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位脱位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应用短颈直柄型股骨假体进行人工全髋置换的临床体会。[方法]2002年6月~2007年10月,对11例(12髋)高位脱位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应用短颈直柄型股骨假体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41~68)岁。手术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髋臼重建于真正的髋臼窝,根据宿主骨对臼杯的包容情况予以结构性自体植骨;股骨侧应用短颈直柄型假体,骨水泥固定。术中进行广泛的软组织松解。[结果]本组病例患髋旋转中心较术前平均下降4.5(3.8~4.8)cm,患肢平均延长3.9(3.6~4.3)cm。术后平均随访36(10~66`)个月,所有结构性植骨均获得愈合,患髋未出现假体松动,股骨假体的骨-水泥界面及假体-水泥界面均未见透亮线。术后均未出现坐骨神经、股神经麻痹。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8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6.2分。[结论]对于术前计划髋关节旋转中心下移不超过5cm的高位脱位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应用短颈直柄型股骨假体进行人工全髋置换,避免了股骨截骨短缩和大转子截骨,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重建的经验。[方法]2001年2月~2006年2月对45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女40例,男5例,平均年龄52岁(40~63岁)。根据术前髋关节正位X线片分型,CroweⅠ型25例,CroweⅡ型10例,CroweⅢ型5例,CroweⅣ型5例。臼杯均在真臼位置生物压配固定。髋臼常规重建16例,加深髋臼至卵圆窝以内压配固定16例,,股骨头植骨8例,髋臼内壁截骨5例。于术后3、6、12个月,以后每年随访一次。摄X线片观察臼杯松动、植骨愈合情况。检查患者Trendelenburg征的变化,对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结果]完整随访41例,平均随访6年(3~8年)。旋转中心上移从术前(2.3±0.8)cm下降为术后(0.8±0.4)cm,P0.05。Harris评分从术前(64±7.8)分提高到术后(93±6.2)分,P0.05。Trendelenburg征阳性患者,从术前38例下降到术后5例。有5例X线表现臼杯松动,但无临床症状。2例植骨块明显吸收。1例因内衬破裂行翻修术。3例术后脱位,闭合复位后未再脱位。[结论]根据髋臼缺损的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可获得臼杯的充分包容,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人CroweⅣ型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5月至2013年12月对15例(17髋)成人CroweⅣ级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女13例,男2例,平均年龄30.9岁(22~58岁),术前Harris评分34.0±6.5。术前未行患肢牵引,术中在广泛松解、延长软组织的基础上,行股骨粗隆下截骨,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及髋关节外展功能。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3个月(6个月~5年),Harris评分85.0±7.3,较术前提高。患肢延长1.6~5.4 cm,平均(3.42±0.65)cm,大部分患者单侧肢体缩短畸形明显得到纠正,双下肢不等长控制在1.5 cm之内。术后1例出现坐骨神经不完全损伤,经保守治疗3个月后基本恢复;1例出现坐骨神经完全损伤,经保守治疗6个月后部分恢复,患肢远端形成足下垂内翻畸形,经行肌腱转位移植术后得以好转。关节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满意,随访期内未发生脱位、感染、假体松动、下沉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软组织松解延长、股骨粗隆下截骨、重建关节功能、选择合适的假体,并注重对神经血管的保护,成人CroweⅣ型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可以通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软组织平衡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高位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效果.方法 2000年12月至2006年8月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1例(26髋)高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CreweⅢ型20髋;Ⅳ型6髋).通过软组织松解及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重建髋臼于真臼水平,评价其术后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1.2分.结果 21例患者获得13个月~7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8年.16例患者术后跛行程度明显改善;通过软组织松解可显著纠正下肢不等长,有效减少手术截骨长度.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9.6分.患者术后未见脱位、感染及假体松动.结论 适当的软组织松解和平衡可使高位髋臼重建于真臼,有效地恢复髋关节的形态和功能,获得满意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大龄中、高位先天性髋脱位的方法。