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脊柱损伤是一种严重而常见的创伤,主要包括脊椎骨折和脊髓损伤,尤其是脊髓损伤需要及时正确地作出诊断和处理.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脊髓损伤准确率高,是了解有无脊髓损伤的首选最佳方法。对我科1994年9月-2004年5月80例脊柱创伤住院病人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CT脊髓造影在自发性颅内低压脑脊液漏点检出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脊髓造影在自发性颅内低压脑脊液漏点检出中的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6例自发性颅内低压患者,男女各3例,均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分类第2版自发性颅内低压的诊断标准.影像学资料包括5例全脊柱MRI检查和6例全脊柱CT脊髓造影.根据CT脊髓造影发现的脑脊液漏点,选择穿刺部位,透视下注射混合碘造影剂的自体静脉血,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例全脊柱MRI检查均未发现漏点.6例CT脊髓造影检查均发现了漏点,各例漏点数目为1~7个,总漏点数目25个,平均4.2个,其中颈椎和胸椎各12个,腰椎1个.CT脊髓造影表现包括造影剂线状漏出、椎旁软组织内片状造影剂蓄积及神经根袖呈鸟嘴样扩大等.6例患者经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后获得临床痊愈.结论 CT脊髓造影是一种有效和精确的自发性脊髓脑脊液漏点定位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3.
近年研究证明,磁共振影像(MRI)是诊断儿童神经系疾病的一种有效的影像技术。尤其在探测脑白质损害和对脑干及上颈髓进行矢状观察方面优于CT。为了更充分地确定MRI 在儿童脊髓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作者复习了MRI 对儿童与脊髓损害一致的神经病学体征的诊断经验。对42例可疑脊髓疾病的儿童进行了脊椎的MRI扫描。其症状体征有背痛,脊柱侧凸,步态异常,肢体不对称,膀胱功能障碍,脑积水和Arnold—Chiari 畸形等。平均年龄7.9±5岁。男女各半。大多数病例进行了横向矢状断层。多数采用体旋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MRI显现脊髓中央纵向丝状液性管腔,提示脊髓中央管轻度扩张的意义.方法 总结30例MRI检查显现脊髓中央纵向丝状液性管腔,横径1~2 mm的意义,并排除脊髓积水的已知病因.结果 均合并有脊柱畸形,以脊柱侧凸为主.临床症状和电生理检查未提示有脊髓神经损害.讨论 MRI显现丝状脊髓中央管,提示其轻度扩张,与脊髓积水不同,无临床神经损害症状和进展,不需要积极干预,可直接进行骨科矫形手术.  相似文献   

5.
在所有脊柱恶性肿瘤中,通常考虑肉眼全切肿瘤和脊柱稳定性重建。作者报道在1989年1月至1993年12月间110例脊柱肿瘤因脊髓压迫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女53例,男57例,平均年龄58岁(28~85岁)。28例(25%)在65岁以上。102例(93%)临床表现背部局限痛或伴根痛48例(44%)肢体活动障碍。其中20例(19%)全瘫。本组病人均由MRI或CT确诊,术后,CT和X片定期复查,以确定肿瘤全切和局部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脂肪瘤与脊髓脂肪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4例颅内脂肪瘤和4例脊髓脂肪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颅内脂肪瘤以胼胝体多见,临床多无症状,1例外侧裂脂肪瘤表现为癫痫发作。脊髓脂肪瘤以脊髓压迫症为主要表现.多伴有脊柱裂和其它脊柱先天异常。CT、MRI为确诊本病的主要方法,病灶在CT成像表现为低密度(CT值:-44~-72Hu),MRI表现为T1WI高信号和T2WI中、高信号。结论颅内脂肪瘤好发于颅内中线结构及附近区域。脊髓脂肪瘤可发生于椎管的颈、胸、腰各段,以截瘫和根性刺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CT和MRI能湿示病灶的脂肪密度的特征性表现,为诊断脂肪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及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和手术结果.结果 1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部分伴有脊柱发育畸形,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神经根性痛和脊髓压迫症状.MRI可清晰显示囊肿及其周围结构.囊肿通常表现为稍长T1、长T2均匀信号.11例中4例全切,7例大部切除.所有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肠源性囊肿是少见的先天性疾患,多发生于颈胸段椎管硬膜下脊髓腹侧,常伴有脊椎畸形.MRI是最方便有效的检查方法.手术切除囊肿,神经功能多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先天性神经管闭合不全的MRI特征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21例神经管闭合不全病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21例神经管闭合不全病儿MRI上多合并畸形改变,主要表现为脊髓脊膜膨出7例,脊膜膨出6例,脂肪型脊髓脊膜膨出8例,其中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11例,脊髓纵裂2例,脊髓空洞积水2例,椎管内脂肪瘤4例,髓外硬膜内囊肿1例;伴发其他畸形4例。MRI诊断与手术病理或随访诊断符合率为90.5%(19/21)。结论 MRI可以对先天性神经管闭合不全进行良好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诊断依据、X线平片及MRI。手术方法均采用终丝切断术。结果:外观上腰背部隐性脊柱裂特有的皮肤改变16例,X线平片18例有隐性脊柱裂,MRI显示终丝脂肪变性9例,纤维变性12例,圆锥低位13例,正常位置8例,均予手术治疗。除1例无变化外,其余患者症状均有改善或恢复正常。结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靠临床表现,脊柱平片及MRI,终丝有否病变是诊断的标准,而圆锥低位不是判断有无脊髓栓系综合征及是否需要手术的唯一关键指标。对于终丝变性,无论有无神经损害症状,均应尽早手术,手术方法终丝切断。  相似文献   

10.
