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2例临床疑似小儿胃炎的胃镜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胃炎的痛因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e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不同病程的胃镜下黏膜形态改变,胆汁返流性胃炎(Bilebacr flow gastrites BRG)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利用成人电子胃镜作形态检查,同时作HP检测。结果胃镜结果提示胃炎32例(100%),其中HP感染检出率(62.50%),痛程3月-1年左右,胃黏膜以充血渗出型为主;病程〉2年的胃十二指肠球部黏膜以颗粒结节型为主;BRG组的HP感染检出率为16.60%。讨论HP感染是小儿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小儿的HP检出率高,且随着痛程延长胃粘膜形态发生颗粒结节样改变;BRG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非胆汁返流性胃炎。无痛胃镜检查可提高儿童胃镜检查的配合率,明确病因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儿童650例胃镜检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探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情况及胃镜在小儿消化道疾病诊查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总结并分析了1985年8月-2003年9月650例小儿胃镜检查的资料。结果 该组病例发现上消化道疾病患者644例,阳性查出率99.08%,其中浅表性胃炎、浅表性胃炎伴十二指肠炎及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较高,6例未见异常。结论 胃镜检查对小儿上消化道疾病是一种快速、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对有上消化道症状者应尽早进、行胃镜检查。大部分成人胃镜检查用于小儿检查是可行的,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胃镜检查特点及意义。方法对本院156例小儿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6例小儿胃镜检查结果为慢性浅表性胃炎72例,十二指肠球炎14例,二者占55.1%。胃溃疡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2例,二者占32.7%,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溃疡病中占82.4%;溃疡病集中在8-14岁。其他包括食管炎2例,食管静脉曲张4例,贲门口炎3例,炎性息肉3例,胃石2例,取胃异物3例,胆汁反流2例,共占12.1%。40例Hp检测阳性率26例,占65.0%。结论本组显示慢性胃、十二指肠球炎为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次为溃疡病。Hp的感染与慢性胃炎、溃疡病有关。而且应用成人胃镜对小儿上消化道检查在经验丰富的专职医生操作下是安全的。因此对14岁患儿有上消化道症状尤其疑有溃疡病者应尽早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提高小儿生活质量及身体发育、学习均有益。  相似文献   

4.
小儿慢性胃炎胃镜下形态和组织病理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小儿慢性胃炎胃镜下形态与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旨在提高小儿慢性胃炎诊断的准确性。方法以108例小儿慢性胃炎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胃镜对胃黏膜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取胃黏膜行组织病理检查。对胃镜下形态与相应组织病理改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胃镜观察108例患儿均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10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例。10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伴淋巴滤泡形成15例(占14.2%),伴急性活动性炎症11例(占10.4%)。伴肠化生2例(占1.9%)。组织病理Hp检测阳性43例(占40.6%),其中11例伴急性活动性炎症中有8例(占72.7%)Hp阳性,15例伴淋巴滤泡形成的慢性胃炎中有12例(占80.0%)Hp阳性。胃镜下表现为微小结节形成的儿童有更高的Hp感染率,而且Hp感染与炎症活动性及重度胃炎关系密切。结论小儿慢性胃炎绝大多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不论是胃镜下形态还是病理学改变都与成人有一定的差别。胃镜检查对小儿慢性胃炎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而且胃镜下形态特征与组织病理改变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李英  黎飞燕  蔡家凤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3):331-331,333
目的总结成人胃镜在小儿中应用的经验体会。方法采用日本OlympusXQ-20纤维胃镜及日本PentaxEG-2940电子胃镜对58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小儿行胃镜检查。结果检出消化性溃疡17例(29.3%)、慢性糜烂性胃炎18例(22%)、慢性浅表性胃炎32例(55.2%)、十二指肠球炎3例(5.2%),HP阳性5例(38.5%)。结论成人胃镜用于小儿检查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儿童胃镜对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及儿童胃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方法 对临床疑似上消化道疾病738例小儿进行胃镜检查,同时取胃黏膜做HP感染检测.结果 浅表性胃炎372例,占50.4%;浅表性胃窦炎285例,占38.6%,其中伴局部糜烂117例,局部萎缩42例,伴胆汁反流50例;糜烂性胃炎67例,占9.1%;反流性食管炎105例,占14.2%;十二指肠球炎151例,占20.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1例,占12.3%;球后溃疡4例;幽门管口溃疡3例;胃溃疡5例.结论 儿童胃病中浅表性胃炎检出率最高,HP感染是小儿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儿童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疑有上消化道疾病的279例儿童进行胃镜检查及对87例患儿中87例接受^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84例作快速尿素酶试验,63例行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如三项检查中有2项或2项以上阳性者则可诊断为HP感染。[结果]279例胃镜检查出上消化道疾病277例。其中慢性胃炎168例,消化性溃疡92例,十二指肠炎21例,食管炎7例,过敏性紫癜5例,食管异物3例,胃内异物2例,胃息肉、胃黏膜脱垂、食道裂孔疝、食管贲门炎各1例,正常2例。87例HP检测中,阳性率为51.72%。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48.88%(22/4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1.29(19/31),十二指肠炎40.0%(2/5),胃溃疡33.33%(2/6)。【结论】儿童上消化道疾病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主。HP感染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高,其次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且儿童HP感染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相似文献   

8.
