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减数血管造影(DSA)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对比分析30例DSA阴性的SAH及102例DSA阳性的SAH的临床资料。结果:DSA阴性SAH患者年龄偏大,精神症状多见,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多,而头痛相对较轻,颅神经损害、癫痫发作较少,出血量较小,尤其是再出血率、脑积水等并发症较少.死亡率较低,与DSA阳性SAH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DSA阴性SAH症状相对较轻但不典型,易误诊,预后较好;DSA阴性主要原因是环中脑池出血、微小动脉瘤,少数可能为假阴性,必要时需行DSA复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对比分析21例PNSH及50例DSA阳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资料。结果PNSH伴有高血压比例高而头痛相对较轻,脑神经损害、出血最较少,再出血率、脑积水等并发症较少。结论PNSH临床表现不典型,症状似对较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急性脑积水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止良 《西部医学》2010,22(3):464-46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伴急性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0例SAH伴急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SAH伴急性脑积水患者治愈35例,占58.3%;死亡25例,病死率为41.6%,其中血糖升高者病亡率为62.5%,发病有意识障碍者死亡率为60.0%。结论SAH伴急性脑积水的症状体征难以与SAH鉴别,动态CT或MRI检查可确诊,有意识障碍、反应性血糖升高者死亡率显著增加,脑室积血、脑血管痉挛及血压升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而SAH伴急性脑积水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死亡的重要因素,动态观察、早期诊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徐岳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802-2803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205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70例患者DSA阴性,对照组135例患者DSA阳性,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颈强发生率及脑血管痉挛率等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吸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Ⅰ级、Ⅲ级Hunt-Hess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癫痫发生率、脑积水及脑梗死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积水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导致SAH患者DSA阴性的第一因素,DSA阴性的SAH出血患者吸烟少,临床症状轻,并发症少,病死率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刚  唐文渊  孙晓川  晏怡 《西部医学》2004,16(3):250-251
目的 探讨全脑血管造影 (DSA)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 30例DSA阴性的 SAH患者临床表现、CT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本组病例临床表现 :头痛 30例 ,呕吐 2 6例 ,脑膜刺激征阳性 2 8例 ,一过性意识障碍 4例 ,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4例 ,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且全部治愈出院。 30例中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PNSH) 18例。结论  DSA阴性的 SAH患者临床症状轻 ,并发症少 ,预后好。其中 PNSH病人应避免重复造影 ,脑、脊髓 MRI对明确病因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不同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2009年1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评估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首次CT分型、并发症及出院时MRS评分的情况,并对经DSA检查明确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动脉瘤直径、部位进行分析,对多发动脉瘤的性别、年龄进行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941,P=0.005;②两组cT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628,P=0.000;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动脉瘤好发部位顺位为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以中小型动脉瘤多见,多发动脉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④2组患者并发症主要出现在CT分型2~4型中,2组患者出院时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76,P=0.003。结论非aSAH组患者具有以下特点:临床表现相对较轻,经治疗后颅高压及意识障碍的持续时间短,再出血、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较少,死亡率较低,预后相对好。早期鉴别SAH是动脉瘤性还是非动脉瘤性临床较为困难。SAH患者有条件者应尽早DSA检查明确病因,对入院时CT分型≥2型的首次DSA阴性的患者应及时复查DSA排外“隐形”动脉瘤。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脑血管造影术的特点。方法对110例SAH患者症状、病因及DSA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是SAH主要症状;DSA造影阳性者92例,其中脑动脉瘤64例、血管畸形17例和脑动脉狭窄及闭塞1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是SAH病因诊断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36例头颅CT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结果认为:短期内出现头痛、头晕、一过性意识障碍及不典型的全身症状,即使脑膜刺激征及CT阴性,不要轻易排除SAH。腰穿脑脊液黄变或血性仍是SAH的重要确诊手段。CT阴性SAH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韦龙祥 《吉林医学》2004,25(6):53-53
目的分析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症状体征,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6年~2003年我院住院的38例老年人SAH(老年组)与52例中青年SAH(对照组)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人SAH头痛、呕吐发生率低,项强直、布氏征、克氏征不明显,而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多见,病死率高.结论掌握老年人SAH的临床特点及早作头颅CT及腰穿检查,可避免误诊,从而得到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DSA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特殊类型的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认识水平,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首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SAH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31例患者,除3例患者行腰穿检查确诊为SAH外,其余患者均于发病1~2d内行头颅CT检查确诊。根据CT表现,出血仅位于中脑周围池者,和此部位延及侧裂池基底部者共22例。全部病人均在发病1~20d内首次行DSA检查,均为阴性。28例复查无阳性发现。病人均预后较好;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恢复较好。随访6~12月,均无再出血发生。结论PNS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无严重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再出血发生,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提高对其的认识,对临床诊疗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症状、体征,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6-2001年我院住院的76例老年人SAH(老年组)与104例中青年组SAH(对照组)的临床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老年人SAH头痛、呕吐发生率低,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不明显,而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多见,病死率高。结论掌握老年人SAH的临床特点及早进行头颅CT及腰穿检查,可避免误诊,从而得到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萍实 《广东医学》2000,21(6):487-488
目的 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42例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时期内收治的45例50岁以下患者相对照。结果 老年组合并高血压者占52.4%,且头痛、脑膜刺激症状发生率较低,程度也较轻,意识障碍多见,病死率高。结论 了解和重视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3.
