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门法律》是喻嘉言晚年所著。其中医律107条,多穷源《内》《难》,深究《金匮》,竭其毕生精力而立为辨治准则。笔者喜其执理不阿,重开生面,特加以阐扬,并藉此探求其治疗思想。百病察标本辨治重气调《医门法律·申明内经法律》13条中,申述标本论即有五条。《申治病不明标本之律》认为,《内经》治病必求其本,唯中满及二便不利者先治标,是因为中满则胃满,药食不行,无暇治本,故先治标;二便不通乃危候,诸病无急于此,故也先治之,舍此则无治标之理。后人不察重本之意,动称“急治标,缓则治本”,治标者常七八,治  相似文献   

2.
陈宝贵教授认为,痛风与传统痹证不完全相合,辨治较为困难。其发病与正气不足和风、寒、湿、热之邪相关。痛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正本清流,祛其邪,绝其根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王庆其 《新中医》1992,24(11):11-13
谈到标本问题,“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已属众所周知的治疗原则。但“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决非仅此一端。笔者通过文献追踪,结合临床体验,发现标本理论的应用范围甚广,兹爰举数则以求正于同仁。本急治本标急治标《素问·标本病传论》提出“甚者独行”的标本治则。即指疾病严重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标急则独治其标,或者本急独治其本,是谓“独行”。并列举“中满”及“小大不利”两症,不管其属标属本,  相似文献   

4.
朱炳林 《江西中医药》2004,35(10):11-12
清代医家治病多注重体质 ,如石芾南 :“欲诊其人之病 ,须先辨其人之气质阴阳”(《医源》) ;如叶天士 :“凡论病先究体质、形色、脉象 ,以病乃外加于身也”(《临证指南医案·呕吐门叶案》) ;又如章虚谷 :“治病之要 ,首当察人体质之阴阳强弱 ,而后方能调之使安”(《医门棒喝》) ;还有薛生白 :“拙见论病先究体质”、“凡看病必究体质 ,如通套混治”(《扫叶庄医案·卷二》)。如此看重体质 ,是治病求本之举。“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一切证候的产生都与体质息息相关 ,证候只是标 ,体质方为本。下面笔者从《扫叶庄医案…  相似文献   

5.
辨証者,辨証之分表、里、塞、热、虚、实也;論治者,論治之有标本、緩急、先后,虚实及治貴应变、治勿偏执、保护胃气、务求其本等法之謂也。夫医有大法焉,病之为变,不可端倪,則当就大法而求法外之法,苟偏执己見,不知矩度,詎能得圆活之机,治沉难之病乎?而辨証論治一法,为医者之准绳,特举各家說法逐層辨析,一管之見,质諸高明,加以指正。 (一)治有标本张景岳曰:病有标本者,本为病之源,标为病之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治未病”的理论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刺热论》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伤寒杂病论》原序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胸痹篇学术思想之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痹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本虚标实",治疗分缓急,辨病机,以温通为治疗大法,有汤剂、散剂、丸剂之分,体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提示治未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擅用栝蒌伍于不同方剂中 ,随其所宜 ,治疗诸多疾病。据笔者统计 ,仲景共用栝蒌组方 1 7首(以桂林白云阁藏本木刻版十二稿《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为准 ) ,其中以栝蒌实组方 7首 ,栝蒌根组方 1 0首。兹就其运用栝蒌组方之经验 ,试作归纳于后。1 胸痹作痛 ,主栝蒌开胸散结仲师认为 ,胸痹之因 ,乃“阳微阴弦”之故。“阳微”者 ,胸阳不足也 ;“阴弦”者 ,阴邪 (痰饮或水饮 )内盛也。阴实之邪上乘阳虚之胸 ,则胸痹作矣。痹者 ,为邪入之 ,而邪入之人 ,正先虚。此邪入是标 ,正虚为本。仲师急则治其标 ,恒以栝蒌而治胸痹之急。如卷十五《辨胸痹…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以下简称肺气肿)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并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发作期邪盛标实以宣散祛邪为主,稳定期正气耗损以固本扶正为主,若正虚邪实则标本兼顾,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等方法手段治疗该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小儿哮喘病因很多,但主要因素是痰饮留伏。因有夙根宿饮留伏,在感受外邪之后而诱发,亦有因某种饮食或接触某种过敏物质过敏而发者。本病具有反复发作,连年不愈之特点,且主因为痰,由外邪而诱发。小儿哮喘在急性发作期,多有诱因,皆为邪实。但本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病久则虚,故以正虚为主,因此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我们在临床上将  相似文献   

