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者,称为反复自然流产(RSA),妊娠妇女中大约10%会发生RSA.其发生原因除目前认为与遗传基因缺陷、解剖异常、内分泌紊乱和感染等因素有关外,仍有60%~70%的原因不清,称为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SA).  相似文献   

2.
邵含  范小利 《大医生》2023,(3):140-144
反复妊娠丢失(RPL)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临床疾病,而不明原因的反复妊娠丢失(URPL)由于病因不明更是临床治疗难点。西医认为,导致RPL的主要病因有解剖因素、感染性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学因素和遗传性因素。治疗多以补充孕激素、应用抗血栓药物及免疫治疗等为主。中医理论认为,此病归属于“滑胎”“数堕胎”的疾病范畴,其病机多以肾虚为本,涉及肝、脾、肾等脏腑,气血失调、损伤冲任是其发病机制;以“预培其损”为治疗原则,主张预培其损、未孕先防,结合西医辨病及中医辨证的治疗方法,用药方面以补肾健脾、益气养血、调理冲任为主,同时灵活辅以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本文分别从中医和西医的视角,对URPL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反复流产一般是指一对夫妇连续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不但给患者带来许多身体的伤害,也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笔者将13例反复流产的患者的病因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4.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除部分因内分泌、染色体异常及生殖道畸形等因素外,80%以上原因不明。对RSA的免疫病因构成进行归纳分析显示,原发性流产患者中,封闭抗体缺乏者占31.4%;透明带抗体阳性者占20.4%;磷脂抗体阳性者占8.5%;ABO血型抗体阳性者占8.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URSA)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R)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为URSA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指标。方法用比浊法及ELISA法检测42例URSA妊娠、68例URSA未妊娠、30例健康妊娠和30例健康未妊娠妇女的PAR及血浆GMP-140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妊娠组ADP及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PAR均显著高于健康未妊娠组(P<0.05);血浆GMP-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RSA组PAR及GMP-140均显著高于健康妊娠组(P<0.01);URSA妊娠组与URSA未妊娠组比较,PAR及GMP-1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RSA与血栓前状态密切相关,监测其PAR及GMP-140水平,有助于URSA的病因诊断,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封闭抗体缺乏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免疫治疗联合常规安胎治疗组53例,常规安胎治疗组55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免疫治疗组53例中,妊娠成功44例,胎儿发育均正常。常规安胎治疗55例中,妊娠成功8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血液中提取淋巴细胞进行免疫治疗,对于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习惯性流产病因十分复杂,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是产科巾的难题。除染色体异常、内分泌、感染及子宫畸形外,原因不明者占50%~70%。自2001年起笔者已对原因不明的习惯性流产患者65例进行了免疫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78例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抗凝血因子(AT-Ⅲ、TAT)及凝血相关因子(F1+2、PAI-1)水平情况。方法选取排除遗传、感染、性激素、解剖因素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78例作为反复自然流产组,选取同期门诊行无痛人流的妊娠40~45d早孕患者50例为非正常妊娠组,另选取同期门诊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1~2次正常生育史非孕期正常妇女50例为正常未孕组,抽取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采用ELISA检查患者外周血F1+2、TAT、PAI-1水平,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AT-Ⅲ水平,观察比较3组间及反复自然流产组不同流产次数患者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反复自然流产组AT-Ⅲ水平低于非正常妊娠组及正常未孕组,TAT水平高于非正常妊娠组及正常未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自然流产组F1+2、PAI-1水平高于非正常妊娠组及正常未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自然流产组患者随着流产次数增加,AT-Ⅲ水平下降,TAT、F1+2、PAI-1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自然流产组患者随着流产次数增加,反复自然流产妇女血清AT-Ⅲ水平下降而TAT、F1+2和PAI-1水平升高。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凝血相关因子水平有明显异常,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妊娠后胎盘微血管易发生血栓,对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凝血相关因子进行检测能够为针对性抗凝治疗,恢复患者生育功能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9.
