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手术后切口感染几乎均自缝线或其周围开始.切口存在缝线增加了宿主组织对感染的易感性.当有丝线存在时,引起感染所需要的细菌数量可减少10,000倍.粘膜面的感染首先通过致病菌的接触.不同致病菌对粘膜面的粘附具有选择性,此种选择性与细菌和宿主的表面组成有关.如化脓性葡萄球菌较大肠杆菌更易粘附在人类的咽部细胞上;霍乱弧菌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2.
上行感染引起肾盂肾炎的细菌多半为肠杆菌科(源自粪便菌丛)。多数细菌具有粘着尿路粘膜或上皮的菌毛,通过它识别宿主糖蛋白和/或糖脂受体。Ⅰ型菌毛的主要受体在糖蛋白,是D-甘露醣残基,加入D-甘露醣时,细菌的粘附则被阻断。糖蛋白仅为尿路上皮外套,外套脱落感染便被清除。细菌毒性,包括侵袭性强,干预调理素作用和吞噬作用的荚膜K抗原及细菌体脂多糖中的O抗原(内毒素)。内毒素主要作用于平滑肌,可使输尿管蠕动减弱或停止,可使非阻塞性肾盂肾炎者的输尿管引起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免疫抑制、烧伤或创伤情况下,因肠道屏障功能衰竭引起的肠道细菌易位在全身性感染的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消化道粘液可能通过影响细菌与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来发挥屏障作用,因此细胞粘液的耗竭将会造成细菌易位的增加。本实验在体外用尤氏囊(Ussing chamber)研究肠道粘液耗竭后对细菌穿越回肠粘膜上皮的影响。实验用12  相似文献   

4.
已知全静脉营养(TPN)可抑制免疫功能,不用肠饲会破坏胃肠屏障,使细菌等进入体内而引起炎症和远处感染,其中分泌型IgA(sIgA)起很大的作用。肠道相关淋巴样组织(GALT)与IgA的生成有关。Kudsk曾证实静脉营养或TPN导致粘膜固有层等处GALT的B和T细胞弥漫性萎缩,现进一步研究TPN与呼吸道粘膜  相似文献   

5.
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腺性膀胱炎是1899年Stoerck首先描述的一种膀胱粘膜增生性病变。一、发病因素 1.正常泌尿系上皮的化生改变:正常的膀胱粘膜无腺体存在,当有长期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等)和慢性刺激(如结石、异物)时,粘膜上皮首先形成上皮芽,伴有上皮芽的移行上皮细胞向下增殖,被挤压于粘膜固有层而形成移行上皮巢,即所谓的Von Brunn’s巢或腺。这种上皮巢可以逐  相似文献   

6.
膀胱粘膜增生性病变的临床及病理特点(附42例报告)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膀胱粘膜上皮增生性病变的病因学及临床和病理特点。 方法 对 12 0例有下尿路刺激症状、排尿困难和血尿的患者进行尿道膀胱镜检和活检 ,结合病史、尿常规和尿动力学检查 ,对其中 4 2例膀胱粘膜上皮增生性病变进行分析。 结果  4 2例患者中 ,存在下尿路感染征象者 3 7例 ( 88% ) ,有下尿路梗阻表现者 2 4例 ( 5 7% ) ,下尿路梗阻患者均合并有感染。 3例合并移行细胞癌 ,1例尿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 结论 膀胱粘膜上皮增生性病变 ,尤其是膀胱镜下粘膜无显著改变型增生性病变 ,是慢性下尿路感染和梗阻患者尿路上皮较常见的变异现象 ,慢性下尿路感染和梗阻可能是其致病原因。建议根据病变范围和组织学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新进展,尿路细菌的粘附性研究便是其中之一,运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增强机体抗感染力,减弱细菌致病力,从而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细菌对尿路上皮的粘附致病菌不论从血循或由逆行进入泌尿系,不一定导致尿路感染,这是因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的蠕动、收缩功能和尿液的稀释冲洗作用,使细菌在泌尿系停留时间很短。病菌要引起泌尿系炎症,首  相似文献   

