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静  陈兆芳  刘玲 《临床军医杂志》2011,39(6):1260-1261
<正>近年来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简称前S1抗原)作为HBV血清学新的标志物逐渐显现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前S1抗原和乙肝五项的联合检测更能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5项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对12 050份人血清进行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乙肝5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结果 HBsAg阳性(+)血清1073份,前S1抗原阳性565例,占52.7%,在HBsAg阴性血清中未检出前S1抗原;大三阳模式HBsAg(+)、HBeAg(+)、HBcAb(+);模式HBsAg(+)、HBeAg(+);小三阳模式HBsAg(+)、HBeAb(+)、HBcAb(+);模式HBsAg(+)、HBeAb(+);模式HBsAg(+)、HBcAb(+),前S1的阳性率分别为80.6%(141/175)、83.3%(10/12)、45.7%(312/682)、36.3%(4/11)、50.8%(98/193)。HBeAg阳性模式各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与HBeAg阴性各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可补充乙肝5项检测的不足,它能很好地反映HBeAg阴性患者的病毒复制情况,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0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病例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及前S1抗原检测.结果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组与前S1抗原符合率为68.6%.其次,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组与前S1抗原符合率为36.0%.结论 前S1抗原能够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乙型肝炎患者在乙肝病毒e抗原阴性时,还会有35.9%的患者前S1抗原阳性,不能忽略这部分患者仍然存在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前S1抗原(PreS1Ag)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36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PreS1Ag,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 HBV-DNA和PreS1Ag的阳性率在110例HBV大三阳中,分别为86.4%和89.1%;在66例HBV小三阳中,分别为36.4%和40.9%;在37例HBsAg、HBcAb中,分别为32.4%和41.7%;在39例HBeAg、HBcAb阳性中,分别为15.4%和15.4%;在113例HBsAb阳性中,分别为5.3%和8.0%。HBeAg、PreS1Ag阳性率随不同载量HBV-DNA升高而增高,但PreS1Ag比HBeAg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 PreS1Ag和HBV-DNA一样都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敏感指标,虽然PreS1Ag和HBeAg都随HBV-DNA载量增加而升高,但PreS1Ag较HBeAg更能敏感,因此PreS1Ag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e抗原的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13例HBV-DNA阳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e抗原的。结果前S1抗原与HBV-DNA的符合率为69.91%,e抗原与HBV-DNA的符合率为66.37%,前S1抗原与e抗原的合计阳性率为75.22%。结论前S1抗原、e抗原单独用于评价HBV在体内复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联合使用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的关系,寻找乙肝检测更便捷的方法。方法 125例慢性乙肝患者分别使用PCR法测定HBV-DNA的含量,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前S1抗原。结果 125例样本中,检出乙型肝炎大三阳60例,检出乙型肝炎小三阳65例,在大三阳与小三阳中,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与HBV-DNA的阳性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V前S1抗原和HBV-DNA有较高的符合率,有很好的相关性,HBV前S1抗原持续阳性代表了疾病的慢性化,甚至发展为肝衰竭、肝硬化及肝癌。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前S_2蛋白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上的前S2 区及其所编码的蛋白 (前S2 蛋白 )是近年来乙型肝炎研究的新课题之一。研究表明 ,S2 蛋白在HBV感染宿主肝细胞复制、致病以及病毒的免疫清除等诸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1 前S2 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乙型肝炎病毒的中心是病毒核心 ,外层是表面抗原(HBsAg) ,在HBsAg外面有S1和S2 蛋白相连 ,即HBV 前S1蛋白和HBV 前S2 蛋白。HBV基因组负链含有 4个主要的开放读码框架(ORF) ,分别命名为S ,C ,P和X基因区。S区编码病毒外壳蛋白 ,可再分为S基因 ,前S1和前S2 区 ,S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前S1抗原(Pre-S1)、前S2抗原(Pre-S2)与其病毒DNA(HBVDNA)的关系。方法 收集26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标本,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eAg,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re-S1、Pre-S2。结果 HBVDNA阳性组HBeAg、Pre-S1、Pre-S2阳性率分别为48.2%、76.4%、100%,HBVDNA阴性组分别为1.6%、36.3%、32.3%,两组间每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 HBeAg、Pre-S1、Pre-S2与HBVDNA关系密切,以HBVDNA阳性为参照标准,反映病毒复制的敏感性Pre-S2最高,其次为Pre-S1,HBeAg较低;Pre-S1、Pre-S2可作为HBVDNA的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9.
