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颌下型的舌下腺囊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颌下型舌下腺囊肿诊治的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3~4年,31例颌下型舌下腺囊肿均行手术治愈,复发4例。结论炎症是颌下型舌下腺囊肿形成的主要原因。舌下腺及其囊肿一并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邓容洁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7):2286-2286
目的分析舌下腺囊肿颌下型的诊断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以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舌下腺囊肿颌下型病例。采用颌下肿物穿刺进行鉴别诊断,对复发病例根据前次手术路径及切除范围分析囊肿复发的原因,治疗采用口内切口进路切除舌下腺或残留舌下腺组织及部分囊壁,术后颌下区加压包扎。结果24例颌下型舌下腺囊肿术后无复发病例。结论穿刺检查有重要诊断价值,仅彻底摘除舌下腺可达到治愈目的,误诊和舌下腺组织残留是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舌下腺囊肿是一种舌下腺导管因各种原因引起机械性梗阻所致的粘液囊肿,本病多见于青少年,局部肿块多位于口底粘膜下,并向上突向口腔侧,少数囊肿可穿越口底而表现为颌下或颈部肿块,故易造成误诊。1984~1997年我们共收治舌下腺囊肿62例,其中颌颈型12例,...  相似文献   

4.
颌下型舌下腺囊肿的病理分析及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颌下型舌下腺囊肿的病理表现与临床诊治的联系。方法 本组79例病理切片采取HE染色及PAS染色的方法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颌下型舌下腺囊肿形成的主要原因为炎症,具有腺液分泌能力的囊壁位于腺体实质内。结论 本类型囊肿应在抗炎基础上手术,手术切口应以口内切口为主,净腺体就可以防止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国内有关舌下腺囊肿病理方面的分析文章不多,而作为有针对性从病理表现方面探讨颌下型舌下囊肿的形成原因及其预后则更少1-4。笔者等收集了本科1972年以来临床手术治疗的颌下型舌下腺囊肿79例,进行了有关病理方面的研究,并根据其病理结果进行了临床探讨。1临床资料1.1 病例一般情况 79例颌下型舌下腺囊肿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男性45例,女性34例,最小年龄5岁(1例),最大年龄63岁(1例),20~30岁者36例占45.57%.病史最短为1个月,最长2.5年。行口内切口摘除舌下腺及囊肿5…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舌腺囊肿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7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舌下腺囊肿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舌下腺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征。本组70例舌下型28例,舌下一颌下型17例,颌下型25例。超声对舌下型和舌下一颌下型诊断准确性高,3例误诊均为颌下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5.7%。结论 超声诊断舌下腺囊肿无痛、无创、简便、高效。正确诊断舌下腺囊肿除应掌握舌下腺囊肿的声像图特征外,对舌下腺囊肿颌下型的了解和认识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舌下腺囊肿为粘液囊肿,由于分泌导管的创伤或炎症而致涎液潴留所致。病理检查囊肿无上皮衬里,仅由纤维结缔组织或肉芽组织形成。根据囊肿突出部位,临床上可分为口内型、颌下型及混合型。单纯颌下型常因舌下区无肉眼可见病变,容易误诊为其他囊肿,因未作舌下腺手术而反复发作。本文就首发于颌下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误诊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1 临床资料收集1994~1999年间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治疗的舌下腺囊肿39例,男14例,女25例,年龄8~68岁,平均20岁。39例均经手术摘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6例为颌下型,有2例被…  相似文献   