8.
麻醉作用原理的最新理论目前集中于麻醉剂在神经细胞膜上引起干扰变化的问题。因为麻醉的效能和麻醉剂的脂溶性之间存在正相关,所以通常认为麻醉剂在细胞膜的类脂层起的变化是疏水作用(神经对麻醉剂的  相似文献   

9.
一、肠道细菌移位的概念正常居住在肠道中的原籍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穿过相对完整的粘膜上皮进入组织,到达肠系膜淋巴结、腹腔内外脏器(肝、脾、肺等)和血液,并可能造成内源性感染。肠内细菌向肠外组织迁移的这一现象,称为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或易位、迁移。应把细菌移位和微生物侵犯肠粘膜区分开来。在细菌移位,虽然许多致病因素如失血性休克和创伤应激可造成粘膜微结构的损害,但消化道的组织  相似文献   

10.
胆道梗阻对犬小肠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犬制作胆道梗阻模型,观察梗阻后不同时相犬十二指肠和回盲部需氧菌与厌氧菌的变化,并对其肠壁进行组织学与超微结构观察.以探讨胆道梗阻对小肠菌群的影响和肠道菌群在胆道感染等内源生感染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随犬胆道梗阻时间的延长.小肠菌群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表现为细菌的轻度增殖,定殖菌种数增多,下段小肠细菌(主要是大脑杆菌)移位到十二指肠,使十二指肠内总需氧菌和大肠杆菌的定殖率明显增高;回肠粘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上皮微绒毛减少、破坏等病理改变。由此表明.胆道梗阻时肠菌失调和肠粘膜屏障的破坏可能与胆道梗阻时胆道感染发生率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临床上在及时解除胆道梗阻的同时,还应注意调整胆道梗阻患者的肠道菌群平衡.阻止下消化道细菌上行定植.以防止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用犬制作胆道梗阻模型,观察梗阻后不同时相犬十二指肠和回盲部需氧菌与厌氧菌的变化,并对其肠壁进行组织学与超微结构观察,以探讨胆道梗阻对小肠菌群的影响和肠道菌群在胆道感染等内源性感染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随犬胆道梗阻时间的延长,小肠菌群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表现为细菌的轻度增殖,定殖菌种数增多,下段小肠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移位到十二指肠,使十二指肠内总需氧菌和大肠杆菌的定殖率明显增高;回肠粘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上皮微绒毛减少、破坏等病理改变。由此表明,胆道梗阻时肠菌失凋和肠粘膜屏障的破坏可能与胆道梗阻时胆道感染发生率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临床上在及时解除胆道梗阻的同时,还应注意调整胆道梗阻患者的肠道菌群平衡,阻止下消化道细菌上行定植,以防上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粘膜屏障损伤和肠道细菌移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常居住在肠道中的原籍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穿过相对完整的粘膜上皮进入组织,到达肠系膜淋巴结、腹腔内外脏器(肝、脾、肺等)和血液。并可能造成内源性感染。肠内细菌向肠外组织迁移的这一现象,称为细菌移位(hacterial translocation.BT),或易位、迁移。  相似文献   

13.
消化道内病原体可通过肠粘膜屏障进入血循环,细菌可通过上皮粘膜到达肠系膜淋巴结、肝、脾、腹腔等称之为细菌迁移,作者论证细菌与内毒素通过肠粘膜屏障引起各种并发症和一些外科临床感兴趣的问题.肠道作为病原体的来源:Jacob等经大量调查证  相似文献   