11.
总结陶凯教授运用自拟加味麦门冬饮子治疗慢阻肺危急重症的经验。陶凯教授认为,慢阻肺危急重症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病机,治疗当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因本病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若肺虚久病,每遇六淫之邪乘袭,可引起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体质虚弱急性反复发作终致危急重症发生。慢阻肺危急重症以标实为急,标实为热毒、痰饮、瘀血之邪。而慢阻肺以多脏虚损为其病机本质,主要表现为肺肾气阴两虚。陶凯教授指出,慢阻肺为慢性病,按照中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此病不可急治,只可在补虚的基础上加以祛邪宣肺。加味麦门冬饮子以"补益肺肾,益气养阴生津兼清肺活血"为组方基本原则,经临床多年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举典型病案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略论治病必求于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病必求于本”是指导辨证论治的根本法则。其涵义包括3个方面,即:①治病求本,阴阳为纲。本,乃病因之本,正气为本,阴阳为本。②标本缓急,宜当细辨,正确处理“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关系。③辨证求本,去伪存真。治病求本,重在“治本”,而“治本”之先,是辨证求本。  相似文献   

13.
<正>徐学春为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名誉院长.江苏省名中医.从医50余年,学验俱丰,摘治外科疑难杂病.尤其对淋巴结结核的诊治建树颇丰,著有《瘰疬证治》一书.其创立的瘰疬科已成为国家级重点专科.现将徐学春辨治瘰经验介绍如下:1明辨标本虚实,内外合治,攻补兼施瘰疬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一般本虚在先.因虚致实.虚中夹实.《素问标本病.传论》谓"本而标者.先治其本".本证渐愈.则标证易消.徐师认为瘰疬的病因病机不外"郁、痰、瘀、虚"~([1])四字.病因病机了然于胸,遣方用药自然法随  相似文献   

14.
“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出自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原文是“医风先医血 ,血行风自灭”。实践证明 ,这一法则若运用得当 ,确能获取良效 ,笔者就此浅谈体会如下。1 风病缘于气血失调疾病的发生 ,主要是由于人体气血阴阳失调 ,而风病亦不例外。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为人体一身正气之根本 ,气血阴阳失调 ,疾病由生。《素问·评热病论》说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也说 :“风雨寒热 ,不得虚 ,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 ,盖无虚 ,故邪不能独伤人 ,此必因虚邪贼风 ,与其身形…  相似文献   

15.
蔡建平教授认为,膝骨关节炎(KOA)为内外因结合致病,其中肝脾肾不足为内因,风寒湿乘虚侵袭、损伤致瘀为外因,内外因结合致膝肿痛,由本虚致筋骨失养,不荣则痛,标实致经脉不通,不通则痛,虽同为痛证,当辨其本,同病异治。临床中患者多以发作期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就诊,发作期多为标急之实,首当去标之急,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基于辨证分型,以通络治痹汤加减内服,消肿膏、和伤散、三伏贴等行患膝局部外敷,标本同治。然防病胜于治已病,平时加强对双膝的防护和锻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介绍胡学军教授从脏腑辨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经验.胡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在于脏腑功能失调,尤其与肺、脾、肾虚损密切相关,其病理因素主要为风、气、痰、瘀,久病不愈之关键为脏腑虚损,气机失调,多体现在肺失宣降,痰伏肺络;脾失健运,胃肠壅滞;肾气亏虚,虚气上逆等.治疗上主张急则治其标,祛风顺气以化痰行瘀;缓则治其本,调节脏腑...  相似文献   

17.
明辨虚实,治分急缓:一般而言。儿童以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多属实证。而缓解期多属虚证,故其治疗无非虚实两端。正如古人所云:“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姜先生认为:哮喘证有寒热虚实不同,治之先后方法各异,虚实中夹寒热,寒热中有虚实,治喘需分寒热虚实,辨证论治,治病求本,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挫其势。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故急性发作期以祛邪治标,缓解期则以补虚治本以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8.
侯英慧 《陕西中医》2007,28(9):1271-1272
1 治痰求本,审因察源 痰“为津液而成,究其质标实也,成之因为本为源,”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总则,按八纲之别类,辨证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在表宜宣,在里宜利化,虚者补益,实者攻逐,虚人标实者宜攻补兼施。即以痰饮壅盛标实为主者当速攻逐,使其急散,以免变生他病。凡痰饮盛急,势甚紧迫,尤需抓住战机,当攻则攻,不可贻误,而徒生变症,实者去则正气清明,而后调理气血,和顺五脏则愈矣。  相似文献   

19.
探讨周永明教授治疗血液系统常见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经验。周师提出临证贵在把握疾病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明辨其标本虚实,采取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之法。出血性疾病病机特征是本虚标实,多属于脾肾亏虚为本、火热伤络为标,瘀血内停、肝气郁结等为变。临证应以虚损为本、火热为标之纲要。  相似文献   

20.
眩晕一症,与肾、脾、肝关系甚为密切,肾、脾之虚与肝郁是病之本,肾阴虚每兼肝阳上亢,肾阳虚则寒水上泛,脾虚者多兼痰饮,肝郁者多为肝阳上扰且多伤阴.临床宜分标本缓急,按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