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Survivin蛋白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胸腔积液中的Survivin蛋白表达,比较51例恶性胸腔积液与34例良性胸腔积液Survivin蛋白水平。结果恶性胸腔积液中Survivin蛋白水平为(2.47±0.82)μg/L,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的(0.75±0.63)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0.97μg/L为临界值,Survivin蛋白测定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灵敏度为92.2%,特异度为90.9%。结论胸腔积液中Survivin蛋白测定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23例低热烧伤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1988~1993年共收治23例低热烧伤患者。其中男11例,女12例;年龄2~74岁,平均43岁。烧伤原因及方式见附表。伤后至入院时间34~91天,平均53天。烧伤面积为0.3%~1.5%,平均0.47%,均为Ⅲ度烧伤。烧伤部位:足背9例,小腿7例,大腿3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合并大量胸腔积液的急性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合并大量胸腔积液的急性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3例,女性4例,年龄分布为35~70岁,平均年龄(47±9)岁,双侧胸腔积液11例(40.7%),单纯左侧胸腔积液13例(48.1%),单纯右侧胸腔积液3例(11.1%),其中合并心包积液2例(7.4%),术前血氧饱和度均低于90%.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后处理包括控制血压、心率和控制性抽吸、引流胸腔积液等方法.结果 全组27例患者均接受急诊腔内修复术治疗,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22例术后假腔立即消失.3例出现I型内漏,1例移植物渗血.术后需呼吸机辅助呼吸8例(29.6%),所有患者的胸腔积液于术后28 d至3个月完全吸收,其中术后胸腔积液进行性增加的6例(22.2%)进行了穿刺抽液(5例,18.5%)和置管引流(1例,3.7%),胸水最终消失.随访时间6~78个月,平均(30±20)个月,CTA示内漏均于3个月内消失,术后并发症包括胸膜增厚(6例,22.2%)、左肺不张(2例,7.4%)、左侧胸腔实变并胸廓塌陷(2例,7.4%).结论 腔内修复对于合并大量胸腔积液的急性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对于合并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应及早手术,对合并严重呼衰的患者术后应进行合理的胸水抽吸或引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和分析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特点,加强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06例在笔者所在科室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资料。结果 106例患者中,45岁以上89例(83.9%);腺癌50例(47.2%),鳞癌29例(27.4%),小细胞癌12例(11.3%),大细胞癌8例(7.5%),类癌3例(2.8%),其他病理类型4例(3.8%);大量胸腔积液47例(44.3%),中量36例(33.9%),少量23例(21.7%);痰液细胞学检查首诊的患者17例(16.1%),X线胸片首诊的27例(25.5%),经胸部CT首诊的41例(38.7%);右侧积液59例(55.7%),左侧积液31例(29.2%),双侧积液16例(15.1%);渗出液97例(91.5%),漏出液9例(8.5%);血性积液83例(78.3%),非血性23例(21.7%)。结论对胸腔积液患者全面检查,分析积液性质,可提高肺癌确诊率。  相似文献   

5.
湿润烧伤膏致接触性皮炎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6月~1994年6月,我们共收治因湿润烧伤膏致接触性皮炎患者16例。其中男5例,女11例;成人13例,小儿3例;致伤原因:热液烫伤10例,液化气火焰烧伤4例,水蒸气烫伤2例;12例浅Ⅱ度烧伤,局部有水泡。4例Ⅰ度烧伤仅有潮红疼痛;2例创面位于面部,3例胸腹部,11例四肢;9例面积小于1%,5例1%~2%,另2例不足3%;伤后18~54天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6.
