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效应。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笔者诊治的86例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缬沙坦+胺碘酮治疗组。疗程观察1年,评价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结果治疗组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菅义。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可能与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及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Geller  JC  魏建华 《新医学》2001,32(7):403-403
为评价莫雷西嗪(moricizine)对维持心房颤动窦性心律的效果与安全性,作者进行了一项研究。选择85例连续收治的复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平均病程(2.6±0.5)年,平均应用2种抗心律失常药未能维持窦性心律,其中69例(81%)有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4.6±1)mm,左心室射血分数0.51±0.01,90日内均无心肌梗死。莫雷西嗪用量609±9mg/d。结果有6例病人因明显不良反应、5例病人因转律失败而停药,6例发生轻微不良反应但无须停药。总共有74例病人坚持治疗,6个月时有68%的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联合胺碘酮组和胺碘酮组,每组各63例,治疗12个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结果:氯沙坦联合胺碘酮组总有效率为87.3%;胺碘酮组总有效率为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胺碘酮较单用胺碘酮更好地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加用氯沙坦100mg/d,疗程12个月,对照组用长效硝苯吡啶25mg,每天2次,监测6个月、12个月心房颤动的复发率与6个月、12个月左心房内径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心房颤动复发率较对照组低,12个月后左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能够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并能抑制左心房扩大。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心房的组织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5.
侯淑杰  刘勇 《现代康复》1998,2(5):525-525
心房纤颤(房颤)是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电除颤可使大部分患转为窦性心律,但患难以接受,而口服胺碘酮使房颤转复窦性心律,是较安生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胺磺酮治疗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35例心衰并房颤患者,在房颤转复后应用低剂量胺磺酮维持窦性心律。结果:维持窦心律有效率:半年为71.4%,1年为57.1%,2年达48.5%,显著改善患者心衰症状。结论胺碘酮应用于心衰患者维持窦心律是完全有效的,并可改善患者至少一级别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与窦性心律肺静脉血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恩魁  张薇  张运 《实用医学杂志》1999,15(11):861-862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与窦性心律肺静血流频谱,以对比评价房颤时的肺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价值。方法:用经食管超声多普勒技术(TEE)记录并分析74例房颤患者和20例窦律对照的肺静脉血流频谱,并与对比研究。结果:房颤患者肺静脉和因流的心房收缩期负向P波,心室收缩早期正向S1波消失,心室收缩早期存在负向血流R波,心室收缩中晚期正向血流S2波、心室舒张期正向血流D波较窦律要应峰值速率平均值降低。S2/D由这  相似文献   

8.
9.
胺碘酮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律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胺碘酮在房颤(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与左心房内径(LA)的关系。方法:75例慢性Af患者,经同步直流电击复律或药物复律后,用胺碘酮200~300mg/d维持治疗,根据左房内径分成三组。A组:LA31~35mm32例;B组:LA36~40mm25例;C组:LA≥41mm18例。观察1年,终点为Af复发。结果:窦性心律维持率,A组为81.2%;B组为60.0%(与A组比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缬纱坦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及其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恢复窦律后被随机分为2组,I组:复律当日始至6个月给予胺碘酮0.2g,1次/d;II组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缬沙坦80mg,1次/d。结果:60例完成整个试验。6个月随访期间,I组30例中11例心房颤动复发(37%),II组30例中4例心房颤动复发(13%),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房颤动复律后次日及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前后比较提示缬沙坦治疗可使左房内径明显缩小,左房压力较治疗前减小。结论:用于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缬沙坦与胺碘酮联用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胺碘酮在心房颤动复律及其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与左心房内径(LA)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 89例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后,分为A组:41例,LA〈40mm;B组:48例,LA≥40mm。观察2年,其主要终点为心房颤动复发。结果 心房颤动的转复率,A组为100%。B组为77.08%(P〈0.01);窦性心律维持率,A组为65.85%。B组为56.25%(P〈0.01)。结论 左心房内径的大小直接影响心房颤动复律的成功率,并能据此推测心房颤动复发的危险性大小,从而指导心房颤动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是高血压患者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预防和维持窦性心律,是改善高血压患者血液动力学,控制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房颤存在明显的组织重构和电重构,并且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有关[1].本研究旨在观察胺碘酮加氯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效果及对左房内径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均予胺碘酮治疗,而治疗组加用卡托普利,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后第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治疗后第6个月、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后第4个月、8个月,治疗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90%、85%,高于对照组的88%、68%,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8%,对照组为5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个月及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6.8±1.8)mm、(37.1±2.0)mm、(37.3±2.1)mm,对照组相应为(36.1±1.4)mm、(37.6±2.1)mm、(38.3±2.2)mm,两组治疗12个月后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有延缓左心房扩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氯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持续性房颤转复后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持续性房颤患者93例,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2组:对照组予胺碘酮0.2g,1次/d;观察组在服胺碘酮的基础上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50mg,1次/d,2周后无低血压,第3周加量100mg,1次/d。观察复律后第2天及6、12个月后测定左心房功能变化和房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房颤复发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左房内径观察组治疗1年后有显著缩小(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持续性房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并可逆转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15.
李幽艳 《新医学》2012,43(12):838-840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奥美沙坦20 mg/d联合胺碘酮200mg/d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200 mg/d治疗,疗程15个月。结果: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在治疗后2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治疗后4、6、8、10、12、15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心房前后径在治疗后2、4、6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治疗后8、10、12、15个月的左心房前后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确切,可有效逆转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小剂量奎尼丁和异搏停对慢性房颤患转复后维持窦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观察72例慢性房颤患转复后维持窦律有效率及药物副作用,结果:维持窦律半年有效率86.11%,1a有效率76.39%,未见严重毒副反应,结论:小剂量奎尼丁和异搏停为慢性房颤转复后维持窦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胺碘酮是目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中唯一无逆频率依赖现象(reverse use—dependence phenomenon)的药物。笔者从1995年1月~2003年5月随机单盲对照观察110例用胺碘酮、普罗帕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发作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胺碘酮是目前 类抗心律失常药中唯一无逆频率依赖现象 (reverse use- dependence phenom enon)的药物。笔者从1993年 1月至今随机单盲对照观察 110例用胺碘酮、普罗帕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发作的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经体格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Holter)确定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并持续 2天以上共 110例 ,其中男 6 2例 ,女 48例 ;年龄 32~ 76 ,平均 (5 4± 11)岁。有心力衰竭、甲亢性心脏病、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肝、肾、肺疾病者均不入选。1.2 方法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安慰剂组 30例 ;胺碘酮组 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胺碘酮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疗程1年,观察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缺血相关事件。结果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再次发作3例(14%),对照组阵发性房颤再次发作8例(34%),两组比较,P〈0.05;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为5例(23.8%),对照组10例1(43.5%),两组比较P〈0.05。结论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缬沙坦联合胺碘酮较单用胺碘酮更加有效,同时明显减少缺血相关事件发生,为临床治疗心房颤动及预防复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6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持续超过7d)患者,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为两组,Ⅰ组31例给予胺碘酮0.2g,1次/d;Ⅱ组30例给予厄贝沙坦150mg,1次/d,胺碘酮0.2g,1次/d。分别于治疗后第1周、第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复查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观察心房颤动复发情况;复律后次日及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心房功能变化。结果:Ⅱ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Ⅰ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方面,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长期服用厄贝沙坦可逆转左心房扩大,降低左心房压,有利于消除心房颤动复发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