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高州市人民医院152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介入治疗(观察组)及非介入治疗(对照组),随访并评价两组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6个月及1年病死率分别为1.3%、5.3%及9.2%,对照组分别为9.2%、14.5%及22.4%,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介入治疗可降低急性STEMI患者1年以内的病死率,早期介入治疗有利于STEM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是指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持续超过20min,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升高并有动态演变,但心电图不具有典型的ST段抬高,而是表现为ST段正常、压低等非特征性改变的一类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它从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病理解剖学改变、心电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及预后等方面均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不尽相同,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早在19世纪,病理学家在尸体解剖时,发现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的致死原因。1959年Fletcher倡导并进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但由于未能很好利用挽救心肌梗死的有效时间窗口,而导致静脉溶栓的效果不佳,并认为栓塞性冠状动脉闭塞并不是AMI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上世纪70年代后期通过大量临床和病理解剖的研究,再次认识到90%以上的AMI是由相关的冠状动脉血栓形成,造成冠脉阻塞所引起的,因此重新进行AMI的溶栓治疗研究。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至心肌透壁性坏死有一时间窗,根据动物实验研究,这一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56例急性非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缺血、抗凝、强化抗血小板及强化调血脂治疗,必要时行介入治疗,并有效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结果 治愈49例(87.50%),好转6例(10.71%),死亡1例(1.79%).死亡原因:心源性休克.随访6个月,出现心绞痛5例,再梗死2例,猝死1例.结论 NSTEMI早期症状轻、预后好、住院病死率较低.但再梗死率、心绞痛再发率和远期病死率高.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和他汀类强化调血脂治疗可降低其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恶化住院等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应常规应用.中、高危患者应积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了解冠脉狭窄情况,必要时介入治疗,以防止再梗死及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治疗目的是实现梗死相关动脉快速、充分、持续性再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降低死亡率,保护左心室功能。目前STEMI的冠脉再灌注疗法包括溶栓、直接冠脉内介入治疗(DPCI)和急诊冠脉搭桥。由于溶栓剂的多种禁忌症,使STEMI仅约1/3的患者适宜并接受溶栓治疗;且溶栓剂的TIMI3级血流率仅能达50%-60%,溶栓成功后5%-15%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再闭塞,15%-30%患者缺血复发,颅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直接PCI后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2004年10月至2007年3月期间在北京友谊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236例,所有患者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测定介入治疗前和术后第1、2、3天肾功能,分析造影剂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CI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36例患者中,男性184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64.6±11.5)岁,发生CIN46例,发病率为19.5%;CIN组中原有肾功能不全者(基线Ccr<60ml/min)达6/46,心功能不全者达19/46,同非CIN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造影剂剂量CIN组为328±166ml,非CIN组为248±124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原有肾功能不全(基线Ccr<60ml/min)、造影剂的剂量、LVEF<40%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IN在STEMI患者直接PCI后发病率较高,原有肾功能不全、造影剂的剂量、LVEF<40%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华县人民医院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的4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资料,统计其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数据。结果 23例中低危患者采用药物治疗(主要是抗凝,抗血小板,降脂,控制血压及血糖,扩冠,护心等治疗),均有效控制住了病情;25例高危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3例死亡,其余均正常出院,就不同程度NSTEMI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及死亡发生率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本院从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对30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了非介入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特征。方法于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各60例,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STEMI组中吸烟、持续性胸痛及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明显较NSTEMI组多;NSTEMI组患者年龄、女性比例和糖尿病并发率均明显高于STEMI组;STEMI组血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Ⅰ水平均明显高于NSTEMI组;造影显示冠脉单支病变NSTEMI组明显较少,而三支病变则多于STEMI组;冠脉狭窄程度≤90%的患者NSTEMI组较多,而狭窄>90%者STEMI组更多;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EMI患者年龄偏大,且好发于女性,临床症状较轻,化验检测结果严重程度低,且造影显示冠脉病变程度低,但有基础TIMI血流3级和存在侧支循环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显效30例,占50%;有效21例,占35%;无效9例,占15%,总有效率为85%。结论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2.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开宪  余平 《首都医药》2006,13(2):29-31
7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尤其是近些年来开展了冠状动脉镜及冠状动脉内超声均证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 I)冠脉内闭塞性血栓发生率高达90%,新鲜血栓均发生于梗塞相关的冠状动脉内,而且80%~90%的血栓发生在斑块破裂基础上犤1犦。大量的病理生理研究表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内膜损伤,斑块破裂,血管痉挛和血小板激活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表明斑块破裂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犤1犦犤2犦。