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陈  王建华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1):1217-1219,F0002
目的探讨X射线辐射对人结肠癌鼠模型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25只人结肠癌鼠模型,随机分成假照组,2.0 Gy组、5.0 Gy组、10.0 Gy组和20.0 Gy组,按不同剂量对荷瘤鼠腹部进行照射,24 h后处死获得结肠癌组织及转移灶,石蜡包埋后并凋亡测定,得出4组照射组及假照组肿瘤细胞及淋巴管内皮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2.0Gy组和5.0Gy组结肠癌淋巴管内皮细胞和结肠癌肿瘤细胞AI值均大于假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10.0 Gy组和20.0 Gy组大肠癌淋巴管内皮细胞和大肠癌肿瘤细胞AI值均明显大于假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10.0 Gy组和20.0 Gy组大肠癌淋巴管内皮细胞和大肠癌肿瘤细胞AI值较2.0Gy和5.0Gy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一定剂量的X射线不仅对肿瘤细胞有破坏作用,同时对淋巴管内皮细胞有促进凋亡并可达到抑制淋巴管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射线对人Burkkit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细胞,并在不同时间段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照射后细胞的形态变化及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并观察X射线对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 16Gy照射后48h对Raji细胞的抑制率(92.67±1.20)%最显著;8Gy照射后48h早期凋亡率(42.04±3.62)%最高;8Gy照射后24h细胞周期G2/M期细胞(57.86±3.31)%,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14.54±2.32)%;8Gy照射后第7天无克隆形成,第14天克隆数为(5.33±2.40),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第7天(116.67±20.28)和第14天(263.33±20.27)。结论 X射线可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照射后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X射线8Gy照射后不能完全抑制Raji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离辐射对成纤维细胞中透明质酸(HA)蛋白及透明质酸酶1(HAase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在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成纤维细胞分别采用0.5、1.0、2.0、4.0和6.0 Gy X射线照射,作为 5个剂量组,同时设假照射对照组(0 Gy)。透射电镜观察0、2.0、4.0和6.0 Gy X射线照射后48 h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0、0.5、1.0、2.0、4.0、和6.0 Gy X射线照射后24及48 h成纤维细胞中HA蛋白及HAase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2.0 Gy X射线照射后48 h细胞染色质凝聚,有空泡形成;4.0 Gy X射线照射后48 h细胞核凹陷、染色质断裂;6.0 Gy X射线照射后细胞核凹陷、染色质固缩、出现空泡,部分胞浆溶解。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24 h HA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与0 Gy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2.0 Gy X射线照射后48 h HA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4.0和6.0 Gy组与 0 Gy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6.0 Gy X射线照射后24 h HAase1 mRNA水平明显增高,与0 Gy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4.0和6.0 Gy X射线照射后48 h HAase1 mRNA水平明显增高,与0 Gy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离辐射可诱导人成纤维细胞中HA蛋白表达和HAase1 mRNA水平增高,可能对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离辐射对小鼠EL-4淋巴瘤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离辐射对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传代培养的小鼠EL-4淋巴瘤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标记,FACScan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PI荧光标记及FCM测定细胞凋亡的变化;量效实验, 观察0.5、1.0、2.0、4.0及6.0 Gy X射线照射后24 h EL-4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时效实验, 观察4.0 Gy照射后2、4、8、12、24、48及72 h EL-4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量效实验表明,0.5、2.0、4.0及6.0 Gy X射线照射后24 h EL-4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与假照射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或P<0.01)。0.5、1.0及4.0 Gy 照射后24 h EL-4细胞凋亡明显增高,与假照射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或P<0.01)。 时效实验表明,4.0 Gy照射后8、12及24 h EL-4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 与同时间点假照射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或P<0.001)。结论:电离辐射可诱导EL-4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增高。