8.
9.
150例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体会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037006)龚富生张占国舌下腺囊肿为口腔科常见病,多由舌下腺小导管阻塞、张或破裂而致“唾液外漏”潴留局部所致。我院从1978年~1996年共收治150例,全部采取手术治疗,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舌下腺囊肿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潜突型舌下腺囊肿Ⅰ期误诊率66.66%,6例共历11次手术方治愈。本病治疗有赖正确的术前诊断,可行的诊断标准是穿刺液粘稠且淀粉酶试验阳性;治疗为单纯舌下腺切除,囊壁可不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O2激光治疗皮脂腺囊肿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245例皮脂腺囊肿患者在局麻下采用CO2激光在囊肿顶部作点状照射击穿,然后用暗疮针按压挤出豆渣样内容物,再用蚊式止血钳将囊壁完整钳出.结果 245例皮脂腺囊肿患者经半年至一年随访观察,一次治愈240例,治愈率98%:显效5例,占2%,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CO2激光治疗皮脂腺囊肿,方法简便,不易复发,不需缝合,损伤少,无疤痕或针头状浅疤痕,美容效果佳,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2.
1979年1月至1995年5月,收治纵隔肿瘤及囊肿57例,手术治疗55例。病理证实,神经原性肿瘤20例,畸胎类肿瘤12例,胸腺肿瘤12例,胸内甲状腺肿瘤4例,淋巴管肿瘤3例,纵隔囊肿3例,其他3例。文中提出纵隔肿瘤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认为纵隔肿瘤,一旦诊断明确,大多需要及早手术治疗,本组手术切除率91.2%,死亡率3.8%。本文讨论了手术并发症和死亡原因,随访部分病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舌下腺囊肿( sublingual gland cyst, SGC)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4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SGC 11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口内入路93例,袋形缝合术5例,颌下入路15例,口内联合颌下入路5例。将手术切除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观察不同术式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随访2年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舌下腺组织与囊壁均可见慢性炎症表现。口内入路、袋形缝合术、颌下入路和口内联合颌下入路治疗SGC总有效率分别为94.6%、60.0%、86.7%和10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0%、40.0%、20.0%和40.0%。口内入路和口内联合颌下入路治疗者术后2年复发率低。结论单纯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采用口内入路与口内联合颌下入路手术,疗效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  相似文献   

14.
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表皮样囊肿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鞍区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鞍区表皮样囊肿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例中11例位于鞍上,3例位于鞍旁,1例位于鞍上/鞍旁,其中13例全切,1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本组无死亡及其他并发症。结论鞍区表皮样囊肿少见,本研究显示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理想,依据囊肿的不同位置及生长方式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对于儿童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72例儿童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治疗组在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相当于200 μg布地奈德等效剂量)的基础上加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对照组单纯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疗程均为18个月.观察两组在治疗期间人均累计哮喘急性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上腺囊肿(Adrenal Cyst,AC)病理及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AC病理学特征,并将病理学分型与临床、影像学资料相对照。结果 14例AC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年龄7个月~57岁(中位年龄35岁),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中肾上腺假性囊肿7例,病灶多呈类圆形,密度均匀,无分叶及囊内间隔;真性囊肿7例(肾上腺内皮性囊肿4例、肾上腺上皮囊肿3例),病灶可有分叶及囊内间隔,密度均匀。结论 AC病理学分型与临床、影像学表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实际工作中,对AC的诊断应当结合病理、临床及影像资料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47例肾囊肿患者在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后1次/d连续3d注射无水酒精治疗,3个月后复查B超评价疗效。结果痊愈率为68.1%,总有效率为95.7%,显示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肾囊肿安全有效,对于改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很有意义的,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治疗水平,完善其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对74例经手术治疗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典型儿茶酚胺症状者68例,B超、CT、MR1定位检查阳性率分别为85.8%、97.1%和100%.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成功切除肿瘤,共77个,经病理检查证实良性66例,恶性8例.该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定性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来明确诊断.术前血压控制、充分扩容、改善心功能、纠正心衰,术中应用升压药物等围手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104例涎腺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发现男女患者的比值为1:1.21;良性肿瘤80例,占76.9%;恶性肿瘤24例,占23.0%;良性肿瘤多见于21~50岁组(63.25%),主要为混合瘤、腺淋巴瘤;恶性肿瘤多见于51~60岁组(58.33%),主要为粘液表皮样癌、恶性混合瘤、腺样囊性癌;肿瘤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腮腺部、颌下腺部、小涎腺部及舌下腺部。其中腮腺及颌下腺部良性肿瘤高于恶性肿瘤;小涎腺中的恶性肿瘤比重大大增加。诊断中强调了细针吸细胞学检查的价值,并对肿瘤的手术原则及预后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8名不明原因晕厥病人及14名对照者经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后,进行舌下含服消心中加直立倾斜试验。S.ISD-HUT在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病人的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