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形神观,主要讨论生命的形体和精神、情志活动之间的关系。它概括了精神与物质、心理与生理的关系,所以它既是哲学中的重要课题,也是生物学中的重要课题。《内经》的形神统一观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学术观点之一,又是中医整体观念的组成部分。深入探讨《内经》的形神观,对于理解其理论体系,指导中医养生以及心理疾病的咨询、诊断和治疗等都有重要的意义。1《内经》形神统一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高度概括了《内经》的形神统一观。它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1.1形为神之基,神依附于形《内经》在古代哲学思想“精气…  相似文献   

2.
"形气神"理论是对《内经》重要的人体生理观的高度概括,统摄一切生命活动。形为气神之根,气为形神之用,神为形气之主,三者高度统一,功能相互依存。现有糖尿病肾脏病的中医治疗多集中在"治气"层次,"治形"层次未被重视,"治神"更被严重忽略。糖尿病肾脏病的论诒在"形"的层次上应填补真阴、益精补肾,在"神"的层次上应根据五脏形神一体理论治脏以达到调神目的,形、气、神同治是制定方药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3.
<正> 心身统一观亦称形神统一观,它把人体视作一个以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精神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强调人体与自然界和社会的关系,特别重视精神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早在《黄帝内经》中对心身统一观就有充分论述。这种观点体现在中医理论与诊疗的全过程中,它以“神形相即”为理论基础,以形神互病为辩证思想,以心身并治为治疗原则,形成了中医独特的医疗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医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它以“天人相应”观及“形神若一”的心身统一思想为基本理论。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心理活动与脏腑、生理、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后及养生保健等方面的论述,对于医疗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形神合一理论是中医学的生命观,强调人是形、神的统一体。在形神合一理论的基础上,去理解《内经》对脑与神明关系的论述。脑与神明之间的关系是形神合一,二者相互依存,并相互影响,形为神之体,神为形之用,形神相依,共同完成了生命中枢的协调功能。  相似文献   

6.
《内经》构建了中医学独特的“形-神-环境医学”模式,体现于形神一体观和天人一体观两个方面,整体观念是“形-神-环境医学”模式的核心。这种医学模式不但构建了中医学理论的框架,而且对于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精神情志性疾病的防治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靳月华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8):153-154
《内经》全书贯穿着整体化,养生学自不例外,其中的形神统一观就颇具特色。首先,《内经》提倡适当运动,使气机通畅,五脏气血流通,以增强脏腑组织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推迟衰老。其次,《内经》重视调和饮食。因此,《内经》提倡“食饮有节”。人体早衰的原因,《内经》亦归结为形神失调。《内经》认为,性格不同的人,对疾病的易感性很大。《内经》曾力图对这一问题进行说明,现代研究结果与《内经》的认识相吻合。正是基于这种辩证关系,《内经》提出形神兼养的基本原则,并将养生置于首位,实具至理。  相似文献   