方法1998年1月~2004年12月,对21例27髋大龄中、商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假臼骨性关节炎病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例,女20例,单侧15例,双侧6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髂腰肌和/或部分内收肌群切断加股骨髁上骨牵引15~45 d,平均30 d,所有病人均于真臼位置行全髋置换术。结果术后无1例感染,1例术后1年髋臼松动植骨块部分吸收,行翻修手术,随访4年效果满意;2例术后出现轻度坐骨神经牵拉症状,2个月后症状消失,4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6年疗效满意。结论术前行髂腰肌切断和/或部分内收肌群切断加股骨髁上骨牵引,可以有效地增加肢体长度,避免小转子下股骨截骨术,减少或避免了术后神经、血管的牵拉症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髋臼重建治疗Crowe Ⅲ型髋臼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43例(54髋)Crowe Ⅲ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9分.髋臼重建方法包括单纯加深或穿透髋臼(A组)27例(34髋)、髋臼内壁截骨(B组)12例(15髋)、髋臼自体股骨头植骨(C组)4例(5髋).分别记录每种重建方法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随访进行放射学及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40例(50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9个月.在术后3~5个月随访时截骨和植骨已愈合.摄x线片测量A、B、C组重建方式的髋臼外倾角分别为(41.0±7.5)°,(46.0 ±7.7)°,(39.0±11.0)°;前倾角分别为(10.0±2.8)°,(9.0±2.5)°,(4.0±1.9)°;旋转中心上移分别为(8.4±3.6)mm,(7.3 ±2.6)mm,(1.2±0.5)mm;旋转中心内移分别为(7.0±1.5)mm,(9.9 ±1.7)mm,(-2.7 ±1.2)mm.A、B、C组末次随访平均Harris评分分别为B9、91、86分.随访患者中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可疑肺栓塞,4例坐骨神经麻痹.结论 单纯加深或穿透髋臼、髋臼内壁截骨、自体股骨头植骨是Crowe Ⅲ 型髋臼发育不良髋臼重建的有效方法.应根据术前评估、术中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恺哲  冯建民  何川  刘志宏  王毅  杨庆铭 《骨科》2018,9(5):354-358
目的 评估自体股骨头旋转植骨填充技术重建髋臼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16例(16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合并自体股骨头旋转植骨技术治疗的DDH病人,女13例,男3例;手术时病人年龄为37~72岁,平均51.0岁;Crowe Ⅲ型DDH 14例,Ⅳ型2例;均为单侧手术,其中左侧10例,右侧6例。所有髋关节置换假体均为非骨水泥型。收集记录其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及各种并发症;通过双侧髋关节正位(或骨盆正位)、患侧髋关节侧位X线片,以判断人工假体位置及植骨愈合情况。结果 本组16例病人的随访时间为18.0~74.4个月,平均40.8个月。术前Harris评分为28~58分,平均为41.8分;所有病人末次随访时均无需辅助行走,术后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为84~96分,平均为89.6分。所有病例末次随访时均显示植骨块愈合迹象,假体位置良好,无移位或周围透亮线出现,也无螺钉断裂情况出现。1例病人外伤后同侧耻骨支、坐骨支骨折,予以保守治疗后痊愈,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应用自体股骨头旋转植骨填充技术对DDH病人行髋臼侧重建,疗效满意,植骨愈合率高,能为将来可能的髋关节翻修提供更多的骨量储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髋臼重建及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1例(24髋),男3例,女18例;年龄28~71岁,平均(54±10)岁。采用髋臼重建,股骨转子下横行短缩截骨,股骨近端非骨水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成形后联合自体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生物型假体或钛网骨水泥重建髋臼。陶瓷-聚乙烯股骨头臼界面17例(20髋),金属-聚乙烯4例(4髋)。股骨截骨端自体骨移植18例(21髋),异体骨移植原位钢丝捆扎3例(3髋)。术后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3例失访。随访18例(21髋),随访时间0.5~9年,平均3.5年。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47.9±9.1)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88.4±3.5)分。术后髋关节疼痛明显改善,肢体活动度增加,步态接近正常。1例术后并发坐骨神经麻痹,无伤口感染病例。术后6个月X线片均显示髋臼假体骨性覆盖、假体及植骨床压配较好,无髋臼假体松动及植骨块明显吸收,截骨端骨愈合良好。结论 髋臼重建及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适用于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尤其是高龄髋关节高脱位患者。操作相对简单,能够改善肢体不等长,可避免一次性过度肢体延长导致的坐骨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我科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因髋臼发育不良导致的髋骨关节炎患者66例72髋,其中男9例11髋,女57例61髋;年龄46~75岁,平均55岁。