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哀伤(bereavement)是指个人在失去所爱或所依恋的对象(主要指亲人)时面临的境况,包括悲伤与哀悼2种反应~([1])。大部分人能相对顺利地接受亲人过世的事实,但少部分人表现出强烈而无法平复的哀伤反应,需要疏导丧亲的哀伤情绪~([2])。约10%的丧亲者存在"延长哀伤障碍",如果没有及时地进行干预和治疗,将会给其带来持久的伤害~([3])。哀伤辅导作为安宁疗护的一部分,是指从业人员协助丧亲者疏导哀伤情绪,为丧亲者提供所需咨询、实际支持,  相似文献   

2.
开设减轻临终病人亲人悲伤的房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癌症晚期病人的护理并不随着病人生命的终止而停止,因为其家属依然会悲痛万分,难以接受失去亲人的现实。此时为死者家属开设一个房间,让其独自一人或和家庭成员在一起表达悲伤,交流情感可帮助他们减轻因失去亲人而带来的痛苦。肿瘤科护士常会目睹病人死亡的全部过程。他们也常是第一位给予病人亲属支持和安慰的人。肿瘤病房的多数病人将会死去,护士不断地给予病人亲属情感上的支持能帮助他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去面对病人不可避免要死亡的现实。根据Lev等人的研究,由于病人预后的不确定性,而病人的病情又每况愈下。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关怀能力的现状,并分析与情绪自我调节效能感、死亡态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护士关怀能力量表、情绪自我调节效能感量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对29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290名临床护士关怀能力总分为(191.27±28.50)分,情绪自我调节效能感总分为(66.53±5.27)分,死亡态度总分为(97.72±23.50)分。关怀能力与情绪自我调节效能感呈正相关(P<0.01),与死亡态度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临床护士科室、是否有丧亲经历、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及死亡态度是护士关怀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 临床护士关怀能力处于较高水平,针对不同科室、无丧亲经历、情绪自我调节效能感低、有负向死亡态度的护士,建议采用制订个体化的培训计划、死亡教育、进行肿瘤科或临终关怀科轮转等方法进行干预,以提高临床护士的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4.
丧亲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丧亲者主要指失去父母、配偶及子女的人。通常叫做死者家属。失去最亲近的亲人,是一次非常痛苦、深刻的经历,因此人的感情、心理变化极其显著,以至影响到身心的健康。这种经历对每个人的一生来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对丧亲者进行心理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这一领域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在我国尚未开展。本文对丧亲的一些基本概念做一简单的介绍,对其心理护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丧亲者孤独感与家庭功能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使用家庭关怀度问卷(APGAR)和UCLA孤独量表,对264名汶川地震丧亲者的孤独感和家庭功能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丧亲者孤独感均分( 42.06±9.96)分,50%以上丧亲者体验到中等水平的孤独感;孤独感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经济状况、婚姻状态和家庭结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丧亲者孤独感与家庭功能呈负相关(P<0.01).结论孤独感是丧亲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且处于中等水平;丧亲者的家庭功能从不同侧面对其孤独感产生影响,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减轻孤独感.  相似文献   

6.
急诊死亡患者家属的情绪反应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玉兰 《护理与康复》2007,6(6):420-421
急诊死亡患者家属常出现过激情绪反应、过激行为反应,不能面对现实,也有家属产生消极逃避行为.护士对丧亲者要有同情心,通过有效沟通、提供回避场所、对过激行为者及早干预,帮助他们度过心理最脆弱的时期,减轻悲痛程度,同时做好尸体料理,给予丧亲者抚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癌症晚期患者丧亲者的哀伤反应。方法 2014年6-8月,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取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宁养院的15例晚期癌症患者的亲属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整理并提炼主题。结果癌症晚期患者丧亲个体的哀伤反应主要表现在身体、心理、社会和灵性方面。结论癌症晚期患者丧亲者经历艰难的心理历程,丧子、丧偶和丧亲的哀伤反应存在差异,护理人员应了解丧亲者的需求,帮助丧亲者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病人死亡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其亲属仍然迫切需要亲情的关怀与支持。因此,对丧亲家属实施关怀服务便显得尤为重要。其方法为成立丧亲服务组,成员在上岗前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然后承担调查  相似文献   

