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工农业以及生活污水排放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中由藻类(尤其蓝绿藻)引发的淡水水华现象日趋频繁[1]。在世界范围所发生的水华类型中,微囊藻水华(microcystisbloom)不仅发生频繁、危害大,且可产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2]。MCs是一类肽毒素,严重威胁着动物的生存以及人类健康。饮用水是MCs在日常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2.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是一组环状七肽结构,主要由蓝藻产生,具有肝毒性。随着环境污染加重和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微囊藻毒素引起的中毒事件时有报道。WHO《饮用水水质准则》规  相似文献   

3.
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藻类大量繁殖,其中微囊藻属、鱼腥藻属、颤藻属、念珠藻属等代谢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是淡水水体藻毒素污染中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藻毒素[1]。近20年来,我国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发展迅速,滇池、太湖、武汉东湖、云南  相似文献   

4.
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藻毒素主要是由蓝绿藻产生的一类毒素,是淡水水体污染范围最广的一类藻毒素。随着水体受藻类毒素污染频度的增加,微囊藻毒素受关注的程度亦日渐加大,对自然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和控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检测更是控制的基础。选择一种快速、经济、敏感的检测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方法已必不可少。笔者较详细地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微囊藻毒素的各种检测方法及其成果,指出了其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自然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水体中蓝绿藻分子标志物--mcyD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筛选自然水体中产微囊藻毒素藻株的方法.方法应用编码微囊藻毒素合成酶mcyD基因的特异引物结合藻类保守序列16 S rRNA对所培养的纯种蓝绿藻(铜绿微囊藻FACHB 469、铜绿微囊藻PCC7806、微囊藻属FACHB 569、浮游蓝丝藻属小颤藻FACHB247、泡沫节球藻FACHB377)和采集的水样进行聚合酶链反应,观察扩增结果,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其微囊藻毒素浓度.结果在产微囊藻毒素(铜绿微囊藻PCC7806、微囊藻属FACHB569)的藻株和水样均可以扩增出1条约870 bp的单一条带,而不产微囊藻毒素的藻株(铜绿微囊藻FACHB469、浮游蓝丝藻属小颤藻FACHB247、泡沫节球藻FACHB377)和水样未扩增出此条带.结论以mcyD基因为微囊藻毒素分子标志物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自然水体中的产微囊藻毒素和非产微囊藻毒素蓝绿藻是可行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6.
微囊藻毒素及其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迅速发展,工农业排污的增加,各地水体富营养化日益加剧,导致江河、湖泊中藻类尤其是蓝藻异常生长繁殖,其产生的产物——蓝藻毒素尤其是微囊藻毒素(Micmcystins,MCYSTs,MCs),不仅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因其可特异性地作用于肝脏,引起肝脏的损伤,被认为是除肝炎病毒和黄曲霉毒素以外的环境中致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重要原因。本文就微囊藻毒素的一般概况及其与肝癌发生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桐庐县生活饮用水主要取自富春江,富春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钱塘江的干流,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和生活中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不断增加,特别是含氮、磷化合物的大量排放,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一些地区藻类水华频发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2004年7、8月间,我县富春江大坝段面发现藻类大量繁殖,水质呈绿色,色度〉50度,耗氧量35.5mg/L,水源水中检出微囊藻毒素MC—LR0.00096mg/L,出厂水中检出0.00093mg/L,已接近《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规定的微囊藻毒素界限值(0.001mg/L)。  相似文献   

8.
应用荧光蛋白磷酸酶抑制法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以DiFMUP为底物,建立微囊藻毒素的荧光蛋白磷酸酶抑制检测法(F-PPIA)并探讨其在水体微囊藻毒素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太湖水华期间水样分别应用F-PPIA和HPLC方法检测微囊藻毒素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F-PPIA方法检测南京玄武湖、莫愁湖、南湖等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含量,同时应用丙酮提取-分光光度法检测水体中叶绿素含量。结果:F-PPIA法对水中MC的检测范围是(0.02~0.5)μg/L。FPPIA和HPLC方法检测水样中微囊藻毒素物质的结果相关性较好(r=0.9678,P〈0.001)。南京玄武湖、莫愁湖、南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类物质分别为(6.671~14.579)、(0.096~0.166)、(0.050~0.057)μg/L,叶绿素含量分别为(51.182~183.956)、(40.946~65.513)及40.946μg/L。结论:F-PPIA法能快速、准确检测环境样本中微囊藻毒素含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南京7~8月玄武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微囊藻毒素类物质污染程度较莫愁湖、南湖严重。  相似文献   

9.
微囊藻毒素无害化处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明岚  楼晓明 《卫生研究》2007,36(1):114-116
富营养化湖泊中的微囊藻毒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而常用的水处理工艺难以将其彻底去除,开发用于处理微囊藻毒素的新技术越来越迫切。本文就微囊藻毒素无害化处理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10.
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综述了有毒水华发生过程中释放的微囊藻毒素的污染与控制现状,微囊藻毒素作为安全评价的风险因子,其毒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控制水源水的微囊藻繁殖和强化饮用水处理工艺中微囊藻毒素的降解去除是研究热点.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将生物、物理、化学处理相结合是切实有效控制饮用水藻毒素污染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藻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可诱发肝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饮用水进行监测可快速准确的检测到微囊藻毒素,避免其对人类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2.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藻毒素是由蓝藻产生的一类藻毒素.含一定浓度微囊藻毒素的水体可引起水生动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鱼类.该文通过综述微囊藻毒素对鱼类胚胎孵化和发育的影响、对鱼类行为和生长的影响、在鱼类组织中的积累、对鱼类组织器官的影响,总结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毒性效应.微囊藻毒素主要在鱼类肝脏中积累,还可在消化道和肌肉等组织中积累.在饥饿状...  相似文献   

