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朱慧如  陈景繁 《华夏医学》2007,20(4):740-742
目的:总结11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1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总结经验。结果:11例肝移植术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病死率0,1年存活率100%,胆道并发症发生率9.1%(1/11),腹腔出血27.2%(3/11),急性排斥反应18.2%(2/11)。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手术时机,缩短无肝期,术后严密监护治疗,及时正确处理并发症是肝移植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李艳  范玉滢  田甜 《当代医学》2014,(17):100-101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68例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患者,平均分为2组(n=34)。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进行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系统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7.65%)、术后感染率(32.35%)、病死率(8.82%)以及住院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5.88%)、术后感染率(61.76%)、病死率(44.12%)以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感染率,减少病死率,安全可行,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56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139例,胆汁性肝硬化9例,其他类型肝硬化8例;急症及择期手术129例,预防手术27例.结果 出血患者105例,手术止血率为98.1%(103/105).围术期病死率0.95%(1/105),主要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肾功能衰竭;预防手术围术期无死亡病例.肝功能Child C级、血胆固醇<2.9 mmol/L、总胆红素>100 mmol/L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术后随访两年,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率5.7%(6/105),预防手术无术后出血者,肝性脑病发生率1.3%(2/156).结论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防治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上有明显的效果.合理地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及断流彻底、术后早期抗凝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龄(年龄≥70岁)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术后主要并发症等情况,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54例(A组)高龄肺癌手术患者与同期住院70岁以下肺癌手术患者78例(B组)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术后主要并发症等情况,比较2组上述围手术期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74%)显著高于对照组(20.51%)(P<0.05)。A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5~31 d及住院时间7~20 d多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肺癌患者心、肺合并症相对较多,肺功能减退或功能不全,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但高龄不是手术治疗主要的禁忌证,把握好手术适应症,认真做好围手术期管理,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并无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施行PD中病例资料完整的72例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者21例(27例次),发生率29.17%;病死2例,病死率2.78%;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对提高PD手术的安全性和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全肺切除治疗肺癌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甘耐炎  陈军  梁运宁  吕凯 《广西医学》2011,33(9):1176-1178
目的 探讨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72例肺癌患者均行全肺切除,其中左全肺切除46例,右全肺切除26例;心包内处理肺血管18例.结果 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为29.2%(21/72),围术期死于急性呼吸衰竭1例;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3.6%(53/72)、45.6%(21/46)、34.3%(12/35),主要死于癌症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有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明确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规范术中操作,加强围术期的监护及处理,全肺切除仍可作为肺癌尤其是晚期肺癌的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7.
Peng ZH  Xing TH  Dai DJ  Chen GQ  Xu JM  Zhong L  Li T  Sun X  Wang SY  Wang ZW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4):953-955
目的评价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生存情况和分析影响移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连续施行的318例肝移植资料(随访至2005年12月),根据UNOS肝功能分级标准,对受体的术前状态进行评估,其中包括54例急性肝功能衰竭(UNOS1和2A)和264例慢性肝病肝硬化(UNOS2B和3),并统计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再移植率、再移植原因和死亡原因。结果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2B和3的移植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再移植率1.1%,其1、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和86,4%。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l和2A的肝移植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2,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再移植率18.5%,其1、3年生存率分别为74,1%和68,5%。结论肝移植效果主要取决于肝外器官功能和术前肝功能状态,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2B和3的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后近期和远期疗效较好,而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1和2A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则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本组手术治疗食管贲门癌208例,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40例,统计各种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组治疗率95%,病死率5%,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最高为肺部并发症及心血管并发症。结论随着食管贲门癌手术治疗水平的发展,手术适应证放宽,手术切除范围增加,术后主要并发症也发生变化,心血管及肺部并发症成为围术期患者死亡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宋斌  段希斌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215-215,218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6年6月年36例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行不同的手术方式及进行预后分析。结果:36例患者行再次手术共45例次,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再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0/36)、38.9%(14/36)和22.9%(8/36),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26.2个月。结论:不同的肝癌手术复发患者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可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高龄胃癌围术期的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问年龄≥70岁、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高龄胃癌手术者,45例行胃癌根治术,33例行非根治性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8%(24/78),有合并症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合并症的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为2.6%(2/78).结论 高龄胃癌患者伴合并疾病多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提高其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耿玉六  张保友  李安  王腾飞 《海南医学》2014,(21):3153-3156