9.
临终护理的目的就是减轻病人因末期病症所引起的痛苦与不适,使临终者获得心理与躯体、生活与医疗、精神与物质等方面的合理要求,从而帮助临终者在生命旅程最后的日子里,从焦虑、抑郁、愤怒、失望等身心极度痛苦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能舒适、平静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而安然离世,以提高生命最后阶段的质量。同时,在病人患病期间和去世后,为病人亲属提供照护,包括给予安慰、鼓励,以减轻其因丧失亲人造成的悲痛,从而有节制地度过非常时期犤1犦。我国暂未执行安乐死,临终关怀偏重活的尊严,延长生命的量,亦提高生命的质,为濒死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并能避免发生医疗纠纷,从近几年临床护理工作中,本科临终病人大部分为重型肝炎,外地病人占多数;传染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护理人员有其特殊性如病人传染性强,病人家属、亲人、同事害怕传染,护理人员思想上有顾虑,往往内心产生很大的焦虑和恐惧,无法与病人、家属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因而更增加病人心中的孤独感和疏远感。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以来,对临终病人实行人性化的临终关怀,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3年1月~2005年1月本科死亡病人共162人,其中重型肝炎155人,脑炎2人,钩体病1人,败血症1...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的14:28分,一场突袭巴蜀的8.0级特大地震在四川汶川县发生了,这场巨大的天灾震撼了整个中国,牵动着整个神州。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看着我的兄弟姐妹承受着痛苦,我的心悲痛万分。“不行,我要到第一线,我要为我的亲人分担他们的痛苦!”我在第一时间参加了重庆协和医院组织的抗震救灾医疗小分队,担任护理组长,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北川县。  相似文献   

11.
危重监护病房的丧亲服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报道显示 ,在危重监护病房中的病人病死率高达 17%。在病人死亡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其亲属仍然迫切需要亲情的关怀与支持 ,因此 ,对丧亲家属实施关怀服务便显得尤为重要。L eicester综合医院危重监护病房于 1998年开展了丧亲家属的服务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方法 丧亲服务组主要由高级护士和 D级、E级共 16名护士组成 ,分为 4个小组 ,小组成员在上岗前均需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 ,他们承担调查研究与死亡有关的心理状态、文化修养、宗教习俗以及法律咨询等工作。不同的文化特征对待死亡的态度不一样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宗教…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病人个人掌控感、家庭功能和糖尿病痛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个人掌控感在家庭功能与糖尿病痛苦之间的中介作用,为减轻病人的心理痛苦水平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个人掌控感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及糖尿病痛苦量表,对231例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糖尿病痛苦总分为(37.75±11.39)分、家庭功能得分为(7.33±2.04)分、个人掌控感得分为(25.28±5.37)分;糖尿病痛苦与个人掌控感、家庭功能呈负相关(均P<0.001),家庭功能与个人掌控感呈正相关(P<0.001);个人掌控感在家庭功能与糖尿病痛苦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量为35.15%。结论:个人掌控感和家庭功能均是糖尿病痛苦水平的负向预测因子,家庭功能可以通过个人掌控感间接影响糖尿病痛苦。提示医护人员应指导家庭成员对2型糖尿病病人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提高病人的个人掌控感,进而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的糖尿病痛苦。  相似文献   