如能对闭塞的冠状动脉及时开通行再灌注治疗可使梗塞面积大大缩小,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保护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ST段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组对比ST段抬高最大幅度、ST段抬高总导联数、ST段抬高总和对AMI患者30 d病死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再梗、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及一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 ST段抬高幅度越大,ST段抬高导联数越多,ST段抬高总和越大,其30 d病死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P<0.05);梗死后心绞痛、一年内心血管事件和30d再梗发生率也升高,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ST段抬高幅度越大.ST段抬高导联数越多,ST段抬高总和越大,早期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不同血尿酸(SUA)水平对于判断患者心梗严重程度、判断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根据血尿酸水平将本院收治的153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血尿酸正常组(SUA<380μmol/L)、轻度升高组(380μmol/L≤SUA<420μmol/L)、高度升高组(SUA≥420μmol/L)。并比较3组患者在CK-MB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梗严重程度指标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梗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预后指标。结果 3组患者在CK-MB、LVEF、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梗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可作为判断心梗严重程度以及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李慧情  宋丽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6):2473-2474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高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PCI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为PCI组,并选择同期采取药物保守治疗的65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病死率、相关并发症及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组介入成功率为98.4%(63/64)、出血等并发症10.9%(7/64)、院内外死亡率1.6%(1/64)、经随访表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12.5%(8/64)。药物治疗组介入成功率为95.4%(62/65),院内外死亡率为12.3%(8/65),经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16.9%(11/65)。两组院内外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心脏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成功率高,比药物治疗的并发症少、存活率高,并发症处理及时,能够很好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替罗非班治疗.两组均于用药后4h、24h、72h观察ST段恢复情况.结果 治愈率观察组为80.00%,对照组为67.27%;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73%,对照组为8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4h、24h、72h ST段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可使病变的ST段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远期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收治的100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院后的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例数分别为80例(80.00%)与20例(20.00%);经单因素筛选及多元回归分析后,年龄( OR=2.010,95CI=1.100~3.673)、糖尿病史(OR=2.131,95CI=1.192~3.810)、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OR=0.692,95CI=0.461~0.812)以及低T3综合征(OR=1.811,95CI=1.252~2.620)等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远期死亡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死亡率较高,与患者年龄、糖尿病史以及低T3综合征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不存在禁忌证患者,应及时实施急诊PCI,以降低远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迅速进行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50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经PCI术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治疗成功率为100%。结论对ST段抬高型AMI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PCI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3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疗法,治疗组于常规疗法基础上配合静脉介入治疗。结果治疗组存活率为93.3%,对照组存活率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尿激酶静脉溶栓配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有效缩小梗死面积、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口服药物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君  万云高  王慧娟  徐东 《中国医药》2011,6(3):259-261
目的 探讨近15年循证医学的发展对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ARB)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使用比率的影响.方法 从1994年1月到2009年12月宣武医院心脏科住院的STEMI患者中选取初发且发病时限在24 h内的患者879例,按时间分为4组:1994年1月~1995年12月(A组)、1999年1月~2000年12月(B组)、2004年1月~2005年12月(C组)、2009年1月~12月(D组),分别对其临床诊治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近15年STEMI患者住院期间的阿司匹林使用率一直维持在97%以上,是4种药物中使用率最高的.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ACEI/ARB的使用率有了明显的上升,分别从1994年的37.9%、7.2%、25.3%上升为2009年的90.2%、95.5%、93.2%.结论 近15年,在循证医学的规范和指导下,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在STEMI中使用地位日益巩固.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ults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on use of aspirin, beta blockers, statin,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s)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RB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STEMI) during 15 years. Methods Selected four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cardiology department of Xuanwu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1994 and December 2009:1994. 1-1995.12 (group A), 1999. 1-2000. 12 (group B), 2004. 1 2005. 12-(group C), 2009. 12( group D). A total of 879 patients with STEMI whose emergency time within 24 hour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spirin in STEMI patients remained more than 97%, the highest utilization among four kinds of medicine. The in-hospital utilization rates of Beta blockers, statins, ACEI/ARB rose significantly: from 7.2%, 25.3%, 37.9% to 93.2%, 90.2%, 95.5% respectively during 15 years. Conclus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he used status of aspirin, beta blockers, statins, ACEI/ARB in STEMI patients haveconsolidated in recently 15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