古至今中医学者以及针灸学者持续探讨的问题,主要围绕传统中医文化简要论述“神”的含义,同时从医患整体性、诊治整体性、生理心理治疗整体性三方面对“治神”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8.
治神在经典医籍中已有明确的论述,更为历代针灸医家所重视,但是当今针灸医生中不重视针灸“治神”者颇多,缺乏“治神”修练的针灸医生屡见不鲜。本文指在强调治神在针灸治疗中的作用,以继承和发扬传统针刺方法。1治神、得气与疗效“神”在中医学中主要包涵两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素问·宝命全形论》168之"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强调了针刺治疗疾病时治神的重要性。笔者结合针灸医籍文献的学习和临床体会,就针刺治神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探讨如下。1凡刺之要,无忘治神何为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综合反映,是对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脏腑以及精、气血津液活动外在  相似文献   

10.
朱兰 《中国针灸》1997,17(10):596-597
试论针刺之“守神”朱兰(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100050)《内经》对于针灸临床治疗强调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凡刺之法,必先治神。”《灵枢·本神》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灵枢·九针十二原》曰:“粗守形,上守神”。意即“粗工”只知拘守针...  相似文献   

11.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凡刺之法,必先治神”。当今众多医者仅将“治神”理解为针刺中施行一定的手法可以做到,这是非常狭隘的。它应当运用到医事活动的整个过程才是正确的认识,因此作者认为“治神”针法应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省神《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小针之要,易陈而  相似文献   

12.
1 讲究“神”的生理、病理 ,主张治神为先  祖国医学认为 :神是人体精神活动 ,思维意识 ,感知闻嗅 ,躯体运动等功能活动的主导 ,是脏腑功能盛衰 ,气血津液盈亏的外在表现 ,是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主宰。因此 ,人的神志活动 ,五志或七情的变化 ,无处不在地显示着神的作用。  同时 ,神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预后也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历代医家都很重视治神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 :“凡刺之真 ,必先治神。”《灵枢·本神》也云 :“凡刺之法 ,必先本于神。”  武老在长期针灸临床中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根据“脑为元神之府”的学…  相似文献   

13.
<正> 1.凡刺之真,必先治神语出《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这是本篇论述治疗疾病“五法”中之首务。所谓“五法”是指“一曰治神,二曰知养生,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大小,五曰知府藏气血之诊。五法俱立,名有所先。”既把“治神”放治病五法的首位,又提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显然是突出“治神”为治病的关键所在。神有广义和狭义之不同,此处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神的狭义,而且主要是针对医生而言。强调医生在临床施针时,要具备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高尚医德,才能在错纵复杂的病理变化中掌握症结所在,所以本篇原文  相似文献   

14.
候气,是医生采用各种方法候其经气(感应)到来的方法。候气针法来源于《黄帝内经》,是传统针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候气,是针刺补泄手法的前提和基础。《针灸大成》说:“用针之要,以候气为先”;《素问·离合正邪论》说:“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都说明候气的重要性。1候气之方法1.1候气须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针,必先治神。”《灵枢·官能》篇说:“用针之要,勿忘其神。”都说明针刺过程中,必须先治神,后调其气,使神气相随,方能针刺得气取效。所以,窦汉卿《标幽赋》说:“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充分强调治神在针刺治疗过程中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针刺得气的过程也就是治神的过程,治神是一切针刺手法的基础,治神法的应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同时也是衡量针灸医生水平高下的标准。因此,《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粗守形,上守神。”张志聪说:“行针者贵在得神取气。”[1]治神贯穿在针灸治疗的全过程中,同时它不是单方面的,而是联系着医患双方的精神和情绪,它是医患双方互动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过程。所以,疗效的提高有赖于针感的出现和医患双方全身心地投入。何以治神?首先,就医者...  相似文献   

15.
“医者,意也。善于有意即为良医。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何则?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笔者在临床上注重针药兼施,协同提高疗效。现报道临床三则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治神,即针刺过程中医患双方对精神、心理、意识的调治.治神要求医生澄心静虑,意系病者,体察经络穴位的阴阳气血变化,从而施用正确的针刺手法;要求患者安神志定,注意针感,体察经气.如此,才能取得好的针灸疗效,避免盲目针刺造成经气逆乱. 1治神的重要意义 治神,是针刺的基本原则,是提高针灸疗效的重要内容.《内经》多次强调治神守气是针刺的基本原则.对于针灸医生的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日:"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经气已至,慎守勿失",又说"针有悬布天下者五,一日治神……";《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灵枢·官能》说:"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相似文献   

17.
论《内经》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全书有关针灸治疗的论述颇为丰富,足为后世效法的准则。本文仅就其临证取穴及其手法运用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论述于下,以窥一斑。1本神原则《灵枢·本神》开篇即云:“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素问·保命全形论》亦云:“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皆在强调举凡针灸治疗,首先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以神为根本。何以言此?众所周知,神是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征象的集中体现,只有“形与神俱”,才能“尽终其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而“神气皆去”,则  相似文献   

18.
刘强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568-1568
从察病者之“神”,正医者之“神”,治病者之“神”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神”在针刺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察神、正神、治神是神的理论在针刺治疗上具体运用的三个方面,它们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提示只有在察神、正神、治神三个方面进行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过程中,才能获得针刺防治疾病的目的和最佳疗效。为此,进一步探讨神的理论及在针刺治疗中的作用,对于针灸医学的发展,临床疗效的不断提高,将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针灸疗效 ,人们多在辨证取穴 ,手法操作上下功夫 ,而对环境甚少顾及 ,其实早在《内经》就已对针灸施术环境十分重视[1 ] 。《灵枢·本神》篇说 :“凡刺之真 ,必先治神。”强调针灸治疗中首先是治神。治神的含义主要包括两点 :一、病人情绪宁静 ,神志专一 ;二、医生精神集中 ,凝神于针[2 ] 。而要达到这两个要求 ,就必须具备一个幽静 ,良好的环境。  现代研究也证实了施术环境对于针灸的重要性。众所周知 ,循经感传与针灸疗效关系非常密切 ,早在《灵枢·九针十二原》就已指出“刺之要 ,气至而有效” ,历代医家均把提高“循经感传”…  相似文献   

20.
田晓芳  任雪松 《四川中医》2013,(12):148-150
治神思想是《内经》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灵枢·官能》指出:“用针之要,无忘其神。”《灵枢-本神》也云:“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就是说,针刺治疗要以神为本,针灸治病,强调“神”的作用。治神,是指在针刺过程中要善于安神、守神、调神,这样才能提高临床疗效,达到治疗效果;治神,关系到医患双方,并贯穿于针刺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