目的探讨成人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20例成人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患者手术死亡率为1.7%(2/120),并发症发生率为31.7%(38/120);(2)发生与未发生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前吸烟、伴发高血糖、体外循环时间≥2 h、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输血量≥2 000 ml共5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吸烟、伴发高血糖、体外循环时间≥2 h、输血量≥2 000 ml是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患者术前吸烟、伴发高血糖、术中体外循环时间≥2 h以及输血量≥2 000 ml是成人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伍尚标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57-158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措施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年龄大于60岁的80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老年胃癌患者中,68例患者行胃癌根治术(85%),12例患者行姑息性手术或剖腹探查术(15%)。1例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25%(1/8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75%(27/80);有合并症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3.14%)明显高于无合并症的患者(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多合并有内科疾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临床上应根据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进行术前准备、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严重三支病变行冠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麻醉经验。方法对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严重三支病变行冠脉搭桥术患者的基础临床状况、合并疾病、时间参数(手术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临床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总结围术期用药特点和麻醉管理经验。结果严重三支病变患者心功能明显减退,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等疾病较多,围术期容易发生心律失常(20.6%)、循环功能不稳(32.5%)、感染(25.0%)等并发症,总体死亡率15%。结论行冠脉搭桥术的三支病变患者,心肾功能减退更明显,围术期需加强心肾功能、心律失常、感染的监测,并及时应用相关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抗感染药物等进行处理,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可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华峰 《医学综述》2013,(24):4559-4561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高龄冠心病(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PTCA的153例年龄≥70岁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考虑性别、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危险度分级等因素,选择同期在该医院行PTCA的204例年龄〈70岁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期限为15~37个月,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围术期病死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外周血管,两组患者均未见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冠状动脉穿孔、心包积血、支架脱落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内,两组患者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A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该术式可以作为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田金萍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136-13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空军总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7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28例为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患者29例为观察组,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征、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1.3±5.6)min]、术中出血量[(7.4±2.0)mL]、下床活动时间[(1.5±0.4)d]、住院时间[(5.8±1.6)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25.1±6.4)min、(8.9±2.3)mL、(1.8±0.6)d、(7.1±1.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缓解情况[100.0%(29/29)]明显好于对照组[85.7%(24/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4%(1/29)]低于对照组[14.3%(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创伤,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动脉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率以及治疗效果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诊断为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4.88%,随访率88.89%,进行为期3—73个月的随访,平均(18±8)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13.01%。术后1—3年通畅率分别为(81±4)%、(68±6)%、(61±7)%。动脉闭塞25例,二次手术4例,截肢9例。溃疡或坏死创面术后半年愈合率78.85%,1年愈合率83.65%。术后1-3年保肢率分别为(81±4)%、(71±5)%、(65±6)%。结论: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患者通过联合腔内介入技术、外科旁路手术及干细胞移植方法的镶嵌式的血运重建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使血管通畅,降低截肢平面,加快创面愈合,提高保肢率,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邓先根  胡钢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150-152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2年11月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46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23例患者实施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23例患者实施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为观察组,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征、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46.1±12.4)min、术中出血量(105.7±26.8)mL、伤口愈合时间(7.2±1.3)d、骨痂生成时间(5.1±0.6)周、骨折愈合时间(6.8±1.1)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82.0±15.3)min、(186.5±31.9)mL、(9.1±1.7)d、(7.4±1.0)周、(8.9±1.4)周,观察组手术治疗优良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7%)虽低于对照组(2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指征,提高手术治疗优良率,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贲门癌的外科治疗路径,总结高龄贲门癌患者手术治疗的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18例高龄贲门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经腹部手术治疗组(观察组)61例和经胸部手术治疗组(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切缘癌阳性率,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及术后生存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切缘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心肺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淋巴结清扫数与术后生存率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腹部手术治疗高龄贲门癌患者较经胸部手术具有创伤小,对呼吸、循环功能干扰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症状性锁骨下动脉近端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的症状性锁骨下动脉近端重度狭窄或闭塞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回顾性分析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与不同随访期内临床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①手术情况: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者(6例)血管再通及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83.3%(5/6)。锁骨下动脉近端重度狭窄者36例,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100%。41例行支架置入者术后即刻残余狭窄率均小于20%,且盗血现象完全消失;②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成功者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1例(2.4%)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③随访情况:随访期(1-6月)无症状复发及并发症发生,血管超声复查无支架内再狭窄及盗血现象。结论锁骨下动脉近端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近期疗效值得肯定,但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