同时诱导EL-4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pshuttle-Egr-1-hSmac质粒并转染人乳腺癌MDA-MB-435细胞,观察其抑制肿瘤细胞的辐射增敏作用。方法:转染pshuttle-Egr-1-hSmac质粒的MDA-MB-435细胞经过2 Gy X线照射不同时间(4、8、12、24 和48 h)和0.5 ~ 5.0 Gy X线照射后24 h收集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mac mRNA及其蛋白表达。将细胞分为对照组、pshuttle质粒组、pshuttle-Egr-1-hSmac 质粒组、2 Gy 组、pshuttle+2.0 Gy组 和pshuttle-Egr-1-hSmac+ 2.0 Gy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能力;Annexin Ⅴ-FITC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对照组和pshuttle质粒组MDA-MB-435细胞中Smac mRNA无表达,而pshuttle-Egr-1-hSmac质粒组MDA-MB-435细胞Smac 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于24和48 h时表达水平最高;经0.5 ~ 5.0 Gy X线照射后24 h MDA-MB-435细胞Smac mRNA表达水平随照射剂量增加而逐渐增加,在2.0和5.0 Gy X线照射后Smac mRNA表达水平最高。pshuttle-Egr-1-hSmac质粒组4、8、12和24 h后Smac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24 h后表达水平最高。经过0、0.5、1.0、2.0和5.0 Gy X线照射后24 h Smac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尤其以5.0 Gy X线照射时表达水平最高。MTT法检测时程效应,2.0 Gy、pshuttle+2.0 Gy和pshuttle-Egr-1-hSmac+2.0 Gy质粒组24、48和72 h细胞A490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剂量效应,pshuttle-Egr-1-hSmac质粒组1.0~5.0 Gy X线照射后,MDA-MB-435细胞A490值明显低于0 Gy X线照射(P<0.05或P<0.01)。pshuttle-Egr-1-hSmac质粒组细胞存活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shuttle-Egr-1-hSmac+2.0 Gy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2.0 Gy组(P<0.01),G0/G1期和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2.0 Gy照射组(P<0.01),G2/M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2.0 Gy组(P<0.01)。结论:X线照射能增加pshuttle-Egr-1-hSmac质粒转染的MDA-MB-435细胞有效表达Smac mRNA及蛋白,能抑制细胞存活,且诱导G2/M期阻滞和凋亡增加;Smac基因联合放射治疗可明显增加乳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咖啡因对X射线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检测点对不同放射剂量射线的耐受性及咖啡因对细胞周期检测点的影响。方法 对数生长期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经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并加入终浓度为5mmol/L的咖啡因培养4h后.用亚G1峰法检测细胞凋亡,用DNA链缺口标记法(TdT)分析凋亡细胞的细胞周期特异性。结果 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均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2Gy X射线的照射主要诱导G1期细胞凋亡,20Gy X射线照射诱导的细胞凋亡由G1期发展至以S期和G2期为主。加入咖啡因能使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减少,其中2Gy X射线照射的细胞表现为G1期细胞凋亡减少,而20Gy X射线照射的细胞主要表现为以S期和G2期为主的细胞凋亡的减少。结论 细胞对放射剂量的反应性与细胞周期检测点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咖啡因对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及检测点的影响与射线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伽玛(γ)射线影响人垂体瘤细胞细胞周期和抑癌基因p16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机械分离法获得稳定生长垂体瘤原代培养细胞株,根据不同照射剂量分为4组照射组,分别接受中心剂量为2、5、8.22、13.33 Gy,设立对照组,剂量为0,照射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p16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和中心剂量2 Gy照射后细胞周期、凋亡率和c-myc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中心剂量分别为5 Gy和8.22 Gy时细胞周期G0/G1和G2/M期细胞数量逐渐增多,细胞凋亡率升高,p16蛋白表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为13.33 Gy时,S期细胞增多,p16蛋白表达减少。结论:一定剂量的伽玛射线能够改变细胞周期,促进垂体瘤细胞进入凋亡,抑癌基因p16在此过程中可能发挥促进垂体瘤细胞进入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Egr1介导的人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hsTRAIL)重组表达载体pEgr1-hsTRAIL,探讨其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Egr1介导的hsTRAIL重组载体,PCR、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A549细胞,给予6 Gy X射线照射。实验分为对照(Control), pEgr1-hsTRAIL、6 Gy X射线和pEgr1-hsTRAIL+6 Gy X射线组。