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鹏  彭成 《山东医药》2002,42(14):31
自 198 9年以来 ,我院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13 2例 ,术中、术后注意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13 2例中 ,男 78例 ,女 5 4例 ;年龄 2 2~85岁 ,平均 68.2岁。其中股骨颈骨折 49例 ,股骨头坏死 73例 ,强直性脊柱炎 5例 ,股骨头良性肿瘤 2例 ,其他 3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40例 ,全髋关节置换 92例。 4例有深静脉血栓病史 ,6例伴患肢大隐静脉曲张 ,11例伴糖尿病。上述患者术中及术后均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术中避免长时间髋内收位 ,保持充足血容量 ,术中止血彻底。2术后负压吸引 ,防止髋部、腹股沟…  相似文献   

2.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因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已成为各种髋部疾患的终末治疗手段,但TH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却成为临床上一项棘手问题,更为严重的是DVT是继发致死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基础病因.1999年吕厚山等[1]首次报道我国THR后并发DVT的发生率为40%,2005年关振鹏等[2]报道THR后并发DVT的发生率降至16.3%,而查振刚[3]等报道其发生率为11.2%.随着对THR后DVT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其预防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现结合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们对34例髋关节置换患者运用循征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0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加强围手术期的宣教、治疗、护理等相应措施。结果 100例均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结论通过预防和治疗、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预防。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3月在该院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考察患者的血栓形成情况、超声检查结果、血液学指标及血浆凝血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观察组超声检查结果血流瘀滞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观察组的D-二聚体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章灵君 《心脏杂志》2005,17(4):401-40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约40%-65%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约0.5%-2.0%的患者发生致命性肺栓塞(PE)。PE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致死原因。因此,对于围术期存在高危因素的高龄患者,更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治疗和护理,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1年12月对11例高龄患者(男性〉70岁,女性〉65岁)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DVT4例,发生率为36%;  相似文献   

7.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临床上采取基础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相结合的方法。在基础预防措施中,我科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制定了术后预防DVT的系统功能训练计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惠萍 《山东医药》2009,49(17):28-28
2000年6月~2007年6月,我院行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THA)手术206例,其中发生深静脉血栓(DVT)16例,发生率7.7%。现就DVT防治措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原发病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影响.方法 147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根据原发病不同分为两组:骨折组68例,均为股骨颈骨折患者,骨病组79例.术前常规检查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对术后出现患肢肿胀和/或疼痛,下肢伴有或不伴有Homans征/Neuhofs征阳性的患者常规应用加压超声技术进行超声多谱勒检查.结果 骨折组和骨病组的APTT、PT、TT、Fib水平及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地解除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及适当调整双下肢长度等,近期效果明显优于其它手术。我们2001—10/2004—10对28例髋关节疾患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春梅  孙继玲 《山东医药》2005,45(27):28-28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998~2004年,我们共行人工关节置换术282例。现将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杨松运  何兴川  李健 《山东医药》2010,50(19):33-35
目的探讨P-选择素诊断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及其适合的诊断临界值。方法选择行单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2例,根据术后彩超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三组P-选择素水平;以不同检测值为临界点,以每个临界点对应的敏感度为纵坐标,1-特异度为横坐标作图得到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不同临界点时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似然比。结果血栓组术后P-选择素水平高于非血栓组,P〈0.01;选取曲线图中最左上方的点对应的值为42 ng/ml,AUC为0.716。结论P-选择素对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DVT的形成具有重要的预警作用;其诊断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42 ng/ml。  相似文献   

14.
张敬霞  蔡瑞民 《山东医药》2003,43(20):47-4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1999年2月~2002年10月,我们对36例行THA患者实施康复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1995年以来,我院共对650例高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术中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452例,女198例;年龄54~95岁。伴高血压278例,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302例,糖尿病78例,呼吸系统疾患64例。行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01例,全髋置换术249例,使用国产人工头(上海)202例,进口人工头(法国林可)199例,使用国产全髋关节(上海)108例,进口全髋关节(法国林可)141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均痊愈出院。 术前准备及护理:①术前参加病例讨论,全面掌握病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髋关节治疗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372份,以成立医护一体化小组为时间节点,分为对照组(38例)和干预组(早期184例+改进后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对照组与干预组DVT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干预组(早期)和干预组(改进后)DVT发生率分别为42.11%、31.52%和21.33%;干预组(早期)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改进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改进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组(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中,有效地减少了DVT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诊断为股骨颈骨折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17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68例,年龄在60~92(69.4±8.1)岁。分析术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采用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Ⅰ级33例、Ⅱ级49例、Ⅲ级29例、Ⅳ级6例;麻醉方式局麻80例、全麻37例;术中输血情况1~2u 38例、2u 42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8例(6.83%),深静脉血栓12例(10.26%),死亡5例(4.27%)。年龄(80岁)(OR=13.418,95%CI:1.201~149.916)、术前ASA评分Ⅲ、Ⅳ级(OR=18.782,95%CI:1.478~238.714)以及合并心力衰竭(OR=20.144,95%CI:1.094~370.942)患者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增加。年龄(80岁)(OR=2.392,95%CI:1.179~4.856)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危险性增加。结论年龄(80岁)、术前ASA评分Ⅲ、Ⅳ级、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增加,年龄(80岁)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THA)或膝关节置换(TKA)的1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患者58例为DVT组,未发生DVT的127例患者为无DVT对照组.结果:185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DVT发生率为31.4% (58/185),其中21例接受THA手术(21/118,17.8%),37例接受TKA手术(37/67,55.2%);血栓形成部位:腓肠肌静脉血栓38例,胫后静脉20例.x2检验显示两组年龄≥65岁,人体质量指数(BMI)≥25kg/m2,膝关节置换术,全身麻醉,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家族史者有显著差异(P<0.05~<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8.352,P=0.006),BMI (OR=4.639,P=0.011),麻醉方式(OR=7.345,P=0.008),手术方式(OR=3.235,P=0.018),VTE家族史(OR=7.749,P=0.007)均为DVT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降低关节置换手术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应注意降低体重,改进麻醉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00年3月~2003年5月,我科共有8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惠云  赵丹  李达 《山东医药》2011,51(9):12-12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骨科为112例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2例患者,男49例、女63例,年龄79~26岁。骨股颈骨折46例,股骨头坏死42例,骨性关节炎15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9例。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疗效满意,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