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根据脊柱稳定性的状况,探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总结回顾2006年8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共114例,所有病例分为A组(59例)一期单纯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治疗组,B组(55例)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治疗组。分别对比研究A及B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矫形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时间、并发症等。结果平均随访1年10个月,82例患者获访,两组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A组术后优良率84.5%,B组94.6%。有1例术后慢性窦道形成,其他患者切口愈合良好。53例有脊柱后凸畸形者,单纯病灶清除术病例中脊柱畸形无纠正,且一段时间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矫正角度丢失。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病例中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5.8°,随访中平均丢失2.6°。37例有明显神经损害的患者手术后均获得改善。结论脊柱结核外科治疗可采用个体化治疗,在药物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脊柱稳定性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外科术式进行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性脊柱结核内固定和非内固定疗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全球化,流动人口的增加, 免疫系统缺陷疾病如HIV的传播,全球的结核病发病率持续上升。脊柱结核是常见的继发性肺外结核,由于致残率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在正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积极外科治疗脊柱结核已形成共识。对于稳定性无明显破坏的脊柱结核,行单纯病灶清除术即可有较好疗效,而对脊柱稳定性明显破坏的不稳定性脊柱结核,近年来  相似文献   

3.
脊柱结核外科内固定适应证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脊柱稳定性状况,探计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成人胸、腰、骶脊柱结核11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17~75岁,平均39.4岁;病程1—16个月。根据结核破坏程度及手术可能带来的脊柱稳定性改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10例脊柱稳定性无明显破坏的病例采用单纯病灶清除术,100例脊柱稳定性部分破坏的病例采用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骨固定术。结果11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除5例失访外,其余105例均获得1~7年随访(平均2.9年)。70例前路椎体间植骨病例,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3.5个月。65例有后凸形者,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0.2°,随访期内丢失2°~4°。除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组1例因抗结核化疗2周不足复发外,其余患者均临床治愈。35例有明显神经损害患者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脊柱稳定性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脊柱稳定性改变选择合适的外科内固定治疗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扩大“蛋壳技术”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1月至2008年4月本院骨科收治脊柱结核患者中选择出27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20~63岁平均36.8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6个月,病灶累及1~2个椎体,其中腰椎19例,胸腰段8例,均采用单纯后路扩大“蛋壳”技术刮除病灶及死骨,植骨融合一次完成病椎上下方各应用2—4对椎弓根钉固定,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2.5小时,术中出血量平均1500ml。病例经过0.5~3年随访未发现复发,2例出现切口延期愈合。结论对脊柱结核的患者有选择的采用单纯后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一次完成,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方入路进行颈胸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对颈胸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11年1月采用前方入路进行颈胸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9例患者,手术包括病灶清除,植入自体髂骨植骨以及同种异体髂骨块,或植入同种异体骨钛笼进行融合,应用颈前路钛板内固定.对患者采用颈椎前方入路联合胸骨柄正中劈开暴露病灶,彻底清除结核肉芽组织、脓液、死骨等进行脊髓减压,次全切除相应椎体,植入同种异体髂骨块以及自体骨块或植入同种异体骨钛笼进行融合重建前柱、前方钉板内固定.结果 9例患者进行6 ~ 3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1例出现喉返神经受损症状,2个月后缓解;1例切口愈合差,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结核病灶复发,神经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至最后1次随访时8例植骨病例X线均表现为融合迹象,1例融合不确切,融合率88.8%,融合时间6~20个月.9例截瘫患者肢体神经功能术后Frank A级0例、B级3例、C级3例、D级3例.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胸段脊柱结核,彻底清除病灶,重建颈胸段的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具有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彻底减压恢复截瘫,病灶切除彻底、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2月—2007年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植骨、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18例。结果经平均15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地恢复,植骨融合满意,无内固定失败和脊柱结核病灶复发,后凸角度平均矫正21.3°。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够使病变节段在术后即刻获得足够的稳定性,为脊柱融合和结核病灶的静止提供一个良好的力学环境,是外科治疗脊柱结核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经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6例,观察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结核中毒症状的改善及脊柱的稳定性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胸腰背部疼痛及结核中毒症状消失,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平均5个月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前Cobb角18.5°~56.0°,平均27.3°,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平均15.2°、17.6°,平均矫正12.1°,脊髓神经功能不同程度得到恢复。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彻底,脊髓减压全面,可有效矫正后凸畸形,术后即刻重建脊柱稳定性,是胸腰椎结核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短节段椎体侧方固定,植骨块钛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35例。结果所有患者经6-36个月(平均8个月)的随访,结核病灶治愈,植骨块融合,无复发患者,腰椎后凸畸形得以矫正。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联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 28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前均接受正规抗结核化疗2~4周。术中进行切除病灶并将椎间大块髂骨、肋骨或装满自体骨屑的钛网进行植入。手术之后继续进行抗痨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全部得到随访,随访6个月~5年,平均随访14个月,1例患者因过早下地出现严重的脊柱侧弯,1例出现内固定钢板松动,2例患者术后有窦道形成,经换药等治疗后痊愈。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为6~8个月,平均7个月。结论 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并对脊髓及神经根进行完全减压,可显著缩短卧床时间并对脊髓及神经功能气道促进作用,预防或矫正脊柱前后及侧突畸形。  相似文献   

10.
张景山  柯文坤 《江西医药》2009,44(9):875-876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Ⅰ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39例,观察术后畸形纠正情况、植骨融合效果和治愈率。结果平均随访1年,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融合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矫正脊柱畸形,有利于结核病灶的修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王洪建  张玉库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758-1759
目的探讨结核抗体(TB-Ab)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564例患者进行血清或胸(腹)水TB—Ab检测,其中活动性结核患者508例,非结核患者56例。结果活动性结核患者中,涂阳肺结核TB—Ab阳性率为70.8%;涂阴结核并胸水32例,腹水4例,腹水或胸水TB-Ab(阳性率为44.4%,另424例涂阴结核TB-Ab阳性168例,阳性率39.6%,活动性结核TB-Ab总阳性率约42.9%。非结核患者假阳性率为10.7%。结核患者与非结核患者TB-Ab检测有显著差异(X^2=22.65,P〈0.01)。结论TB-Ab检测对活动性结核的诊断有价值,但敏感性较低,可作为结核病的快速辅助诊断手段,但尚须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MELZER E 《Hippokrates》1957,28(1):1-4 contd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