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30例胸、腹部术后患者48小时伯镇痛效果。随机分为三组:1组(对照组)接受全身性阿片类药物止痛2,3组(观察组)用微量泵硬膜外腔持续输注0.1%丁哌卡因和0.0005%芬太尼混合液每小时2ml,5ml止痛。用药后观察镇痛效果和对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2、3组镇痛效果较1组为好,其镇痛效果持续、稳定、用药量少(P<0.01)。注药期间三组未发生呼吸抑制及循环的明显改变。3组个别病例出现皮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持续恒量输入模式在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30例为实验组(镇痛组),对照组30例为非镇痛组。术后实验组通过硬膜外导管连接注有0.75%利多卡囚,0.00033%芬太尼,0.0067%氟哌啶混合液的持续恒量输入泵,容量150ml,输入量4ml/h。对照组则拔除导管。观察两组术后循环变化及切口疼痛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镇痛全部有效,对照组因切口疼痛90%患者应用止痛剂;实验组循环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讨论:持续恒量输入泵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妇产科手术后白控硬膜外镇痛的效应。方法:采用布比卡因、芬太尼硬膜外连续阻滞麻醉,对219例妇产科术后患者镇痛作为观察组,未使用PCEA泵的同期妇产科术后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功能恢复、排尿及副反应情况。结果:采用白控型镇痛泵病人,术后伤口疼痛时间及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副作用、肠功能恢复、排尿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后用自控镇痛泵于妇产科术后病人的镇痛,疼痛阻滞完善,方法简便,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吗啡和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比较吗啡、芬在尼用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20例。A组选用0.01%吗啡+0.01%氟哌利多+0.01%地塞米松+0.01%布比卡因;B组选用0.0002%芬太尼代替A组配方中的0.01%吗啡。均用PCA泵(100ml),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2ml/h+PCA每次0.5ml)进行镇痛。结果:(1)综合镇痛质量,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2)A组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低血压等发生率较B组高(P<0.01)。结论:吗啡、芬太尼PCEA用于术后镇痛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但芬太尼较吗啡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术后病人应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以探讨其复合用药镇痛效果,副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43例ASAⅠ ̄Ⅱ级中下腹部手术病人,硬膜外导管分别留置于L1 ̄2和T12 ̄L1椎间隙,2%利多卡因维持术中麻醉,根据需要加用氟/芬合剂1/2单位。将上述病人随机分成三组:0.125%布比卡因+0.0135%咪唑安定(BM组,14例);0.125%布比卡因+0.0004%芬太尼(BF组  相似文献   