按Crowe分型,Ⅰ型27例29髋,Ⅱ型17例18髋,Ⅲ型13例14髋,Ⅳ型9例11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跛行、活动受限等症状。采用Harris评分及术前、术后X线片观察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患者肢体平均延长36 mm。66例患者均获得1~5年随访。除1例不遵守医嘱过度下蹲出现脱位后在全麻下闭合手法复位,所有患者髋臼重建侧植骨均获得愈合,髋关节假体均未出现假体松动。2例自体股骨头植骨区有少量骨吸收,未发现下肢因肢体延长致神经血管损伤症状。术前患者Harris评分(45.05±5.38)分、术前下肢不等长(23.29±19.36)mm、CE角(4±13.92)°改善至(88.62±3.38)°、(3.26±4.06)mm、(29.27±2.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距泪滴水平距离为(27.82±1.25)mm,垂直距离(24.14±2.59)mm。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发育不良手术难度大,术前精心手术评估,真臼处髋臼重建及通过适度软组织松解、转子下截骨等方式的非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可取得显著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髋臼方位与全髋置换术后脱位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置换术后髋臼方位对髋关节脱位的影响,并为临床提供评价标准。方法测量318例(326髋)X线片的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及股骨头旋转中心垂直位置,通过平均2.7年随访来确定上述3因素与术后髋脱位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最近随访时,326髋有10髋发生脱位。外展角≥55°,较<55°脱位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股骨头旋转中心垂直位置≥30mm,较<30mm脱位发生率也有显著性差异;前倾角≥15°和<15°相比,脱位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前倾角与外展角没有交互作用。结论髋臼方位不当与全髋置换术后的脱位明显相关;外展角<55°,股骨头旋转中心垂直位置<30mm及合适的前倾角可以提供较稳定的髋关节,明显降低术后髋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Femoral head fractures without disloca- tion or subluxation are extremely rare injuries. We report a neglected case of isolated comminuted fracture of femoral head without hip dislocation or subluxation of one year duration in a 36-year-old patient who sustained a high en- ergy trauma due to road traffic accident. He presented with painful right hip and inability to bear full weight on right lower limb with Harris hip score of 39. He received cementless total hip replacement. At latest follow-up of 2.3 years, functional outcome was excellent with Harris hip score of 95. Such isolated injuries have been described only once in the literature and have not been classified till now. The purpose of this report is to highlight the extreme rarity, pos- sible mechanism involved and a novel classification system to classify such injuries.  相似文献   

12.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高位发育性髋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总结成人高位发育性髋脱位患者的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999年5月~2002年7月接受Zweymu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例(11髋)成人高位发育性髋脱位患者进行随访。男1例,女8例,平均年龄29.4岁,均为Hartofilakidis Ⅲ型。临床症状主要为患髋疼痛、不稳定和跛行。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0.2分。双下肢长度差异平均4.1cm,脱位高度平均4.8cm。术中臼杯均安装于真臼处,臼杯骨量覆盖80%以上。脱位高度5cm以上4髋,采用股骨小转子下截骨,余7髋经单纯软组织松解后复位。结果:平均随访18.2个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双下肢长度差异平均1.1cm。1例术中股神经不全损伤,术后4个月恢复。Harris评分平均90分。所有患者最后随访时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对成人高位发育性髋脱位的治疗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能很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脱位高度小于5cm者,经软组织松解后能完全下拉复位,不会造成股神经及坐骨神经永久性麻痹。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即使发生松动也便于翻修。  相似文献   

13.
