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转移抑制基因nm2 3 H1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 2 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 (良性组 )、2 1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组织 (恶变组 )和 14例慢性鼻窦炎筛窦黏膜组织 (对照组 )中nm2 3 H1蛋白表达。结果 :良性组阳性细胞表达率为 72 .0 % ,明显高于癌变组 (42 .9% )和对照组 (14 .3% ) ,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5 )。结论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组织中nm2 3 H1基因的低表达 ,与肿瘤癌变及肿瘤的侵袭性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2.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自 1976年 2月至 1997年 10月间行外科治疗的 2 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6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中 8例有癌变 ,癌变率为 30 .8%。均行外科治疗。随访 2~ 5年局部复发 5例 ,其中 3例死亡 (均为乳头状瘤合并有癌变者 )。局部复发率为 19.2 % (5 / 2 6 )。结论 :术中连同上颌骨内壁切除及筛窦整块切除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 ,内窥镜鼻窦切除术适用于局限性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月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鼻内镜手术80例,鼻内镜联合改良Caldwell-Luc术式33例,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术式3例。术后随访6~12年。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5例发生恶变。随访结果显示,术后复发14例(12.06%),包括Ⅱ级5例(5/62,8.06%)、Ⅲ级8例(8/27,29.63%)、Ⅳ级1例(1/6,16.67%)。结论应根据病变的原发部位及其侵及范围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腔 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与恶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0~ 2 0 0 0年我院收治的鼻腔 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和恶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 2例肿瘤复发患者既往均有鼻腔 鼻窦手术史 ,其中复发 1次者 13例 ,复发 2次者 7例 ,复发 3次者 1例 ,复发 4次者 1例 ,复发时间从 3个月~ 11年。 2 2例中 ,经鼻腔入路 ,经上颌窦根治径路 ,经鼻侧切开径路的复发率分别为 73 3% ,4 2 9%和 33 3% ,10例采用了内镜或内镜辅助手术 ,经随访 1~ 5年 ,未见肿瘤再次复发。 8例肿瘤恶变患者 ,4例接受了鼻侧切开肿瘤切除术 ,1例柯 陆手术 ,手术后均给予放射治疗 (40~ 70Gy) ,这 5例经随访 2~ 6年未见肿瘤复发 ,另外 3例 ,1例失随访 ,2例死亡。结论 积极、彻底的内镜下手术 (包括内镜 +外部切口的联合入路 )是治疗内翻性乳头状瘤 (包括复发肿瘤 )的首选方法 ,对于肿瘤恶变患者应采取广泛手术切除加手术后放射治疗 ,但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下切除鼻腔鼻窦低度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8例鼻腔鼻窦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资料,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 16例,低度恶性骨肉瘤 1例,腺样囊性癌5例,低度间叶组织肿瘤2例,血管外皮瘤 3例,鼻腔混合瘤恶变1例.均在鼻内镜下或鼻内镜辅助下切除肿瘤.术后19例加放射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4年以上的24例无局部复发;1例低度间叶组织肿瘤,3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1~2年后出现鼻腔复发,再次行同类手术,术后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出现广泛脑膜侵犯死亡.结论 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内镜或内镜辅助下可以切除部分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且创伤小,避免了颜面部瘢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与恶变的临床特点、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与恶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复发患者既往均有鼻腔鼻窦手术史,其中复发1次者17例,复发2次者6例,复发3次者1例,复发时间从术后1个月~14年。随访5个月~4年,平均随访时间为23个月,4例复发,术后复发率为16.7%(4/24),复发时间为术后3~5个月,复发患者均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术后病理提示伴有恶变并行术后放化疗,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均未见肿瘤再次复发。5例恶变患者随访10个月~4年,3例术后辅以放化疗的肿瘤恶变患者中,1例复发2次并行手术治疗,1例死亡,另1例未见复发;另外2例未行术后放化疗患者,1例失访,1例存活至今未见复发。结论:积极、彻底的手术切除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首选方法,对于肿瘤多次复发与恶变患者必要时应辅以放、化疗,而术后定期的鼻内镜检查、鼻窦CT复查和长期甚至终生的随访对复发及恶变患者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Krouse的分期,回顾性分析30例行鼻内镜手术并运用内镜随访24个月Ⅰ~Ⅲ级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均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肿瘤,无并发症发生.1例在手术后10个月复发恶变;2例分别在术后6和7个月复查时出现复发,咬除并以微波烧灼病变及基底黏膜,其后的随访中未出现复发;其余病例术腔光滑,在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本组复发率为10%,恶变率为3.3%.结论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与恶变的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与恶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0年我院收治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和恶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肿瘤复发患者既往均有鼻腔-鼻窦手术史,其中复发1次者13例,复发2次者7例,复发3次者1例,复发4次者1例,复发时间从3个月-11年。22例中,经鼻腔入路,经上颌窦根治径路,经鼻侧切开径路的复发率分别为73.3%,42.9%和33.3%,10例采用了内镜或内镜辅助手术,经随访1-5年,未见肿瘤再次复发。8例肿瘤恶变患者,4例接受了鼻侧切开肿瘤切除术,1例柯-陆手术,手术后均给予放射治疗(40-70Gy),这5例经随访2-6年未见肿瘤复发,另外3例,1例失随访,2例死亡。结论 积极、彻底的内镜下手术(包括内镜+外部切口的联合入路)是治疗内翻性乳头状瘤(包括复发肿瘤)的首选方法,对于肿瘤恶变患者应采取广泛手术切除加手术后放射治疗,但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9.