消化内镜下诊治小儿上消化道出血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经内镜检查明确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性质及部位。方法:用电子胃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结果:十二指肠球溃疡19例。浅表性胃炎伴糜烂14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1例,胃溃疡8例,贫血胃4例,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2例。食管裂孔疝1例,恶性肿瘤1例。结论:胃镜检查是诊治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最好手段,上消化道出血以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9.
蒋宏 《临床医学》2002,22(3):1-2
目的:探讨青少年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将年龄14-22岁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3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无上消化道疾病的60例青少年作为对照组。胃镜检查时取胃粘膜检测HP,观察青少年上消化道疾病与HP的关系,并将农村、城市病人HP感染进行比较。结果:青少年上消化道疾病HP阳性率为47.7%,其中慢性胃炎为(65.154)41.6%,十二指肠球炎为(40/88)45.5%,消化性溃疡(40/62)64.5%,胃息肉(2/3)66.7%,胃癌(1/1)100%。对照组HP阳性率为26.7%,城市青少年上消化道疾病HP阳性率为(53/143)37.76%,农村病人为(93/165)56.36%。结论:青少年上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密切相关,农村较城市病人HP感染率为高(P<0.01)。  相似文献   

10.
纤维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邓若愚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7):2013-2014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对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纤维胃镜检查,所有患儿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并分析其结果.结果:80例患儿中,消化性溃疡41例,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主,重度浅表性胃炎21例,急性胃黏膜病变9例;HP检测47例阳性中均发生溃疡或者浅表性胃炎,所有患儿均采取无痛性胃镜检查及治疗.结论: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所致出血最多见,且与HP感染密切相关.早期无痛性胃镜检查小儿上消化道出血能早期明确病因并指导治疗,简单易行,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纤维胃镜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2例14岁以下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结果。结果 胃镜病变检出异常115例(94.3%),主要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93例(76.2%),上消化道溃疡(PU)28例(23.0%);其中复合性病变36例(30.3%)。结论 儿童上消化系疾病有低龄化趋势,应重视胃镜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的特点。方法:对114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诊断的病理观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慢性胃炎占首位,达34.04%,其次是急性胃粘膜疾病占13.51%,上消化道溃疡25%,上消化道肿瘤21.40%。肠上皮化生12.98%,不典型增生10%。结论:提示胃镜检查对于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利军  赵桂燕 《临床医学》2005,25(10):53-54
目的探讨有上消化道症状的50岁以上老年人胃镜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日~2003年9月30日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50岁以上老年人胃镜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组50岁以上老年人疾病检出率为100%,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72%,上消化道恶性肿瘤34.7%,食管炎28.7%,十二指肠球炎10.6%,消化性溃疡9.4%。结论50岁以上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以慢性胃炎、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多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和分析湘西地区苗族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对有上消化道症状朱本院胃镜室检查的522例苗族患者行常规胃镜检查,同时检测HP感染情况。 结果 1522例患者HP感染率为29.1%,其中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胆汁反流性胃炎、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的HP感染率分别为22.8%、45.5%、42.7%、30%、11.7%、16.7%, 结论 HP是上消化道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湘西地区苗族人HP感染率不高,可能属HP感染低发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60岁以上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行幽门螺杆菌(HP)及空腹血清胃泌素(SG)检测,对HP(+)组与HP(-)组的SG作对比;抗HP治疗前后SG的水平,病理组织学比较,探讨二与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关系。方法:每1例患均行空腹SG测定,电子胃镜检查, 活检HP快速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及病理组织学检查。HP(+)组抗HP治疗,1mo后复查上述检查。结果:HP(+)组SG明显高于HP(-)组(P<0.01),治疗后HP转阴组比非转阴组SG水平明显下降(P<0.01),胃粘膜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轻。结论:HP亦是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并刺激增高胃泌素水平是导致胃粘膜炎症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与胃底胃炎发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上消化道症状的101例患者分别作胃镜检查及钳取胃粘膜进行快速尿素酶检查,按内镜下表现将他们分为四组,I组(n=18):胃底部有炎症改变,而胃窦都无炎症改变;Ⅱ组(n=36):胃底部无炎症改变,而胃霎部有炎症改变;Ⅲ组(n=26):胃底、胃霎部均有炎症改变;Ⅳ组(n=21):胃底、胃窦部均无炎症改变。