刘敏  李娜  张云  马骢 《海军总医院学报》2010,23(1):16-18,32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血清学模式前S1抗原(pre-S1-Ag)、HBV~DNA和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含量,结合血清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分析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4例HBV感染者血清中pre-S1-Ag和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用荧光定量一聚合酶联反应(FQ-PCR)方法检测HBV-DNA含量,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I,T和AST指标。结果HBsAg(+)、HBeAg(+)、HBcAb(+)模式的pre-S1-Ag检出率为79.4%,HBV—DNA检出率为97.1%,肝功能异常的为94.1%;HBsAg(+)、HBeAb(+)、HBcAb(+)模式的Pre-S1Ag检出率为52.4%,HBV—DNA检出率为83.3%,肝功能异常的为88.1%;在HBsAg(+)和HBcAb(+)模式中pre-S1-Ag检出率为33.3%,HBV—DNA检出率为66.7%,肝功能异常的为33.3%。结论HBV-DNA检测在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Vpre—S1-Ag,但是HBVpre-S1-Ag检测成本低廉,与HBV—DNA的符合度较高,是对乙型肝炎“两对半”和HBV—DNA测定的重要补充和加强。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及HBV-DNA联合pre-S1-Ag检测可以提高HBV的检出率,更能真实地反映出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为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对364例乙型肝炎不同标志物的患者血清进行PreS1测定并与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HBV—DNA进行含量测定,然后做对比分析。结果:364例乙型肝炎患者中,167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中PreS1叶。144例(86.2%),HBVDNA阳性147例(88.0%),这组患者病毒高度复制,PreS1和HBVDNA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22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中PreS1^+38例(31.1%),HBVDNA阳性43例(35.2%),表明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65例HBsAg和抗HBc阳民生组中PreS1^+17例(26.2%),HBVDNA^+20例(30.7%),表明病人仍有病毒在复制。10例HBsAg、HBeAg阳性组中PreS1^+7例(70.0%),HBVDNA+9例(90.0%),表明病人病毒在复制。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是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和传染的可靠指标,特别是在反映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联合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2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PreS1-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5项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PreS1-Ag在HBsAg(+)、HBeAg(+)、HBcAb(+)组和HBsAg(+)、HBeAg(+)组的阳性率显著升高,分别为87.3%和80.0%;在HBsAg(+)、HBeAb(+)、HBcAb(+)组和HBsAg(+)、HBcAb(+)组及HBsAg(+)组的PreS1-Ag阳性率分别为47.5%、63.9%和25.0%;PreS1-Ag在HBeAg(+)组的阳性率为86.2%,明显高于在HBeAg(-)组的52.1%(χ2=21.33,P〈0.01);328例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为61.9%,HBeAg阳性率为28.7%(χ2=73.098,P〈0.01)。结论 PreS1-Ag能较好地反映HBV的复制情况,且对HB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前S1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的功能,在真核生物酵母细胞中表达HBV前S1基因。以HBV ayw亚型全长质粒pCP10为模板,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HBV前S1基因,克隆到pGEM-Tfawsk ,双酶切后回收与酵母表达质粒pGBKT7连接,将重组载体转化酶母细胞AH109,提取酵母蛋白质,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成功地构建了HBV前S1基因酵母表达载体,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HBV前S1在酵母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在胞内存在,分子量30kD左右。表明HBV前S1蛋白在酵母细胞中表达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乙型肝炎(乙肝)前S1、S2抗原和HBV-DNA的相关性,探讨乙肝前S1、S2抗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乙肝患者420例,采用ELISA法对前S1、前S2抗原进行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对HBV-DNA进行检测,从血清学标志类型、HBV-DNA载量和HBV感染类型角度对HBV-DNA和前S1、S2抗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乙肝大三阳患者乙肝前S1、S2抗原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8.48%、95.45%、100.0%;小三阳患者乙肝前S1、S2抗原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3.25% 、45.45% 、46.75%。