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掌握经翼点入路对下丘脑区结构显露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显份科技术。方法:12例(24侧)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尸颅上模拟翼点入路。借助手术显微镜6-25倍下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下丘脑区重要结构进行解剖。结果:经翼点入路,通过鞍区的手术间隙,。可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其分支,基底动脉顶端,垂体柄、漏斗区、终板等下丘脑区重要结构进行良好的暴露。结论:经翼点入路对鞍区病变。特别是颅咽管瘤和动脉瘤显微手术时,需熟悉局部解剖结构,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周围重要血管和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2.
邢涛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11,35(10):800-800,F0003
目的探讨垂体瘤治疗过程中的垂体激素变化,为术后垂体功能检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经翼点及经蝶行垂体腺瘤切除术,于手术前1周,术中及术后1、3、5、7、14、21 d同一时间段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结果手术全切对激素影响与切除不全的相比具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垂体瘤患者术前高激素水平状态。  相似文献   

3.
鞍区是动脉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鞍区脑膜瘤等多种病变的好发部位,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手段,但因鞍区位于颅底中央,位置较深,且与周围多种重要的血管、神经相邻,使手术显露难度增大。通过对经翼点[1-2]  相似文献   

4.
张嵘  陈小康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255-1255
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生长缓慢的颅内良性肿瘤。垂体瘤的手术途径大体可分为经颅垂体瘤切除和经蝶垂体瘤切除两种。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被认为既能切除肿瘤又能完好保存垂体功能,手术和麻醉时间短、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少、恢复快、死亡率低,所以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是目前国内外治疗垂体瘤的首选方法,收集自2002-02~2010-03对25例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效果满意,现将手术中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瘤所致中枢性甲亢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992~2006年在解放军总医院确诊和治疗的5例垂体TSH分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总结.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9.8(26~51)岁,平均病程为5.84(0.6~16)年.结果 5例垂体TSH分泌瘤占解放军总医院同期诊断的垂体腺瘤的0.33%(5/1 500).所有患者均伴有甲状腺毒症,其中4例为首发症状,例为视物模糊,所有患者均没有视野缺损.确诊之前误诊为原发性甲亢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者3例,治疗6~16年,其中1例曾2次行甲状腺手术治疗.5例患者均有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同时不伴TSH抑制(3.94~54.7mU/L);3例患者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TSH试验,例无反应、1例呈过强反应.鞍区MRI检查4例为大腺瘤(直径1.5~3.6cm),例为微腺瘤.4例大腺瘤患者均行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垂体腺瘤,例术后联合垂体放射治疗.术后1~2周复查血清甲状腺激素和TSH水平正常,随访3~32个月甲状腺功能仍正常.结论 甲状腺毒症患者血清TSH水平不被抑制时应警惕垂体TSH分泌瘤的存在,鞍区影像学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垂体TSH分泌瘤经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联合垂体放射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兴 《西南军医》2009,11(2):337-338
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目前治疗首选方法是肿瘤切除术,主要有经颅和经碟两种入路,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种一简单、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我院近两年应用比较广泛。2008年新引进的德国蔡司OPMINEURO显微镜与手术多媒体工作站一体化设备,使器械护士能够在显微镜录像显示屏上了解手术步骤,更好地配合手术,作者于2008年4月-12月共配合完成10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手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儿童和青少年垂体瘤的临床及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2例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儿童和青少年垂体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3例,女9例,8~16岁。催乳素(PRL)瘤5例,多激素腺瘤5例,生长激素(GH)腺瘤和黄体生成素(LH)腺瘤各1例。结果:10例患儿年龄在青春期(10/12)。5例催乳素(PRL)瘤均为微腺瘤。7例大腺瘤中3例垂体大腺瘤有亚急性和慢性出血。5例多激素腺瘤,有生长发育迟缓和(或)头痛及视力下降。1例生长激素(GH)腺瘤,1例促黄体生成素(LH)腺瘤均有明显内分泌异常的症状和体症,LH腺瘤还合并两侧巨大多囊卵巢。12例垂体瘤影像学及手术未见肿瘤侵袭性生长。结论:儿童垂体瘤好发于青春期,微腺瘤以PRL腺瘤为主,大腺瘤以无功能腺瘤为主,多表现为垂体功能低下、头痛和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且有出血倾向。垂体和相关靶腺的内分泌检查有助于鉴别垂体瘤和垂体增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探讨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袁法将58例有垂体腺瘤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纽采用鼻蝶入路手术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法。对比两种手术的手术灵活性,疼痛指数和手术后的痊愈时间。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灵活性更高(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愈合时间长于观察纽,观察组对患者的伤害程度更小(P〉0.05),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手术方法都能有效切除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手术法的手术灵活性更好,出血少,痛苦少,没有疤痕,对患者的损伤程度更小。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近年来在经口鼻蝶窦入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新技术。其手术路径更加简单,术中损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我院2004-04—2005—10在鼻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2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和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5 例采用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结果 本组后交通动脉瘤7 例,眼动脉瘤1 例,前交通动脉瘤4 例,大脑中动脉瘤3 例.手术后早期结果评价:好13 例,差2 例,无死亡.结论 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技术,对动脉瘤充分的显露,血管临时阻断,有效的脑保护,能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神经导航辅助下采用个体化入路切除大型侵袭性垂体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4-2009年收治的HardyⅣ级以上大型侵袭性垂体瘤患者17例,男7例,女10例,年龄22~78(39.8±9.2)岁,术前均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进行个体化的入路设计,采用翼点入路、额下硬膜外入路、经蝶窦入路以及两两联合入路,在神经导航的指引下,充分利用自然解剖间隙,切除向多方向侵袭生长的垂体瘤。术后3d复查头颅CT,术后1~3个月复查头颅MRI,随访6~72个月,综合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结果评价手术切除范围及手术疗效。结果术后复查显示全切15例,次全切1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短暂性尿崩8例,电解质紊乱2例,脑脊液漏2例,嗅觉减退2例,视力损害加重1例,术侧动眼神经及外展神经功能障碍l例,枕顶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根据肿瘤生长方向采用神经导航辅助下的个体化手术入路,可帮助术者了解入路路径中的血管分支及神经,从而选择最佳入路,有助于提高大型侵袭性垂体瘤的全切率和安全性,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12.
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历史证实了经鼻进入蝶鞍这个基本概念的正确性。1910年到1925年期间,库兴在唇下经中隔蝶窦入路作了231例垂体腺瘤切除术,死亡率仅5.6%,结果很好,库兴放弃了这一技术。因为进路狭窄,显露肿瘤困难,不易切除向鞍上发展的肿瘤部分。因此,在1920年至1960年期间多数垂体瘤仍经颅手术。  相似文献   