我院1965年3月~1993年12月收治烧伤合并骨折伤员26例,治愈24例,死亡2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6例。年龄16~68岁,平均25.8岁,其中16~40岁23例。烧伤面积15%~99%,Ⅲ度烧伤面积5%~92%。骨折部位见附表其中1处骨折19例,2处骨折6例,8处骨折1例。骨折部位皮肤烧伤11例。烧伤原因热水烫伤9例,火焰烧伤11例,瓦斯爆炸伤3例,高压蒸汽烫伤2例,电击伤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胸外科癌症患者围术期发生低蛋白血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0年3~5月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20例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60(34~78)岁;食管癌14例,肺癌6例。检测患者行常规开放式手术前、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胸腔引流量和引流液中蛋白质含量,行经左胸食管癌切除术11例,经右胸食管癌切除术3例,肺叶切除术6例。结果20例患者术后24 h、48 h、72 h平均胸腔引流量分别为512.5 ml、294.0 ml和168.5 ml。行不同术式患者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术后24 h、48 h、72 h胸腔引流液中平均总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9.9 g/L、27.2 g/L和25.9 g/L。术前和术后第1、3、5 d血清白蛋白含量分别为38.0 g/L、29.0 g/L、23.0 g/L和25.8g/L。患者术后第3 d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最高[75.0%(15/20)]。结论胸外科常规开放式手术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较高,但白蛋白的补充时机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严重烧伤患者核黄素营养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严重烧伤患者核黄素的营养状况。 方法 用登记加询问核实法统计分析 32例严重烧伤患者 [烧伤面积 ( 30 .2± 10 .9) % ,平均烧伤指数 19.7]伤后 37d、814d平均每日核黄素、蛋白质和热能经不同途径摄入量 ,并用荧光法测定 32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 37d、814d核黄素 4h尿负荷试验。 结果  32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 37d、814d平均每日摄入蛋白质和热能基本达我国烧伤患者热卡估算公式量 ,蛋白质摄入量约占总热量的 17% 18% ,平均每日摄入核黄素约 35mg ,而 4h尿负荷试验核黄素平均排出量均小于 40 0 μg。  结论 严重烧伤患者伤后 314d体内缺乏核黄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变化规律,探讨其与脓毒症和死亡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5月,将2家笔者单位收治的102例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 TBSA的患者设为烧伤组,另设25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3、7、14、21 d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同法取健康对照组人员血液行相同检测.(1)按烧伤总面积将烧伤组患者分为小面积(30% ~ 49% TBSA)烧伤组39例、中面积(大于49%且小于或等于69% TBSA)烧伤组33例、大面积(大于69%且小于或等于99% TBSA)烧伤组30例;(2)根据烧伤脓毒症诊断标准,将烧伤组患者分为脓毒症组43例与非脓毒症组59例;(3)根据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情况,将脓毒症组患者分为脓毒症死亡组14例与脓毒症存活组29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分析其与患者并发脓毒症及死亡的关系.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LSD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伤后l、3、7、14、21 d,烧伤组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F值分别为140.01、369.52、702.15、360.14、84.16,P值均小于0.01).(2)大、中、小面积烧伤组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5个时相点均值分别为(43±11)、(85 ±23)、(124±38) 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7.76,P<0.01),且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326±51) mg/L(P值均小于0.01).(3)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5个时相点均值分别为(77±12)、(122±38)mg/L,脓毒症组患者伤后3、7、14、21 d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脓毒症组(F值分别为30.35、111.59、209.36、422.76,P值均小于0.01).(4)脓毒症死亡组、脓毒症存活组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5个时相点均值分别为(53±8)、(103±25) mg/L,脓毒症死亡组患者伤后1 ~21 d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脓毒症存活组(F值分别为9.05、18.48、41.34、107.11、180.48,P值均小于0.0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是患者并发脓毒症(优势比为5.44,95%置信区间为2.35 ~12.74,P<0.01)及死亡(优势比为5.52,95%置信区间为2.34~12.19,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严重烧伤可导致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患者烧伤面积越大、病情越重该指标水平越低.凝溶胶蛋白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严重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或死亡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0.
1990年1月~1995年12月,我科共治疗婴幼儿烧伤396例,其中烧伤总面积(TBSA)≥30%,或Ⅲ度烧伤≥6%的12岁以下者共计54例,11例并发腹胀,占20.4%。我们对其并发腹胀的原因及防治进行了分析。1 临床资料 11例中男6例,女5例。1~6岁9例,7~12岁2例,TBSA≥50%3例,30%~49%8例。实验室检查:11例中单独或兼有下列变化:血红蛋白<100g/L 9例,血浆蛋白<25g/L7例。创面细菌培养:铜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87年2月~1990年2月用醋酸强的松龙悬液鞘膜内注射治疗原发性鞘膜积液45例,收到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年龄1.5~60岁,平均18.6岁,均为原发性鞘膜积液,其中睾丸鞘膜积液32例,精索鞘膜积液11例,精索睾丸鞘膜积液2例。单侧40例,双侧5例。抽液量10~510ml,平均61.6ml,所用药物为国产瓶装5ml(125mg)醋酸强的松龙悬液。 (二)方法:患者平卧,1‰新洁尔灭消毒术野皮肤,助手固定鞘膜囊。术者用9号针头刺入积液之最高点,外接注射器,将积液抽吸干净后,固定针头,将醋酸强的松龙悬液摇匀,按抽液量小于  相似文献   

12.
