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冠心病猝死病例心肌细胞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冠心病猝死病例的死因诊断方法。方法:应用LSAB法对22例疑诊为冠心病猝死病例的心肌细胞进行纤维连接蛋白、肌动蛋白及肌红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并以15例非心性死亡病例作对照。结果:22例冠心病猝死可疑病例心肌中,纤维连接蛋白染色,20例呈阳性,2例阴性;肌动蛋白染色,15例明显缺失,5例轻度缺失,2例无缺失;肌红蛋白染色,13例明显缺失,6例轻度缺失,3例无缺失。15例非心性死亡阴性对照病例,纤维连接蛋白均呈阴性,肌红蛋白及肌红蛋白均无缺失。结论:心肌细胞免疫组化检测是冠心病猝死病例死因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胡丙杰  吴锡福 《医学综述》1998,4(9):507-508
<正>青壮年猝死综合征(Sudden manhood death syndrome,SMD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猝死,由于常规尸体检验不能发现足以说明死因的病理变化,只能通过排除其它各种死因后才能作出诊断。本文对10例SMDS进行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和肌动蛋白变化的研究,旨在为探讨其死亡原因和致死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青壮年猝死综合征是一类死因不明的疾病。近年来,由于引入新研究技术,该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表明:在蛋白水平,心肌肌红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肌动蛋白和血浆白蛋白的含量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改变;在基因水平,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的相关基因位点存在一定的突变现象,而青壮年猝死综合征家系HLA-DRB1*12021和DQB1*0301/09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5-羟色胺和5-羟色胺转运体在青壮年猝死综合征脑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8例青壮年猝死综合征脑组织中5-羟色胺和5-羟色胺转运体的表达水平,利用图像分析技术测量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青壮年猝死征死者脑干中缝背核5-羟色胺的平均光密度值低于正常脑组织,而5-羟色胺转运体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正常脑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羟色胺及5-羟色胺转运体的变化参与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的发病过程,可作为诊断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青壮年猝死病理学研究。方法:对内蒙古赤峰地区1980-2005年间猝死病例203例尸体进行病理学解剖,从宏观到微观的病理学研究。结果:203例猝死尸检中,男∶女=1.4∶1,年龄分布20-39岁所占比例较高,138例,占67.98%;其中男性以30-49岁之间猝死比例较高60例,占29.56%,占男性猝死的50.42%;女性以20-39岁的猝死比例较高,54例,占26.60%,占女性猝死的64.29%。各年龄段猝死构成之间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心脏疾病147例,占72.4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38例占18.72%。结论:女性猝死的高峰比男性提前一个年龄段(10岁),心肌脂肪浸润在女性猝死中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猝死的诱因、病因,总结预防及及时治疗的措施。方法对2年来急救中心就诊猝死的青壮年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5例中仅存活1例。结论青壮年猝死总体抢救成功率不高,应以预防为主,及早诊治原发病,及时对猝死病人进行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MOG1基因的变异位点,探讨其与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的关系。方法提取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的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MOG1基因编码区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以及3′侧翼区序列,直接行DNA测序以明确遗传变异类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病例组中共检测到3个变异位点,其中2个为新发现的突变,分别为c.285GC(p.L95L)和c.*4CT,另1个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437+16CT。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c.437+16CT位点基因型分布(P=0.071)和等位基因频率(P=0.819)存在一定程度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OG1基因是否是中国人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的易感基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28例青壮年冠心病猝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保卫 《当代医学》2009,15(13):96-97
目的分析探讨中青年冠心瘸猝死的原因及特点,以进一步提高预防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心内科1998年3月~2008年1月收治的28例青壮年冠心病箨死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级中青年猝死发生前多有诱因、先兆,以急性广泛性前壁心梗、心律失常为主。结论加强相关医学常识的普及宣传,完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是预防冠心病猝死基础,正确识别猝死前兆、加强监护、及时干预治疗以减少猝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免疫组化LSAB法应用中关键环节的处理吴洪娟郭文君刘雨清魏志新(潍坊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潍坊261042)LSAB法(Labeledstrptavidinbiotinmethod)是目前最理想的快速、高敏感的免疫组化染色法,其敏感性比ABC法(A-vi...  相似文献   

10.
Envision法与LSAB法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目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应用最为广泛的Envision二步法与LSAB三步法进行比较。方法:将本科常规肿瘤活检标本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分别应用CK、Envision法和LSAB法进行相应的30多种不同单克隆/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两种方法特异性强,阳性定位准确,无差异。Envision法敏感度及阳性强度均优于LSAB法,操作更为简便,更省时,背景清晰,非特异性染色少,缺点是试剂盒在价格上略高于LSAB法。结论:Envision二步法特别适合于快速临床病理诊断,而LSAB法应用于科研或定量试验比Envision法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find the pathogenesis of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 IDS) from changes of pulmonurry surfactant. Methods By means of thin-layer ckromatography technique, surfactant in whole lung specimens of 10 infants with SIDS and 10 control infants without SIDS (dead of nonrespiratory diseases ) were examin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Results Eleven components in pulmonary surfactant were examined qualitatively, including lysophosphatidylcholine , sphingomyelin , phosphatidylcholine , phosphatidylserine , phosphatidylinositol , phos phatidylethanolamine , phosphatidylglycerol , diphosphatidylylycerol , phosphatidic acid, cholesterol and neutral lipids. Quantitative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surfactant of whole lung specimens in sudden death group [-(8.9±1.0) rng/g wet lung weight]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12. 6±1.4) mg/g uet lung weight, P<0. 01]. Qualitative variance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s of phosphatidylcholine (49. 4 % ± 2. 0 % ) and phosphatidylylycerol ( 2. 6 % ± 0. 7 % ) decreased markedly in sudden death group compared with those in control group (61.5 % ± 3. 0 % and 4.3 % ±1. 5%, P < 0. 01 ). Conclusion Before death there is serions defect on metabolism of pulmonary surfactant in sudden death infants, with the amount decreasing and the ratio of its components being disturbed,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thogenies of SIDS.  相似文献   