<正>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鼻窦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70%,约占全部鼻腔鼻窦肿瘤的0.5%~4%。内翻性乳头状瘤虽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有术后复发及恶变倾向,我科收治1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恶变复发,报告如下。患者,女,56岁。分别于2009年7月及2012年5月在当地医院行"鼻内镜下鼻腔乳头状瘤切除手术"。本次因"鼻阻伴头痛2个月"于2013年5月31日来我院求治。入院后鼻内镜检查发现:左侧鼻腔术后改变,额隐窝处可见肿物生长,触之质脆,易出血。磁共振检查发现左侧额窦内软组织影充满窦腔。病理提示为鳞状细胞癌。遂行眉弓、鼻内联合进路,完整切除肿物,刮除其附着处黏膜,磨除肿瘤附着处表层骨质,术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对累及眼部的晚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12年10月~2017年1月共11例诱导化疗治疗累及眼部的晚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11例患者中,男9例,女2例,年龄42~62岁,平均年龄50岁。其中9例原发,2例复发;中晚期局部肿瘤患者5例(T3-4aN0M0),非常晚期局部肿瘤(T4bN0M0)患者6例。肿瘤均侵及眶壁或眶内,6例患者出现眼眶部肿胀、溢泪、突眼、复视等眼部症状。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自入院随访至2018年3月,全部患者随访9~54个月,4例患者生存,7例患者死于肿瘤局部扩大或转移。诱导化疗对3例患者有效,眼部症状有明显改善,2例部分缓解,1例为完全缓解;8例患者疾病稳定。11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局部中晚期肿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局部非常晚期肿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所有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14.1%,诱导化疗有效患者的1、2年生存率为100%和50%。结论 晚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患者的预后较差,局部中晚期患者的预后稍好于局部非常晚期患者。诱导化疗对部分晚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患者有效,对诱导化疗敏感的患者生存预后更好且眼部功能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1.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常见的黏膜上皮源性良性肿瘤,特点是高复发率(28%~74%)、易恶变(7%~27%)、多中心生长并易产生组织破坏。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生、发展、恶变机制的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进展。本文就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生、进展、癌变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T3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总结12例T3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结果 12例随访7~36个月,仅2例术后复发(16.6%),其中1例累及上颌窦、筛窦与蝶窦,1例累及上颌窦、额窦、筛窦及蝶窦。结论鼻内镜下行T3期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收集自1976年2月至1997年10月间行外科治疗的2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中8例有癌变,癌变率为30.8%。均行外科治疗。随访2-5年局部复发5例。其中3例死亡(均为乳头状合并有癌变者)。局部复发率为19.2%(5/26)。结论:术中连同上凳骨内壁切除及筛窦整块切除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内窥镜鼻窦切除术适用于局限性病变。  相似文献   

14.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较少见,不易根治,且易癌变。1980~1991年收治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74例,其中16例癌变,16例全部单侧发病,平均年龄53.3岁,恶变率21.6%,作者认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放疗及反复多次手术是NIP恶变的诱发因素,手术治疗采用上颌骨部分及全部切除术,累及眶内应一并行眶内容物剜除,术中应将肿瘤尽量彻底切除,并认为术中术腔内应给予液氮短时多次冷冻治疗。术后给予放射治疗,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5.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后易复发,偶有恶变。多数学者用鼻侧切开径路切除肿瘤,但有遗留面部瘢痕和鼻腔形成大腔的缺点。近年来已有报告对局限性内翻性乳头状瘤采用保守的鼻腔内窥镜手术治疗,仅有10%的复发率。对慢性鼻窦炎和疑诊为鼻窦息肉患者(410例),采用鼻腔鼻窦内窥镜手术,对摘取组织均做病理组织检查,发现2例为鼻腔内翻乳头状瘤,术后经39个月和18个月鼻内窥镜复查,未见复发或明显的手术并发症。报告所做3例鼻内窥镜内翻乳头状瘤切除术患者的检查及治疗和复查情况。认为该手术适用于早期局限性病变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肿物及肿物基底部黏骨膜,对侵及上颌窦,尤其是内下角者,辅助柯陆氏入路彻底切除肿瘤。结果术后随访2~8年,50例患者中治愈42例(84%),局部复发5例(10%)、恶变3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确切,对侵及上颌窦者辅已柯陆氏径路下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7.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是鼻腔及鼻窦具有复发和恶变潜能的良性肿瘤。组织学上根据上皮形态分为3种类型:内翻性乳头状瘤、外生性乳头状瘤和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本文从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学、病因、临床表现等方面分别对3种不同病理类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黏膜上皮源性良性肿瘤,临床上较常见.容易复发、恶变足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突出特点.目前缺乏判断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及复发的可靠依据.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关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过程中相关的细胞因子的研究有了深入的进展,这对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手术方式的选择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目前与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相关因子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2005年4月诊治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40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变均一次完全手术切除,5例患者接受术后放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93个月,平均45.1个月,6例复发,其中3例恶变,3例死亡.复发时间18~58个月,平均37.3个月.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安全、有效、微创,彻底切除肿瘤、术后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3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男10例,女3例,年龄22~67岁。鼻腔来源3例,上颌窦来源3例,筛窦来源2例,额窦及额隐窝区域来源3例,蝶窦来源2例。全部病例均接受鼻内镜手术。结果 13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切除,随访6个月~6年未见复发。有1例患者术中发现部分肿瘤恶变,术后接受放疗,随访3年半未见复发。结论根据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发生及累及部位选择合适手术径路,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对于有恶变者采取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