14.
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晚期髋关节病变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技术可行性及操作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8年6月因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而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5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11例11髋,女24例28髋;平均年龄(52±6.7)岁.CroweⅢ型27例31髋,Ⅳ型8例8髋.术前平均Harris评分(42.5±5.3)分.均采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假体.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1~7年,平均46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6.3±3.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33髋,良5髋,可1髋,优良率97.4%.随访期间未发现髋臼假体周围透光带及松动表现.2例出现术中髋臼骨折,根据骨折稳定性,经多枚螺钉或结构性植骨后卧床6周愈合.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后血栓消失.5例6髋出现Brooker Ⅰ级或Ⅱ级异位骨化.1例于术后1年因外伤发生假体远端骨折.结论 对伴有晚期髋关节病变的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时,术前应进行精确测量与评估,术中彻底松解软组织,正确处理髋臼和股骨,术后近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developmental high dislocations, placement of the implant cup in the true acetabulum and femoral-shortening osteotomy can produce satisfactory results. We performed total hip arthroplasties in 25 high dislocated hips (22 patients) between 1992 and 2000, placing all cups in the true acetabula and using noncemented components and performing a femoral-shortening osteotomy in 22 hips. The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was 36%. At follow-up evaluation at an average of 5 years later, patients' mean scores had improved as follows: pain, from 2.3 to 5.7; function scores, from 2.3 to 4.5; mobility scores, from 2.3 to 4.4; Harris hip scores, from 37.8 to 95. We recommend both placing the cup in the true acetabulum to maximize host-bone contact with the implant and preserve as much host bone as possible and femoral-shortening osteotomy for a lower incidence of nerve injury than with aggressive soft-tissue release.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11年2月对29例32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l】例,女18例;年龄37-73岁,平均52.6岁;单侧26例,双侧3例。主要症状为髋部疼痛及跛行。根据术前髋关节正位X线片分型,Crowe分型:I型17例18髋,Ⅱ型6例7髋,Ⅲ型3例4髋,Ⅳ型3例3髋。术前除3例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外,余患者下肢不等长1-6cm。结果:29例术后无感染、关节脱位、坐骨神经牵拉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股骨近端劈裂者,术中用钢丝捆扎,术后4年随访,骨折愈合,未发生假体松动迹象。所有植骨块及粗隆下截骨获得愈合,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8个月-5.3年,平均3.7年。21例髋部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5例仍有轻度跛行,但较术前明显减轻。3例术后双下肢不等长〉1cm,其余均≤1cm,2例下肢延长4~5cm。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3.6±7.1提高至术后的86.7±5.3。结论:在真臼位置加深髋臼重建髋关节,根据Crowe分型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利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非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非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20例(21髋)CroweⅢ或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男1例,女19例;年龄19~44岁,平均32.1岁.术前Harris评分(44.3±16.7)分.肢体短缩3.0~6.5 cm,平均4.6 cm.采用后外侧入路,行非股骨短缩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14例15髋用自体股骨头植骨重建髋臼.术后早期采取屈髋屈膝位松弛坐骨神经和股神经,仅行下肢肌肉静力性收缩训练,逐渐减少屈髋及屈膝角度至伸髋、伸膝正常.髋臼重建患者术后6周避免负重.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8~48个月,平均25.3个月.