13.
<正>垂体瘤是常见的脑部肿瘤之一,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侵袭性垂体瘤是介于良、恶之间的一种交界性肿瘤,其瘤体呈腺瘤结节样生长,且常侵犯周围结构。术前对垂体腺瘤质地、侵袭性的准确判断,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目前,在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中,MRI以其较高的准确性、灵敏性而被广泛应用[1]。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35例侵袭性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MRI对其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大脑前循环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方法: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1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直视手术。经翼点入路,以Mayfield头架固定头部,取自耳屏前方、颧弓上缘至中线发际内做弧形切口。根据需要充分显露载瘤动脉后,再解剖瘤颈。结果:12例颅内动脉瘤手术夹闭成功,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评分好的10例,差的1例,死亡1例。结论: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路径最短,视野角度最大,是治疗大脑前循环动脉瘤的经典入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翼点眶内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球后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例球后肿瘤患者在全麻下经翼点眶内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手术疗效,并根据病理指导治疗。结果4例均肿瘤全切,其中转移瘤1例,神经鞘瘤1例,脑膜瘤1例,眶内脓肿1例。视力2例恢复正常,1例好转,1例未恢复。结论经翼点眶内入路是切除球后肿瘤的有效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13例经病理证实的囊性病变包括垂体大腺瘤囊变1例、垂体大腺瘤囊变伴出血3例、垂体微腺瘤囊变伴出血2例、垂体微腺瘤囊变2例、颅咽管瘤3例、蛛网膜囊肿1例、表皮样囊肿1例、Rathke's囊肿1例。结果:鞍区病变以垂体瘤常见,以长/短T1.长T2信号为著,一般为厚壁且内壁不规则呈环形强化为主要表现;蛛网膜囊肿各序列呈脑脊液信号:颅咽管瘤、Rathke's囊肿信号较复杂。结论:应充分利用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体位成像、多种序列扫描从病变生长部位、形态、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进行正确的诊断与肇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一、垂体癌的历史自1886年Marie 首先描述了肢端肥大症并将垂体腺瘤看作是一独立的疾病以来,人们对于垂体瘤的认识逐步深入。最初根据垂体腺瘤的临床症状和染色特性,对垂体腺瘤的经典概念是: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近年来在经口鼻蝶窦入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新技术。其手术路径更加简单。术中损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我院2004—04~2005—10在鼻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2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辽阳市中心医院2010—2015年确诊垂体瘤并接受经鼻蝶入路显微技术垂体瘤切除术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可能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切除程度是术后尿崩的重要影响因素。垂体瘤的大小是术后低钠血症和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经鼻蝶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避免,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20.
对颅前窝骨折合并视神经损伤,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指征,采用经翼点硬膜内外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能最大可能挽救病人视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