6.
术后硬膜外镇痛三种注药模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乳腺癌术后硬膜外镇痛不同注药模式的效果,用药量与不良反应,以选择最佳镇痛模式,将60例择期乳腺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各20例),行术后镇痛,药物配方相同。Ⅰ组采用持续恒量注药(CC)模式;Ⅱ组采用病人自控注药(PCA)模式;Ⅲ组采用短时间CC+PCA模式,对病人行24hBP,HR及SpO2连续监测,并观察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24h用药量。结果3组BP、HR及SpO2均在正常范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4h用用量Ⅰ组>Ⅱ、Ⅲ组;Ⅲ组镇痛镇静效果分别优于Ⅰ、Ⅱ组(P<0.05)。提示术后硬膜外镇痛选择短时间CC+PCA注药模式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吗啡、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选用0,01%吗啡+0.005%氟哌利多+0.01%地塞米松+0.075%,丁卡因;B组选用0.0004%芬太尼代替A组配方中的0.01%吗啡。均用PCA泵(100ml),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2ml/h+PCA每次0.5ml)进行镇痛。结果:①综合镇痛质量,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A组恶心、呕吐、尿潴留、嗜睡等发生率较B组高(P〈0.01或〈0.05)。结论:吗啡、芬太尼PCE用于术后镇痛均可取得满意效果,但芬太尼较吗啡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注射吗啡术后镇痛最佳剂量探讨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1  
本文报告腹部手术1179例硬膜外注药镇痛,根据吗啡用量随机分为四组:A组0.5mg;B组1.0mg;C组1.5mg;D组2.0mg,观察各组的镇痛效果与并发症。结果:1~1.5mg剂量的吗啡不仅镇痛效果佳,且并发症少(2.6%~4.7%);超过此剂量(如用2mg),镇痛效果未见明显增加,而并发症却明显上升(30.9%);相反剂量太小(0.5mg)镇痛效果欠佳。结论:使用吗啡1~1.5mg可能是硬膜外注射吗啡术后镇痛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9.
喉癌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喉癌病人自控镇痛的效果及护理对策,以提高术后病人舒适水平。将12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术后使用镇痛泵;对照组62例未用镇痛泵。观察两组病人自觉症状、吸痰频率、配合吸痰、有效止痛、生命体征、睡眠状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P<0.05),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异。提示喉癌病人应用自控镇痛疗效确切,镇痛期间需加强呼吸道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0.125%及0.2%罗比卡因与0.125%布比卡因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分娩镇痛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ASAⅠ~Ⅱ级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用0.125%罗比卡因(n=30);B组采用0.2%罗比卡因(n=30);C组采用0.125%布比卡因(n=30)。三组均加入芬在μg/ml。首剂负荷量给予10ml。采用电子镇痛泵调节持续量为5ml/h,单次按压量每次2ml,锁定时间为15分钟。于宫口开至8~9cm时再给药10ml,宫口开全后停用麻醉药。结果:三组均能提供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产程时间无延长,阴道助产率无增加,剖宫产率显著下降,对胎儿、新生儿无不良影响。两组罗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组比较,缩短产程时间明显,催产素使用率及阴道器械助产率无增加,对产妇下肢活动影响小。结论:与0.1  相似文献   

11.
观察30例胸、腹部术后患者48小时的镇痛效果。随机分为三组:I组(对照组)接受全身性阿片类药物上痛; Ⅱ、Ⅲ组(观察组)用微量泵硬膜外腔持续输注 0.1%丁哌卡因和 0.0005%芬太尼混合液每小时2ml、5ml上痛。用药后观察镇痛效果和对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Ⅱ、Ⅲ组镇痛效果较Ⅰ组为好,其镇痛效果持续、稳定、用药量少(P<0.01)。注药期间三组未发生呼吸抑制及循环的明显改变。Ⅲ组个别病例出现皮肤瘙痒,停药后自动缓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泵治疗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泵和用传统硬膜外注射术进行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痊愈31例(治愈率68.89%),好转11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18例(治愈率43.90%),好转16例(有效率82.93%)。两组治愈率比较P=0.019〈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有效率比较P=0.243〉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泵治疗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愈率要高于传统硬膜外注射术,在药物效应的基础上起液体剥离和持续给药的效果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比较曲吗多,丁丙诺啡不同配伍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150例手术病人随机分成6组,T1组镇痛药液为0.6%曲吗多;T2组0.6%曲吗多+0.15%丁哌卡因;B1组0.0015%丁丙诺啡+0.15%丁哌卡因;B2组用B1组药液+0.6%曲吗多;C1组0.15%丁哌卡因;C2组0.0015%丁丙诺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病人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行择期手术病人分为传统肌注镇痛,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泵(PCA1)和静脉病人自控镇痛泵(PCA2),每组20例。PCA术后给首次负荷剂量,之后病人自控给药镇痛,每次注药0.5ml,锁定时间5.5min,术后观察48h内HR、BP、RR及VAS评分,视觉模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情况。结果镇痛效果PCA1和PCA2显著优于传统肌注镇痛组(P〈0.05),镇静评分PCA1高于PCA2和传统肌注,病人及护士满意度(VASS),PCA1和PCA2无差异,与传统肌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恶心、呕吐三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良好的PCA能有效解决术后病人疼痛程度,抑制术后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并发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1980年至1992年10月我们行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370例,康复出院329例,经3月至125月随访,有2例失访,共发生与抗凝治疗有关并发症17例(5.2%或1.48%病人-年),死亡12例(3.6%或1.03%病人-年),其中血栓栓塞6例(1.82%),死亡3例(0.91%);抗凝出血11例(3.34%),死亡9例(2.73%)。抗凝治疗并发症中出血明显多于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时间主要在术后3个月内(含术后94天),占89%。  相似文献   