重度烧伤后早期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与胸腔积液三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因早期大量输液,引发腹胀、腹腔积液,同时从双侧胸腔共抽出2150~3280ml积液。提示在烧伤后早期毛细血管急性渗出阶段,大量补液必须慎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结核性及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中P-选择素水平,探讨其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5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组)和50例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中P-选择素水平。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治疗前血清及胸腔积液中P-选择素分别为(7.17±4.89)、(7.58±5.21)μg/L,明显低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别为(17.33±6.23)、(17.28±7.12)μg/L],P〈0.05;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治疗后血清及胸腔积液中P-选择素分别为(3.36±1.29)、(3.45±1.34)μg/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治疗后血清及胸腔积液中P-选择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胸腔积液中P-选择素有助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联合胸膜活检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QuantiFERON-TB Gold In Tube(QFT-GIT)对79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检测,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45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34例,结核合并肿瘤患者1例。同时,对其中27例患者进行胸腔镜下胸膜组织活检。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QFT-GIT的阳性率为91.1%(41/45),非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的阳性率为26.5%(9/34)。QFT-GIT试验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为91.1%(41/45),特异性为73.5%(25/34),阳性预测值为82.0%,阴性预测值为89.3%;胸膜组织活检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性为96.3%(26/27),特异性为100.0%(12/12)。联合胸膜活检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性为95.5%(42/44),特异性为94.1%(32/34)。结论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QFT-GIT联合胸膜组织活检用于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我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1997年7月-2000年11月,笔者单位共收治溴素烧伤患者42例,其中男39例、女3例,年龄23-47岁.平均31岁。烧伤面积1%~10%TBSA者36例,11%~36%TBSA者6例,均为Ⅱ度,合并吸人性损伤8例。烧伤部位以下肢为主,其中深Ⅱ度烧伤19例,3例创面分布于上肢,16例分布于下肢。伤后患者均在现场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0.5-1.0h,伤后1~2h入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血浆B型钠尿肽(BNP)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伤后4 h内入院、年龄18~60岁、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或者Ⅲ度面积大于或等于10%TBSA的患者42例,分为:烧伤A组,总面积30%~50%或者Ⅲ度10%~20%TBSA;烧伤B组:总面积大于50%或Ⅲ度大干20%TBSA.每组各21例.以同期住院的20例整形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入院时血浆BNP、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TnI)水平.测定并计算42例烧伤患者伤后8、16、24、48 h TnI、BNP及液体入量的整体水平.对其中的BNP值与液体人量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入院时,烧伤A组患者BNP值为(68±19)ng/L,烧伤B组为(99±38)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7±7)ng/L,P<0.01];烧伤A、B组TnI值[(2.13±0.67)、(2.98±0.58)μg/L]亦明显高于对照组[(0.12±0.03)μg/L,P<0.01];3组患者CK、CK-MB值接近(P>0.05).42例烧伤患者伤后48 h内BNP持续增高,与液体人量呈正相关;TnI于伤后24 h达高峰,伤后48 h下降.结论 血浆BNP是反映重度烧伤后早期心肌缺血缺氧变化的敏感指标,且与早期液体复苏量呈正相关,可用于指导休克期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 1988~1996年我院共收治大面积烧伤病人89例,其中26例并发冷休克。本组均为成年男性。平均年龄27岁。23例为井下瓦斯烧伤,3例为汽油烧伤,烧伤面积50%~69%者13例,70%以上者13例,大部分为浅Ⅱ度,少部分有深Ⅱ度。创面外用磺胺嘧啶银糊剂,暴露,以烤灯烘烤创面。冷休克发生在休克期3例,伤后第8天后23例。体温均低于36℃(肛温),血压低于75/60mmHg,21例尿量每小时少于10ml,24例血钾低于3.5mmol/L,22例白细胞计数低于6.0×10~9/L,9例有昏迷,创面脓培养5例为金黄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后胸腔积液的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190例在本院接受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数据,对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 4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3.2%),其中30例(15.8%)出现胸腔积液。21例为积液少、无明显呼吸困难的患者,采取抗感染、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并鼓励深呼吸、吸氧、退热和早期下床活动等加强护理措施后获得治愈;9例存在大量胸腔积液,除上述措施外,进一步予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其中有2例因穿刺发现胆汁样和脓性积液后予置管闭式引流。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外科护理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后胸腔积液防治的重要部分,有效的外科护理有助于减少该类并发症的产生和康复。  相似文献   

19.
救治硝基氯苯烧伤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 1997-2006年笔者单位共收治硝基氯苯烧伤患者16例,均为男性,年龄23~53岁。伤后4h内入院,烧伤面积1%~10%TBSA9例,11%~20%TBSA7例,浅Ⅱ~Ⅲ度。创面主要分布于面部。1例面颈部深Ⅱ度烧伤患者伴中度吸入性损伤;12例患者伴化学中毒,其中轻度9例、中度1例、重度2例;并发严重溶血2例、肝功能异常7例、肾功能异常1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SAP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患者病因以胆源性SAP(58.8%)为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57.5%)。胸腔积液出现时间平均为(51.5±38.4)小时,发生部位上以左侧为主(53.8%),常合并腹腔积液(87.5%)。胸腔积液淀粉酶显著高于同步血清淀粉酶[分别为(11914.3±2361.5)U/ml、(486.5±311.3)U/ml,t=42.9,P0.05];胸腔积液白蛋白高于同步血清白蛋白差异[分别为(35.68±8.69)g/L、(30.12±10.30)g/L,t=3.69,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胸腔积液程度与APACHE-Ⅱ评分(r=0.760,P0.05)呈正相关。全组患者中出现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0例(37.5%),胰腺假性囊肿8例(10.0%),胰周脓肿3例(3.8%)。胸腔积液平均吸收时间为(9±3)天。结论胸腔积液是SAP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准确认识其临床特征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