8.
形神观,主要讨论生命的形体和精神、情志活动之间的关系。它概括了精神与物质、心理与生理的关系,所以它既是哲学中的重要课题,也是生物学中的重要课题。《内经》的形神统一观足其理论体系的重要学术观点之一,又是中医整体观念的组成部分。深入探讨《内经》的形神观,对于理解其理论体系,指导中医养生以及心理疾病的咨询、诊断和治疗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内经》理论谈音乐疗法的优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内经》理论谈音乐疗法的优势曹蓓,王许无(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部北京100029)关键词:内经;心理治疗学;音乐疗法1《内经》的心理治疗学思想《内经》认为“形神统一”是生命健康的保证。神,是指以情志、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全部...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报》2018,(4):598-603
中医学是包含哲学与科学思维的独特学科,若想确实掌握其内涵,绝不能忽视其哲学属性。形神观乃中医原创思维之一,认为人是形神协调统一的整体。《黄帝内经》中已具备形神理论之雏型,其哲学内涵主要有:(1)天地之气,形神相合成人;(2)形神(魂魄)可离,并具相守以长生;(3)神为精气,神可化分入五脏(五神脏理论);(4)形具神生,形体为神之基础;(5)神居于心,神为形体之主宰。因此,若能深入探究《黄帝内经》形神理论的哲学内涵,对提升理论高度与临床疗效,促进心身医学的发展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是包含哲学与科学思维的独特学科,若想确实掌握其内涵,绝不能忽视其哲学属性。形神观乃中医原创思维之一,认为人是形神协调统一的整体。《黄帝内经》中已具备形神理论之雏型,其哲学内涵主要有:(1)天地之气,形神相合成人;(2)形神(魂魄)可离,并具相守以长生;(3)神为精气,神可化分入五脏(五神脏理论);(4)形具神生,形体为神之基础;(5)神居于心,神为形体之主宰。因此,若能深入探究《黄帝内经》形神理论的哲学内涵,对提升理论高度与临床疗效,促进心身医学的发展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先秦老庄道家学派思想对《内经》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比较二者的形神观,可以发现《内经》对于老庄道家学派思想的承袭与发展关系,从而确认《内经》形神观与老庄道家学派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先秦老庄道家学派思想对《内经》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比较二的形神观,可以发现《内经》,对于老庄道家学派思想的承袭与发展关系,从而确认《内经》形神观与老庄道家学派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内经》及先秦诸子的养生、康复思想主要有二:一是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二是人体本身,即“形与神俱”的整体观。为此提出“形神共养”应是中医养生和康复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包括养神和养形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双心医学是心血管病学和心理学交叉形成新兴学科,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在治疗病人躯体存在的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兼顾病人的精神心理问题。《内经》中强调"形神合一"的整体辨证观,提出机体是由形和神两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心主神明"和"心主血脉"则是强调在心血管疾病当中生理和心理活动相统一,二者相互影响。目前,我国双心疾病的发生率高,但临床医生对此的识别和治疗率较低,本文旨在基于《内经》理论,探讨双心医学的疾病发病机制,为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治双心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形神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神是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黄帝内经》对其做了系统的论述 ,并应用于医疗实践。探讨中医学的形神理论 ,对于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防治 ,都有重要意义。综观《内经》 ,“形”是指人的形体 ,包括脏腑经络、肢体官窍 ,气血津液等一切物质。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 ,是指一切生命活动 ,包括肢体活动、言语声音、面色眼神、应答反应等 ;狭义的神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1 形神生理上的关系1 1 形者神之体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 :“五脏者 ,中之守也。”人体的生命活动以…  相似文献   

17.
"形与神俱"是《黄帝内经》的人体结构观,"形"的认识与现代解剖学并没有差异,不过《内经》对形体的基本结构有独特的视角,其理论体系内隐藏着心血管、神经系统同一体的认识,并认为"脏"的基本骨架性主体结构由各脏器内的毛细血管网和纤维神经网所构成,而脏的其它组织学结构都围绕着它们"生成"。《内经》同时重视对"神"的研究,"形神"之"神"具有"力"的矢量性质(作者将这个矢量称为生命矢量),《内经》着重讨论了这个矢量,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学里的应用,就是为了解析这个矢量。现代通过对人体耗散结构与电磁波身体的研究,发现人体存在一个"生命谐和度矢量",其与"生命矢量"成一定的正关连,这为古典中医的"形神"之"神"的测量提供了可行性,通过现代物理学和数学分析,也发现了一个间接的测量方法,即"生命谐和度"测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解读中医整体观和形神俱养观为出发点,进一步探讨《内经》调护思想与现代护理在心理护理、疾病预防观念及对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内经》调护理论的内涵,将其放在指导地位,对于现代护理模式的应用仍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形神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贯穿于脏腑、经络、营卫、气血各方面新陈代谢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之中 ,是推动生命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形神合一理论具有博大精深的科学内涵 ,研究形神学说具有重要的意义。1 形神的概念  形即指物质、形体。《说文》 :“形 ,象也”。形的本义是指形象、形体。《内经》对“形”的论述有两方面 :一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切有形实体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阳化气 ,阴成形”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曰 :“在天为气 ,在地成形” ,《素问·六节脏象论篇》曰 :“气和而有形 ,因变以正名…  相似文献   

20.
《内经》中“神”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中“神”的特性贺娟(内经教研室)指导王洪图关键词:《内经》;神;活动性;物质依赖性;主宰性“神”是《内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内经》对“神”的论述相当丰富,除对其内涵、临床意义作了详尽阐释外,还对神所具备的特性有所旁及,即具有活动性、物质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