检测外周血炎症反应产物在原因不明早期流产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炎症反应产物的水平,探讨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方法以50例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为研究组,50例同期正常早孕要求人工流产的妇女(正常妊娠组)和20例健康妇女(正常非孕组)为对照组。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研究组血浆TNF-α、hs-CRP、IL-6的浓度分别为(23.53±11.35)pg/ml、(3.84±1.26)mg/L、(28.72±17.38)pg/ml,均高于正常妊娠组[(11.45±6.82)pg/ml、(1.82±1.25)mg/L、(16.79±11.19)pg/ml,P0.05、0.01、0.05]和正常非孕组[(8.86±1.39)pg/ml、(1.46±1.02)mg/L、(13.35±4.01)pg/ml,P0.05、0.01、0.01];而正常妊娠组也稍高于正常非孕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妊娠存在炎症反应,微炎症状态的加剧可能在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46例反复自然流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琴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6):1033-1033
自然流产是早期妊娠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因十分复杂,常见的为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子宫颈机能不全、子宫病变、遗传因素等。根据中医理论,采用不同中药治疗已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确切的疗效。笔者自2002年1月-2004年6月收治反复自然流产病人46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尚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反复流产(URSA)者T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URSA患者20例(URSA组),选择同期行人工流产的正常健康早孕妇女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和蜕膜组织中T细胞中PD-1的表达,及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RSA组外周血及蜕膜组织CD3~+PD-1~+T细胞的表达水平、IL-4、IL-10水平更低,IFN-γ、TNF-α水平更高,(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URSA与外周血PD-1、蜕膜PD-1、IL-4、IL-10呈负相关(r=-0.869~-0.619,P<0.05),与IFN-γ、TNF-α呈正相关(r=0.864、r=0.435,P<0.05)。结论 PD-1通过调节多种细胞因子而影响免疫平衡,参与URSA的发病,可为治疗URSA潜在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健 《中国临床医学》2003,10(4):573-575
目的:探讨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病原因。方法:对2年间在本院门诊就诊的57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进行内分泌、遗传、感染、解剖、男方及免疫6个方面的系统检查,结果:免疫因素占首位,约66.7%(38/57),其中Ⅰ型患者最多,占免疫因素的71.1%,其次为Ⅱ型,最少Ⅲ型;非免疫因素占33.3%(19/57),其中内分泌因素列非免疫因素的首位。其次为感染和男方因素,解剖和遗传因素分别列第3、第4。结论: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病因复杂,其中免疫因素在其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对此类患者进行系统筛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杜希燕 《护理研究》2012,26(23):2172-2173
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是指连续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发病率为妊娠总数的0.4%~0.8%[1].RSA病因复杂,包括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异常、生殖解剖异常、感染、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等,还有40%~80%复发性自然流产原因不明,称为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大量研究表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主要与免疫因素有关.目前,对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病人实施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提高再次妊娠的成功率,对孕妇及婴儿无明显的副反应,预后安全、良好[2].治疗过程中实施正确、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对治疗效果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认为反复自然流产(RSA)与血栓前状态(PTS)密切相关。PTS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失调或障碍的一种病理过程,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学改变[1]。这种状态不一定发生血栓性疾病,但可引起凝血功能的异常增高和纤溶功能的降低形成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5.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免疫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复自然流产的原因很多,其原因主要是由免疫功能异常所引起。本文对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进行了抗精子抗体(AS-Ab)、抗心磷脂抗体(ACA)、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肿瘤坏死因子浕(TNF-浕)、可溶性白细胞介素浕受体(SIL-2R)6项免疫指标测定,分析其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为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6.
苏琳  孙燕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8):1369-1371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连续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近年有逐渐上升趋势,发病率约1%~5%[1],是妇产科中较难处理的疾病,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测子宫内膜血流参数,探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有效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超声评价指标。方法:60例我院门诊就诊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于胚胎植入窗期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容积、内膜及内膜下血流情况、子宫动脉PI、RI、S/D及子宫螺旋动脉PI、RI、S/D,并观察妊娠情况。结果:内膜及内膜下均有血流者的妊娠率高于仅有内膜下血流者及未检测到血流者(P<0.05);妊娠者的子宫螺旋动脉PI、RI、S/D低于未妊娠者(P<0.05),而在子宫内膜厚度、容积、子宫动脉PI、RI、S/D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螺旋动脉PI、RI、S/D及内膜及内膜下血流情况是良好的反复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UO)是一组儿科疑难病症。本文收集我科十年来FUO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其病因诊断。临床资料选择1990年8月~2000年7月 ,发热持续2周以上、体温≥37.5℃、符合FUO诊断标准[1]的患儿93例。男58例 ,女35例 ,年龄最小34天 ,最大12岁 ,热程15天~3个月。回顾性分析病因 ,病因分类见表1。在确诊的86例中 ,感染性疾病占59.3 % ,其中呼吸道感染23例 ,占感染性疾病的45.1 % ;非感染性疾病占40.7 % ,其中结缔组织病17例 (19.8 % )Still病8例 ,占结缔…  相似文献   

19.
裘玉勤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9):662-663,666,I0001
目的:研究反复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孕妇外周血中CD46 CD25 T细胞的比例变化,探讨CD4 CD25 T细胞在妊娠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孕妇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反复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孕妇外周血中CD4 CD25 T细胞比例为(1.53±0.95)%,低于同孕期正常妊娠组的(6.56±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 CD25 T细胞在反复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收治的187例符合FUO诊断标准的病例。结果 187例FUO病例最终确诊175例,确诊率93.6%。其中感染性疾病130例,占69.5%(130/187);血管结缔组织疾病18例,占9.6%(18/187);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15例,占8.0%(15/187);其他12例,占6.4%(12/187);出院时仍未确诊l2例,占6.4%(12/187)。结论 FUO的病因中感染性疾病患病率远高于非感染性疾病,其中结核病例数占第一位;而非感染性疾病中,血管结缔组织疾病的患病率最高。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反复的体格检查,辅以必要的化验检查,大部分FUO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