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本文采用5例有机玻璃单体铸型标本,暗视野全景观察和日立S—450扫描电镜观察,较完整地显示人脑海马内部血管从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微静脉—小静脉连续性立体构筑。海马内微动脉与微静脉有着特殊的分布形式,本文观察到一支动脉分细支或数条动脉的分支组成血管网,数支微动脉伴随一条微静脉为-血管单位,毛细血管互相交织成不规则的血管网.皮质动脉分支走向及毛细血管袢长轴与神经纤维走向平行。皮质长、短动脉各序支管随年龄增长而变粗;皮质动脉在深部发支返回浅层。本文观察到微血管间存在多种吻合:1.微动脉间吻合;2.毛细血管前动脉间吻合;3.微动脉与微静脉间吻合;4.微静脉间有搭桥式吻合。微血管形态特征;小动脉壁有卵圆形的内皮细胞核压迹,排列整齐,清晰可见。小静脉壁有圆形的内皮细胞核压迹。较大数量的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动脉末端肌纤维包绕管壁形成纹理的微动脉括约肌,微动脉管径突然变细呈锥状与毛细血管相连接。毛细血管汇入静脉,静脉属支呈“树根状”。  相似文献   

2.
人窦房结和房室结微血管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4例新鲜婴儿尸体,采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法,观察人窦房结、房室结微血管的立体构筑。结果表明,窦房结的血管床是由微血管网构筑成一椭圆形网状结构,中央动脉贯穿于结的长轴,由此动脉向周围发出分支,逐级分为许多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微动脉,最后在结的浅部分成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收集范围,则显示出按区收集的特点。而房室结微血管构型是一扁圆形的微血管网,结的浅部为一薄层比较细密的毛细血管网。透过网眼,可见有粗大的、彼此吻合的窦状静脉丛。房室结动脉由结一侧进入结内,向周围逐级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前微动脉,穿行于静脉丛之间,在结的浅部连于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始端有环形缩窄,为平滑肌压痕。  相似文献   

3.
用甲基丙烯酸甲酯铸型方法,将胎儿胆囊壁微血管制成铸型扫描电镜样品,脱水、干燥后,用EIKO IB-3型离子镀膜仪镀膜,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胆囊壁微血管明显分为三层,即浆膜层血管、肌层血管和粘膜层血管。其中浆膜和肌层血管与肠管壁相应层次的血管结构类似。而粘膜层血管则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紧贴上皮细胞下,有一层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另一部分在固有膜内有管径粗大的静脉丛。毛细血管网与静脉丛之间直接以毛细血管相连。微动脉的数量相对较少,穿行于静脉丛之间,并逐级分支延续于毛细血管网。本文未见有动、静脉吻合。但在微动脉与静脉丛之间,常见有构成功能性毛细血管短路的毛细血管性交通支。  相似文献   

4.
双峰驼胸膜下肺微血管构筑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双峰驼胸膜下肺微血管的构筑特征及其功能意义,为哺乳动物肺微血管构筑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铸型扫描电镜技术。结果双峰驼胸膜下肺微血管根据其连续分支可以识别出4级血管:微动脉、终末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胸膜下肺毛细血管通常由该部的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发出,也可由终末微动脉直接发出,并最终相互吻合成胸膜下肺毛细血管网。胸膜下肺毛细血管网粗疏,网孔孔径一般大于毛细血管管径,网孔多呈六边形和五边形。胸膜下肺微动脉、终末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微动脉的铸型表面均显示有清晰的、环状排列的平滑肌压迹,毛细血管铸型表面可见卵圆形内皮细胞核的压痕。肺间质毛细血管与胸膜下肺微血管之间存在有广泛的、不同水平上的吻合。结论双峰驼胸膜下肺微血管构筑特征与其他哺乳动物比较,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唐勇  余哲 《解剖学杂志》1993,16(4):303-305
用胰蛋白酶消化-盐酸水解结缔组织法处理成人下鼻甲粘膜标本,然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鼻粘膜微血管的管壁结构.毛细血管前微动脉的管壁为分枝平滑肌细胞;在毛细血管前微动脉的末端观察到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肌性微静脉的中膜由几层环形排列的平滑肌细胞构成.本文还讨论了粘膜微血管管壁结构的机能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微血管铸型技术和扫描电镜观察法 ,研究了成年大鼠小肠绒毛微血管的构筑。结果表明 :1大鼠小肠绒毛有一条来自粘膜下层的螺旋形的绒毛微动脉 ;2大鼠小肠绒毛的血液除了由绒毛微静脉汇入粘膜下静脉外 ,还存在一条侧副循环途径 ,即通过绒毛“边缘毛细血管”将血液引流入相邻绒毛的毛细血管网 ;3联系腺丛与绒毛血管丛的微直血管向缺少动脉终末支的绒毛基底部供血 ,主要起到“侧副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胎儿房室结微血管构筑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血管铸型结合扫描电镜方法观察了7例胎儿房室结微血管构筑.微动脉反复分支呈树状,行走方式呈波浪形或螺旋形.毛细血管网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纵行为主,以"H"或"Y"形吻合;内层弯曲行走为主,并互相交错吻合.以房室结动脉主干为界,其下方毛细血管密度较大,其上方及前方较小.房室结的上方、前下方和后下方均有微动脉连接毛细血管网.整个结的毛细血管大致可分为结后部上方、下方及前部三个区域.靠毛细血管网外层处可见管径较粗、呈袋状的微静脉.  相似文献   

