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二指肠血管前移位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7例十二指肠血管前移位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6例治愈,1例因术式选择不当而未愈,文中介绍了手术方法,讨论了手术适应证与禁忌症及其对术式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n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由于发病原因不同,可分别选用不同术式[1-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1959年~2009年共收治SMAS患者167例,  相似文献   

3.
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4.
张应天 《腹部外科》2005,18(3):138-139
此综合征又名Wilkie综合征、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主动脉肠系膜动脉压迫综合征和慢性十二指肠淤滞症。这是少见的一种十二指肠水平部和/或上升部位梗阻。1927年Wilkie收集报告75例慢性十二指肠梗阻,指出其是具有特征的综合征,表现为进食后上腹痛、嗳气、饱胀,常伴有大量的呕吐物。症状为间隙性发作,持续1~2d,此后可以缓解数周。慢性病程常使病人体重明显下降和消瘦,有半数病人在发作时如果病人取左卧位或俯卧胸膝位可使症状得到部分缓解。故文献中称Wilkie综合征[1]。一、病因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腹侧发出走向尾侧方向,它与腹主动脉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价值。方法:分析1959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治疗的SMAS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主要症状为餐后上腹胀痛和频繁呕吐,呕吐物含胆汁;经CT检查结合X线钡餐造影诊断为SMAS。88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70例(79.5%)效果优良,痊愈出院;18例(20.5%)效果不良,又出现术前症状,术后2周~3个月再行钡餐X线造影显示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通畅,十二指肠逆蠕动仍然强烈,逆蠕动顺蠕动,钡剂逆流入胃,胃扩张无力。此18例二次改行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术后痊愈。结论:SMAS一旦成为习惯性逆蠕动,就难以消除,即使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解除十二指肠梗阻,临床症状也不能改善,其治疗关键是解决逆蠕动问题。采用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能解决十二指肠内容物的引流方向,使呕吐等症状消除。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评价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959年至2001年采用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治疗42例SMAS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主要症状为餐后上腹胀痛和频繁呕吐。37例采用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后,经1—15年随访,效果良好。另有5例曾分别行十二指肠血管前移位术(1例)、胃空肠吻合术(1例)、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2例)和胃部分切除胃空肠Billroth Ⅱ式吻合术(1例),但术后呕吐症状未缓解,后改行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经9~1O年随访效果亦佳。结论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若逆蠕动强烈并持久存在,临床上出现频繁呕吐,一旦成为习惯性,逆蠕动就难以消除,即使手术解除十二指肠梗阻,临床症状也不能改善,其治疗关键必须着眼于解决逆蠕动问题。采用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能解决十二指肠内容物的引流方向。使呕吐等症状消除。  相似文献   

7.
蒋米尔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10):663-665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drome,SMAS)是指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或其分支(结肠中动脉为多见)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引起的急、慢性肠梗阻征象。有时候急性梗阻可引起急性胃扩张,又称为十二指肠动脉压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artery syndrome,SMAS)也称为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1842年由奥地利病理学家Von Rokitansky首先提出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的解剖走行可压迫十二指肠水平段,引起十二指肠梗阻表现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0.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引起梗阻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病症。此病由奥地利病理学家Rokitanskey于  相似文献   

11.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即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综合征又称 Wilkie's 综合征,作者对1975—1980芝加哥西北大学纪念医院44例诊断为本综合征的病例进行了研究。根据诊断标准,综合征症状包括间歇性高位肠梗阻伴餐后或体位性不适,呕吐胆汁及体重丢失,X 线检查发现为十二指肠第一、二部扩张,十二指肠粘膜皱褶呈突然斜行受压征,梗阻近端钡餐往返运动和逆蠕动,以及排空延迟。病人取减少肠系膜牵拉的体位时梗阻解除,结果发现44例中仅6例符合上述诊断标准。6例中男女各3人,平均年龄为26岁,3例因病或受伤而身体衰弱,另3例患慢性病  相似文献   

12.
13.
Rokitansky于1861年首先报道并描述了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但是直到1927年Wilkie报道7例该病才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此病缺乏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许多学者认为并不单独存在此征,尤其是许多个案报道均为肿瘤、炎性包块或电解质紊乱所致十二指肠梗阻,所以认为此征是其他腹部疾病的少见表现.但是,随着放射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料证实存在SMAS.尽管此病发生率很低,但有潜在的严重消化功能障碍并发症及顽固性脱水、恶液质,甚至因误吸而致死,故应早期作出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Rokitansky于1861年首先报道并描述了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但是直到1927年Wilkie报道7例该病才引起人们的兴趣,成为争论的课题。由于此病缺乏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许多学者认为并不单独存在此症,尤其是许多个案报道均为肿瘤、炎性包块或电解质紊乱所致十二指肠梗阻,所以认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术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临床上并不罕见。经不完全统计,自1994年7月至2005年12月排除1位作者多次报道共有60篇,共791例。发病年龄位于15~50岁之间,以20—30岁多见,儿童偶见报道。791例中非手术治疗220例。手术治疗571例,其中Treitz韧带松解术69例,胃空肠吻合术18例,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式吻合术45例,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325例,血管前移位术49例,环形引流术65例。本文仅就其手术治疗方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经验。方法 对近 10年手术治疗的 1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病因、诊断、术前准备和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共施行手术 12次。行 Treitz韧带松解 1例 ,Billroth 式胃大部切除、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 3例 ,十二指肠空肠 Roux- Y吻合 4例 (其中 1例为胃空肠吻合术后再手术 ) ,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 1例。全部病人随访均痊愈。结论 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8.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9.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总结其诊断、手术治疗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例腹腔镜下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或死亡。手术时间60~137 min,平均(98.6±30.2)min;术后住院10~19 d,平均(14.8±2.7)d;术中出血量50~120 ml,平均(85.6±24.1)ml。术后腹痛、腹胀症状消失,其中1例发生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随访0.5~3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可作为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