ELISA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hsTRAIL的表达,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成功构建Egr1调控的hsTRAIL重组载体pEgr1-hsTRAIL,质粒转染后经6 Gy X射线照射,对照组、6 Gy组和pEgr1-hsTRAIL组hsTRAIL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变化不明显,而pEgr1-hsTRAIL+ 6 Gy组随时间延长hsTRAIL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8 h达到峰值;pEgr1-hsTRAIL组A549细胞增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6 Gy和pEgr1-hsTRAIL+ 6 Gy组A549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Egr1-hsTRAIL+ 6 Gy组降低更明显(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pEgr1-hsTRAIL组A549细胞各期百分比变化不明显,而6 Gy和pEgr1-hsTRAIL+ 6 Gy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G2/M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S期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变化;各期细胞百分比在6 Gy和pEgr1-hsTRAIL+ 6 Gy组基本一致;与对照组比较,pEgr1-hsTRAIL组A549细胞凋亡百分比无明显变化,而6 Gy和pEgr1-hsTRAIL + 6 Gy组A549细胞凋亡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其中pEgr1-hsTRAIL+ 6 Gy组增加更明显。结论:成功构建Egr1介导的hsTRAIL重组表达载体pEgr1-hsTRAIL,其能够增加辐射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而对细胞周期分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化学缺氧剂二氯化钴(CoCl2)诱导缺氧条件下,Eca109食管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变化,并观察缺氧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CoCl2用于建立Eca109食管癌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模型,并设对照组(CoCl2浓度为0 μmol).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缺氧培养不同时相(0、8、16、24h)Eca109细胞株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果 CoCl2诱导Eca109细胞缺氧0-24h,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处于G0/G1期的细胞明显增加,S期细胞减少.而G2/M期、凋亡无影响(P>0.05);6℃oγ射线5Gy照射,缺氧加照射组G0/G1期细胞增加、G2/M期细胞减少.单纯照射组G0/G1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加.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缺氧组和对照组的Eca-109细胞的D0值分别为2.44Gy和2.48Gy,存活分数分别为97.33%和96.33%;缺氧组和对照组Eca-109细胞的Dq值分别为2.89Gy和0.52Gy,照射4Gy后,细胞存活分数分别为48.3%和21.7%,缺氧条件下Eca109细胞放射敏感性降低.结论 CoCl2诱导缺氧影响Eca109细胞的细胞周期,并使细胞放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化学缺氧剂二氯化钴(CoCl2)诱导缺氧条件下,Eca109食管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变化,并观察缺氧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CoCl2用于建立Eca109食管癌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模型,并设对照组(CoCl2浓度为0 μmol).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缺氧培养不同时相(0、8、16、24h)Eca109细胞株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果 CoCl2诱导Eca109细胞缺氧0-24h,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处于G0/G1期的细胞明显增加,S期细胞减少.而G2/M期、凋亡无影响(P>0.05);6℃oγ射线5Gy照射,缺氧加照射组G0/G1期细胞增加、G2/M期细胞减少.单纯照射组G0/G1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加.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缺氧组和对照组的Eca-109细胞的D0值分别为2.44Gy和2.48Gy,存活分数分别为97.33%和96.33%;缺氧组和对照组Eca-109细胞的Dq值分别为2.89Gy和0.52Gy,照射4Gy后,细胞存活分数分别为48.3%和21.7%,缺氧条件下Eca109细胞放射敏感性降低.结论 CoCl2诱导缺氧影响Eca109细胞的细胞周期,并使细胞放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1.
淋巴管内皮细胞培养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①目的改进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为该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②方法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光镜观察、透射电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等。③结果猪胸导管内皮细胞具有一般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特征。在所培养的细胞中,经第Ⅷ因子鉴定的内皮细胞约占95%。在细胞消化过程中,一次消化法比传统的方法更为简便。明胶喷涂培养皿更有利于细胞生长。综合法纯化淋巴管内皮细胞可获得较纯的内皮细胞。④结论猪胸导管是淋巴管内皮细胞培养的较理想来源;在细胞培养过程中,采用一次消化法、明胶喷涂堵养皿、综合法纯化培养淋巴管内皮细胞可得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苏拉明对肿瘤上清液诱导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而探讨其对肿瘤淋巴道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肿瘤上清作用于淋巴管内皮细胞模拟肿瘤淋巴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应用MTT法检测苏拉明对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苏拉明能够抑制肿瘤上清液诱导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结论:苏拉明可能通过抑制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达到抑制肿瘤淋巴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癌细胞淋巴管侵润转移机理,对8例人的直肠腺癌的癌周围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以及5例正常人的直肠组织和淋巴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CAM-1和CEA的表达。