HBsAg(+)HBcAb(+)患者乙肝前S1、S2抗原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3.75%、43.28%、44.78%。在高HBV-DNA载量组中乙肝前S1、S2抗原检出率较高。结论 乙肝前S1、S2抗原与HBV-DNA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反映病毒感染与复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前S1抗原与乙肝标志物检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前S1和HBV M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2 90 2份临床血清进行前S1蛋白和乙肝标志物的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BsAg阳性血清 918份 ,前S1抗原检出 4 5 2例(4 9.2 4 % ) ,其中e抗原阳性 2 2 7例 ,前S1检出 2 0 1例 (88.5 4 % ) ,e抗原阴性 6 91例 ,前S1检出 2 5 1例 (36 .32 % ) ,二者相差显著 (P <0 .0 1)。HBsAg阴性血清中未检出前S1。前S1的阳性检出率与HBsAg滴度呈正相关。结论 前S1是HBV复制的可靠指标 ,与乙肝标志物联合检测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细胞病毒 ,(HBsAg)基因组分别编码S、前S1、前S2、三种蛋白 ,从而组成HBsAg的主要蛋白。前S1主要存在于完整的Dene颗粒的表面 ,其在病毒的感染、装配、复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此项指示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检测、治疗和预后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采集 2 35例乙型肝患者血清 ,经乙肝试剂盒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其结果分成HBsAg +HBeAg +HBcAb +组 (第 1组 ) ,HBsAg +HBeAb +HBcAb +组 (第 2组 ) ,HBsAg+HBc…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为靶蛋白,寻找其相应的结合蛋白。方法 应用T7 cDNA文库噬菌体展示技术克隆与前s1蛋白具有结合作用的蛋白序列,命名为前s1结合蛋白(PreS1BP)。将推断的氨基酸序列在蛋白质库中进行搜索,自GenBank中获得结合蛋白的cDNA和基因组的全长序列。结果 初步确定PreS1BP即为神经胶质瘤抑制基因区候选基因2(GLTSCR2),cDNA长为1436核苷酸,基因位于第19号染色体长臂13.3区(19q13.3),长度11445碱基对(bp),位于19号染色体10403483~10414989,PreS1BP基因含有13个外显子,具有12个内含子。结论 应用T7 cDNA文库噬菌体展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了HBV PreS1BP基因。  相似文献   

18.
核苷(酸)类似物是目前临床进行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主要药物,但长期使用可引起病毒突变产生耐药。基因型耐药和表型耐药分析是病毒耐药性检测的两种基本手段,前者主要通过基因测序和线性反向探针杂交等方法检测HBV基因组中已知与耐药相关的病毒变异;后者则是确定"新发"与复杂HBV耐药变异的必要方法 ,其基本策略是构建HBV变异株与野生株基因组重组载体,转染细胞系后定量检测HBV复制中间体,比较在不同药物浓度下病毒复制力的受抑制程度。建立敏感、特异、经济、高效的检测方法是基因型耐药和表型耐药分析应用于临床的基础。我们近期的研究发现临床存在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多药耐药突变病毒株,HBV基因型/亚型与耐药突变类型相关,耐药病毒株可以传播引起急性肝炎,rt229变异可以增强耐药变异病毒株的复制力等,这些发现对深入揭示HBV耐药变异的临床特点、加强HBV耐药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2蛋白对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XNRDl)启动子转录的激活作用。方法 以302院传染病研究所基因治疗研究中心自行构建的乙型肝炎病毒前-S2蛋白反式调节的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TXNRD1的启动子区域(TXNRD1p),PCR扩增TXNRD1p,克隆至真核报告载体pCAT3-Basic中,构建pCAT3-TXNRD1p报告载体;以该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系,用ELISA法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并与pcDNA3.1(-)-preS2共转染HepG2细胞系,用ELISA法检测CAT的表达活性。结果pCAT3-TXNRDlp和pcDNA3.1(-)-preS2瞬时转染的HepG2细胞的CAT表达活性是pCAT3-Basic空载体的5.7倍、pCAT3-TXNRDlp的2.2倍。结论 该TXNRD1启动子有顺式激活下游基因的活性;HBV的前-S2蛋白具有反式激活TXNRD1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寻找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的结合蛋白,将前S1蛋白包被于聚苯乙烯平板,经过“包被-吸附-洗脱”筛检过程,获得前S1蛋白结合蛋白的cDNA序列,并将推断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互比较,经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结合蛋白的全长序列。共经过4轮生物淘洗过程。结果提示,神经胶质瘤抑制子修选基因区基因(GLTSCR)2上游部分序列存在于HBV前S1结合的重组T7噬菌体中,多个克隆的测序结果发现前S1蛋白结合蛋白具有KxPxKSGxxxL结构域,HBV前S1蛋白的结合蛋白可能是GLTSCR2的编码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