脊椎旁刺激法体感诱发电位在脊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椎旁刺激法体感诱发电位(SEPs)在脊髓病变患者中进行脊髓功能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将诱发电位结果与脊髓MRI结果进行比较,初步探讨该方法在脊髓病变中的生理定位价值。方法 应用脊椎旁刺激、头皮记录的直接SEPs法对脊髓病变患者进行SEPs测定及脊髓传导速度(SCCV)测定。结果 共有96例脊髓病变患者行脊椎旁刺激法SEPs及SCCV测定,男53例,女43例,年龄15-75岁,平均46.78岁。其中脊髓脱髓鞘病36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26例,脊髓病19例,急性脊髓炎10例,脊髓压迫性疾病5例。96例脊髓病变患者均做脊椎旁刺激法SEPs检查,脊髓诱发电位及SCCV的异常率在各脊髓病变中阳性率均较高,总异常率为81.25%(78/96)。其中脊髓脱髓鞘病异常率75.00%(27/36),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异常率88.46%(23/26),脊髓病19例中有15例异常,脊髓炎异常率10例中有8例异常,脊髓压迫症5例均异常。共有68例患者做脊髓MRI检查,其中42例MRI异常,26例MRI正常。42例MRI异常患者中35例诱发电位结果异常,26例MRI正常患者中21例诱发电位结果异常。结论 脊椎旁刺激法SEPs及SCCV的测定客观地记录了脊髓病变的异常电生理改变,其异常电生理改变可能会出现在脊髓结构改变及影像学改变之前,可为脊髓病变患者早期脊髓功能性改变提供比较可靠的客观诊断依据,尤其在脊髓MRI少有阳性所见的营养代谢性脊髓病中意义更大。本方法简单、无创、具有可重复性,可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炎系指脑或(和)脊髓的蛛网膜在某些病因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组织反应,以蛛网膜增厚、粘连和囊肿形成为主要特征。实质上是一种病理诊断,而不是一个疾病单元。在一些诱发因素激发下,常以急性或亚急性发病或复发。随着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提高了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对我科1993年至1999年收治的39例脊髓蛛网膜炎患者进行病因、临床特点及脊髓MRI回顾分析,以期有助于脊髓蛛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根据脊髓蛛网膜炎诊断标准[1],39例确诊为脊髓蛛网膜炎。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42.44±10.77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阳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临床特点和诊断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7例符合视神经脊髓炎(NMO)诊断,42例符合NMO谱系病(NMOSD)诊断,5例仅有颅内典型病灶不伴视神经炎或脊髓炎。首次发病累及脊髓、视神经和脑干分别为55.8%、43.2%和29.8%。头颅MRI异常者占52.4%。4例脊髓病灶为短节段。结论少数AQP4-Ab阳性患者的孤立颅内典型部位病变,通过随访最终可能满足NMO或NMOSD诊断。提示目前的诊断标准需进一步完善,NMO可以出现短节段脊髓病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提高对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2013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例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受伤原因、出现症状时间,并在入院后24 h内行脊髓MRI检查。脊髓损伤程度根据美国ASIA分级评定。结果本组患儿中,男2例,女10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岁;致病原因包括颈部扭伤2例、臀部着地4例、腰部轻微外伤2例、舞蹈后下腰动作不当4例。受伤到出现症状时间在30 min~48 h,受伤后到入院时间在3 h~5 d。2例颈部扭伤患儿中,1例患儿颈髓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例患儿颈胸髓MRI可见C_1-T_(12)内长T_1长T_2异常信号影。另外10例患儿中,5例患儿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5例患儿T_4-L_5之间可见不同程度的长T_1长T_2异常信号影。根据ASIA损害程度分级:A级2例,B级2例,C级6例,D级2例。患儿出院后随访6个月~5年,其中A级1例、D级6例、E级4例,拒绝随访者1例。结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好发于8岁以下儿童,一般有明确的外伤史,MRI检查可以提高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诊断,但常规MRI检查有一定的阴性率。与常规MRI相比,MR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脊髓损伤的诊断更为敏感,为研究评判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及后期运动功能恢复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椎管性脑脊液循环不良综合征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和MRI表现。方法收集并归纳整理1392例脊柱病人临床和MRI资料,分析椎管各种病变的特点。