结果显示癌周直肠组织中的淋巴管及转移的淋巴结中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均有ICAM-1和CEA的表达。由此提示在癌细胞沿淋巴管转移过程中,ICAM-1和CEA是介导癌细胞和淋巴管内皮细胞稳定粘附的分子。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淋巴管内皮细胞与肿瘤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探讨癌浸润转移的淋巴内皮细胞的胞内信号传导激活途径,用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法对8例直肠腺癌患者的癌周直肠组织和癌吉淋巴结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癌细胞发生淋巴管转移时,淋巴管内皮细胞PP^125FAK阳性,免疫反应产物位于内皮细胞质内。说明癌细胞的淋巴管转移与淋巴管内皮细胞pp^125FAK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1Introduction Thelymphaticvascularsystemisahierarchicalnet workofvessels,whichinitiateasblind endedlymphatic capillariesthattakeupexcessfluidandmacromolecules fromtissues.Lymphaticvesselsarealsoessentialforthe uptakeofdietaryfat.Moreover,thelymphaticvascula tureplaysanimportantroleinimmunosurveillanceasa pathwayfortraffickingoflymphocytesandantigen pre sentingcells,whichenterlymphaticcapillariesinthepe ripheryandmigratetothelymphnodestoelicitacquired immuneresponsesinthebody.Thespecialstructur…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癌细胞淋巴管侵润转移机理,对8 例人的直肠腺癌的癌周围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以及5例正常人的直肠组织和淋巴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CAM-1和CEA的表达.结果显示癌周直肠组织中的淋巴管及转移的淋巴结中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均有ICAM-1和CEA的表达.由此提示在癌细胞沿淋巴管转移过程中, ICAM-1和CEA是介导癌细胞和淋巴管内皮细胞稳定粘附的分子.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癌细胞淋巴管侵润转移机理,对8例直肠腺癌患者的癌周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以及5例正常人的直肠组织和淋巴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间细胞粘附分子(ICAM-1)和核转录因子kBp65(NFxBp65)的表达,同时通过地高辛-碱性磷酸酶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对8例直肠腺癌患者的癌周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以及5例正常人的直肠组织和淋巴结,进行ICAM-1基因的NFkB结合位点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结肠癌淋巴管的形态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人结肠癌淋巴管的形态结构 ,探讨淋巴道转移机制。方法 取手术后人结肠癌标本 2 0例 ,制备树脂包埋块半薄切片 ,光镜观察定位及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 癌肿中心区未见淋巴管 ,周围区有较多淋巴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变性 ,高尔基体和溶酶体数量增多 ,粗面内质网扩张、脱颗粒 ,内皮间连接开放 ,并可见部分内皮细胞破坏溶解。结论 结肠癌淋巴管转移可能通过内皮连接开放和对内皮细胞的破坏溶解作用进入淋巴管管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及条件,为淋巴管再生和重建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 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31、CD14、CD29和CD90。将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50ng/mL诱导培养10d,Western-blot法与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中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Prox-1和LYVE-1的表达。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现典型的梭形和旋涡状排列;经VEGF-C诱导后,细胞变短、呈多边形。流式细胞学显示,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90呈阳性表达,CD31、CD14呈阴性表达;Western-blot检测显示,经VEGF-C培养诱导后,细胞明显表达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Prox-1和LYVE-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诱导后细胞均明显表达Prox-1和LYVE-1,而未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rox-1和LYVE-1均不表达。结论 VEGF-C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淋巴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促进其向淋巴管内皮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