结果:Ⅰ、Ⅱ、Ⅲ、Ⅳ组胃底部幽门螺杆菌(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6.67%、33.33%、65.39%、28.57%,Ⅰ组HP感染情况较Ⅱ、Ⅳ组明显增高(P<0.05),Ⅲ组HP感染情况亦明显高于Ⅱ、Ⅳ组(P<0.05),Ⅱ、Ⅳ组胃底HP感染情况相近(P>0,05),Ⅰ、Ⅲ组胃底HP感染情况也相近(P>0.05),这些说明胃底胃炎与胃底HP感染相关:Ⅰ、Ⅱ、Ⅲ、Ⅳ组胃窦部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6.67%、63.89%、69.73%、33.33%。Ⅰ、Ⅱ、Ⅲ组胃窦HP感染情况均明显高于Ⅳ组(P<0.05),说明胃部炎症病人胃窦HP感染情况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组。所有患者胃底、胃窦部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5.53%、59.41%,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果表明:HP为胃底胃炎的致病因素,胃底炎可能是胃窦炎症进展的结果,对胃底胃炎的治疗,应选用抗生素根除H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镜下黏膜形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诊断的价值。方法对胃镜普通白光下诊断为CAG的400例病人的镜下与病理诊断符合程度进行研究,并计算各种黏膜形态对CAG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胃镜诊断为CAG的400例标本病理诊断为CAG者27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21例,胃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9.75%。胃镜下的各种表现对CAG诊断的灵敏度为5.02%~35.13%,一种表现的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低,两种表现共存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39%、95.87%和79.49%、89.36%,3种表现同时存在时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为100.00%。黏膜粗糙伴淡黄色结节、瓷白色结节、鱼鳞状改变对肠上皮化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43%、86.36%、100.00%。结论胃镜下两种及以上表现并存对CAG诊断准确率高,黏膜粗糙伴淡黄色结节、瓷白色结节、鱼鳞状改变对诊断肠上皮化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海岛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现状,及其与胃部疾病的关系,从而为进一步做好预防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儿科收治的673例胃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对60例慢性非活动性胃炎、465例慢性活动性胃炎、36例胃溃疡、112例十二指肠溃疡等不同病种患儿的HP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5例慢性活动性胃炎患儿的HP总感染率为40.4%,并且随着胃炎程度的加重HP阳性率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病种间HP感染分析显示:儿童慢性活动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与HP感染密切相关,HP阳性率分别为40.4%、88.9%和96.4%,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HP感染与儿童患儿胃炎的炎症程度、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积极预防并阻断HP感染的传播途径,养好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有利于减少儿童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疾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情况.方法:选择有上消化道症状的325例患儿行胃镜检查,分析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胃镜检查结果及H.pylori感染的相关情况.结果:(1)325例患儿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为96.3%,常见疾病依次为慢性浅表性胃炎59.1%,胆汁返流性胃炎12.9%,十二指肠球炎12.6%,十二指肠球溃疡11.7%.(2)腹痛在上消化道疾病中占比例最高为88.3%.上消化道出血36例,以十二指肠球溃疡为主占61.1%.呕吐主要以胆汁返流性胃炎为主占47.6%.(3)各种上消化道疾病中H.pylori检出率以十二指肠球溃疡为最高(71.1%),上消化道出血H.pylori检出率66.7% (24/36),慢性浅表性胃炎H.pylori检出率40.1%(77/192).(4)325例患儿中H.pylori平均感染率为42.8%,男性感染率为44.8%,女性感染率为40.4%,男女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65,P>0.05).各年龄组H.pylori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3~6岁组30.4%(24/79),7~11岁组42.1%(48/114),12~ 16岁组50.8%(67/132),差异有显著性(x2=8.13,P< 0.05).结论:上消化道症状患儿的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较高,腹痛、呕吐以胃炎为多见.H.pylori感染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疣状胃炎(VG)的胃镜和病理表现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1日至2009年7月1日在本院消化内镜室做检查的465例VG患者的胃镜及病理结果。胃镜下观察VG的好发部位、个数、类型,取胃组织做病理检查,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结果】VG检出率为3.99%。392例(84.30%)疣状隆起≤10个,73例(15.70%)疣状隆起〉10个;成熟型146例(31.40%),未成熟型319例(68.60%);单发于胃窦部的最多,为374例(80.60%),其次为同时发生于胃窦和胃角部,为81例(17.46%);伴随的诊断最多的依次是十二指肠炎65例(13.98%)、消化性溃疡54例(11.61%)、反流性食道炎51例(10.97%)、胃息肉26例(5.59%)。HP阳性者262例(56.34%),HP阴性者203例(43.66%)。232例患者做病理检查,其中肠上皮化生者93例(40.09Yo),异型增生者30例(12.93%),合并萎缩者18例(7.76%)。经统计学分析,成熟型和不成熟型疣状胃炎在肠化、萎缩和异型增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1925)。【结论】VG多见于胃窦部,不成熟型多见,有相当的Hp感染率及相当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萎缩比率。但成熟型与不成熟型疣状胃炎在肠化、萎缩和异型增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