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脑梗死预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了解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预测中的作用。方法:128例脑梗死组和9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128例有90例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斑块检出率为70.3%,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25.5%,颈动脉分叉处硬化斑块检出率为58.4%,显著高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脑梗死组中、重型患者软斑检出率显著高于轻型患者。结论: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脑梗死病情的轻重在一定程度上与硬化斑块的性质有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脑梗死预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了解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80例脑梗死患者有57例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斑块检出率为71.25%,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26.25%)(P〈0.01)。两组颈动脉分叉处硬化斑块检出率高于其他部位斑块检出率。观察组中不稳定性斑块的比率(62.5%)显著高于对照组不稳定性斑块的比率(17.1%),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脑梗死预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梁娜  冯华  王付发 《广西医学》2010,32(12):1504-150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彩超对95例经CT、MRI证实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及90例无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的体检者进行颈部血管检查。结果 95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8例,检出率为82.1%;对照组90例中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6例,检出率为62.2%,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无及斑块的类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3例脑梗死患者及90名正常人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检出率63.4%,单纯内膜增厚检出率21.9%;55岁以上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55岁以下组(P<0.05)。正常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检出率6.7%;单纯内膜增厚检出率11.1%;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患有高血压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72.6%,患糖尿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60.0%,同时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84.4%,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脑梗死患者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以55岁以前为关键期,是一种无创、有价值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脑梗死预测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人患者共90例,同时选择同期在门诊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人群90例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斑块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脑梗死组中软斑及混合斑检出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很大的相关性,颈动脉超声检查为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可提供比较可靠的资料、价格比较低,且快速无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应用高频超声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检查,研究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将硬化斑块分为软斑、硬斑及混合性斑块。随机抽取43例年龄相仿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56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硬化斑块43例(76.78%),对照组体检者检出7例(16.27),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是患者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高频超声能早期发现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判断斑块性质及稳定性,从而对指导患者临床用药、评估预后及早期预防脑梗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动脉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脑梗死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方法对98例经CT、MRI证实为脑梗死患者和112例非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共121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多发生于脑梗死病灶的同侧,以颈动脉分叉处及颈总动脉多见.脑梗组IMT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脑梗组颈总动脉 PSV、ED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RI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直观显示颈动脉内膜病变,能敏感检测出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和严重程度,对于脑梗死患者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异常,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及溃疡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脑梗死患者89例为脑梗死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IMT进行测量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进行观测,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较对照组IMT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脑梗死组较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年龄增长颈动脉斑块检出例数及溃疡斑块检出例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IMT增厚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溃疡斑块的形成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老年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并探讨老年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40例老年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包括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将入选对象分为有传统危险因素的脑梗死组(A组)、有危险因素非脑梗死组(B组)和无危险因素无脑梗死组(C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A组颈动脉IMT增厚、斑块积分、复合斑、舒张末期峰值流速与B组和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T厚度的增加.斑块的检出率及形态学特征、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降低等是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发生的有意义的检测指标,在脑梗死的防治中是参考意义较大的超声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非脑梗死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例脑梗死患者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51例,检出率达79.69%。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脑梗死组软斑所占比率明显大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扁平斑最多见。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存在与脑梗死的发生关系密切,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在早期检出斑块,且方法简单、快捷、无创,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非脑梗死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例脑梗死患者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51例,检出率达79.69%。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脑梗死组软斑所占比率明显大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扁平斑最多见。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存在与脑梗死的发生关系密切,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在早期检出斑块,且方法简单、快捷、无创,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华  芦永红 《中外医疗》2013,32(2):180-18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了解颈动脉超声在脑梗死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对7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8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检测,并对两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进行对比。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斑块共检出139处,检出率(79.49%)高于对照组(46.15%)(P<0.05),其中低回声斑块及混合回声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及血脂、凝血谱的关系。方法应用美国惠普公司产SONOS-1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对110例急生脑梗死患者和41例对照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同时检测血脂、凝血谱。结果(1)急性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8.18%,对照组为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急性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占62.79%,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非梗死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侧向符合率82.56%。(3)高血压、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B的升高、高纤维蛋白原是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对急性脑硬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ITM)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60例脑梗死患者中无颈动脉粥样硬化4例,占6.7%,而60例非脑梗死患者中无颈动脉粥样硬化48例,占80%,而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硬化及斑块检出率远高于无脑梗死的患者,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简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MRI的弥散加权成像证实的86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及性质。结果 86例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74.4%,对照组中有斑块形成者检出率28.2%,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脑梗死组中不稳定性斑块(软斑、溃疡斑)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有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最为简捷的方法,对临床预防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观察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早期检出率及发生率,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6例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66例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66例脑梗死患者有57例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且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脑梗死与非脑梗死患者各80例对照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结果80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6例(82.5%),而80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6例(20%)。两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间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有重要意义,对脑梗死早期干预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脑梗死与非脑梗死患者各80例对照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结果 80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6例(82.5%),而80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6例(20%).两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间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有重要意义,对脑梗死早期干预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中老年人群体检检查中的作用。方法采集我校2007~2008体检的教师337人,其中经CT确诊为脑梗死检查者63例,无脑梗死检查者274例,所有人均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63例脑梗死患者中有48例经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6.19%;274例健康体检人中13例经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4.74%。结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中老年人体检中特别是患有脑梗死的人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武慧萍 《中外医疗》2009,28(7):144-144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用HP_I_1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脑梗死患者80例及对照组50例,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发生部位、程度。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86.25%)及IMT与对照组(4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斑块发生部位以BIF最多(51.0%),其次是ICA30.1%);斑块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的积极干预,对预防脑梗死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