16.
术后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评价连续基础静脉注射(CBI)加静脉病人自控镇痛方法(PCA)用于术后镇痛的效应。方法:320例ASAⅠ~Ⅱ级病人术后按CBI速率分为四组,Ⅰ组:0.5ml·h-1;Ⅱ组:1.0ml·h-1;Ⅲ组:1.5ml·h-1及Ⅳ组:2.0ml·h-1。PCA指标设置:锁定时间5分钟,PCA剂量1.0ml,负荷剂量为3~5ml,所用药液为每毫升含10μg芬太尼及0.1mg氟哌利多混合液。观察期为术后24小时。结果:镇痛所用药物总剂量四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Ⅳ组的VAS评分及PCA使用次数均为0。与Ⅰ组相比,Ⅱ组及Ⅲ组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CA使用次数/无效次数的比值显著升高(P<0.05),但Ⅱ组与Ⅲ组相比,以上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保持平稳,未见其它副反应。结论:采用CBI加PCA方法静脉注射以上混合液用于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以芬太尼的负荷量、CBI量和PCA剂量分别设置为30~50μg、10~15μg·h-1和10μg,PCA锁定时间设为5分钟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吗啡复合氟哌啶术后镇痛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100例妇产科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四组,观察组为妇科和产科病人各30例,镇痛药物用吗啡3mg+氟哌啶2.5mg,对照组为妇科和产科病人各20例,镇痛药物用吗啡3mg。结果:(1)术后镇痛效应,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妇科病作产科比也无明显差异;(2)各组病人药后24h呼吸循环均有轻度抑制;(3)除寒战反应外,各观察组吗啡不良反应有降低趋势,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减少,在这方面复合应用哌啶比单用吗啡  相似文献   

18.
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与芬太尼超前镇痛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切皮前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与芬太尼的超前镇痛效应。方法 48例择期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且,每组16例,分别在切皮前硬膜外注入芬太尼25μ(Ⅰ组),氯胺酮30mg(Ⅱ组)0.9%生理盐水0.5ml(Ⅲ组)。术后均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观察术中硬膜外用药量,术后感觉疼痛时间、镇痛药用量、术后VAS评分和副作用。结果 3组病人,在手术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术中麻醉药用量,与Ⅲ组比较  相似文献   

19.
罗哌卡因对吗啡术后硬膜外PCA药效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拟通过对罗哌卡因(Ropiva-caine,Rop)0.1%、0.2%Rop术后吗啡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药效学的影响进行研究,为Rop术后PCEA提供客观依据。资料与方法分组与方法选择硬膜外阻滞下经腹子宫全切术的病人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三组,R_Ⅰ组(n=20:镇痛药为0.1%Rop+0.01%吗啡(Mor),采用英国Graseby-9300PCA泵,以LCP模式给药,其设置为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0.5ml·h~(-1))+PCA剂量(1ml/次),锁定时间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开胸食管癌手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机体内分泌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比较PCEA组和肌注镇痛(MI)组病人的镇痛效果。监测围麻醉期病人血清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以及呼吸频率(RR),分钟通气量(MV)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1)PCEA镇痛效果优于肌注镇痛,病人感觉良好(VAS:1.45±0.43和3.80±1.61,P〈0.01);(2)镇痛期血清皮质醇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