8.
扫描电镜对胎儿左心室壁内微血管构筑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青水  刘裕民 《解剖学杂志》1991,14(4):322-324,T027
用血管铸型结合扫描电镜方法研究了5例胎儿左心室壁内微血管构筑。在心肌中层内,较大的微动、静脉伴行,呈“层状”分布。微动脉与微静脉的关系是:微动脉两次近似直角双叶状分支,毛细血管汇集成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或直接以直角汇入微静脉。在心外膜下层,微动脉间吻合丰富,分出毛细血管有两种形式。在心内膜下层,微动、静脉不伴行,微静脉数目多见,而微动脉较少。毛细血管间吻合复杂。本文对不同心肌层内的毛细血管口径、间距进行了测量,并讨论了胎儿左心室壁内微血管构筑特征和微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甲基丙烯酸酯微血管铸型法观察了2例成年男性尸体标本的心室壁微血管构筑,并与实验动物(犬4例、山羊2例、绵羊2例、兔4例、豚鼠4例,大鼠4例)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人和上述实验动物心室壁微血管构筑无明显不同;左、右室壁微血管构筑基本相似。1.左心室肌层毛细血管密度:浅层、中层、深层毛细血管密度相似,均约2,000支/mm~2,肉柱和乳头肌内毛细血管密度较高,约3,000支/mm~2左右。2.微循环单位:心室壁微循环似以肌束区分范围;在肌束内,又可区分出微循环单位。肌束间有与之平行的微动脉和微静脉。由微动脉沿途发出的终末微动脉,垂直进入肌束。在  相似文献   