患肢延长2.9~5.3 cm,平均(3.9±0.7)cm;较对侧短缩0~1.6 cm,平均(0.5±0.3)cm.术后下肢肌肉主动静力性收缩均正常,2例出现小腿皮肤麻木感,1个月后恢复.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均满意,髋臼重建患者髋臼假体完全骨性覆盖,植骨块与假体及植骨床压配紧密,无髋臼假体松动及植骨块不愈合、吸收.2例出现异位骨化.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6.3±10.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短缩截骨及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全髋关节置换术能重建复杂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生物学及生物力学,不增加并发症风险.术后早期软组织平衡应逐渐恢复,强调个体化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转子下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 2002年6月至2009年8月,因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接受股骨转子下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42髋,男11例,女24例;年龄28~68岁,平均(47.4±9.61)岁.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类型、发生率及导致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84个月,平均24.3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60.42±14.41)分,末次随访平均(81.58±26.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45,P=0.0382).共18髋发生并发症21髋次,并发症发生率42.9%(18/42);其中20髋次出现于2008年以前的病例,并发症发生率65.4%(17/26).包括骨折11髋(26.2%),血管并发症2髋(4.8%),神经并发症4髋(9.5%),截骨不愈合2髋(4.8%),术后脱位及假体松动各1髋(2.4%).行预防性钢丝环扎的10髋均未出现骨折,未行预防性环扎32髋中11髋出现骨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7,P=0.031).Hartofilakidis C1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5.0%(11/20),C2型为23.1%(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87,P=0.070).结论 对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行转子下截骨全髋关节置换并发症发生率高.周密的术前设计和规范的手术操作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伴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技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07年9月间收治的10例11髋Crowe Ⅳ型DDH并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年龄20~44岁(平均34.6岁),术前Harris评分(45.2±7.8)分,肢体短缩(3.9~6.1)cm(平均5.1cm)。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利用自体患侧截除股骨头于真臼位置植骨重建髋臼,通过松解髋周软组织和保留适当股骨距,同时配合良好麻醉肌松最终复位髋关节。术后早期患者采取屈髋屈膝位松弛坐骨神经和股神经,仅行下肢肌肉静力收缩训练,随后在不引起下肢感觉及运动异常的情况下逐渐减少屈髋及屈膝的角度,2周后不限制其活动。术后早期患者采取屈髋屈膝位松弛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随后逐渐减少屈髋及屈膝的角度。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肢体延长长度和术后并发症和早期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并行影像学评估。结果随访时间8~28个月(平均17.1个月)。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579±157)ml,术后引流量(261±75)ml。术后X线显示假体未见位置不良,髋臼假体均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CroweⅣ型成人髋脱位采用股骨转子下叠加缩短截骨行全髋置换术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8例(11髋)CroweⅣ型成人髋脱位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40-57岁,平均48岁;单髋5例,双髋3例;先天性发育不良7例,陈旧性髋关节结核1例。假体臼杯为金属杯+聚乙烯内衬设计,其中Duraloc(Depuy,Warsaw,USA)8髋,Pressfit SⅡ(LINK,Ger-many)3髋。股骨柄假体采用AML(Depuy,Warsaw,USA)4髋,Summit(Depuy,Warsaw,USA)4髋,Ribbed(LINK,Germany)3髋。假体均采用生物学固定。手术均采用股骨转子下叠加缩短截骨,并附加断端“V”形截骨,其中6髋因最小号股骨柄假体置 入困难,而附加股骨劈开成形术。结果无一例发生感染、脱位等并发症,无一例行臀大肌或臀中、小肌等短肌松解。转子下平均缩短截骨长度为4.5cm(4~6cm),无一例因截骨过短,导致股骨头假体复位困难或坐骨神经牵伸伤;也无一例因截骨过长,导致股骨头假体松弛性脱位。术后X线片示臼杯均位于真臼区,股骨柄假体的初始固定均优良,截骨断端在3~6个月后均骨性愈合。测量显示患肢平均延长3cm(2.5~3.5cm)。随访3~7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的25~32分改善至1年后的90~98分。无一髋假体显示有X线松动和邻近骨溶解。结论股骨转子下叠加缩短截骨术可用于CroweⅣ型成人髋脱位的全髋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