14.
人工瓣膜材料细菌粘附与细菌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评价人工瓣膜材料细菌粘附与细菌生长的关系。方法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125Ⅰ标记细菌放射性测定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的生长曲线,同时测定4种细菌对人工瓣膜材料涤纶、热解碳、聚四氟乙烯的粘附情况。结果4种细菌对3种人工瓣膜材料粘附能力与细菌生长曲线基本一致。细菌在体外生长不受人工瓣膜材料存在的影响,不同时间同一细菌对同一材料粘附不同。结论细菌对材料粘附与细菌生长曲线基本一致,细菌对人工瓣膜材料的粘附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肠道细菌移位和外科重症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一、肠道细菌移位的概念 创伤、应激后的患者容易出现脓毒症和菌血症,有时不能用局部损伤来解释;血中培养出来的细菌,往往与肠道常驻菌相同,这使人怀疑肠道是否扮演着感染源的角色.现已查明,正常居住在肠道中的原籍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穿过相对完整的粘膜上皮进入组织,到达肠系膜淋巴结、脏器和血流,并可能引起肠源性感染.肠内细菌向肠外组织迁移的这一现象,称为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或易位、迁移.  相似文献   

16.
尿路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尿路感染 (UrinaryTractInfection ,UTI)是指病原体在尿路及尿液中繁殖 ,并侵犯尿路粘膜和组织 ,其病原体以细菌最多见 ,病毒、支原体、衣原体、霉菌及寄生虫等也可引起。据统计 ,细菌感染占90 %以上 ,女性一生中曾患过UTI者约为 2 0 %~30 % ,老年人的患病率约为 1 0 %以上 ,故为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1 尿路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在目前最多见的是细菌 ,其次为支原体、衣原体和霉菌感染。现将其扼要叙述于下。1 .1 尿细菌检查 对非特异性细菌如大肠杆菌 ,以中段尿培养法较为准确。近年来对其菌落计数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认为生物材料的感染原因与一些具特殊粘附性质的细菌有关。例如葡萄球菌E-46细胞就非常容易粘附骨水泥并产生一种粘附性的生物膜。本研究旨在了解含有妥布霉素(tobramycin)的骨水泥在影响细菌粘附和细菌繁殖方面的作用。将无菌硫酸妥布霉素粉剂与骨水泥混合(比例为1.2g:40g)。后制成盘状试件。每个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清利冲剂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 (UropathogenicEscherichiColi,UEC)在人尿道上皮细胞的粘附效应及对其P菌毛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内外实验 ,观察经清利冲剂处理后人尿道上皮细胞细菌粘附的数量。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和P菌毛。结果 :经清利冲剂处理后尿道上皮细胞上UEC明显减少 (P <0 .0 1) ,P菌毛表达被抑制。结论 :清利冲剂通过抑制P菌毛的表达 ,阻止UEC对人尿道上皮细胞的粘附而起到治疗尿路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银杏内酯B对重症胆管炎大鼠细菌移位的作用。方法 取Wistar大鼠,分3组:假手术组、感染组、治疗组,各12只。术前用荧光素标记大肠杆菌给鼠灌胃后,在感染组、治疗组制成急性胆管炎模型。假手术组只游离胆管。术后30min感染组腹腔内注射二甲亚砜,治疗组注射银杏内酯B。6h后活杀取肠系膜淋巴结和肝制成为10%组织匀浆在荧光显微镜下细菌计数。同时光镜下观察小肠和肝病理形态变化。另选取12只大鼠,用4%镧行肠系膜上静脉灌注随后用戊二醛灌注内固定,取该段小肠处理后在电镜观察镧在肠粘膜屏障的通透性。结果 治疗组各细菌移位数较感染组均显著减少(P<0.01)。肠粘膜和肝病理损害也明显轻(P<0.05)。电镜下,治疗组镧在肠粘膜通透性下降。结论 银杏内酯B可以减少急性胆管炎时肠道细菌向肠系膜淋巴结和远位器官的移位,并对肠粘膜屏障和肝等组织器官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粘膜免疫系统的主要成份分泌型IgA的合成、表达到分泌物中可预防细菌和病毒粘附到粘膜内皮细胞上,由此阻止它们的致病性,防止全身免疫系统进一步被激活。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导致粘膜表面IgA和IgG明显降低。所有实验都证实严重分解代谢应激能释放内源性糖皮质激素。故研究了纯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对粘膜IgA、细菌粘附粘膜和细菌移位的影响。20只雌性 Fischer大鼠随机分两组,组Ⅰ每日腹腔注射0.5ml生理盐水连续两天,组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