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将LAM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23例)继续口服LAM每日100mg,同时加用ADV每日10mg;B组(108例)停用LAM,仅口服ADV每日10mg治疗。疗程均为48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HBV DNA载量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检测,同时检测ALT、AST。结果 A组治疗48周,ALT复常率、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e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及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88.6%、80.5%、35.8%、16.7%。B组治疗48周,ALT复常率、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e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及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7.8%、63.9%、16.7%和13.0%。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M联合ADV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用ADV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耐药株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耐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例换用阿德福韦酯,耐阿德福韦酯患者6例换用拉米夫定和耐拉米夫定28例/耐阿德福韦酯9例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观察治疗48周的疗效。结果在治疗48周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患者血清HBV DNA阴转率(76%)和ALT复常率(92%)明显高于阿德福韦(45%,73%)和拉米夫定(50%,83%)治疗患者。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  相似文献   

3.
杨秀珍  耿爱文  咸建春  徐洪涛 《肝脏》2012,17(6):405-406
目的 比较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不同耐药位点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40例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门诊,住院患者根据耐药位点分为两组:联合用药A组和联合用药B组.A组患者为180位点变异组,B组患者为204位点变异.所有患者均治疗1年.治疗前和治疗后4局、12周、24周、48周分别检测血清HBV DNA和ALT.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ALT水平均显著降低,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显著增加,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 对于拉米夫定204位点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疗效较180位点变异好.  相似文献   

4.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片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拉米夫定对照的临床试验,选择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9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105例,拉米夫定组104例。完成24周和48周治疗时,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及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24周时阿德福韦酯组血清HBV DNA水平,平均下降2.40log10,病毒应答率为59.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为54.3%,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治疗48周时阿德福韦酯组血清HBV DNA水平,平均下降2.71log10病毒应答率为61.9%,ALT复常率为54.3%,显著优于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治疗后血清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拉米夫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可在病毒学及生物化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初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乙型肝炎初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或拉米夫定单药治疗24周后,对HBV DNA未阴转者再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48周。结果两组HBV DNA总体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HBVDNA≥107copies/ml患者,两组HBV DNA阴转率于第4和16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第24周(x2=4.573,P〈0.05)和第48周差异具有显著性(x^2=4.289,P〈0.05)。结论对于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宜选用联合方案进行抗病毒初始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肝脏》2016,(11)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耐药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分别应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拉米夫定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为A组(n=40例),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为B组(n=40例),然后A组根据4周时HBV DNA下降再分为2组,下降2 log10为A1组,下降2 log10为A2组,A2组加用阿德福韦酯继续治疗,24周、48周时对4组患者的HBsAg、HBV DNA血清阴转,HBsAg、HBeAg血清转换,ALT复常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和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3/40),8.0%(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24周、48周时的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A1组患者24周、48周时的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A2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降低HBV DNA载量后再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拉米夫定耐药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较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好,其疗效受到HBV DNA载量下降水平、继续治疗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长期疗效。方法 63例服用拉米夫定耐药的代偿期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无限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6个月之内,HBV DNA下降2 log10或病毒检测不到者继续观察。B组,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3~6个月,HBV DNA下降2 log10或病毒检测不到,停拉米夫定,单用阿德福韦酯,继续观察。所有患者定期检测肝功能,每3个月检测HBV DNA,每半年检测拉米夫定耐药位点(rtA173T/V和rtL180M)及阿德福韦酯耐药位点(rtA181T/V和tN236T)。结果 A组在防止再次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的发生及预防病毒学和生化学突破要明显优于B组。结论无限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能明显降低再次HBV耐药的发生,预防病毒学和生化学突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改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后发生耐药的临床过程及挽救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耐药后,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期间出现的病毒学突破,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到HBV聚合酶基因阿德福韦酯相关突变位点,接受挽救治疗措施.结果 15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经中位时间为16个月的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14例出现与阿德福韦酯耐药相关的rtA181T/V和(或)rtN236T突变,1例出现rtM204I+rtL180M+rtA181T联合突变.耐药后15例患者均给予挽救性治疗措施,其中7例接受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患者,3个月时HBV DNA平均下降(2.2±0.6)lg拷贝/mL,6个月时,5例HBV DNA低于检测限;另3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患者,6个月时HBV DNA水平下降2.8~3.5 lg拷贝/mL.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是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改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发生阿德福韦酯耐药后的有效挽救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应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后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模式的变化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在142例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中,给予72例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70例给予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冶疗,在72例对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中,给予36例联合拉米夫定、另36例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各组均治疗48 w,测定和比较治疗前后所有患者HBV DNA聚合酶逆转录区相关变异位点变化。结果在拉米夫定初治发生耐药的患者中,发生M204V和IL180M变异率分别为98.6%(140/142)和56.3%(80/142),接受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HBV DNA阴转率为86.1%,与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97.1%)比,无显著性差异;在阿德福韦酯初治发生耐药的患者中,A181V和N236T变异频率分别为63.9%(46/72)和52.8%(38/72),接受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患者HBV DNA阴转率为52.8%,显著低于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组(77.8%,P〈0.05);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36例患者中,19例(52.8%)HBV DNA阴转,在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的36例患者中,28例(77.8%)患者HBV DNA阴转,差异具有显著性(x2=4.963,P〈0.05)。