13.
悲伤是居丧者的一种自然情感反应,是经历亲人或朋友死亡的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一项重要特征.没有预料或突然发生的死亡,则会带给丧亲者更长期的、更深远的影响[1].居丧期护理是医院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接受亲人死亡事实,有效应对失去,顺利度过悲伤期,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恶性悲伤反应所带来的负性生理和心理反应,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质量,预防可能发生的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丧亲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丧亲者的评价和处理,应该强调早期预防。预防本身虽然不能消除悲伤,重要的是要识别可能发生不良后果的高危人群。不良后果的先兆有七点:(1)围绕死亡的环境对引起悲伤起重要作用;(2)与死者的亲属关系;(3)既往有无丧亲的经历和适应方式;(4)年龄;(5)社会支持;(6)家属中基本工资收入多少也影响丧亲后果;(7)既往容易有精神和健康问题的人在丧亲过程中危险性较大。丧亲评价是进行护理工作的基础。Bohnet 提出在葬礼后1~2周进行丧亲评价,因为此时葬礼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艳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364-6364
恶性肿瘤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都倍受关注和重视,而其家属往往被人们所遗忘,甚至受到社会的指责。但是,在恶性肿瘤患者从怀疑到确诊,从治疗到复发,甚至到死亡的过程中,其家属都见证和经历了每一个环节,他们的痛苦、他们的心理,也需要我们去理解、去疏导、甚至去治疗。对他们实行人文关怀,通过他们的支持,重拾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将有利于对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杜霞荣  范云霞  陈今云  张玉玺 《全科护理》2020,18(20):2519-2522
总结人文关怀在117例终末期病人安宁疗护中的护理实践。成立涵盖多学科领域的安宁照护团队,在安宁疗护过程中辅以人文关怀,不仅让病人感受到身体舒适、精神健康和灵魂安宁,家属顺利应对亲人患病期间以及丧亲之后的哀伤时期,还提高了广大医护人员姑息护理及人文关怀的知识和技能,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和谐了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孙晋洁  王银梅  何伯圣 《全科护理》2023,(27):3856-3860
目的:了解炎症性肠病(IBD)的亲属照顾者疾病照护体验与需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建设以病人为中心的支持体系,改善病人的生理、社会功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分析法,对10例炎症性肠病的亲属照顾者进行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的分析程序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9个亚主题):IBD亲属照护者面临多种不确定感;照护经历使照护者成长;照护经历引发对医疗现况的思考。结论:炎症性肠病的照护体验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和支持,应提升对IBD的社会认知度,提升医护人员的专病管理能力,积极建设IBD的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整合,缓解IBD病人就医困境,从而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社会支持体系,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王剑英  张利岩 《护理研究》2013,27(21):2184-2186
颅内肿瘤病人家属是特殊的照顾者人群,由于颅内肿瘤疾病具有快速的发生、发展,导致病人认知和行为的改变,甚至威胁病人生命等特点,使家属在照护过程中不只是看到自己亲人承受病痛,而他们本身也经历着比病人更多的痛苦。颅内肿瘤病人家属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对病人的康复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腹膜透析(PD)患者病耻感水平现状,并探讨其与照顾者共情能力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210例腹膜透析患者以及相应的210名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PD患者病耻感的因素。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调查患者及照顾者。结果 210例PD患者病耻感总分平均为63.17±11.85分;PD照顾者共情能力总分为36.72±15.2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透析年限及共情能力中同情关怀和个人痛苦因子是影响患者病耻感水平的因素(P<0.05)。结论 PD患者病耻感处于中等水平,家庭年收入高、文化程度高、透析年限长、照顾者同情关怀水平高及个人痛苦因子水平越低的患者病耻感相对较低。同情关怀和与患者病耻感呈正相关,这为减弱PD患者病耻感的干预策略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婚恋出逃     
(我从不惊异于人们的邪恶,却常常惊异于他们的无耻。——斯威夫特)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站在汕头市街上,吴梅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解脱感,虽然夜已深,烟雨蒙蒙,虽然在这个城市她没有一个亲人,迎面吹来的风仍使她感到分外的亲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