10.
猴甲状腺微血管构筑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猴甲状腺微血管的构筑。甲状腺的血管自小叶间动脉、滤泡间小动脉、滤泡间微动脉,最后由入球微动脉在滤泡周围分支形成篮网状滤泡毛细血管网。该网自动脉极向静脉极过渡形成三级毛细血管,即由入球微动脉首先分出分支毛细血管网,延续为网状毛细血管网和集合毛细血管网,最后在滤泡的静脉极汇集成出球微静脉。猴甲状腺滤泡毛细血管网大小不同,且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11.
应用图像分析仪测定了52名青年手的掌侧投影面积,各指掌侧面积的平均值,以中指最大(13.40cm~2),拇指其次(12.47cm~2),食指(12.03cm~2)与环指(12.00cm~2)近似,小指的掌侧面积最小(8.63cm~2)。全手掌侧总面积平均145.20cm~2。指掌侧总面积平均58.52cm~2,占手掌侧总面积的40.30%。手掌面积平均86.69cm~2,占手掌侧总面积的59.70%。按stevenson公式,根据身长和体重,计算出体表面积的估计值,进而求得全手掌侧投影面积占身体表面积的0.93%。经计算机处理,求得手长、手宽、身长、体重、体表面积估计值与手面积的相关系数,说明上述5个变量与手面积的相关均非常显著。本文还建立了由手长、手宽推算手掌侧投影面积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2.
肾脏的交感神经支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和肾内注射HRP逆行标记神经元的方法,研究了猫肾脏的交感神经支配。发现了下述的待点。1.猫左、右侧腹腔神经节相互融合,呈半环状包绕在肠系膜上(前)动脉的起始处,于其融合部,各发出左、右肾支。肠系膜上神经节与右侧腹腔神经节融合。2.肾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分别位于腹腔神轻节,同侧主动脉肾神经节和T_(12)~L~4节段的交感干神经节内,並具有局部定位分布的关系。3.肾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主要来自腹腔神经节(82.08%),其次是主动脉肾神经节(12.76%),交感干神经节最少(5.16%)。4.肾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交感干神经节中有少量呈梭形。5.支配肾周腹膜的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与肾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存在部位、数量和在各种神经节内分布形式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了37例婴幼儿脊髓前(正中)动脉和脊髓后(外侧)动脉的分支,其主要结果如下:婴幼儿脊髓平均长度为14.08±1.49cm,脊髓前(正中)动脉外侧分支平均为76.17±18.64支,中央动脉平均为169.78±25.51支.中央动脉分布到灰质前角、侧角和后角底部及邻近灰质的深层白质,而白质浅层和后角大部,则由软膜动脉网发出的穿支供应.此外.还讨论了与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16.
癫痫大鼠血脑屏障超微结构改变及妥泰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马桑内酯致痫及妥泰干扰大鼠中央前回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改变,探讨癫痫发作及妥泰治疗机制中血脑屏障的意义。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组、治疗组;癫痫组、治疗组用马桑内酯注入到大鼠侧脑室,制作癫痫动物模型;实验组用妥泰在癫痫发作后1h灌胃,持续7d,1次/d;7d后取大鼠大脑中央前回,做超薄切片,电镜观察中央前回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癫痫组内皮细胞、基膜、周细胞出现明显水肿,电子密度降低;治疗组水肿缓解。血脑屏障内皮细胞胞质厚度、基膜厚度、周细胞胞质厚度的比较表明,癫痫组与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癫痫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马桑内酯致痫大鼠血脑屏障内皮、基膜、周细胞出现明显水肿,妥泰使水肿缓解;2.血脑屏障超微结构改变可能是癫痫发作及恢复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了50例女性乳房内侧部的动脉,标本血管内注入有色乳胶液,在肉眼及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胸廓内动脉的Ⅰ、Ⅱ、Ⅲ穿支为动脉主要来源。动脉分5型,2支型最多(54%)。分布到乳腺的穿支为肌皮腺型血管,其基本形具有4个方向的分支:主支向乳头;另1支向腋下;第3支向胸骨;第4支向锁骨。血管径以第Ⅱ穿支最大(0.92 mm),其次是第Ⅰ和第Ⅲ穿支。分布面积以第Ⅱ穿支最广(6,265.50 mm~2),其次是第Ⅲ和第Ⅰ穿支。第Ⅰ穿支跨4肋者占52%;第Ⅱ穿支跨4肋者占43%;以下各支逐渐减少。乳房内侧部的动脉与乳房外侧部的动脉分支吻合数最多(48%)。  相似文献   

18.
猫直肠上部的交感神经支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猫直肠上部肠壁内注入HRP,通过逆行追踪证明:1.长轴突型交感节前神经元直接分布到直肠壁内,其位于双侧脊髓的L_(1-6)髓节,多数集中于L_3髓节(占69.79%),两侧标记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差别。主要位于中间带外侧核(IL占90.74%)并由此向网状核,侧索(LF)、中介核(IC)、中间带内侧核和前角腹后外侧核(DLM)内扩散。不同核团标记细胞的节段性分布有一定差别、IL、IC标记区偏向颅侧,LF、DLM标记区则偏向尾侧。2.支配直肠的交感节后神经元主要位于肠系膜前、后节(占标记细胞总数的68.4%,其余者位于双侧腰骶交感于神经节内。  相似文献   

19.
鸡卵巢迷走神经的分布—CB—HRP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常生  郭和以 《解剖学报》1990,21(2):173-177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