12.
Suddeninfantdeathsyndromeisadiseasewhichcausesunexpecteddeathofinfants .Itspathogenesiswasunknowntillnow .Thepresentinvestigationonetiologywasperformedonpul monarysurfactant.MaterialsandMethodsSamplecollectionAllcaseswerefromInfantIntensiveCareUnit.Thef…  相似文献   

13.
对猝死病例进行尸检和法医学检验,以确定死亡原因,在医学、法医学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经尸检及其它检验的猝死病例100例。93例(93%)能找到猝死原因,包括心脏疾病47例(47%);消化系统疾病21例(2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6例(16%);呼吸系统疾病6例(6%);所谓胸腺淋巴体质3例(3%)。未找到死因7例(7%)。由于心脏疾病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应引起临床医师、病理医师及法医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4.
PTCD内外引流术后猝死原因的探讨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PTCD内外引流术导致术后猝死的原因,提出可能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近4年来发生在PTCD内外引流术后死亡病例的情况,其中猝死2例。结果内外引流术共32例,死亡3例(占9.4%),其中1例于术后16d死于重症胰腺炎,另2例为本文所讨论的不明原因猝死。结论PTCD不是简单的胆道置管引流,手术本身及术后改变可导致多种病理生理异常,甚至猝死。因此,应重视PTCD围手术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青壮年不明原因夜间睡眠中猝死(SMDS)病例的SCN5A基因型特征。【方法】选取120例中国汉族人群散发SMDS病例,提取其基因组DNA,对PCR产物(包含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拼接区)进行直接测序。鉴定基因内的遗传变异,以相同人群健康组作对照。【结果】120例SMDS散发病例中共发现SCN5A的11个突变位点,其中,Y1434Y、L1566L为编码区同义突变,V95I、R121Q、R367H、R1512W为已报道的错义突变,R513H、D870H、V1202M、V1764D、S1937F为本研究新发现的错义突变。【结论】首次较全面地获得了中国人SMDS病例SCN5A基因型特征,丰富了SMDS的分子病理学数据库,同时,为进一步探索心脏钠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与SMDS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猝死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统计分析 118例猝死者的性别、年龄、死亡原因和猝死诱因等。结果 ①猝死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男女之比为 3.5∶1;年龄高峰在 30~ 5 9岁。②心血管系统疾病猝死居首位(38.1%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7.8% )及呼吸系统疾病 (13.6 % )次之 ,其他系统疾病较少见 ;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肺炎分别居各系统疾病之首。③猝死诱因以争吵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撕打损伤、注射、手术、药物最多见。结论 对猝死的法医学检验鉴定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心血管病人猝死的原因是心率的快慢和心律失常,血压变化,斑块破裂、栓体分离和栓塞心脏血管,代谢综合征,健康态度,不良生活习惯,并针对猝死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邢冰琛 《黑龙江医学》2012,36(10):730-731
近年来,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每年都有增加,是直接危及人类生存的一大杀手。对于心脏性猝死的急救及预防知识的普及已迫在眉睫。本文着重对心脏性猝死的概念、发病原因以及分期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心脏性猝死在发病时的急救治疗手段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预防,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猝死的诱因以减少哮喘猝死发生.方法回顾性地复习并分析10例哮喘猝死患者的临床相关病史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9女1男,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40.7岁.哮喘病史1-40年不等,平均约18.7年.发病季节和时间:1-2月发病3例,5-8月7例;有3例在夜间8-10p m时突发呼吸困难加重,7例在早晨至中午时突发;可能诱因:5例与进食(如鱼类、肉食等)有关,3例可能与感染加重有关,1例在登山活动中,1例在注射斯奇康后.10例患者中3例有哮喘家族史.本组病例中5例患者曾到呼吸专科进行过诊治,但依从性均差,其余5例从未到呼吸专科诊治.10例患者均未接受规范化治疗.5例在心肺复苏后急查血常规, WBC12.4—18.16x109/L者3例,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者2例.10例哮喘猝死患者均经心肺复苏,5例当即死亡,4例死于脑死亡及其它并发症,1例存留智力障碍.讨论:诱发和增加哮喘猝死的因素多种,如中青年女性、冬季与夏季、食物过敏、感染加重,家族史等,缺乏及时就医;加强对哮喘患者的防治教育和规范性治疗,及加强院前急救十分重要,可提高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水平,减少治哮喘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猝死尸检79例,男女之比为2:1,朝鲜族和汉族之间猝死发病率无差异.猝死的两个高峰年龄是21~40岁及10岁以下;12月和1月寒冷季节猝死者22例(28.1%),在22:00~6:00时间内发病者28例(35.4%).致猝死的疾病以心血管系统疾病最多,为34例(43.3%);其中在1965年以前以克山病猝死者为多,而在1966年以后以冠心病猝死者为多.尸检中不能确定死因者13例(1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