13.
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冲  李志凌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6):1140-1144
饮用水水体的营养化程度的加剧导致藻类产生"水华",其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 MC)对人类造成极大威胁.本文简述了影响水体中MC产生的内因和外因,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在分析与检测MC方面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提出MC检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河滩地傍河取水工程对黄河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方法 2008年夏秋季节(5月6日至11月5日),对黄河和傍河取水工程"九·五"滩地5眼管井进行了6个月的水样采集,每季8次,共16次,ELISA法测定水样中微囊藻毒素含量。结果黄河水中微囊藻毒素含量均在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微囊藻毒素-LR基准值以下,且秋季微囊藻毒素含量平均值高于夏季(P<0.01),滩地5眼管井中微囊藻毒素含量均低于黄河水,傍河取水工程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与距黄河干道距离无关。结论傍河取水工程对微囊藻毒素有着很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微囊藻毒素的细胞毒性及机制研究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农业排污和生活排污日趋增多,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素的含量增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异常繁殖而出现水华现象。水华不仅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很大程度的破坏,其中的蓝绿藻还能产生对健康有潜在威胁的微囊藻毒素(mircrocystins,MCs)。由微囊藻毒素所造成的野生动物、家畜、家禽等中毒死亡事件有许多报道,因饮用水中含有微囊藻毒素所引发的人类肝损伤和肝癌高发也有一些报道。近年来,对微囊藻毒素的毒性研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对其细胞毒性及作用机理却知之甚少,本文就相关研究状况作一综述。1微囊藻毒素的一般概…  相似文献   

16.
微囊藻毒素是富营养化的淡水水体中常见的藻类毒素,由于其毒性大,分布广,结构稳定,成为水环境中的潜在危害物质之一.随着世界各国对微囊藻毒素的重视,中国也在相关水质标准中增添了微囊藻毒素这一指标.因此,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与控制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笔者系统地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对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技术和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状况,提出开发高效、廉价的藻毒素处理技术将成为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黄河花园口某调蓄池浮游藻类、蓝藻、产毒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污染情况。方法从2005年3月~2006年1月,用2.5L有机玻璃采水器在该调蓄池共采样15次。采用血细胞计数板法计数浮游藻类细胞密度,用全细胞PCR检测产毒微囊藻的藻青蛋白基因中间序列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用ELISA法检测水体微囊藻毒素浓度,并对全细胞PCR和ELISA阳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调蓄池浮游藻类主要是硅藻、绿藻、蓝藻和裸藻,其他藻类较少;优势藻门有随季节变化逐渐演替的规律,总藻细胞密度和蓝藻细胞密度夏秋季较高。藻青蛋白基因中间序列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从2005年7月至11月PCR检测结果阳性;微囊藻毒素从6月份开始检出,其变化范围在0~0.251μg/L之间,夏季最高;全细胞PCR与ELISA的阳性结果没有差异。结论黄河花园口某调蓄池有产毒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污染,全细胞PCR可以用于自然水体中产毒微囊藻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武汉市农村地区饮用水藻类污染状况。方法以武汉市郊黄陂、蔡甸两个区的饮用水为样本,鉴定种类,藻类计数和测定微囊藻毒素,并与同期汉江水厂,长江水厂及东湖水水样做对比分析。结果武汉市农村地区饮用水中的藻类分布以绿藻和硅藻为主,蓝藻次之,但有微囊藻、颤藻等可能产毒的种类检出,藻类数量远高于长江水和汉江水,此次调查微囊藻毒素均未超过现有标准规定的1.0μg/L。结论农村的水质状况较差,应积极开展农村饮用水藻类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19.
淡水湖泊微囊藻毒素的污染和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海滨  严卫星 《卫生研究》2002,31(6):477-480
微囊藻毒素是淡水湖泊蓝藻产生的一类肽类毒素 ,它的产生受到藻类的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微囊藻毒以肝脏为靶器官 ,通过多种作用引起肝细胞坏死 ,抑制蛋白磷酸酶 1(PP1)和蛋白磷酸酶 2A(PP2A)的活性 ,具有致癌性 ,是肿瘤促进剂。微囊藻及其毒素的污染已成为一个受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微囊藻毒素污染的广泛性、持续性以及它所具有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 ,可能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综述了微囊藻及其毒素的污染、微囊藻毒素的产生原因和毒理学研究现状 ,预防的基本原则 ,并就其在食品安全方面将要开展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微囊藻 毒素的污染现状,毒性机理和检测方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 引言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生态习性多种多样。蓝藻(亦称蓝绿藻 )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水体中的一类有色素、营自养生活的浮游藻类。近年来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 ,使得水体急剧富营养化 ,每年夏秋季节在一些淡水湖泊、河流中常可见到大规模的水华现象 ,水质感观性状恶化 ,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蓝藻是目前已知产生毒素最多、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最大的藻类。微囊藻毒素 (microcystins ,MCs)就是由蓝藻门中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颤藻、念珠藻、束丝藻等产生的一类肝脏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