结论以rtM204变异为主的拉米夫定耐药在联合阿德福韦酯进行挽救治疗后疗效确定;以rtA181变异为主的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在接受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后的疗效优于联合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膦甲酸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膦甲酸钠和阿德福韦酯组)36例,对照组(阿德福韦酯组)34例,完成4周和12周治疗时,分别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和肝功能变化.结果 在治疗4周和12周时,联合组肝功能恢复及病毒应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膦甲酸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可在生物化学及病毒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片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接受阿德福韦酯片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酯片治疗,疗程均为24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肝功能、血清病毒学指标检测。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和血生化指标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片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肝功能、血清病毒学指标,且比单用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疗效更好,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阿甘定)和进口阿德福韦酯(贺维力)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成本。方法 90例核苷类药物初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分为阿甘定组(41例)和贺维力组(49例),分别接受两种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48周。观察两组血清HBVDNA水平、HBeAg和ALT的变化。结果两组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没有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经48周治疗,两组的血清HBVDNA平均下降幅度、ALT正常化比例及HBeAg血清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卡方检验,阿甘定组HBeAg消失率高于贺维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结束时,共有3例患者出现了HBVDNA反弹,其中贺维力组2例,阿甘定组1例。成本-效果分析显示在ALT复常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3个疗效判定指标中,阿甘定组每效果单位成本分别为60.05元、86.74元、338.71元,贺维力组分别为120.66元、198.25元、1308.24元,说明阿甘定组成本-效果比优于贺维力组。结论阿甘定和贺维力治疗HBeAg阳性CHB,抗病毒效果和对ALT改善无显著区别,阿甘定组治疗48周HBeAg消失率高于贺维力组。阿甘定的成本-效果比显著优于贺维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对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设为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10㎎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患者11例,给予苦参素氯化钠注射液0.6 g静脉输注,每日1次,疗程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HBV DNA103拷贝/ml的比率、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94.4%、88.9%和28.6%,对照组分别为9.1%、72.7%和14.3%,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和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住院患者88例,其中对照组(27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分别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LAM(35例)或ETV(26例)抗病毒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TBi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MELD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好转率和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按治疗前MELD评分高低分为两组,发现MELD评分≤25时,治疗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MELD评分25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M组与ETV组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M和ETV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均具有较好疗效,宜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ADV)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131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口服阿德福韦酯片10mg/d,和口服苦参素胶囊0.6g/d,48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血清HBA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血清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3.2%/7.8%、36.0%/8.7%、13.6%/3.1%、6.2%/0(χ2值分别为56.32,23.18,P0.01;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检验,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则分别为78.0%/9.6%、56.8%/28.7%、32.1%/11.7%、18.7%/6.3%(χ2值分别为76.78、21.72、20.61、21.32,P0.01)。结论国产阿德福韦酯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明显优于苦参素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联合前列地尔对肝衰竭患者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110例肝衰竭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60例,给予腺苷蛋氨酸每日2.0 g、前列地尔每日20μg静脉输注;对照组50例,给予苦黄注射液每日50 ml、前列地尔每日20μg静脉输注。两组均给予血浆置换等综合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总胆红素及其他主要肝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总胆红素及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或P0.01);治疗组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其他指标也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前列地尔能更有效的降低肝衰竭患者总胆红素水平,提高治疗肝衰竭治疗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口服水飞蓟宾胶囊,对照组24例口服护肝片,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患者症状、体征恢复情况、肝脏功能及病毒指标变化,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症状、体征的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及TBil水平降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病毒指标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结论水飞蓟宾能够促进肝细胞修复,防止肝细胞进一步坏死,减轻黄疸,改善肝脏功能,从而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肝宁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梗阻解除术后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及免疫功能调节的作用。方法选取161例临床确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76例。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舒肝宁注射液,治疗两周后,观察血清ALT、TBil、DBil、ALP水平和CD4+细胞、CD8+细胞、CD4+/CD8+、NK细胞比例,并进行疗效判定。根据数据资料类型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两周后,舒肝宁治疗组血清ALT、TBil、DBil、ALP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显效及临床治愈人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4+细胞、CD4+/CD8+、NK细胞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间CD8+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宁注射液应用于梗阻解除术后黄疸患者,具有明显降低转氨酶、消退黄疸、保护肝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肝宁注射液治疗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所致轻度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化疗后有轻度肝损伤的4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患者化疗后静脉输注舒肝宁注射液,每日1次,连续治疗10天。对照组20例,未静脉输注舒肝宁注射液,采用常规口服保肝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及疗效差别。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ALT显著低于治疗前,其疗效和肝脏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宁注射液治疗化疗药物所致轻度肝损伤疗效明显,具有较强的保肝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乙醇注射对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效应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PEI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的肝细胞癌患者各24例。PEI组进行经皮乙醇注射治疗,于术前、术后第4周、术后第8周取外周血,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检测外周血CD4+、CD8+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 PEI治疗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和肿瘤体积均低于对照组,CD4+百分比和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乙醇注射是治疗肝细胞癌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改善肝细胞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