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bemorrhage,SAH)。SAH有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之分,前者指颅脑外伤引起,后者又称为自发性SAH。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可伴有多种神经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4.
王雁 《中外医疗》2012,31(3):65-6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通常为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剧烈头痛及呕吐,脑膜刺激症阳性以及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或者头颅CT扫描发现脑沟、脑池高密度灶等阳性改变,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可明确诊断。SAH常并发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再出血等并发症,此并发症也是导致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3d内行DSA检查,早期行手术治疗是最好方法,由于多种原因3d内未行DSA检查,多数患者需在神经内科度过急性期。此期治疗相当关键。我科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常规脱水、降颅压治疗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SAH 40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96例经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根据出血2周后有无晒积水分为脑积水组(11例)和非脑积水组(85例),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Hunt-Hess分级、多次出血、动脉瘤位置、出血破入脑室、急性脑积水等方面的筹异。结果脑积水组和非脑积水组在年龄、发病后的Hunt-Hess分级、多次出血、出血破入恼室、急性脑积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动脉瘤性SAH后慢性脑积水的形成有较明确的影响因素,熟悉这些因素,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黄敬东  廖柳 《河北医学》2007,13(4):417-419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的有效例数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组中有头痛与颈强持续时间治疗组头痛颈强者18例,最短持续时间6.5 d,最长持续12.5 d,对照组头痛颈强持续时间最短者12d,最长者21 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中表现不同意识障碍者4倒,经置换2~3次最短在5 d内意识恢复正常,对照组意识障碍12例,意识障碍恢复最短8d,最长15 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在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这SAH三大并发症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的差异.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操作简单易行、安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韦龙祥 《吉林医学》2004,25(12):53-53
目的:分析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症状体征,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6年~2003年我院住院的38例老年人SAH(老年组)与52例中青年SAH(对照组)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人SAH头痛、呕吐发生率低,项强直、布氏征、克氏征不明显,而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多见,病死率高。结论:掌握老年人SAH的临床特点及早作头颅CT及腰穿检查,可避免误诊,从而得到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王军  刘慧华 《广西医学》2009,31(8):1104-110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首次全脑血管造影(DSA)阴性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对32例首次DSA阴性的SAH患者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21例复查DSA,7例明确诊断,14例仍阴性,其中6例诊断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并随访1年,4例无再出血。未复查DSA的11例中,2例经MRI确诊,3例因病情加重紧急手术治疗,4例病重出院或死亡,2例拒绝检查。结论首次DSA阴性的SAH患者,应尽可能复查DSA,同时配合进行头颅CT、MRI以及MRA检查。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2~2004年收治的138例SAH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其中老年人SAH52例,青壮年SAH86例。结果老年人SAH病因以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为主,临床表现不典型,脑膜刺激征轻,意识障碍常见且明显,并发症多、误诊率、病死率高。结论对以头痛、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老年病例应高度重视,及时行脑脊液、CT等检查,以减少误诊,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非外伤性颅内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该病是神经科急危重症之一,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和意识障碍,它起病急、病死率较高,我科自2004年3月到2006年11月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