结果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脑脊液循环不良和其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常见症状依次为头晕、四肢无力、记忆力下降、下肢无力、失眠、胸闷、上肢无力、颈背肌僵硬等。不同年龄段常见的临床表现不同,37岁以上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显著。腰骶段和颈段发病率较高。常见MRI异常表现依次为椎体后缘增生,蛛网膜下腔变窄,椎间盘突出,小关节失衡,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肥厚,脊髓变性,脊柱肌群张力失衡等。结论椎管性脑脊液循环不良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MRI可充分显示其病因,评价其病情,帮助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在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重要性及MRI表现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对22例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2例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表现为急性根痛、分离性感觉障碍、肢体瘫痪等,MRI主要表现为损害平面T1W低信号或等信号、T2W高信号,横断面平扫多数信号偏于脊髓腹侧,与脊髓前动脉供血区域一致,损害平面基本与临床定位符合,多数病例增强扫描可见强化。结论MRI检查已逐渐成为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诊断的最重要检查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MRI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在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重要性及MRI表现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对22例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2例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表现为急性根痛、分离性感觉障碍、肢体瘫痪等,MRI主要表现为损害平面T1W低信号或等信号、T2W高信号,横断面平扫多数信号偏于脊髓腹侧,与脊髓前动脉供血区域一致,损害平面基本与临床定位符合,多数病例增强扫描可见强化.结论 MRI检查已逐渐成为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诊断的最重要检查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脊髓MRI影像特征,探讨MRI对SC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SCD患者的临床和脊髓MRI,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0例SCD患者MRI均显示颈髓和(或)胸髓后索和侧索T2WI高信号,横轴位呈"八字"征、"圆点"征、"三角"征、"双目望远镜"征以及"小字"征。结论MRI提示脊髓后索和侧索选择性受累是SCD的特征性表现,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作者回顾性分析16例脊髓内类肉瘤病(ISS)的MRI 和临床特点。16例中男9例,女7例,平均35岁(19~54岁)。全身类肉瘤病12例,仅CNS 受累2例,另2例中的1例脊髓活检异常,有全身受累但未被诊断为全身类肉瘤病。颅内受累5例,有5例初始症状表现为神经根神经痛。脊髓最常见累及部位在颈髓(9例)。CSF 蛋白呈轻~中度升高,细胞数轻度增高。全部病人至少行一次脊髓MRI,结果发现:弥漫性脊髓增大7例,脊髓萎缩4例,T_2加权  相似文献   

19.
脊髓前动脉闭塞的MRI与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这了探讨脊髓前动脉闭塞的MRI与临床特点以及MRI扫描在脊髓前动脉闭塞诊断中的重要性,对29例脊髓前动脉闭塞进行临床特点及MRI扫描的对照分析。结果:29例脊髓前动脉闭塞均出现运动障碍、尿便障碍和分离性感觉障碍,感觉障碍平面以胸段最多,颈段次之、MRI扫描以胸段最易受累,受累范围较广,多为长T1W、长T2W条索状异常信号,横切面异常信号多偏向脊髓腹侧,脊髓肿胀不明显.增强MRI扫描可见有斑片状或条索状强化.结论:MRI对脊髓前动脉闭塞诊断具有特殊价值,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舞蹈活动致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例儿童因舞蹈活动致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8例年龄5.5岁~7.5岁,平均(6.33±0.68)岁。入院ASIA分级A级2例,C级4例,D级2例。CT未见脊柱骨折或关节脱位。脊髓MRI扫描示损伤水平在T1~L1节段,脊髓缺血、肿胀,呈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6例伤后12 h内入院(ASIA分级A级2例、C级3例、D级1例),接受甲基强的松龙激素静脉冲击治疗。6例(入院时ASIA分级C级4例、D级2例)伤后6个月恢复至E级,2例入院时ASIA分级A级伤后6个月仍为A级。结论 儿童舞蹈活动可导致脊髓损伤,具有年龄相关性,损伤机制可能与脊柱极度弯曲导致局部血管痉挛缺血相关,远期预后与原发性损伤程度相关,MRI检查显示病变弥漫且进展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